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霓裳羽衣舞之謎

時間:2024-06-29 11:22:41 曉峰 楊玉環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楊貴妃霓裳羽衣舞之謎

  楊玉環(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唐朝時期后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齊國公楊玄琰之女,宰相楊國忠堂妹。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楊貴妃霓裳羽衣舞之謎,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楊貴妃霓裳羽衣舞之謎

  在中國歷朝歷代中,漢唐盛世歷來是被眾人最為推崇的朝代,我們今天的主體民族被叫做漢族,國外中國人聚居地被稱為唐人街,就是這種強大影響力的最直觀證明。

  而在許多反映大唐盛世的影視劇中,都會呈現著名的大唐盛世歌舞的代表之作——霓裳羽衣舞。甚至在一千多年之后,在今天西安的熱門景區大唐芙蓉園中,也有現代重新排練的霓裳羽衣舞表演,可見其影響力。

  但是有人卻說,大唐的霓裳羽衣曲,使用的卻是來自印度的曲子!這是真的嗎?

  其實關于霓裳羽衣曲的來歷,在歷史上大約有三種記載,其中一種真的和印度有些聯系。

  第一種來歷——月宮神曲

  根據《太平廣記》記載,開元年間的某一個中秋夜,唐玄宗在宮中賞月無聊,就找來著名的道士羅公遠(一說是著名道士葉法善),讓羅公遠帶著唐玄宗去月宮賞月。

  圖注:唐明皇游月宮

  羅公遠向空中扔出去一個杖,當空化為銀橋,羅公遠請唐玄宗登橋,走了數十里就到了月宮,里面有幾百仙女在庭院之中跟著音樂跳舞。

  唐玄宗問:這是什么曲子?

  對方回答:這曲子名叫霓裳羽衣。

  唐玄宗精于音樂,于是暗中記下月宮中仙女所舞的曲子;等唐玄宗從月宮回來之后,就安排梨園弟子按照月宮中曲子來排練舞蹈,這首曲子也沿用了月宮中的名稱——霓裳羽衣曲。

  開元中,中秋望夜,時玄宗于宮中玩月。公遠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擲之,化為大橋,其色如銀,請玄宗同登。約行數十里,精光奪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宮也。”見仙女數百,皆素練寬衣,舞于廣庭。玄宗問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玄宗密記其聲調,遂回,卻顧其橋,隨步而滅。且召伶官,依其聲調作霓裳羽衣曲。——太平廣記·卷二十一·神仙·羅公遠

  第二種來歷——明皇原創

  圖注:影視劇中的唐明皇李隆基和楊貴妃

  這種說法直接說,霓裳羽衣曲是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的原創作品,和月宮啥的虛構的神仙仙女沒有關系。

  據《津陽門詩注》的記載,唐玄宗來到洛陽三鄉驛,這里是唐代皇帝行宮所在。

  唐玄宗登臨城上,遠望洛陽城外云蒸霞蔚的女幾山,頓時想象到女幾山中的神仙飄飄然而來,一下子觸發了創作靈感,回到連昌宮后,馬上創作出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女幾山距離洛陽城90公里,在晉代就是洛陽附近的著名景點,歷代詩人都在這里寫下過詩詞名句。

  圖注:如今的河南洛陽花果山即唐代女幾山

  清代的時候女幾山已經改名成了花果山,根據清乾隆15年重修廟宇碑記的記載,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里就是西游記孫悟空住的地方!“斯山也,即西游記所稱齊天孫佛成圣處。”

  而在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詩詞中,也直接說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遠望女幾山后所原創的曲目,可見唐玄宗原創霓裳羽衣曲的說法在唐代已經是眾多詩人公認的了。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時光景促。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間空有秋風詞。”——《三鄉驛樓伏睹玄宗望女幾山詩,小臣斐然有感》 唐 劉禹錫

  第三種來歷——來自印度

  圖注:電影大唐玄奘中的天竺歌舞

  其實當時還沒有印度,準確地說應該是來自于“天竺”,或者來自于“西域”。

  根據《唐會要》中的記載,天寶十三年,太樂署曾經將“婆羅門曲改為霓裳羽衣”。這里的婆羅門曲就是指經過絲綢之路,從天竺流傳過來的各種樂曲。

  當時佛教興盛,西域諸國都大量使用了來自天竺的音樂、舞蹈、雕塑等,而且經過絲綢之路,也逐漸傳入涼州等地,并開始流行。

  根據記載開元八年,唐玄宗曾經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優秀曲目,當時的河西節度使楊敬述給唐明皇李隆基獻上的曲子就是來自天竺的婆羅門曲。

  而且唐玄宗李隆基在看到這首曲子后大喜,甚至連后來楊敬述戰敗這樣的大罪都沒有追究。

  而在全國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下,唐明皇帶著他的梨園子弟進行大量的篩選改編工作,最后逐漸匯合成為了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

  于是在大唐盛世之中,就出現了唐玄宗親自擊鼓,楊貴妃親自起舞……的經典之作——霓裳羽衣曲!

  除了上述三種說法,還有說法是唐玄宗李隆基從月宮回來后只記得前半部分,剛好此時河西節度使楊敬忠進獻了《婆羅門曲》,于是唐玄宗就結合二者,創造出霓裳羽衣曲。

  圖注:曹輝 霓裳羽衣舞 紙本設色

  霓裳羽衣曲不論是唐玄宗原創還是來自于天竺西域,都是中國音樂史上極為著名的舞曲。

  而且大唐之所以興盛,就是因為大唐是一個包容并蓄的朝代,是一個開放自信的朝代!無論是哪個地區,哪個民族的音樂、文化,只要對大唐有用,大唐就能拿過來為我所用,成為我的一部分。

  霓裳羽衣曲正好是這種包容、開放、自信精神的完美體現。網友也直接說,這正好體現了大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根據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中的記載,霓裳羽衣曲全曲共三十六段三個部分;

  三大部分分別是: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整個霓裳羽衣舞曲融歌、舞、器樂演奏為一體。

  根據詩中描述,霓裳羽衣曲《散序》的六段為前奏曲,全是自由節奏的散板,由磬、簫、箏、笛等樂器獨奏或輪奏,不舞不歌,即白詩中所謂的"磬、簫、箏、笛遞相攙,擊、擫、彈、吹聲邐迤","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云慵不飛"。

  而霓裳羽衣曲的《中序》十八段,有歌有舞,也有器樂伴奏,就是按樂曲節拍邊歌邊舞,即詩中寫的"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曲破》十二段是全曲高潮,以舞蹈為主,只有樂器伴奏而沒有歌唱,樂音鏗鏘,速度從散板到慢板再逐漸加快到急拍。最后“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結束。

  但是在安史之亂后,霓裳羽衣曲已經失傳。

  后世南唐后主、南宋姜夔等人陸續發現其中一部分殘譜,雖然有所恢復,但也無法一睹盛唐時期的霓裳羽衣曲是何等的精彩。

  我們現在看到、聽到的霓裳羽衣舞,是現代舞蹈藝術家、音樂藝術家重新創作排練而成,可能在視聽享受上遠遠超出原版,但是沒有原版曲譜,終究是遺憾啊。

【楊貴妃霓裳羽衣舞之謎】相關文章:

楊貴妃兩次被唐玄宗攆出宮之謎09-12

白居易長詩《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歌舞一體的藝術貢獻08-01

楊貴妃與梅妃07-06

魯迅解讀楊貴妃08-19

《母親的羽衣》閱讀答案07-13

楊貴妃的一生07-21

歷史上的楊貴妃06-08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情愛故事10-16

關于楊貴妃的傳說故事07-13

楊玉環(楊貴妃)的故事06-2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夜夜爱 | 亚洲综合不卡一区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视频网站 | 日本人妖视频一区一区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开 | 天天免费在线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