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小池》賞析

時間:2024-09-17 01:21:05 楊萬里 我要投稿

楊萬里《小池》賞析

  楊萬里著作甚豐,相傳有詩2萬余首,現存詩4200余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楊萬里《小池》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楊萬里《小池》賞析 篇1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一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只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一個“惜”字,化無情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給綠樹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才以水為鏡,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三、四兩句,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序還未到盛夏,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后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美術家朱宣咸以楊萬里《小池》詩意而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與生動地反映了這一詩情畫意。

  賞析二

  這首詩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你看:一股泉水緩緩地、小心翼翼悄無聲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陽的照射下,清晰可見。陽光透過池畔的綠樹,將樹陰投入水面,陰陽交錯明暗斑駁。好像是泉水很愛惜風和日麗的美好景色。泉水的細流匯成了小池,昨日還平靜的水面上,今天就長出了尖尖的'、還包卷著的嫩荷葉,并吸引著可愛的蜻蜓飛來嬉戲。《小池》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清新的小品,樸實的語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風光,一切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詩,句句如畫,自然樸實,真切感人。

  一個“惜”和一個“愛”,給了泉水和綠樹以生命,擬人化的手法分別寫出了泉眼是因為珍惜涓涓細流,生怕動作大了把水滴濺出才輕輕地流淌;樹陰更是喜愛潑灑在水面上斑駁陸離的陽光。一個“露”和一個“立”生靈活現地刻畫了小池的勃勃生機,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已經立在它的上頭了,生動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交融情景。這首詩細膩地描繪了詩人對景物觀察的細致入微,表現出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有生命感和動態感的清新景象

  作者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自號誠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縣黃橋鄉湴塘村)人。南宋杰出的詩人,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被后人推為“南宋四大家”。

  楊萬里是一位熱忱的愛國者、清醒的政治家,他曾直率批評朝廷的腐敗無有,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他一生力主抗戰,始終反對屈膝議和。他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謫時弊,無所顧忌,因而始終不得大用。楊萬里晚年與宰相韓侘胄政見不同,隱居吉水十五年,最后憂憤而死,享年80歲,賜謚文節,追贈光祿大夫。

  楊萬里的詩意境鮮明,通俗清新,流暢自然,富有生活氣息。他的詩歌創作按照廣學博取、面向現實、師法自然的道路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一個新、奇、活、快、風趣、幽默的“誠齋體”特色詩風,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溪回路轉愁無路,忽有梅花一兩枝”(《晚歸遇雨》),“綠萍池沼垂楊里,初見芙蕖第一花”(《將至建昌》)等,都表現了“誠齋體”在創作方式上的特點,從而在中國詩歌史上獨樹一幟。他所寫的詩,多以山水風光自然景色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經幽默地跟他開玩笑說“處處山川怕見君”。

  楊萬里《小池》賞析 篇2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意

  泉眼很愛惜地讓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風光的柔和。鮮嫩的荷葉那尖尖的角剛露出水面,就已經有蜻蜓落在它的上頭。

  賞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個小池塘初夏時的風光,本來是一個很普通、很常見的地方,可能平時都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可詩人卻從中發現了它的美。

  這個小池塘的泉眼很小,水流也很小。如果讓我們寫,可能最多寫作:“泉眼無聲水流小”,但這樣就沒有什么詩意和新意了。我們看詩人是怎么描述的吧。

  “泉眼無聲惜細流”,泉眼靜靜地淌著細細的水流,好像很愛惜似的,不舍得讓水流多流出一點。詩人用一個“惜”字,把泉眼說得好像人一樣,有感情有喜好。

  詩中的畫面美、情感美、意境美,使幼兒在吟誦之余腦海中浮現出栩栩如生的畫面。學習古詩不僅能讓幼兒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常識和歷史,也豐富了幼兒語言知識的積累,提高了幼兒的文學藝術素養。更重要的`是能讓幼兒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進而提高其審美、塑美能力,不斷塑造其人格魅力。

  在他看來,泉眼為什么那么小呢?是它太愛惜自己的水,故意不張開那么大,好讓水流得少一些。這樣的寫法是不是很有趣呢?

  接著,詩人繼續大發童心地寫道:“樹陰照水愛晴柔。”意思是你看那池邊的樹木,把水面當成了鏡子,好像在看著自己的影子,它們是多么喜愛這晴天里柔美的風光啊!

  楊萬里《小池》賞析 篇3

  原文: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賞析:

  這首詩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一點兒。于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干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且將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作者介紹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政治上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當權,辭官退居,終憂憤而死,賜謚文節。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其詩早年學“江西詩派”,后用心于晚唐詩人,50歲后忽有所悟,摒棄諸家,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詩歌多吟詠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細節,乘興走筆,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幽默詼諧,筆調清新。

  主要作品

  1、宋代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六月里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一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2、宋代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譯文:籬笆稀稀落落,一條小路通向遠方,樹上的花瓣紛紛飄落,新葉長出還尚未形成樹陰。小孩子飛快地奔跑著追趕黃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飛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3、宋代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譯文:不要說從山嶺上下來就沒有困難,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白白地歡喜一場。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圍之中,你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現阻攔去路。

  4、宋代楊萬里《新柳》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譯文: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 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5、宋代楊萬里《桑茶坑道中》

  晴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譯文:雨后的晴天,風和日麗,雨水蒸發得無影無蹤。小溪的河槽水流上漲,岸邊叢生綠油油的野草,盛開著絢麗的野花。一個牧童躺在柳蔭下,睡夢正甜。而那頭牛只管埋頭吃草,越走越遠,直吃到柳林西面。

【楊萬里《小池》賞析】相關文章:

楊萬里古詩《小池》賞析06-12

《小池》楊萬里古詩賞析10-06

《小池》楊萬里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0-18

楊萬里《小池》09-21

楊萬里小池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10-29

楊萬里《小池》說課稿06-08

《小池》楊萬里古詩(經典)08-21

小池楊萬里的詩04-13

小池楊萬里古詩03-06

楊萬里小池全文08-0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中文字幕aⅴ高清看片 亚洲欧美性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作爱视频 | 亚洲午夜福利视频网 | 亚洲福利站免费 | 中国AV免费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