九年級《鄉愁》教學設計

時間:2020-07-01 08:12:28 鄉愁 我要投稿

九年級《鄉愁》教學設計(精選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鄉愁》教學設計(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鄉愁》教學設計(精選3篇)

  九年級《鄉愁》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現代詩的基本朗讀技巧,學會劃分節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詩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欣賞、聯想等方法,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之情和愛國情懷,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以便激發學生“為中華之掘起”而讀書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詩人們都會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于筆端。于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凄婉哀傷的詩歌,感受著詩人那綿綿的思念。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臺灣當代詩人余光中的思鄉之作——《鄉愁》。(板書)

  二、展示教學目標。(課件)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了解他所處的社會、時代,那么我們就能更準確、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所以,我們先來簡單地了解一下作者。作者簡介(課件)

  三、師:同學們,詩歌是跳動的音符,而欣賞詩歌正是將這一個個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華彩樂章。下面我們將奏響的是第一樂章,讀鄉愁(課件)

  師:從文章的題目我們得知,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感情?

  生:思念家鄉

  師:那么你看作者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生:憂郁深沉

  師:通過聽你覺得讀時語速應該是什么樣呢?

  生:稍慢

  師:對,憂郁深沉的感情基調決定了我們的朗讀應該是稍慢且舒緩.

  師:要讀好一首詩,不光要注意感情基調,還要把握什么朗讀技巧?

  生紛紛:語速,節奏,輕重音

  師:第一、二小節語速稍慢,讀出回憶。第三小節沉郁,讀出生離死別的傷痛與失落。第四小節音調稍稍上揚,讀出對祖國的思念,蕩氣回腸。

  另外,在朗讀時,注意重音。比如在第一小節,那枚小小的郵票寄托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依戀,在讀的時候要重讀。現在老師示范讀一下第一小節。

  師:下面幾小節請同學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小組來朗讀其余幾小節。

  配樂朗讀

  師總結:同學們朗讀的非常精彩,很投入、很感人,下面我們來聽聽名家的朗讀。(課件)

  四、師:通過朗讀,我們心靈深處情感已經與作者產生了共鳴,,作者那淡淡的愁緒,我們仿佛也在慢慢體會,同學們讓我們奏響第二樂章--含英咀華品鄉愁

  師:我們知道鄉愁是一種抽象的情緒,看不到,摸不著,但在余光中的鄉愁里,他把鄉愁寄托在具體可感的事物上,那么詩人運用了什么意象來表現鄉愁? (課件)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板書)

  生:詩人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來表達不可捉摸的鄉愁。

  師:同學們回答很正確,作者抓住這四種意象表達了內心的情感,那么作者以什么順序來組織全詩?

  生: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人生的四個階段)(板書)

  師:隨著時間的推移,詩人都有哪些具體的鄉愁?

  生1:小時候的我外出求學,與母親分離,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親,對母親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書之中,而保證這封信能夠從“這頭”到“那頭”,郵票便是小時候最突出的“鄉愁”。

  生2: 長大后,為生活而奔走他鄉,這時候,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惦念,所以,那縷縷的鄉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張張來來回回的船票。

  生3: 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后,鄉愁都有所寄托與排遣。但一方矮矮的墳墓,把我與母親永遠地隔開了。詩到這里,感情加重,悲劇氣氛更強,讓人唏噓感嘆不已。

  生4: 而現在,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僅把我與祖國故鄉隔開了,而且無法逾越。一句“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讀者的心肺。

  明確:母子分離、夫妻分離 、母子死別 、兩岸分離(板書)

  師:同學們想像、表達都很好, 詩的第四小節,與前三小節已有所不同,詩人的鄉愁得到了升華,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板書)

  師:課文學到這時,我想同學們肯定有話想說,你最想對誰說一句話,說句什么話?

  生:我想對臺灣同胞說臺灣同胞,你們一定會回到祖國的懷抱的

  生:我想對余光中說余光中先生,你的愿望一定會實現的……

  師:大家說得很好,說出了我們華夏兒女的心聲。祝愿寶島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板書)

  五、師:中國人,天然有著深深的鄉土情結,家被視為生命的本源。闊別六十八年后,余光中老先生終于回到了故鄉。他曾這樣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離開了家,才知道家的可愛;離開國的時候,才知道國的可貴,一個人必須當一回‘浪子’,回頭后才能真正明白這一切。同學們”也許以后,為了追尋理想,你們也會離開故鄉,甚至會遠離自己的祖國,到那時候,你會對你的親人、故鄉、祖國說些什么么呢?下面我們進行第三樂章---說鄉愁(課件)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發自內心的話語讓老師周身的血液都沸騰起來。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遠不會老去。愿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更愛自己的家鄉,更愛自己的祖國!在這節課結束前,讓我們的脈搏再次隨著鄉愁的韻律一起跳躍吧!(課件)

  布置作業(課件)

  板書設計: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

  長大后-------船票-------夫妻分別 個人的思鄉之情 渴望祖國

  后來--------墳墓-------母子死別 升華 早日統一

  現在--------海峽-------祖國與大陸分離 普遍的愛國之情

  九年級《鄉愁》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鄉愁作為人類普遍的一種情結,是詩歌創作歷久常新的主題之一,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鄉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長動人的一曲,因為他抒寫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鄉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峽阻隔而產生的對大陸的思 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鮮明的時代感。詩人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一組意象,層層推進,生動形象地抒發了鄉關之思、故國之戀。全詩構思精巧,復沓手法以及疊音詞的運用更增強了詩的音韻美。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品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愛國之情。

  2. 通過比較賞析,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意象美。

  3.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鑒賞能力,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欲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去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和把握詩中的四種意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 聽一聽: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間多媒體播放音樂)

  導語:同學們,你們從剛才的音樂中聽出了一種怎樣的情感呢?(鄉愁)是的,游子思鄉、故土難忘,這是人類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臺灣海峽將臺灣與大陸阻隔半個多世紀,臺灣人民對大陸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對兩岸和平的渴望日趨強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詩作——《鄉愁》。(板書課題、作者,多媒體顯示全詩)

  二 、 讀一讀:感受詩味,體會詩的.情感美。

  ⒈ 教師示范朗讀。 (多媒體配樂)

  ⒉ 學生自由朗讀,師指導、解疑。

  ⒊ 學生試讀課文。

  ⒋師生點評指導。

  板書: 母子別 新婚別 生死別 故園別

  ⒌ 把握詩歌主題。

  ⑴設疑:大家讀過不少抒寫鄉愁的詩,與一般鄉愁詩相比,這首詩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從哪兒可以看出?這一處該怎樣讀?

  ⑵補充資料圖片,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情懷。

  ⒍深情齊讀詩歌。

  三.議一議:比較鑒賞,體會詩的意象美。

  1.出示改詩,引導學生比較、品評。(多媒體顯示)

  設疑:⑴鄉愁是一種大家都可能曾經體驗過可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讀了原詩,你覺得余光中是怎樣將鄉愁形象地展現出來,使你對鄉愁有了一些具體的感覺?(運用了幾種具體的事物來表現)

  ⑵鄉愁怎么是郵票、墳墓?這些事物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想?老師改寫的詩有沒有這種效果?

  2.學生思考、交流、發言。

  ⒊引導學生理解何謂意象。

  明確:詩歌一般是通過創設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創設意象就是借助某一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 其上加以表達的寫作手法。在這首詩中,作者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事物上,使說不清道不明的鄉愁變得具體可感了,并且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

  ⒋美讀:想象情景,體會情感,讀出韻味。

  四.寫一寫:拓展遷移,體驗人生的情感美。

  1.請根據以 下情境,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仿照詩句,用具體的事物來抒寫鄉愁。

  ①情境:中秋月圓之夜,作為一名住宿生,當你獨處寢室,這時,鄉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學生自創。

  2.學生思考、創作、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五.布置作業。

  1. 背誦這首詩。

  2. 仿寫詩歌。

  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母子別 郵票

  新婚別 船票

  生死別 墳墓

  故園別 海峽

  九年級《鄉愁》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進而對詩歌作出正確的評價。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語言來鑒賞詩歌。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憶

  背誦寫“鄉愁”的古詩詞導入。

  二、朗讀全詩

  1,或教師范讀,要求學生注意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

  2、朗讀指導。語調深沉;語速舒緩;感情真摯

  3、分四小組朗讀余光中的《鄉愁》,學生評點。

  4、指名讀席幕容的《鄉愁》,師生共同評點。

  5、學生自由朗讀體會。

  三、品味課文

  1、找出第一首詩中相同位置的字、詞、句,進行歸類、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這一句式把品析的結果說出來。

  可能的以下說法:

  “枚、張、方、灣”這些量詞美,美在它們富于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示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

  “”這些疊詞美,美在它們增加發句子的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鄉愁是”這一句式美,美在它營造出一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

  文章字數相同,結構相似的小節美,美在整齊,美在對應,美在情感的層進。

  2、師隨機點撥,小結。

  從語言上來說,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是選擇的意象美,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以及“鄉愁是……”這一句式體現了音樂美,而“小時候、長大后、后來、而現在”又充滿變化美。

  3、品味詞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鄉愁》

  4、遷移

  綜觀這兩首詩,都不自覺地用了“鄉愁是……”這一句式,每一首詩中鄉愁是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第二首詩中鄉愁是一支清遠的笛,是沒有年輪的樹。

  (請學生依照詩作中的“鄉愁是……”這一句式也來寫一寫鄉愁,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多句。)如

  鄉愁是一杯濃濃的酒

  鄉愁是一輪圓圓的月

  鄉愁是故鄉那灣永遠流淌的小溪

  鄉愁是遠走時父親久久的佇望

【九年級《鄉愁》教學設計(精選3篇)】相關文章:

初中鄉愁教學設計06-06

鄉愁教學流程設計06-05

《鄉愁》教學思路設計06-02

《鄉愁》教學設計思路06-15

鄉愁詩教學設計03-05

《鄉愁》的教學設計04-29

《鄉愁》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05-28

語文教學《鄉愁》教學設計03-05

鄉愁教學設計10篇02-22

《鄉愁》教學設計4篇05-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在线亚洲欧美动漫一区二区 | 在线偷着国产精选视频 | 亚洲中文一区国产 | 日本最新免费的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另类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