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賞析
導語:《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組詩作品。這兩首贊美西湖美景七絕,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下面是由小編整理關于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賞析。歡迎閱讀!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⑴·其一
宋代:蘇軾
朝曦迎客艷重岡⑵,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⑶。
譯文:
天色朦朧就去迎候遠道而來客人,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飄來了一陣陣雨,客人不勝酒力已漸入醉鄉。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沒有完全領略到。如要感受人間天堂神奇美麗,還是應酌酒與西湖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
注釋:
⑴飲湖上:在西湖船上飲酒。
⑵朝曦:早晨陽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廟,祭祀錢塘龍君,故稱錢塘龍君為水仙王。
賞析:
這組詩共二首,但許多選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鮮為人知。其實第二首雖好,卻是第一首注腳。第一首所說“此意自佳君不會”“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寫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妝濃抹各盡其態。不選第一首,題中“飲”字也無著落。蘇軾意思是說,多數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湖上有水仙王廟,廟中神靈是整天守在湖邊,看遍了西湖風風雨雨、晴波麗日,一定會同意自己審美觀點,因而作者要請水仙王共同舉杯了。這一首首句“艷”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絢麗多姿形容得美不勝收。若只看第二首,則“濃抹”一層意思便失之抽象。
創作背景:
蘇軾于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詩。這組詩作于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與《東坡樂府》等。
【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賞析】相關文章:
《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的翻譯及賞析08-06
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10-13
飲湖上初晴后雨賞析精選09-07
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7-20
飲湖上初晴后雨翻譯賞析07-21
飲湖上初晴后雨詩意賞析08-28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賞析11-15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賞析04-24
《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賞析10-24
飲湖上初晴后雨的原文及賞析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