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村居全文意思辛棄疾

時間:2024-03-01 11:22:05 辛棄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清平樂·村居全文意思辛棄疾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平樂·村居全文意思辛棄疾,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平樂·村居全文意思辛棄疾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詞句注釋

  ⑴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后用作詞牌名。《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吳音:吳地的方言。作者當時住在信州(今上饒),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今吳語)。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樂。

  ⑷翁媼(ǎo):老翁、老婦。

  ⑸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⑹織:編織,指編織雞籠。

  ⑺亡(wú)賴:《漢書·高帝紀》:“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注云:“江淮之間,謂小兒多詐狡獪為亡賴。”這里指小孩頑皮、淘氣。亡,同“無”。

  ⑻臥:趴。

  鑒賞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并非只在純客觀地作素描。

  作者這首詞是從農村的一個非勞動環境中看到一些非勞動成員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農村有生機、有情趣的一面。

  上片第一、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茅檐低小”,此正寫南宋當時農村生活條件并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這戶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第二句點明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實暗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語意,說明春到農村,生機無限,又是農忙季節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邐行來,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卻聽到一陣用吳音對話的聲音,使自己感到親切悅耳(即所謂“相媚好”),這才發現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勞動,只有一對老夫婦留在家里,娓娓地敘家常。所以用了一個反問句:“這是誰家的老人呢?”然后轉入對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繪。這樣講,主客觀層次較為分明,比把“醉”的主語指翁媼似更合情理。

  下片寫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都是寫非正式勞動成員在搞一些副業性質的勞動。這說明農村中絕大多數并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臥”字確實使用最妙, 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表現出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這實際上是從《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嬉),鼓腹而游”的描寫化出,卻比《莊子》寫得更為生動,更為含蓄,也更形象化。特別是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法,反映農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閑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補充余地。這與作者的一首《鷓鴣天》的結尾,所謂“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正是同一機杼,從藝術效果看,也正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體現了作者對田園安寧、平靜生活的羨慕與向往。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 、樸素雅靜的環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這首詞 ,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并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從作者一生始終關心宋朝恢復大業來看,他向往這樣的農村生活 ,因而會更加激起他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愛國熱忱。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在遠離抗金前線的村莊,這種和平寧靜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觀想象的產物,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清平樂·村居》簡介

  《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借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全詞以白描手法描述了農村的鄉土風俗,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于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后,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名家點評

  楊忠《辛棄疾詞選譯》:作者用輕筆淡墨,描繪了一幅農村的風俗畫。辛棄疾的農村詞,大部分是以寫景為主,只有個別人物點綴其間,而此詞則以人物為主體,描繪了和諧、美滿,富有情趣的一家人,充滿了生活氣息。

  徐中玉、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這是一首農村詞,描繪了農村寧靜安適的生活景象。純用白描,直陳其事,表現人物情態特征,惟妙惟肖,情趣盎然。

  辛棄疾簡介

  (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以恢復為志。工于詞,為豪放派詞人代表,風格沉郁頓挫,悲壯激烈,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并稱“蘇辛”。著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詞》存詞六百二十余首。

  清平樂·村居教案

  教材說明

  《清平樂·村居》的作者辛棄疾是南宋最杰出的愛國詞人。這首小令,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這首詞反映了樸素、溫暖而又風趣的農村生活的一個側面。全詞給讀者展示出一幅生動的農家生活畫面,表達了詞人向往和平,向往統一的愿望,與詞人一貫的愛國基調是一脈相承的。

  其寫作特色有三:

  一、白描手法直陳其事,畫龍點睛,甚得其要。

  二、人物性格鮮明,且各具特色,翁媼之“醉”與“媚好”,小兒的“無賴”而“臥”,均可見農民的淳樸。

  三、語言樸素,筆調輕快,境界疏朗,充分顯示辛詞中別具一格的風格。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清平樂 村居》,并背誦詩詞。

  2.想象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兩首詞的大意,體會詞人的愛國情懷和對安居樂業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想象,感悟《清平樂 村居》和《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意境,體會詞人的愛國情懷和對安居樂業生活的向往。

  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了解詩人 導入新課

  1.交流對詩人辛棄疾的了解及作這首詞的背景。

  2.朗讀《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體會詞人的豪放詩風和愛國熱情。

  3.揭題引入。

  二、朗讀想象 感悟詩境

  1.板書課題,了解詞牌名和題目。

  看到村居,你想到了什么?

  2.朗讀感悟。

  (1)讀準確、讀響亮、讀出韻味。

  (2)讀懂詩詞。讀著這些詩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

  (3)美讀感悟。用一個字概括你讀后的感受。(醉)

  3.想象感悟。

  (1)“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沉醉不知歸路。那咱們就不回去了,和這家翁媼聊聊。引讀: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理解“相媚好”:指互相夸獎對方的好。

  (2)想象表達

  讀著“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我仿佛聽到翁對媼(媼對翁)說: 。

  讀著“大兒鋤豆溪東”我仿佛聽到翁媼夸贊大兒說:。

  讀著“中兒正織雞籠”我仿佛聽到翁媼夸贊中兒說:。

  (3)感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a體會“無賴”:指調皮可愛。

  b想象小兒是怎樣“臥”的,體會小兒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隨心所欲……

  看到這情景能不羨慕嗎?他更羨慕小兒,所以寫了(引讀)“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c拓展想象:酒不醉人人自醉。經歷了征戰二十多年沙場的作者,此時辛棄疾會想到什么?

  生:要是人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多好啊。

  生:要是沒有戰爭,天下太平多好啊。(如果戰場上的人們也能這樣無憂無慮,那該多好呀!)

  d感悟板書:醉中有最

  (4)現在在我們眼前的這是怎樣一家人?(感悟村居中一家五口的和睦幸福、相親相愛。)

  (5)創設情境,深化中心。

  師:讓我們一起來問一問翁:你家這么多人就住在這茅屋里,冬天來了,你們怎么過?你們為什么還總是笑容滿面呢?

  生:我們雖然住得不好,但是我們一家和睦。

  生:我們居住的條件雖然不好,但是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快樂。

  師:茅屋雖小,我住覺寬。物質的富有怎抵得上精神的富有?心安茅屋穩,家貧菜根香啊。

  板書:安居樂業

  三、課外拓展 升華詞情

  1.有感情朗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引導:此時,辛棄疾雖然身在上饒農村,但他卻心系戰場。讓我們再來讀《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師生齊讀

  師:征戰沙場的人們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沒有戰爭、安居樂業。

  生:國泰民安。

  2.對比朗讀,升華中心。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清平樂 村居》

  師:同是醉里,所處的地點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醉在村居”,這才是所有人的精神家園。

  3.總結唱詞。

  配樂演唱《清平樂 村居》

  板書設計

  清平樂 村居

  醉里有最 安居樂業

  清平樂·村居教學反思

  《清平樂村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優美的田園景物,描繪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態的形象,借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在教學我首先引導學生結合拼音把這首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接著發現詞的一些特點,然后結合注釋,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句的意思,在學生對全詞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課后練習第3題,我又引導學生深入讀悟,結合自己的感悟想象詞中呈現的情景,體會詞中描述的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有趣和這首詞的意境之美。接著抓住能表現一家人心情的詞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在學習了《清平樂村居》后,我總結了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并用這種方法學習辛棄疾的另一首詞《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這節課我認為做的比較好的是:把單元目標和古詩詞教學緊密結合,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再抓關鍵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用本課習得的方法學習別的詩詞。在教學中以“詞是用來唱的”貫穿首尾,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心靈種下傳承中華文化的種子。

  我認為不足的是:教學中追求面面俱到,因此想象畫面環節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足,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加強訓練。

【清平樂·村居全文意思辛棄疾】相關文章: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原文及賞析04-15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閱讀及答案04-23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宋詞注釋翻譯賞析12-26

辛棄疾《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全文及鑒賞06-30

辛棄疾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11-01

《清平樂·村居》古詩鑒賞12-21

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17

題鶴鳴亭宋辛棄疾全文、注釋古詩11-01

《清平樂·村居》古詩詞鑒賞11-0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区不卡顿区在线观看 |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 | 婷婷六月亚洲中文字幕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一级a做片免费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