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著段落_《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

時間:2024-10-28 07:38:39 飛宇 優美段落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經典名著段落_《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吧,段落在文章中用于體現作者的思路發展或全篇文章的層次,那么什么樣的段落才是好的段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名著段落_《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溫酒斬華雄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后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愿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

  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愿往斬華雄頭,獻于帳下!”眾 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鐘,立于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

  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云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后人有詩贊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主人公簡介

  華雄(154-191),中國東漢末年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據正史記載,公元190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大破董卓軍,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所殺。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對華雄這個角色有較多的發揮,描寫華雄為董卓的猛將,自薦抵抗山東地區反對董卓的諸侯聯軍于汜水關前,他先后斬殺濟北相鮑信之弟鮑忠、孫堅部將祖茂、以及袁術部將俞涉和韓馥手下潘鳳等人,最后關東聯軍派出關羽與之一對一決斗而被殺。《斬華雄》也成為京劇中的一出著名的劇目。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

  關羽(162-220),字云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將領,自劉備于鄉里聚眾起兵開始追隨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為三國當中的“義絕”。

  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概括

  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后,殘暴不仁、擅權于朝堂。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戰爭背景

  漢室不興,皇綱失統。董卓專權,濫殺君臣百姓,致使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十七路諸侯響應了曹操的號召,公推袁紹為盟主,以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組成“多國部隊”聯合討伐董卓。兵到了汜水關,首次與敵人交鋒,就遇上了勁敵董卓的部將華雄。華雄這個人勇猛善戰,十分厲害,第一陣交鋒就刀劈了“多國部隊”的部將鮑忠,接著又把“多國部隊”的先鋒孫堅趕得投無路,連頭上的帽子都作了敵人的戰利品;幸好部將祖茂以死相救,才掩護孫堅得以逃脫,不然的話連孫堅的性命也難以保住。

  雙方交戰到天明,華雄引兵上關;兵臨城下,形勢十分危急。先鋒孫堅“傷感不已”,盟主袁紹這時也束手無策,只好召集大家開會,商議退敵之策。眾諸侯也毫無辦法,一個個閉口不語。就在這種窘迫的形勢下,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又來寨前大罵搦戰,袁術驍將俞涉、韓馥上將潘鳳出去迎戰,接連都被華雄斬首。正在眾人大驚失色的時候,關羽毛遂自薦,在一杯酒還沒有涼下來的一剎那功夫,已提了華雄的頭擲于地上,為“多國部隊”解了圍。

  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探詳

  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斬華雄一段很是精彩,可惜不是歷史事實。

  據史書記載:初平元年(公元190)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當時公孫瓚還在幽州,并沒有前來會合。劉備這時還沒有依附公孫瓚,怎么會隨公孫瓚前來呢?原來劉備鞭打督郵,棄官亡命之后,不久就趕上大將軍何進派遣都尉(貫guàn)丘毅到丹陽募兵,劉備一小伙人和他同行,在下邳遇到黃巾軍,力戰有功,劉備被任命為下密丞,后來又做了高唐尉,又升任高唐縣令。為黃巾軍所破,去投靠中郎將公孫瓚,被任命為別部司馬。劉備任別部司馬的時間,《三國志》沒有記載,《資治通鑒》和元人郝經的《續后漢書》都編排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十月,是在關東州郡結盟將近兩年以后。從當時的情勢來看,這還是較為符合實際的。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的年初,在各州郡起兵討董卓的時候,劉備大約還在下密為縣丞,或在高唐為縣尉、縣令,并沒有在洛陽外圍的前線上,關羽是不會在那里斬華雄的。

  演義里列舉的十八路諸侯,其中馬騰、公孫瓚、孔融、陶謙并未參加。也就是說,加上曹操、袁紹一共實際是十四路諸侯。而且這些諸侯們在酸棗會盟時,曹操、袁紹、孫堅等重要同志并沒到場。各路太守、刺史們你推我讓,誰也不肯登壇主持儀式,最后推出一個顯然不夠級別的廣陵功曹臧洪來。這臧洪居然也不推辭,于是慷慨登壇宣讀了討董檄文。

  檄文內容還是跟演義中基本一樣。不過,擔當這一重要歷史角色的人物被換掉了。

  當然,錯過這一重要歷史時刻的還有大耳朵和他的兄弟,因為公孫瓚當時還在幽洲,而大耳朵此時也還沒來得及投奔他麾下做別部司馬,這其中相隔時間有兩年。因此種種原因,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成為了虛構,三英戰呂布也成為不可能發生的故事。

  不過牛氣烘烘的華雄確實是死了,斬他的雖不是關羽,此人名聲卻也不辱沒他一顆好頭,正是江東之主孫堅。

  戰爭意義

  “斬華雄”這場戰斗,無論是對關羽還是對這次戰爭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就關羽而言,這是他一生英雄的戰斗歷史的開端,在這以前他只不過是一個區區縣令手下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的馬弓手;從這以后,就一發而不可收,斬將立功,聲名大振。

  就這次戰爭的意義而言,他為這支討董聯軍贏得了第一個勝利,鼓舞了聯軍的士氣,大大打擊了董卓的氣焰,為聯軍進入汜水關、大破虎牢關打開了勝利之門。

  故事點評

  溫酒斬華雄的故事讓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只看表面和他的職位定一個人的才能,而且不能只欣賞地位很高的人,因為他們不一定是最棒的,或者真正的人才。天才在一些不起眼的人群當中,可能他的才能比地位很高的人強多了,卻只是還沒被人發掘出來。這個故事還告訴了我:做人就必須做像關羽一個勇敢、有膽識、有自信、雄心壯志,不能貪生怕死、胸無大志。讓我們也來當上個“小英雄”!

【經典名著段落_《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相關文章:

名著的優美段落08-31

名著優美段落09-11

名著好段落07-28

名著優美段落匯總08-23

名著經典段落精選140段10-17

名著經典段落摘抄大全06-23

關于好的名著的段落10-20

名著中的經典段落摘抄07-21

精彩名著段落摘抄07-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精品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看 | 亚洲欧洲美婷婷久久 | 中文字幕国内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大道久久香蕉网站 | 欧美一区二区狠狠 | 亚洲阿v天堂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