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在哪個朝代的
導語: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于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詩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辛棄疾在哪個朝代的,歡迎借鑒!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于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后,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贈少師,謚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詩詞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狠,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著作。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辛棄疾少年時,又曾與黨懷英一同受學于劉瞻(《宋史》作蔡伯堅),并稱“辛黨”。
起義反金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后方的漢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并擔任掌書記。
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步入仕途
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辛棄疾初來到南方時,對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縮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贊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盡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贊,廣為傳誦,但朝廷卻反應冷淡,只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干很感興趣,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負責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使他的官職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
【辛棄疾在哪個朝代的】相關文章:
辛棄疾哪個朝代08-26
關于辛棄疾是哪個朝代的08-27
辛棄疾會是哪個朝代的詩人05-16
辛棄疾是什么朝代的06-25
李商隱是哪個朝代07-19
秦觀是哪個朝代的05-22
杜牧是哪個朝代10-01
柳永是哪個朝代的10-19
詩經是哪個朝代08-17
杜甫是哪個朝代的?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