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剪梅》導學案 初中版
李清照《一剪梅》是一首思念丈夫“別愁”的詞,分享《一剪梅》導學案,快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李清照其人,賞析其詞,學會“知人論世”的欣賞。
2、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來鑒賞詩歌的思想內涵,提高學生初
步鑒賞詩歌主旨的水平。
3、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探究精神。
【預習案】
李清照(1084-1155),( )代著名女詞人,號( ),今山東 ( )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 )的學生,其夫( )是著名的金石考據家。李清照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后來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國繼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終。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寫( ),明快妍麗;南渡之后,則多寫( )的離亂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詞情凄黯,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婚后不久,趙明誠即遠行,李清照便寫下了這首《一剪梅》寄給丈夫。
李詞工于造語,善于創意出新。擅用白描,創立了雅而不難、易而不俗,生活氣息濃郁的“( )”。后人有《漱玉詞》輯本。后人對她的評價:“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 )”。
【探究案】
(1)、“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一個倒裝句,其意味是什么?
(2)名句賞析:“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訓練案】
比較李清照的這首《一剪梅》與蔣捷的《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剪梅·舟過吳江
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①,風又飄飄,雨又
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②?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注】
①秋娘渡、泰娘橋:吳江的兩個地名,均用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
②客袍:旅途穿的衣服。
(1) 這兩首詞都寫了“愁”,但其含義有所不同,試作具體說明。
(2) 這兩首詞尾句都是備受稱贊的名句,它們在表達手法上有何不同?試作具體分析
【 兩首賞析】
一剪梅賞析一
這首詞上闋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詞句,如“日邊消息空沉沉,畫眉樓上愁登臨”(鄭文妻孫氏《憶秦娥》),“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晏殊《訴衷情》),“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減字木蘭花》),以及“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玉樓明月長相憶”(溫庭筠《菩薩蠻》),“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馮延巳《三臺令》),其所抒寫的情景,極其相似。如果聯系這首詞的起句,還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題作《寫情》的七絕:“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詞與詩都寫了竹席,寫了月光,寫了西樓,同樣表達了刻骨的相思,對照之下,更覺非常相似。
詞的過片“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之恨。詞的下闋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后面的五句,轉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云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時有寫兩地相思的句子,如羅鄴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離別,忍報年年兩地愁”,韓偓的《青春》詩“櫻桃花謝梨花發,腸斷青春兩處愁”。這兩句詞可能即自這些詩句化出,而一經熔鑄、裁剪為兩個句式整齊、詞意鮮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脫胎換骨、點鐵成金的效果。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一剪梅賞析二
吳江指濱臨太湖東岸的吳江縣。這首詞主要寫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懶思歸之心情。
起筆點題,指出時序,點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澆”,“一片”言愁悶連綿不斷。“待酒澆”,是急欲要排解愁緒,表現了他愁緒之濃。詞人的愁緒因何而發,這片春愁緣何而生。接著便點出這個命題。
隨之以白描手法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這“江”即吳江。一個“搖”字,頗具動態感,帶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動蕩飄泊之感。“招”,意為招徠顧客透露了他的視線為酒樓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澆愁的心理。這里他的船已經駛過了秋娘渡和泰娘橋,以突出一個“過”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單用之。心緒中難免有一種思歸和團聚的急切之情。飄泊思歸,偏逢上連陰天氣。作者用“飄飄”“蕭蕭”描繪了風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對風雨阻歸的惱意。這里用當地的特色景點和凄清、傷悲氣氛對愁緒進行了渲染。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首句點出“歸家”的情思,“何日”道出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想象歸家后的溫暖生活,思歸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歸家”四字,一直管著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調笙和燒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調笙,調弄有銀字的笙,燒香,點熏爐里心字形的香。這里是白描,詞人想像歸家之后的情景: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溫馨,嬌妻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為了渲染歸情,用美好和諧的家庭生活來突出思歸的心緒。作者詞中極想歸家之后佳人陪伴之樂,思歸之情段段如此。“銀字”和“心字”給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諧的意味。
下片最后三句非常精妙。“流光容易把人拋”,指時光流逝之快。“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化抽象的時光為可感的意象,以櫻桃和芭蕉這兩種植物的顏色變化,具體地顯示出時光的奔馳,也是渲染。蔣捷抓住夏初櫻桃成熟時顏色變紅,芭蕉葉子由淺綠變為深綠,把看不見的時光流逝轉化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斷、理還亂。詞中借“紅”“綠”顏色之轉變,抒發了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嘆。
詞人在詞中逐句押韻,讀起朗朗上口,節奏鏗鏘。大大地加強了詞的表現力。這個節奏感極強的思歸曲,讀后讓人有“余言繞梁,三日不絕”的意味。
【《一剪梅》導學案 初中版】相關文章:
《一剪梅》導學案07-29
《一剪梅》導學案及課后鞏固練習09-29
離騷的導學案06-26
《觀潮》導學案09-02
《離騷》的導學案08-02
《圓明園的毀滅》導學案教學案06-14
《望岳》教學案例 初中版09-27
采薇的導學案07-12
離騷課文導學案08-26
《觀潮》導學案及賞析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