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游子吟》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演唱《游子吟》這首歌曲,抒發對母親的眷戀與熱愛之情;并對學生進行親情的教育。
教學難點、重點
1、帶著深愛母親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對學生進行親情的教育。
2、二聲部合唱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手段
DVD機、課件、電腦媒體等。
課時1節
歌曲簡析
《游子吟》這首歌是根據唐代詩人孟郊吟唱送給慈母的頌歌。作品充分表達了人類共有的母子親情。歌曲用了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縫衣細節,誰都經歷過、體驗過的這一細節,而母親的慈愛之情正是在這日常生活中的最細微處流露出來的。詩人以“三春暉”比喻慈母之愛的廣闊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兒女對慈母的報效之情。并進行親情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聲音練習
2、二聲部練習:以3度音程為主進行練習。
二、新課教學
1、感受歌曲。
聽錄音的范唱,用手臂畫出旋律線,體驗旋律的美感?梢苑磸妥鰞扇。請學生思考歌曲共有幾個樂句?為什么這樣劃分樂句?在節拍機上為歌曲《游子吟》找到適當的速度,并寫在曲譜的左上角。
聽音樂反復朗讀歌詞,理解歌詞含意。(可以按節奏有情緒地朗讀)
2、演唱歌曲。
、匐S錄音學唱。
確定換氣點。如:慈母手中線(換氣),游子身上衣(換氣),臨行密密縫(換氣),意恐遲遲歸(換氣)。誰言寸草心(換氣),報得三春暉!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高位置的混聲演唱《游子吟》。音色要圓潤。
歌曲中的每一句演唱要要有情緒上自然起伏,大連線唱得連貫流暢。
歌曲中演唱時注意弱起演唱,體驗弱起小節的`美感。
帶著深愛母親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
、诜謨山M,唱二部合唱。
全體學生拍出高聲部的節奏。
全體學生唱高聲部旋律,唱過兩次后要求背唱。
全體學生默讀低聲部旋律,教師輕輕拍擊節奏,鍛煉學生內心聽覺。
全體學生背唱低聲部旋律。(當然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背唱準確,可以打開譜子看唱一遍后,再背唱,鍛煉音樂記憶能力。)學生完整視唱旋律。學生歌唱時,教師歌唱與之對比的聲部。教師演唱旋律,學生視唱與之對比的聲部,并且要求分句背唱。學生分為兩組,分別歌唱高、低音聲部,做二部合唱。由兩個學生分聲部歌唱,檢查學生個人掌握情況。
由學生個人歌唱一個聲部,在鋼琴上彈奏另一聲部,并注意按照教師的要求,隨時進行聲部交換。
有情感地演唱二部合唱《游子吟》。
3、情景表演唱。
了解古詩創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歲任粟陽時寫的,詩人此時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親,回想自己20年來為謀求出路而顛沛流離四處漫游,如今雖結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親同享天倫之樂,但母親一生操勞、養育和教導之恩,豈能報答得了!于是詩人吟唱了這首送給慈母的頌歌。
前臺是一人扮演唐代詩人孟郊,穿著唐代的長袍,站在一棵松樹下吟頌著古詩《游子吟》;
后臺是一人扮演唐代詩人孟郊的老母親,穿著唐代老夫人的衣衫,頭發斑白,眼睛模糊,正在燭光下縫衣衫;
背景音樂是全班同學吟唱《游子吟》。注意提醒學生演唱的聲音要小于朗誦古詩的聲音。
4、歌曲拓展。
學唱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媽媽都為你做過什么?你為媽媽又做過些什么?媽媽是怎樣愛你?你又是怎樣愛媽媽的呢?你能為媽媽做些什么?
5、小結。
6、本課結束。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歌曲《游子吟》,并從中感受母子情,得到愛的教育。
2、認識前倚音,并學會演唱。
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感受、體驗、表現母子情。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其實自古以來媽媽給予自己孩子的都是無私的愛。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以為古代的媽媽,請大家看課本22頁的圖片,請同學們告訴老師,在這幅圖片上描繪了什么?
師:同學們都回答的非常棒,這幅圖片啊,主要描繪的是一位母親為自己的孩子縫衣服的場景,圖片上的兒子就是我國唐朝的著名詩人孟郊,他為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愛和感激之情,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游子吟》。了解古詩創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歲任粟陽時寫的,詩人此時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親,回想自己20年來為謀求出路而顛沛流離四處漫游,如今雖結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親同享天倫之樂,但母親一生操勞、養育和教導之恩,豈能報答得了!于是詩人吟唱了這首送給慈母的頌歌。
二、吟讀古詩,體驗母子情。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
2、同學們有感情地吟誦《游子吟》。
3、“誰來說說看,你最喜歡哪一句?它表達了什么意思?”說說自己最喜歡的詩句,更深入地體會古詩的含義。
師:慈愛的母親一針一線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她擔心兒子遲遲難歸,因此,細針密線把衣服縫的結實耐穿,但心里卻盼著兒子早些平安回來。象小草似的的兒女,怎么也報答不了春天陽光般偉大的母愛。(誰說做兒子的這顆象小草一樣稚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一樣的慈愛呢?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暉”指春天的陽光,象征母親的慈愛。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難以報答。)
4、師:“大家對這首古詩都有著深刻的理解,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將它吟誦!痹俅紊钋榈乩收b《游子吟》。
三、導學訓練,唱出母子情
1、范唱歌曲
師:看來大家被詩歌深深的打動了,其實被打動的不光是你們,還有許許多多的兒女們也同樣被打動。有一位作曲家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表達這種情感,為這首詩配上了優美的旋律,使它成為一首動聽的歌曲。請聽…….(課件出示歌譜,范唱)。
2、再聽歌曲,用哼鳴跟唱。
3、用wu輕聲哼唱歌曲。
4、前倚音教學
、、師:在這首歌的學習中,出現了哪些我們之前很少見到的音符呢?(引出前倚音)②、師:前倚音像什么?它應該怎么唱?(教師示范)
師:像是媽媽牽著自己的孩子,緊緊挨在一起時的樣子。
、、師:讓我們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出來吧。(學生用圓圈圈出所有前倚音)我們把它們唱一唱,唱時要注意,兩個音應該緊緊相連。
、堋煟赫l來說說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前倚音呢?(因為要體現母子情)
師:既然前倚音在我們這首歌曲里起到了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們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對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唱唱前倚音。
、、學唱歌詞
a、范唱,在心里默唱歌詞。
b演唱歌曲。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這是一首表達母子深情的歌曲,我們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情緒來唱呢?(深情地)師:那就請大家帶著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這首歌。
四、為歌曲創編舞蹈動作
1、師示范,全體同學一起跟著老師有加上優美的動作,有感情的演唱唱歌曲。
2、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根據對媽媽的感情,還有什么更加好呃舞蹈動作能夠融入歌曲之中,讓學生自由發揮。
五、歌曲拓展。
學唱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媽媽都為你做過什么?你為媽媽又做過些什么?媽媽是怎樣愛你?你又是怎樣愛媽媽的呢?你能為媽媽做些什么?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不僅學習了《游子吟》這首歌,并且還為它編上了舞蹈。老師希望同學們在母親節的時候能夠為自己的母親獻上這個節目,表達一下你們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詩歌大意,感受母親對兒子的慈愛以及兒子對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材分析與處理:
1、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情感。
2、教學創新點:低聲吟誦《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孩子縫制衣服的情景,演一演。
教學理念:
品味情感升華體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匯報《三字經》
1、同學們,在我們每天的古詩詞誦讀中,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字經,現在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復習一下。(全班誦讀三字經)
2、出示"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在這句三字經里,有一個《孟母三遷》的故事,你們知道嗎?誰愿意給大家講一講。(生講《孟母三遷》的故事)
二、學習《游子吟》
1、是呀,多么偉大的母親啊,為了給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環境,她不辭辛苦,竟搬了三次家,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她毫不猶豫,剪斷了剛織好的布。下面我們再來認識一些偉大的母親,請大家來看一下。(出示圖片,教師簡介)
2、出示《游子吟》圖片,說一說,圖中的母親正在做什么?
3、這是一位正在為即將遠行求學的兒子縫補衣裳的母親。看到老母親在昏黃的油燈下為自己縫補衣裳,做為兒子,心里非常感動,于是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的名字就叫《游子吟》。
4、(出示《游子吟》)有誰會讀這首詩的,請給大家讀一讀,好嗎?(指名學生讀,教大家讀)
5、認識生字
6、學生自由練讀,反復讀,直到把這首詩讀熟。
7、指名匯報讀,同桌互讀,全班齊讀。
8、畫出節奏,師生合作讀兩遍,跟師讀一遍,自由練讀,試著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9、小組互讀,評議。
10、小組推薦讀,全班評議。
11、小組討論: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理解詩意:
慈母手中拿著針線,正給準備外出的兒子縫制衣服。母親擔心兒子走后遲遲回不來,就把衣服的針腳縫得密密的,使它更結實更耐穿一些。正像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一樣,兒子怎能報答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
9、出示第一句,指名讀想像一下,母親在油燈下為兒子縫補衣裳的樣子,試著做一做母親的動作。師中述:"夜深了,母親還在燈下縫制著兒子遠行要穿的衣服,縫啊縫啊,縫啊縫啊,眼睛累了,看不清了,母親揉揉雙眼,又繼續縫,縫啊縫,油燈暗了,母親用針尖挑了挑燈芯,又繼續縫,就這樣,直縫到月亮升起又落下,直縫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天亮了?p了這么久的衣服,你有什么感受?是呀,為了自己的兒子,再苦再累,母親也心甘情愿。讓我們再讀一讀這一句,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10、出示第二句,指名讀,想一想,母親心里會想些什么?
一位年輕的學子即將出門求學。想到天氣已涼,孩子此去路途遙遠,一個月、二個月,一年、二年……不知何時才能歸來。老母親心中一陣惆悵:就讓他多帶件衣服吧。她拿出針線,就著昏黃的燈光,為兒子縫制起衣服來。衣服上的針腳是那么致密,也許母親想讓兒子的衣服更耐穿、更結實些吧。一陣飛針走線后,看看在身邊苦讀的兒子,老母親把油燈往兒子那邊挪了挪,又拔下發簪,把燈芯撥亮一些,開始穿針引線。望著老母親瞇縫的雙眼,布滿皺紋的額頭,兒子的眼眶濕潤了。讓我們帶著對母親的感動來讀一讀這一句。
11、師邊說邊畫:"我們就像小草,媽媽就是溫暖的陽光。有了陽光,小草才能破土而出,發芽長大?墒,小草長得再高,他也永遠夠不著太陽。就像我們做兒女的,即使我們做再多的事,也無法報答媽媽對我們付出的愛呀。所以大詩人孟郊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出示第三句,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是啊,正如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給它的溫暖,兒子的愛心又怎能報答得了母親那深重的恩情呢?……讓我們帶著對母親的無限感激,替孟郊把這道詩讀給他的母親聽吧。"(全班齊讀)
12、同學們,其實我們每人都有這樣一位偉大的媽媽。你能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愛你的嗎?
13、我們肚子餓了,是媽媽親自下廚,為我們烹調可口的飯菜;我們的衣服臟了,也是媽媽一件一件為我們清洗干凈,穿在身上;在我們生病的時候,還是媽媽給我們端水喂藥,日夜照料,陪我們度過最難過的日子。讓我們帶著對媽媽的.愛,把這首詩讀給自己的媽媽聽。誰愿意先來試一試。(指名配樂讀)
三、拓展
1、古詩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讓我們學一學,回家唱給我們的媽媽聽。(出示歌唱錄相,學唱古詩)
2、母愛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母愛是世界上最燦爛的陽光,溫暖著我們的心靈。無論我們走出多遠,飛出多高,母親的目光都在我們的背后,永遠牽掛著我們。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最無私的愛。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顆顆偉大、無私的慈母心,生活才變得如此的豐富多采。
那么你又想怎樣感謝你的媽媽呢?
3、讓我們自己動手,為媽媽做一件小禮物吧。可以是一幅畫,也可以是一封信。
4、母親是春天的陽光,而我們則是土地上的小草,母親用她的光和熱溫暖著我們,讓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母親的給予是無盡的,而我們的報答卻是微薄的!難怪作者會發出這樣的肺腑之言。讓我們再一次帶著對母親的無限感恩來讀一讀這首詩。(全班齊讀)在我們學習的三字經里,也有懂得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讓我們看看他是誰?(出示"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試講一講這個故事。
5、作業:不只是母親,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是愛我們的,他就是你的爸爸,你的爺爺奶奶,你的親人朋友,回家后,為那些愛你的人做一件事,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他們的愛。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能學會演唱歌曲《游子吟》,并從中感受母子情,得到愛的教育。
2、認識波音記號,并學會演唱。
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感受、體驗、表現母子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系統、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說說你的媽媽是個怎樣的媽媽?(生答)
師: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其實自古以來媽媽給予自己孩子的都是無私的愛。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位古代的媽媽,請大家看圖片(課件),請同學們告訴老師,在這幅圖片上描繪了什么?
生:答
師:同學們都回答的非常棒,這幅圖片啊,主要描繪的是一位母親為自己的孩子縫衣服的場景,圖片上的兒子就是我國唐朝的著名詩人孟郊,他為了表達對母親深深的愛和感激之情,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游子吟》
二、吟讀古詩,體驗母子情。
1、教師指導學生深情的讀古詩。
2、老師跟音樂讀古詩,請同學們模仿老師讀古詩。
3、師范唱歌曲,孩子們聽歌曲。
4、師說說古詩的意思,孩子們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再次深情朗讀古詩。
三、學唱歌曲
1、跟師用“lu”模唱歌曲,學生完整的用“lu”模唱。
2、跟師學唱歌譜。
3、在生唱歌曲之前再聽范唱,請學生心理默唱歌詞。
4、學唱歌詞。
5、歌曲中有幾個角色?分別用什么樣的動作來表現這兩個角色。
6、師跟學生一起用動作表現歌曲中的角色。
7、完整演唱歌曲,加入動作表現。
四、情感升華。
母愛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自古以來詩人借詩抒懷,這是因為母親對孩子傾注了無私的愛,愿為孩子付出一切,下面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正式的故事。
教師講故事。
師小結,請同學們再一次深情的演唱歌曲。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游子吟》,希望晚上你們可以把這首歌曲獻給自己的媽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和感激之情。
教學反思:
《游子吟》是一首描寫孩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和無言的愛的抒情歌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突出母子情的主題,我這堂課主要以“情”為核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感情教育。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在教學《游子吟》一詩時,注重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發揮想象力,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訓練,教學中滲透了“母慈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
一、教學思路清晰,過渡自然。
一直以來,古詩教學都側重于理解詩意。而在設計這課教案時,我把古詩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朗讀與創設情境之上,所以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導入——生讀——師讀——生再讀——看——唱——設計動作——表現——情感升華——完整表演。每個環節銜接自然流暢,過渡自然,且能做到層層深入,使學生與詩人感情產生共鳴。
二、對比師生間的朗讀,層層推進
詩歌歌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情感。《游子吟》以樸實的語言,生動的形象,真摯的母愛,而被廣泛傳誦。教學中,我采用對比老師與學生的朗讀,層層推進的形式進行教學。引領學生在誦讀中走進文本,在品味中體驗情感。比如。在引導學生體會深夜為即將出遠門的兒子縫補新衣母親的情感時,通過課件仔細觀察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朗讀時。學生的情感一浪高于一浪,如此偉大深沉而無私的母愛,我們無以為報,但可以通過聲音去贊頌母親,把自己對母親的愛通過深情的歌聲把感情抒發出來。
三、延伸意境,升華情感。
《游子吟》一詩內容簡短,理解容易,而母愛是博大的,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歌頌母愛的詩歌與故事。老師的一則故事使孩子們對于詩歌的情感得到了升華。,讓學生在感悟母愛的同時,增加對其作品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這一節課,我不斷的想把母親對于游子的關愛和游子對于母親的感激之情灌輸于孩子,使我自己覺得課堂上言語不夠干凈利落,我自己的情緒高漲,卻沒有帶著孩子們一起快速進入角色,所以感覺自說自唱的部分比較多。對于一個陌生的班級,我預想的太過完美,與孩子們互動很少,也沒什么默契,課堂上教唱的部分太少了,顧及孩子的接受與情感部分也太少了。最后情感升華部分我如果能與孩子有個小溝通就更好了,自己掌握的還不夠好。
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讓抓住孩子的心,調動每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我教學的重點。對于音樂老師而言,除了具備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能力。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 5
一、情感鋪墊:
1、我們來到人間,第一眼看到的是我們可親可敬的母親,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仔細聽,跟著唱,有什么感受?播放《母親》
2、伴樂欣賞有關母愛的詩詞名句,一分鐘速記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兒行千里母擔憂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養兒方知父母恩無悔無怨,無休無盡,可憐天下父母心
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世上最是母親親,斷了骨頭連著筋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為人父母天下大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
二、讀詩,了解背景
1、引入:就讓我們帶著對母親的崇敬走進的課堂,感受孟郊筆下那慈愛的母親,齊讀課題《游子吟》
2、簡介作者:唐代詩人孟郊出身貧寒,早年喪父,母親含辛茹苦撫養大他。41歲開始,母親鼓勵他進京應試,不中。50歲時,孟郊第三次赴考,不負母親期望中了進士,得了一個縣尉的職,立即接母奉養。想起母親的含辛茹苦,想起每次求學和赴考前母親一針一線給自己縫制衣服,盼望遠行的兒子平安歸來,認為自己難報答母親的深恩,于是寫下了這首詩。
3、朗讀詩歌
a、初詩古詩,注意詩中的生字和讀音,爭取讀得字正腔圓。暉(hui)
b、再讀,讀通順,注意停頓和節奏。
c、配樂范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和音樂美感。
三、解詩,初識愛
1、師:母恩難報,用孟郊的.話說是—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師:那誰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2、詩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慨呢?帶著這樣的思索,再讀詩歌,借助注釋,爭取讀懂每句話及詩歌的大概意思。
3、檢查孩子們對這首詩的意思大概讀懂了多少?讀詩的時候,透過靜止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畫面?
四、品詩,深化愛
1、看圖,聽《游子吟》的歌曲,品讀詩歌,沉入文本,你看到了哪些畫面?
生討論交流,匯報:
師:夜已經很深了,母親還在昏黃的燈下縫著,補著,她摘下頭上的簪子撥了撥燈芯,燈光明亮了些,孟郊抬起頭來早已淚流滿面,透過婆娑的淚眼,母親幾十年含辛茹苦的身影又浮現在面前……
小時候,母親總是……
求學時,母親……
遠行前,母親拉著孟郊的手語重心長的說……
落榜了,孟郊垂頭喪氣回到家中,母親……
2、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孟郊自己在捫心自問,在反問自己像小草一樣的心意能報答母親陽光般的深恩嗎?
3情感遷移:我們的媽媽呢?她為我們了什么?我們能報答嗎?
五、寫詩,升華愛
1、母親是偉大的,知道母親節是哪天嗎?
2、母親不分春夏秋冬,不管何時何地,也不論你成功失敗,始終陪伴你,母愛無處不在,那么我們該怎樣用行動來愛母親呢?
3、用上一個詞,一句話,一首詩,一首歌,一個符號贊美我們的母親,記錄下此時的感受吧!
4、我們這個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為處處充滿了愛,有偉大無私的父母之愛,
師生之愛,朋友之愛,在愛的沐浴下,我們健康茁壯成長。面對這樣的愛,我們該怎樣呢?
教師贈言:讓我們學會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心存感恩,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報答父母吧!
5、播放《感恩的心》,結束課程。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熟讀古詩,熟背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與韻味。
2、理解古詩的含義,著重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所蘊涵的深義和喻義。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
4、體會作者孟郊所表達的思母情懷;并能用思想和行動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教學過程:
一、閱讀圖片,情感鋪墊
一邊聽音樂,一邊認真地閱讀《母子圖》,你從圖畫中看出了什么?(學生反饋,教師點評)
(預案:
1、年邁的母親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兒子在床上酣睡;
2、夜已深了,母親不辭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針一線為兒子縫衣服,祝愿孩子遠行平安,并希望早日歸來。
3、這是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
師述:看到這樣一幅動人的“母子圖”,你就會想怎樣的一首詩?
。ㄒ觥队巫右鳌、作者:孟郊,唐朝詩人。)
師述:孟郊——唐朝著名詩人,很早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與自己的母親相依為命,自己從小刻苦攻讀,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歲才中進士,當了一名縣官。這首詩就是孟郊當了縣官了之后,回憶往事,思緒萬千時候寫就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古詩。
二、節奏朗讀,引入情感
出示本詩,指導朗讀,初步導出學生的感情。(用反復誦讀的方式來激動學生的情感)
(1)請學生來朗誦。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讓聽的學生說出她讀出了一種怎樣的感情來?
。A案:深情的、語氣先緩慢再強烈升高、有一種母愛的偉大與對母親的關懷的感覺……)
。3)帶全體同學朗讀,全體學生齊讀、朗誦,也同樣來讀出這樣一種感情來。
三、理解詩意,揮發情感
再讀一讀古詩,你說說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自由讀,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參考工具書)
(1)、你認為在這首詩中,哪幾句是比較容易理解的?(1-4句)說說你的理解,并告訴老師你是借助什么來理解的?(借助:參考資料、圖畫、想象、以前的'舊知識……)
。2)、最后一句話最難以理解。方法:
A、先來讀一讀。
B、這句話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點的詞語:
“意恐”——心里擔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兒女的心意;
“三春暉”——三月里春天溫暖的太陽。
D、最后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像春天對小草般的恩情,誰說子女能報答的完呢?——母親這份慈愛與關切,真不是我們微小的心意所能報答的。——誰說那些綠茵茵的小草,就能報答太陽母親的光輝呢?
四、情讀體驗,深入悟情
師述:同學們,讓我們再一次來看看這幅圖畫,當年邁的老母親在油燈下,眼睛昏花,動作遲緩,但由于對兒女的愛牽動著她心,堅持到底,一定要為孩子縫制一件衣服。
看到此情此景,我們就會油然地對這位母親產生一種崇敬的感情,請你說說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預案:一位“慈祥”的母親、一位“愛子如命”的母親、一位“關心孩子”的母親……)
表達了母親的一種怎樣的感情?
。A案:把自己對兒女的愛心與關切全部融入了一針一線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團圓;游子穿在身上的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顆母親的愛心……)
師述:是啊,可憐天下父母心,古代吳越民間有一種風俗,家中有人要出遠門,母親或妻子要為他做衣服,針線一定要縫得細密,這樣出門人才會早早歸來。你能再來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前四句古詩嗎?
師述: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假如你明天就要遠行,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假如你就是孟郊,穿著母親為你連夜趕制的衣服……你會怎樣想?
。A案: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恩情不能報以萬一,對母親無限的熱愛與崇敬,這是孟郊的心聲!
是啊,母愛難忘,母情難舍,請你再來讀一讀最后兩句詩。(讀出一種深情而感激的語氣來。)
五、嘗試實踐,延續情感
。1)、母愛是純真的,母愛是無私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今天當你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體會到孟郊和母親之間的互敬,這是一種天倫。同學們,現在就以您的筆,寫寫自己對母親的感情。
板書“親愛的爸爸、媽媽:謝謝你十多年來對我的關心和愛護!保犈錁,進入情境后,嘗試書寫)
。2)、寫好一段話,交流這段話。
六、評價交流,深化情感
1、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自己所寫的文字,簡要評價。
2、在課后可繼續學習另外的一首古詩《游子吟》。
板書設計:
游子吟
身上衣
寸草心
密密縫
難報答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 7
一、導入課文
1、小小格言:世界上任何一種愛都比不上無私的母愛。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媽媽是我們身邊的天使。
2、你會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嗎?會唱的一起來唱。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
3、小朋友們,我們現在經常用《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來表達我們對媽媽的敬愛,而古代卻與我們不一樣,他們喜歡用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好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一篇課文,就寫了古代詩人因為到感受到母親的恩情而寫詩的事。
二、揭示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母親的`恩情。教學恩
2、知道“母親的恩情”這個題目的意思嗎?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們輕輕打開書,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詞和小節號。)
2、檢查自學情況
出示生字詞
縫補報答撫摸沐浴銘記遲到生機勃勃
孟郊針線濕潤光輝永遠寸草心恩情慈愛
A帶讀,開火車讀齊讀B去掉拼音讀,齊讀
3、理解長句子
。1)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里想,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
。2)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在他50周歲那年,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
4、把生字詞和句子帶入課文再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5、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
1、讀了課文,你們明白了什么?
2、再讀課文,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發現課文有什么獨特之處?(介紹文包詩)
五、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補針根撫摸報
2、自己先去認讀一下生字的字形和結構,這6個字有什么特點?
3、你記住了哪個字?用什么方法記住的?
4、重點指導書寫摸報
5、學生描紅,仿寫,完成習字冊
六、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孟郊和他的母親,母親對孟郊有怎樣的恩情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母親的恩情》。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了解古詩的意思,著重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所蘊涵的意思。
3、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母情懷;并能用思想和行動來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愛。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含義。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吟誦詩句,體會詩的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導入,引領全文
1、出示《母子圖》你從圖畫中看出了什么?
(預設:1.年邁的母親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兒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親不辭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針一線為兒子縫衣服,祝愿孩子遠行平安,并希望早日歸來。3.這是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
師:看到這樣一幅動人的“母子圖”,你就會想怎樣的一首詩?
2、板書課題《游子吟》。
二、解釋詩題,了解作者
1、“游子”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人稱為游子?“吟”又是什么意思?“游子吟”是什么意思?)
2、課前同學們通過預習和查找資料,有誰能幫助他們?給你的同學以滿意的回答。
3、說說對詩人孟郊的了解。出示多媒體介紹孟郊。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看圖片,導入本首詩的學習,初步感受母子情。通過解釋題目,介紹作者使學生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為理解古詩的意思打下基礎)
三、節奏朗讀,引入情感
1、出示本詩,指導朗讀,初步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1)請學生來朗誦。
。2)讓聽的學生說出她讀出了一種怎樣的感情來?
。A案:深情的、語氣先緩慢再強烈升高、有一種母愛的偉大與對母親的關懷的感覺……)
。3)帶全體同學朗讀,全體學生齊讀、朗誦,也同樣來讀出這樣一種感情來。
(設計意圖:初步了解本首詩的主要內容,在朗讀中初步能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自己的理解。)
四、理解詩意,揮發情感
1、你認為這首詩中哪些詞應重點理解?理解了這些重點詞之后,把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2、請大家自學古詩,可以同桌學,也可以小組一起學。
3、小組交流自學。
4、學生匯報。
5、指導朗讀。
。ㄔO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理解詩句的意思,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能與其他同同學進行合作和交流,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五、精讀細品,深入悟情
1、請你說說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表達了她的一種怎樣的感情?
2、假如你就是那位孩子的媽媽,兒子明天就要遠行,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3、背誦古詩(讀出一種深情而感激的語氣來)
。ㄔO計意圖:通過看圖再讀古詩,進一步感受本首詩所要描寫的偉大的母愛)
六、嘗試實踐,延續情感
1、孟郊的這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廣為流傳。今天人們還常常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心聲,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在哪些情況下也可以用上這句話?
當每天早晨你一覺醒來,媽媽就為你準備好了熱騰騰的早餐時,你不禁想到()。
當你摔倒哭的滿臉淚花時,面對把你摟在懷里,親切安慰你不哭的媽媽,你真想大聲說()。
3、母愛是偉大的餓,母愛師無私的,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那就用你們的真心把這首古詩送給他吧。
4、全班齊讀古詩。
。ㄔO計意圖:通過感受偉大的母愛,進而激發學生自己對母親的真實感情。)
七、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作業:回家后為媽媽做一件事。
2、“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會天長地久,”老師相信你們會把這首詩放到自己心中,學會感恩,學會回報。母愛就在你在身邊,送給同學三個珍:珍惜,珍愛,珍重。(隨即播放兒歌“游子吟”)
。ㄔO計意圖:通過總結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落實到行動上,真正為媽媽做一件事學會感恩。)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演唱歌曲《游子吟》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游子吟》,開展表演唱活動。
2.掌握2/4拍節奏特點,初步認識二拍子的強弱關系。
3.體會歌曲內涵,感受母子情深,感恩母親的深情厚意。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體會歌曲內涵,感受母愛的偉大。
教學難點:
演唱歌曲中的波音
教學方法:
聽唱法、談話法
教學準備:
白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生問好。適當的做發聲練習
請同學們用lu音跟著老師的琴哼一哼
2.故事歌曲導入
。1)師:同學們,你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古詩歌曲嗎?這些歌曲都是通過為古詩編配現在化的音樂,讓我們在音樂中體會古詩詞所表現的意境。(聆聽《春曉》《靜夜思》)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歌頌母愛的古詩歌曲《游子吟》。
(2)師:在我們的一生中媽媽是辛苦的,也是陪伴我們成長的親人。
她對我們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往往母愛都是從生活細節流露出來。那今天我們學習的歌曲《游子吟》!境鍪尽
二、學習歌曲
1.師:好,那先聽老師朗讀一下這首詩......這首詩我們在二年級的時候學過,同學們還記得嗎?你喜歡其中的哪一句?為什么?(生答)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孟郊即將遠行,母親為他連夜縫制衣服。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如何也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師:那就讓我們帶上對詩歌的理解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演唱歌曲
師:看來大家被詩歌深深地打動了,其實被打動的不光是你,還有許許多多的兒女們。有一位作曲家谷建芬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好地表達這種感情,為詩歌譜寫了優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動聽的歌曲——《游子吟》。
師: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用歌聲來表達這種愛。
。1)教師范唱歌曲
師:聽老師唱完同學們在樂曲中有沒有發現我們沒有見過的音符?
生答。師:這叫波音記號,聽老師來對比唱一下哪一種更好聽?為什么?
有波音記號的更好聽,豐富了樂曲的旋律,起裝飾作用,就好像是撥動作者內心深處對母愛的心弦,更能體現母子間依依不舍的情感。
。2)學生用“la”音輕聲跟唱旋律。
后面兩行同學們在唱的時候要注意一下,聽老師把這一句唱一下......如果沒有這個點就應該這樣唱,你們覺得哪種更好點?生答。師:恩,有了附點更能體現歌曲的情感。
(3)學唱歌曲
師:同學們剛開始已經從古詩中讀到了母子情,其實歌曲動人的旋律同樣也表現了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深厚感情,接下來讓我們唱著歌詞,再來感受孟郊對母親深深的愛。
師:那么這樣一首感人的歌曲,我們應該帶著一種怎樣的情緒來演唱呢?(深情地)師:那請大家帶著對母親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歌曲。
我們唱了兩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是一首幾幾拍的歌曲呢?生答。師:這是一首拍的歌曲,老師想請同學們邊打拍子邊唱第一行。生:唱。師:那下面聽老師來拍一遍看看聽覺上是否有什么不同之處呢。生:發言。師:同學們要知道在拍歌曲中每小節第一拍是強拍,第二拍是弱拍。
三、歌曲表演
師:為了讓大家更好地表達情感,我們來配合動作演唱。你能模仿孟郊母親為兒子縫制衣服的動作嗎?請兩個學生試試。
師:你們也想試試嗎?我們邊唱邊來演一演。
師:那在演唱的時候同學們有沒有想到自己的好媽媽呢,我想你們的媽媽也一定非常愛你們。老師想請兩個同學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平時生活中媽媽對你的愛。生答。誰先說?
師:前面的演唱,我們體會的是孟郊對母親的愛,現在請大家帶著對自己對媽媽的愛,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四、詩歌
1、我國古代將合樂的稱為“歌”,不合樂的稱為“詩”。在唐代,詩歌傳唱非常普遍,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首充滿母愛的《游子吟》,老師這里還有幾首詩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五、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一首感人的歌,等你們將來長大出門求學,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時,一定別忘了你的媽媽,要記得為媽媽獻上自己的愛心;別忘了還有關心你的祖國母親,要記得為祖國母親奉獻自己的力量。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古詩,會默寫。
2、自己弄懂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提高古詩的鑒賞能力和積累能力。
教學方法:
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都要體現。以學生的自學、合作研究為主。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具。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和墨寫古詩。
教學難點:
詩意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與掌握。
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每個人都有關心、疼愛你的父母,請把生活中父母關心疼愛你的小事講給大家聽聽。
2、古詩是用最少的字表達最多的情,把你記憶中的古詩背給同學聽聽。
3、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這是一首贊美母愛的詩。它的名字叫《游子吟》(生齊說,師板書。)
二、熟讀詩文,理解詩意
1、我們共同來欣賞這首詩。(出示詩文,一生朗讀后,師范讀,大家共同讀三遍,同桌互相讀一遍。)
2、找詩中的生字。(暉、齊讀,解釋字意,組詞,與輝的組詞。)
3、復習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知詩人,解詩題,曉詩意,悟詩情。
4、知詩人。(投影出示選擇題,初步了解詩人。然后請一名學生介紹本文的作者,最后教師補充。)
5、解詩題。(選擇游子的意思,選擇吟的意思,并讓學生結合起來講解詩題的意思)
6、曉詩意。(媒體出示幾道選擇題,簡化理解的難度)
過渡語:俗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小組合作學習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途徑,而獨立思考也是展示個人能力的好方法。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試著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
A、學生自由的說。
B、集體評議,教師糾正錯誤,指點重點語句的理解。
C、出示整首詩的意思讓學生進行練習。
7、悟詩情。(假如你是本詩的游子,你會對你的母親說點什么。)
本文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8、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9、背誦全詩。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填空:
1、《游子吟》的`作者是他是代詩人,本詩抒發了詩人之情。
2、詩中的兩組疊字用的很好.""兩個字通過寫縫衣服的動作,表現了慈母對游子的,""貼切的寫出了母親心系游子的心情。
3、兩句詩描寫了游子遠行前的一幅場景兩句詩體現了母親為兒子縫制衣服的動作和神態,兩句詩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兒女對母愛的感激之情表達的深摯,醇厚。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1、本課你的學習收獲是什么?
2、請試著把游子吟寫成一篇記敘文。
教學反思:
語文學科是百科學習的基礎,沒有語文知識的鋪墊,其他學科的學習可以說是寸步難行。今天有幸上了一節語文公開課,是教學以來的第一次嘗試。通過《游子吟》的教學使我感覺到語文教學的樂趣與語文學習的藝術。在教學中我有如下的感悟,先反思如下:
一、語文學科的基礎性。
在本課教學中融知識性和能力性為一體,從生字的學習開始,到詩歌的背誦。完全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學生在自讀、朗讀、背誦中體驗了學習語文的快樂。
二、學生能力自由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我作為一個知識的引導者、指路人,學生從預習到課堂上的學習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今天的課是一節學生實實在在的自我展示的課。這樣的效果是我始料未及的。從這節課上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潛能是不可限量的。
三、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第一次教學語文學科,對知識的銜接和基礎嘗試的把握還不準,所以在教學當中關鍵點撥還不到位。這樣就使有的知識點不能達標。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要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如:基本的拼讀方法、基本的語法、基本的句型等。
這樣既有助于我的課堂教學,又有助于我自身的語文素養。
【歌曲游子吟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游子吟》的教學設計11-26
游子吟教學設計03-01
游子吟教學設計15篇03-01
游子吟語文教學設計01-21
游子吟語文教學設計06-11
游子吟教學設計(通用24篇)03-06
游子吟教學設計(集合15篇)03-02
游子吟語文教學設計5篇02-23
游子吟語文教學設計(5篇)02-23
游子吟語文教學設計4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