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居易與元稹的故事
引導語: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年少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
元稹與白居易的故事
元白詩派:元白詩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的詩歌流派,他們重寫實,尚通俗。他們發起新樂府運動,強調詩歌的懲惡揚善,補察時政的功能,語言方面則力求通俗易解。
白居易、元稹的交往不但時間長久,詩歌唱和數量巨大,交情也十分深刻。白居易自己說是“金石膠漆,未足為喻”(《祭元微之》)。他們之間,曾經有“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奇跡發生。《本事詩•征異第五》記載,元稹為御史,奉派到梓潼(在今天四川江油一帶)辦案。白居易在京城,跟一班名流游覽慈恩寺(大雁塔),于花下小酌。當時白居易寫了一首寄給元稹的詩,詩是這樣寫的:
《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涼州。
湊巧的是,元稹當時正好走到梁州(在今天陜西省城固以西的漢水流域)褒城,而且也在同一時間里寄出了一首《夢游》詩,詩是這樣寫的:
《夢游》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馬,所驚身在古梁州。
元稹夢中所見,完全符合白居易的生活情形!
白居易、元稹唱和頻繁,不在一處的時候,通常以竹筒貯詩派人遞送,“竹筒遞送”遂成詩壇佳話。兩人唱和詩篇的數量,白居易自己說是九百多首,其實應該有一千多首。有的時候,一次就能唱和上百首。白居易《因繼集重序》云:“去年,微之取予《長慶集》中詩未對答者五十七首追和之,合一百一十四首寄來,題為《因繼集》卷之一。今年,予復以近詩五十首寄去。微之不逾月,依韻盡和,合一百首,又寄來,題為《因繼集》卷之二……”。難怪白居易說自己與元稹的唱和之多,“從古未有”。
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多數是應酬之作,套話、場面話而已。但是,數量也能說明一些問題,至少可以說明他們兩人互相關注、交往密切,是無人可比的。自然,畢竟都是優秀的詩人,這其中也不乏深情動人之作。例如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詩云:
《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再比如白居易的《山中與元九書,因題書后》。
《山中與元九書,因題書后》
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里晚燈前。
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
元稹早于白居易十六年去世,元稹之死,留給白居易的悲痛是巨大的。元稹去世的時候,白居易回憶起元稹官拜左丞相,自越中返回長安,經過洛陽、酒后臨別之際,贈白居易的兩首詩:
《過東都別樂天二首》
君應怪我留連久,我欲與君辭別難。
白頭徒侶漸稀少,明日恐君無此歡。
自識君來三度別,這回白盡老髭須。
戀君不去君須會,知得后回相見無。
接到元稹的死訊,白居易悲痛之際,萬感交懷,他馬上就意識到,這兩首詩無異于老朋友即將逝去的征兆!白居易于是做了兩首悼亡詩:
《哭微之二首》
八月涼風吹白幕,寢門廊下哭微之。
妻孥朋友來相吊,唯道皇天無所知。
文章卓犖生無敵,風骨英靈歿有神。
哭送咸陽北原上,可能隨例作灰塵。
【白居易與元稹的故事】相關文章:
元稹與白居易07-27
白居易贈元稹10-13
白居易和元稹的關系10-08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詩08-28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誼06-05
白居易與元稹的生死之交04-10
元稹的名人故事11-29
元稹的愛情故事09-08
唐代詩人元稹的生平故事09-17
元稹與韋叢之間的故事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