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到底難在哪里

時間:2023-09-08 11:32:44 賽賽 易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易經到底難在哪里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于世的只有《周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易經到底難在哪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易經到底難在哪里

  易經到底難在哪里

  首先我們看關于《易經》的書時,不要受別人的影響,先把它想得簡單起來。大家會問,如果看不懂那些關于《易經》的書,怎么辦?好辦,不看。總有一本書你會看懂的。這不是我們的智商有問題,也不是《易經》太復雜,是出版人的問題。大家想一想那些算卦瞎子,人家一本書也不看,怎么就會懂《易經》,師傅怎么說,他怎么算。就這么簡單。

  《易經》究竟是個什么玩意兒?在最早,只有“易”,沒有“經”。“易”的意思有三層:1.變易。易的上面是日,下面是月,以日月生落、陰陽交合表現宇宙和人世的無窮變化;2.簡易。即用最簡單的概念去解釋最復雜的世界;3.不易。變中有不變。《易經》的“經”則是指經典的著作。儒家奉《易》、《詩》、《書》、《禮》、《樂》、《春秋》為《六經》。

  那么,在所有的這些之前,《易經》是什么樣子?我們不用后來的包括孔子解釋《易經》的文字來表達,《易經》原文里,其實只有 “吉、兇、悔、吝、厲、無咎”、“孚、志、尚、喜、慶”、“利有攸往、利涉大川、利見大人”等這樣的核心詞。由此不難看出,《易經》不過是中國古代一部用于“算卦”的工具書。

  著名學者馮友蘭先生為“山東國際周易學術討論會”寫的賀信中曾說:“我有個建議:研究《周易》當然以《周易》哲學為主,但《周易》本來是一部筮書。《周易》的哲學思想有些與筮法有關,因此對筮法也要作調查研究工作。”南宋大儒朱熹也說:“《易》乃卜筮之書。”康熙 大帝在《周易折中》序言里也提到,“或有議論己見,漸至啟后人之疑”。我們讀的書與見過的世面肯定不如以上這三個人,既然這三個人已經說《易經》是“算卦”的書了,我們姑且就認定它是本“算卦”的書,不必多疑。

  我們做個簡單的游戲。首先,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當時的社會中,誰來算卦?《洪范》說“選擇建立卜筮的人,從而由他操作卜筮”,建立卜筮的人是“祭司”,他怎么建立“卜筮”的呢?肯定是從最神秘的地方尋找答案,燒龜甲、動物骨頭等物,從其顯示出的形狀來分析,用以通天地、愜鬼神、定吉兇。他們將燒出來的形狀分為“陰(一橫)”“陽(兩橫)”,“八卦”就產生了。這個聰明的“祭司”確定了最初的游戲規則。

  到了商朝末期,又有一個聰明人出現了,這個人就是周文王。周文王因為政治的原因被商紂王囚居里,沒事干,每天看日出日落,看四季變化,心有所悟,將八卦“因而重之”,即通過重復組合,使每個卦由三個爻變成六個爻,推演而成六十四卦。這時候,商紂王還不放他出來,周文王趁閑于是就又給各個卦加了名字,排好順序,每演一卦,就把自己演卦得出的結果寫在上面,也就是所謂卦辭。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旦也是個聰明人,看了父親寫的卦辭,覺得還不夠全面,就命令“祭司”將每次演出的卦記錄下來匯編到一起。碰巧有個“祭司”也是個聰明人,覺得這三百八十四爻可以組織成一個規律,就對以前演過的所有卦以及最后的結果進行整理,這就形成了所謂爻辭。

  “祭司”究竟發現了什么規律?這個“規律”肯定是從那個時候到現在都未產生變化的東西,說來也只能是“四季”與“天地”了。有了這個永恒不變的“規律”,以后的聰明人就完全可以將所有的事物變化都囊括進去了。

  所以,簡而言之,《易經》是一部描述事物變化規律的工具書。

  從孔子開始,這些聰明人分成了兩派:易理與象數。依前理,我們肯定不如歷史上這些聰明人聰明,也不如他們博學。那么我們就暫且放棄對易理的研究,從最初的“算卦”來看待《易經》,就簡單了。近代易學大師尚秉和先生說:“未學易,先學筮。”讓初學者從象數入手,先培養對《易經》的興趣,再去研究易理,會更接近《易經》本質。

  正本清源,還《易經》以本來的面目,我們發現,它實在是一本簡單到極致的書,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的經典。天、地、人,春、夏、秋、冬,這些人類生活中看似永恒不變的東西,其實始終處于運行變易之中。易理原來這么簡單。

  那么,就是這么一本簡單的書,為何一再被認為是算命先生搞“封建迷信”的讀本呢?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人們無法準確洞悉隨時處于變化中的自然萬物,進而產生不可解釋的神秘感,從而將之附會在《易經》上。因為,《易經》本來就是一部描述事物變化的書,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的“天賦王權”、人類暫時無法解釋的“天象”、生老病死……都可以堂而皇之地附會在《易經》上,并作出有利于自身的看似合理的解釋。

  歷史淵源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中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一起稱作“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于遠古)。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歷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于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并確定天干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八卦與干支時間以及方位是聯系在一起的,它們同屬一個系統。遠古早已有之的時空、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連山》、《歸藏》是我國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有說《連山》與《歸藏》不是失傳了,而是被改了名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稱。也有說《連山》與《歸藏》于漢代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此二易成為中華文化領域里的千古之謎。

  釋義

  《易經》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發展之中,其闡述的就是這個“自然而然” 的規律。這規律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

  “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簡易,一陰一陽,囊括了萬種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不易,雖世間的事物錯綜復雜,變化多端,但是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規律;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這便是規律。萬事萬物的發展皆有“定數”與“變數”,定數有規可循而變數無規可循;定數中含有變數,變數中又含有定數,無論定數還是變數其大局皆不變。易有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易經到底難在哪里】相關文章:

李白到底是哪里人10-27

易經的奧秘:易經與家庭08-18

《蘭亭集序》真跡到底藏在哪里10-19

易經經典句子10-24

易經與風水07-19

易經入門07-23

易經的歷史11-25

易經介紹02-17

什么是易經03-17

易經卦象03-3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v | 日本三级a∨在线 | 亚洲AV日韩AV高清在线播放 | 日本私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又黄又爽又色无遮挡国产 | 五月定向久久可爱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