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姻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姻
作為徐志摩的第一任的妻子,張幼儀備受人們關注,但是,她與徐志摩的婚姻注定是悲劇的。歡迎閱讀小編整理的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姻,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姻
張幼儀既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同時又是徐志摩的父親、徐氏家族大家長徐申如疼愛的兒媳兼養女。在她的身上,既有舊式女子三從四德的忍耐,又有新女性奮發圖強的態度。她曾遭遇人生最沉重的愴痛,但她意念中那種執拗的力量,強大到最終助她華麗轉身,成就了自己的商業輝煌。
在沉默中開始的婚姻
1996年,張幼儀的侄孫女張邦梅,在美國出版了張幼儀的英文版口述自傳《Bound Feet and Western Dress》,該書的中文版被翻譯為《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在臺灣與大陸先后出版。書中圍繞張徐之間持續7年的包辦婚姻,翔實敘述了張幼儀的人生經歷。晚年的張幼儀曾告訴張邦梅:“在中國,女人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聽父親的話;結婚以后,得服從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順著兒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錢。這是我要給你上的第一課,這樣你才能了解一切。”
張幼儀,族譜名嘉玢,1900年出生于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市寶山區)的書香世家。她的祖父做過清朝知縣,父親張潤之行醫為業,家境殷實。張幼儀是家中第二個女孩,在8男4女共12個孩子中排行第八。她的二哥張君勱(音同“邁”)早年留學日本,曾是末代翰林,也是與梁啟超有師生之誼的革命黨人;四哥張公權,從事銀行業22年,歷任中國銀行總經理、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信托局長等職。
1913年,時任浙江都督府秘書的張公權,被一篇《論小說與社會之關系》的中學生作文所吸引,詢問之下,得知文章作者是海寧縣硤石鎮富商徐申如的獨子徐章垿(音同“序”),也就是后來蜚聲中外的徐志摩。愛才心切的張公權當晚給徐申如寫信,提議將自己的二妹張幼儀許配給徐家公子。徐申如雖是江浙富豪,但在重文抑商的中國傳統社會里,能夠與書香世家的張家結親,依然是求之不得的榮耀。他在回信中表示:“我徐申如有幸以張嘉璈(即張公權)之妹為媳!
13歲的張幼儀,當時正在江蘇都督程德全創辦的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讀二年級。徐志摩也只有16歲。兩年后的1915年12月5日,雙方家長為張幼儀和徐志摩操辦了一場極其隆重的舊式婚禮。洞房花燭夜,張幼儀想要告訴徐志摩,她感謝命運的安排,現在她是徐家的人了,她愿意好好地侍奉他們。但是,她所受的傳統教育不允許自己在這個時候先開口。徐志摩也只是緊張地望著她,一句話都沒有說。二人之間的夫妻生活,是在沉默中開始的。
小腳與西服不搭調
張幼儀3歲那年,母親曾給她纏足,到了第四天早晨,再也忍受不了妹妹尖叫聲的二哥張君勱出面阻止。就這樣,她成了張家第一個天足女子。但是,在徐志摩眼里,僅僅擁有天足,并不等同于新女性,“對于我丈夫來說,我兩只腳可以說是纏過的,因為他認為我思想守舊,又沒有讀過什么書”。
在嫁入徐家幾年之后,張幼儀從仆人口中得知,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就嘴角向下一撇,充滿鄙夷地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1917年,經過張君勱、蔣百里等人的引薦,徐申如以1000塊大洋的代價,讓徐志摩拜在梁啟超門下,成為入室弟子。1918年,張幼儀生了兒子阿歡,即徐積鍇,這個徐家長子長孫的誕生,標志著徐志摩已經為家族初步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在恩師梁啟超的建議下,他于1918年8月前往美國,自費進入馬薩諸塞州的克拉克大學歷史系學習。從結婚到出國留學,他和張幼儀結婚將近3年,相處的時間加起來卻只有4個月左右。用張幼儀的話說,“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我不理不睬。就連履行婚姻義務這種事,他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愿望罷了”。
1920年9月,徐志摩離開美國前往英國,于同年10月進入倫敦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一口氣注冊了6門課的徐志摩,隨后卻陷入對16歲少女林徽因如癡如醉的追求中。1921年春天,張幼儀來看徐志摩。當她乘著船滿懷希望地到達法國馬賽港時,一眼從人群中認出穿著黑色大衣、脖子上圍著一條白絲巾的徐志摩。“我曉得那是他,他的態度我一眼就看得出來,不會搞錯。因為他是那堆接船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的表情的人!睆堄變x的心立刻涼了一大截。
張幼儀初到歐洲,和徐志摩在倫敦住了一段時間。徐志摩由于荒廢學業和興趣轉移,在英國朋友狄更生的幫助下,從倫敦大學轉到劍橋(舊譯康橋)大學,夫妻二人因此搬到離大學6英里的小鎮沙士頓。張幼儀本以為自己出國后可以重拾因結婚生子而中斷的學業,沒想到卻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家庭主婦,買東西、洗衣服、打掃房間、準備一日三餐。揮霍無度的徐志摩,只從徐申如寄來的支票中拿出很少一部分,交給她維持家用。
1921年9月的一天早晨,徐志摩告訴張幼儀,他的一位女朋友當天來訪。張幼儀誤以為是徐志摩喜歡上的人,事實上那個女孩是從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畢業、即將回國的27歲的袁昌英。在張幼儀的記憶里,袁昌英頭發剪得短短的,擦著暗紅色的口紅,穿著一套毛料海軍裙裝,在穿著絲襪的兩條腿下,竟是一雙穿著繡花鞋的小腳。徐志摩把袁昌英送走后,張幼儀評價說:“呃,她看起來很好,可是小腳和西服不搭調!毙熘灸ι碜右晦D,失態地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
一周后,徐志摩突然從家中消失,留下懷孕的妻子獨守空房。兩人的婚姻生活至此走到盡頭,張幼儀覺得自己像是一把被遺棄的“秋天的扇子”。
一天早晨,徐志摩的朋友黃子美前來敲門,說是帶來徐志摩的口信。黃子美問道:“你愿不愿意做徐家的媳婦,而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徐志摩給出的離婚理由是:“小腳與西服不搭調!秉S子美離開后,張幼儀向正在巴黎訪學的二哥張君勱求助。張君勱在回信中劈頭第一句卻是:“張家失徐志摩之痛,如喪考妣。”然后告訴妹妹:“萬勿打胎,兄愿收養。拋卻諸事,前來巴黎!
張幼儀到法國后,被學業繁忙的張君勱安排到鄉下朋友家里。那一段時間,張幼儀反躬自省,發覺自己的很多行為表現的確和纏過腳的舊式女子沒有兩樣!敖涍^沙士頓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領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而不能回徐家。我下定決心:不管發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兩只腳站起來!
懷孕8個月的時候,張幼儀隨七弟張景秋前往德國。1922年2月24日,她剛生下二兒子彼得,徐志摩托人送來的離婚書信就到了。在張幼儀的一再堅持下,她和徐志摩見了面,在場的還有徐志摩的同學金岳霖、吳經熊等人。徐志摩拒絕張幼儀先征求父母意見再談離婚的請求:“不行,不行,你曉得,我沒時間等了,你一定要現在簽字……林徽因要回國了,我非現在離婚不可。”直到此刻,張幼儀才知道徐志摩愛的是林徽因。在離婚協議上簽字后,張幼儀以在新婚之夜沒能用上的坦蕩目光正視著徐志摩說:“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
徐志摩歡天喜地地向張幼儀道謝,并提出要去看看剛出生的孩子。他在醫院育嬰房的玻璃窗外看得神魂顛倒,但“始終沒問我要怎么養這個孩子,要怎么活下去”。
在巴黎投靠二哥張君勱期間,張幼儀給徐家二老寫信,告知自己已懷孕并想讀書,徐申如從此按月給她300塊大洋。在德國,張幼儀用這筆錢支付學費連同生活費。她雇了一名40多歲的維也納女子當保姆,并在保姆的幫助下,申請進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
就在張幼儀含辛茹苦、忍辱負重的同時,徐志摩于1922年8月追隨不辭而別的林長民、林徽因父女返回中國。11月8日,他在《新浙江·新朋友》上刊登《徐志摩、張幼儀離婚通告》:“我們已經自動掙脫了黑暗的地獄,已經解散煩惱的繩結……歡歡喜喜地同時解除婚約……現在含笑來報告你們這可喜的消息……”
1925年3月19日,3歲生日剛過完不到1個月,彼得因腹膜炎死于柏林。而此時的徐志摩卻因和有夫之婦陸小曼的愛戀而鬧得滿城皆知,為躲避輿論,奔赴歐洲。3月18日,徐志摩在父母的催促下準備到柏林,他在寫給陸小曼的情書中抱怨說:“再隔一個星期到柏林,又得對付張幼儀了,我口雖硬,心頭可是不免發膩!
徐志摩趕到柏林,在殯儀館里緊抓著彼得的骨灰壇子掉下眼淚。3月26日,他在寫給陸小曼的情書中,破天荒表達了對張幼儀的敬重之情:“C(張幼儀)可是一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這兩年來進步不少,獨立的步子已經站得穩,思想確有通道……她現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將來準備丟幾個炸彈,驚驚中國鼠膽的社會,你們看著吧!”
商場上打出一片天地
1926年10月,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行婚禮,婚后回到海寧硤石,與徐志摩的父母同住。張幼儀則說服徐家父母,讓長子阿歡隨她安頓在北京。陸小曼不拘小節的浪漫狂放,令徐家父母深惡痛絕。一個月后,徐家父母離開家鄉,到北京投奔張幼儀。他們把張幼儀認為養女,并將財產分為3份:老夫妻留1份;給徐志摩和陸小曼1份;張幼儀和阿歡1份。在徐志摩放棄家族責任的情況下,張幼儀實際上已經成為徐氏家族的掌門人。
1927年初,張母去世,張幼儀帶著阿歡回上海奔喪并留在上海。她先在東吳大學任德語教師,隨后開辦了上海第一家時裝公司——云裳時裝公司。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是她的公公加養父徐申如。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徐志摩在1927年8月3日寫給周作人的信中說:“我新辦兩家店鋪;新月書店老兄想必聽過,還有一家云裳時裝公司,專為小姐、娘兒們出主意的,老兄不笑話嗎?”
云裳時裝公司開辦不久,張幼儀接受時任中國銀行副總裁的四哥張公權的提議,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獨當一面,才干突出。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飛機在濟南黨家莊附近觸山爆炸,在合法妻子陸小曼無力操持的情況下,依然是張幼儀以她的冷靜果斷處理了一切:讓八弟禹九帶領13歲的阿歡前往濟南認領遺體。公祭儀式上,陸小曼想把徐志摩的衣服和棺材都換成西式的,被張幼儀堅決拒絕。
抗日戰爭期間,張幼儀囤積軍服染料,等到價錢漲到100倍,再也沒法從德國進貨的時候才賣掉,賺到一大筆錢。之后,她又用這筆錢作資金,投資棉花和黃金,依舊是財星高照。1949年4月,張幼儀離開大陸移居香港。她的樓下鄰居蘇紀之醫生與妻子離婚,帶著一個女兒和3個兒子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蘇紀之向張幼儀求婚,張幼儀分別向二哥、四哥征求意見。四哥張公權始終沒有回復。一直告誡妹妹要遵從自己內心感受的二哥張君勱一會兒發來電報說“好”,一會兒又改變主意說“不好”。在反復躊躇之后,這位新儒學代表人物來信表態:“此名教事,兄安敢妄贊一詞?妹慧人,希自決!
在這種情況下,張幼儀只好給遠在美國的兒子阿歡寫信:“母擬出嫁,兒意云何!毕鄬τ诶亍梆I死事小失節事大”之類儒學名教的張君勱,阿歡表現出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文明價值觀。他回信道:“母孀居守節,逾30年……母職已盡……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1953年,53歲的張幼儀和蘇紀之在東京舉行婚禮,之后共同生活了20年。1972年,蘇紀之因腸癌去世。張幼儀搬到美國,住在兒子附近。1988年,她以88歲高齡逝世于紐約,安葬在市郊墓園,墓碑上刻著“蘇張幼儀”4個字。
關于張幼儀奮發圖強的人生經歷,她自己說過,“我一直把我這一生看成兩個階段:‘德國前’和‘德國后’。去德國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國以后,我一無所懼。”梁實秋在《談徐志摩》一文中,對張幼儀評價得最為中肯:“她沉默地、堅強地過她的歲月,她盡了她的責任,對丈夫的責任,對夫家的責任,對兒子的責任——凡是盡了責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張幼儀見陸小曼后的自卑源自徐志摩的無情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張幼儀簡介,張幼儀是一個典型的婚姻失敗者,但是這個局面并不能夠把責任全部推給張幼儀,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徐志摩的無情。張幼儀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為他生下了兩個兒子,當時和徐志摩的婚姻是屬于家庭的包辦婚姻。
張幼儀雖然在徐志摩的眼中是他比較抵觸的,但是在徐志摩父親的眼中是一個識大體的兒媳婦,同時也算得上是徐志摩父親的養女,對她也是比較疼愛的。
張幼儀本身是一個矛盾體,雖然身上有著舊社會中女子的三從四德,但是有時候會表現出新社會的女性思想。從裹小腳就能夠看出,當時張幼儀是家中第一個沒有裹小腳的女性。
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里面沒有愛情可言,為了徐志摩生了兩個兒子還是因為家里面的壓迫導致的,為了傳宗接代。之后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相愛導致兩人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徐志摩在兩人結婚七年的時候提出了離婚。之后因為張幼儀家中的條件還是比較殷實的,所以離婚之后在銀行中擔任了副總裁,之后不斷地擴張了家族事業。
當然徐志摩曾經評價張幼儀鄉下土包子,之后張幼儀有了自己的服裝公司,做出來的衣服是十分受歡迎的,可能也是為了爭一口氣罷了。
最后張幼儀全家移民到了香港,和一個醫師結婚,這個醫師去世之后張幼儀回到美國和家人團聚在了一起。
通過張幼儀簡介你是不是已經深入的了解這個可憐的女人了呢?
張幼儀見陸小曼后自卑
張幼儀和陸小曼都是徐志摩的妻子,但是兩個人都是不幸的,因為徐志摩的最愛還是林徽因。作為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之后和陸小曼見面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自卑感的,張幼儀本身并不是十分出挑的美人,甚至在徐志摩的眼中是有點土的,所以張幼儀見陸小曼后自卑的心理很嚴重。
當時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之后,胡適請客把張幼儀也叫上了,所以導致了三個人尷尬的見面場景。當時張幼儀見到了陸小曼,看到了陸小曼的風情萬種,還有較好的身材,身為女人還是會忍不住嫉妒這樣的身材和美貌,再看看自己的打扮和舉止,是相差甚遠的。所以當時張幼儀的內心是比較自卑,覺得自身是沒有任何魅力的,只是中規中矩的女人罷了。
徐志摩是一個多情的才子,所以對于張幼儀這樣中規中矩的女人是沒有什么感覺的,只有那些性格和外貌比較出挑的女性才是自己的菜,張幼儀太過理性和嚴肅少了徐志摩所想要的激情。這也是兩人婚姻不幸的主要原因,兩個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一個主張個性張揚,一個中規中矩,所以婚姻失敗是必然。
張幼儀不管是在林徽因的面前還是在陸小曼的面前都是自卑的,這種自卑感主要還是因為徐志摩對自己的無情,所以在面對陸小曼的時候是沒有底氣的,這種自卑往往不是一個女人對自己外貌和魅力的自卑,而是來自于自己心愛的人對自己的無情導致的自卑。張幼儀見陸小曼后自卑也是可以理解的。
徐志摩張幼儀
徐志摩張幼儀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夫妻,他們的婚姻源于張幼儀的四哥張公權對于徐志摩的欣賞和看重,兩個年輕男女在沒有淵源和情感的情況下,僅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
對于徐志摩張幼儀的婚姻比較官方的說法是,張幼儀的四哥看中了徐志摩的才華,率先與徐家議親,欲將自己的還未畢業妹妹嫁給徐志摩。徐志摩本身并不情愿,但攝于其父的壓力,勉強答應。張幼儀婚后很受公婆喜愛,但始終得不到丈夫的歡心,即使生下長子徐積鍇后,夫妻感情依舊沒有改善。徐志摩不顧嬌妻幼子,遠赴海外求學,還與名媛林徽因相識相戀,甚至在妻子張幼儀懷有身孕的前提下,向妻子提出了離婚。隱忍堅強的張幼儀毅然同意,并在生下次子彼得后與徐志摩辦理了離婚手續。徐志摩張幼儀成為了民國首對采取西式方式離婚的夫妻。
離婚后的徐志摩沒能與林徽因結成美眷,最終與朋友的妻子陸小曼結為夫妻。再婚后的徐志摩過得并不幸福,妻子醉心玩樂和享受,父母又斷絕了經濟支援,徐志摩不僅賺錢養家,還經常與妻子爭執吵鬧,備受壓力,直至乘機遇難才算解脫。而張幼儀在離婚后,獨自撫養孩子,依靠兄長堅強生活;貒,不但在學校任教,還受聘成為上海女子銀行副總裁,事業有成。解放后,張幼儀與一名華裔醫生結婚,并于1988年在紐約病逝。
很多人認為,在徐志摩張幼儀的婚姻中,張幼儀是受害者,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同為封建婚姻的桎梏者,夫妻雙方應該都是備受折磨的。從二人結局來看,張幼儀雖然失婚卻最終得以解脫,開始屬于自己的人生,而徐志摩奔波半生,卻最終為愛所累,因愛而亡。
張幼儀兒子
張幼儀和徐志摩兩個人是典型的婚姻失敗者,兩個人是包辦的婚姻,張幼儀為了徐志摩生下了兩個兒子也是因為家中為了傳宗接代。張幼儀兒子叫做徐積鍇,在美國也算是一個比較出名的人物。
現在的徐積鍇還是在美國,已經結婚生子,可能是因為自己父母之間的事情,對于自己的身世并不愿向外人多加提及,所以沒有必要的話是不會經常露面的,給人的感覺是比較神秘。
徐志摩墜機身亡的時候徐積鍇才13歲,算是幼年喪父,以后一直和母親生活在一起,有母親撫養成人的。全家人對于徐積鍇是寄予厚望的,小孩子在周歲的時候都會抓鬮,徐積鍇抓了徐志摩用過的筆,之后全家人以為徐積鍇后來會走上徐志摩的道路當上一個讀書人。但是徐積鍇走的道路和自己的父親確是大相徑庭的,他在哥倫比亞大學中學習了土木工程。
再后來張幼儀兒子徐積鍇便走上了商業的道路,和文學方面是越走越遠。作為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兒子,有著父母的光環甚至是兩人之間的婚姻導致了徐積鍇不愿向別人說起自己的身世,并且還有一定的自卑心理存在。選擇和父親不一樣的道路堅持,對徐志摩當年對自己和母親的拋棄還是有一定的怨言。
不管怎么說父母親之間的事情不應該涉及孩子,當年徐志摩對于張幼儀的無情同時也是傷害到了徐積鍇,所以這也是一個遺憾所在吧!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姻】相關文章: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姻故事05-23
徐志摩與張幼儀08-07
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10-28
徐志摩張幼儀孩子11-09
徐志摩前妻張幼儀11-07
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成就了她10-11
張幼儀徐志摩詳細介紹及分析08-31
徐志摩為張幼儀寫的詩08-25
張幼儀和徐志摩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