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起源與天安門前的華表

時間:2024-08-25 08:43:30 易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易經的起源與天安門前的華表

  天安門金水橋邊有兩根雕著盤龍的石柱,它們的名字叫華表。這兩根華表就是《易》的起源,因為八卦最早是從這里衍生出來的。

易經的起源與天安門前的華表

  一、八卦最早是由織女發明的

  燧人氏生活在昆侖山,那時候地球正處于最后一個冰河期最冷的時候,因為他們冷,所以燧人氏發明了火。這段歷史距現在至少有10000年至28000年,當然沒有文字記載,我們知道的只是推論或者是傳說。

  9000年前中國已經有了文字,這不是傳說,因為1987年在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考古發現的甲骨文證明了這點。這個被確定為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不僅證明了中華文字產生的歷史,還證明了易經八卦產生的時間。

  易和八卦早在9000年前,甚至更早以前中國先祖已經擁有了這門學問。

  燧人氏生活在10000年前,他是青藏高原上古羌戎部落的首領。他的部落里有個非常會搓繩的女人,那時候還沒有布,所以把會搓繩子的女人稱為“織女”,據說第一個“織女”名叫弇(yǎn)茲圣母,弇茲圣母不僅發明了搓繩,還發明了用繩子打結來記事,這就是歷史書上說的“結繩記事”。

  用繩子打結把每一件重要的事情記錄下來,想想那個結打得應該有多復雜!后來中國文字中的大篆文和小篆文就是源自于結繩記事,大概很多年以后倉頡造字時的靈感也是來自于這些結繩的圖案吧。

  織女們結著結著結出了經驗,她們發現有些事情是有一定規律的,于是就把這些具有共同規律的事情固定用某些相同的繩結符號來代替,再慢慢把這些共同規律歸納在一起,逐步統一成八個繩結,這八個固定的繩結代表八種固定的規律,所以這八種固定的繩結又被稱為“八索準繩”。

  想想中國的名詞,什么叫“準繩”?什么叫“八索”?準繩就是準則、規律的意思;而八索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八卦,所以八卦一直就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八索”。

  當然,你不能認為八卦是這個叫弇茲圣母的織女發明的,她只是記錄,像今天的書記員或者領導的秘書,她只是在完成記錄和整理工作。

  二、燧人氏這個部落首領真不是好當的

  她記錄的內容是由她的領導,也就是部落的首領決定的。當年的首領除了會干仗之外,還要會占卜。比如每天早上群眾們起床了,都要圍在首領面前等待首領告訴他們今天去哪里才能打到獵物,今天能不能種植、能不能讓圈養的動物交配等等。

  各位不要以為這幫群眾很笨,你要知道哪個時候人們是沒有春夏秋冬四季概念的,他們的記時單位只有日出日落。

  試想春天和秋天很多時候的氣溫是一樣的,為什么同樣的溫度,有時候(春天)種植就能收獲,有時候(秋天)就不行呢?動物的交配繁殖也是一樣,公豬母豬啥時發情?什么時候打獵收獲更多……等等這些問題,其實都和氣候季節有關,可先民們當時沒有這些概念。所以,群眾們一碰到事件就一臉懵逼,就只能去找首領指點他們。

  群眾把首領當成神,但我們知道首領不是神。首領既然不是神怎么能如此成功地一次又一次糊弄得了群眾?

  其實,古代的部落首領們都擁有一項特殊的本領,這個本領就是他們家八輩祖傳、秘而不宣的天文學知識。他們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掐指一算,于是要風得風、要雨要雨。

  問題來了。部落首領是怎么知識天文學的?他怎么就能那么準確地計算出春夏秋冬四季,以及后來的二十四節氣,和再后來的五天一候呢?

  燧人氏聰明,因為他發明了圭表。

  當然,后為圭表慢慢變成了天安門前的華表,這是后話。

  三、燧人氏用這個“武器”掌握了天機

  圭表是由“圭”和“表”兩塊石條組成。那個叫“表”的石條,有八尺高;這個叫“圭”的石條一丈三尺長,上面還以寸為單位該上很多該度。這兩個石條“表”堅立在地上,“圭”平放在地上,兩起石條連接在一起,形成“L”形。

  這個圭表被安放在昆侖山上,所以昆侖山又叫日月山。因為圭表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測量太陽和月亮的影子的,用太陽照射石條所形成的影子的長短來計量季節和時間。

  他們發現,每年總有一天太陽照在“表”上投射在“圭”上的影子最短,只有1.5尺;每年也總有一天太陽照在“表”上投射在“圭”上的影子最長,長達1丈3尺。這個規律每過365天就會重復一次!

  燧人氏自從有了這個“武器”之后,他算是徹底掌握了天機!

  3.1先確定了兩儀

  燧人氏天天觀察圭表影子的變化,他終于發現太陽月亮是有規律的,時間是循環的。日月的變化引領著氣候的變化,氣候的變化形成萬物的榮枯。

  時間就像是在畫圓圈一樣,輪回往返,周而復始,從不間斷。而圭表上影子越短的那天,天氣最熱,影子越長溫度越低,影子越短就溫度就越高。

  于是,燧人氏把每次太陽照在圭上的影子最短的這天定義為“夏至”,意思是夏天開始了,天氣最熱;把太陽影子最長的這天定為“冬至”,意思是從這天開始入冬了,氣溫要下降。

  從此,先民們有了“年”的概念:影子從短變長再變短,這個周期剛好365個日出日落。他們把365天太陽影子循環一次稱為一年。把影子最短的那天當成一年的開始,從那時起,古人們過年過的其實是“夏至”。所以,中國農歷年也叫“夏歷年”就是這個原因。

  然后,再把一年兩成“夏”和“冬”兩個季節,一個熱,一個冷。這就是后來的“兩儀”,分別代表熱(陽)和冷(陰)。

  后來,又把兩季變成四季,多了“春分”和“秋分”。這樣,四季就形成了。

  3.2再確定了四象

  燧人氏還發現,太陽運行和影子投射的方向也是固定不變的,太陽總是從一個方向升起,再到另一個方向落下。太陽在某個方向(南方)時溫度最高,如果太陽在這個方向(南方),影子總是投向相反的方向(北方)。于是,圭表又多了一個功能:可以確定方位。

  所以,他們把太陽出來的方向叫東方,把太陽退去的方向定義為西方,把太陽直射圭表的方向定義為南方,把影子投射的方向定義為北方。

  然后,燧人氏命令弇茲圣母把這些規律全都用繩結記錄下來!于是,弇茲圣母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一代表天,同時也代表南方,后來,1代表“乾卦”,因為先天八卦排列順序中乾卦的序列號就是“一”。

  當然,八卦中的“乾卦”還代表空間位置的南方(太陽照射圭表的位置),也代表時間上的夏季(影子最短,也是古人記年開始的第一天)。

  這樣,先天八卦中“四象”的排列原理“天地定位、水(月)火(日)不相射”,就很容易理解了:

  1、乾卦:天(陽)。時間上代表夏天,空間上代表南方;

  2、坤卦:地(陰)。時間上代表冬天,空間上代表北方;

  3、離卦:日(陽)。時間上代表春天,空間上代表東方;

  4、坎卦:月(陰)。時間上代表秋天,空間上代表西方。

  因此,時間上“春夏秋冬” 的“四時”和空間上“東南西北” 的“四方”由此形成,這就是最早的“四象”的含義。

【易經的起源與天安門前的華表】相關文章:

易經風水學:風水起源與流09-12

天安門前看升旗閱讀答案10-03

《天安門前看升旗》閱讀以及答案09-24

說華表閱讀答案09-09

易經講解:《易經》的數08-01

易經的奧秘:易經與家庭09-14

易經的智慧之《易經》與命運08-14

易經入門07-25

《白話易經》10-17

易經介紹10-07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大在线欧美 | 特一级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最新国产一级视频免费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影片 | 亚洲欧美久久久精品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