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行宮》

時間:2024-07-15 01:54:35 元稹 我要投稿

元稹《行宮》

  元稹的《行宮》是一首五言絕句,以特別的視角和凝練的語言,表現了唐玄宗昏庸誤國的事實,抒發了盛衰之感。

  行宮

  寥落(1)古行宮(2),宮花(3)寂寞紅。

  白頭宮女(4)在,閑坐說(5)玄宗(6)。

  【注釋】

  (1)寥(liáo)落:寂寞冷落。

  (2)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這里指當時東都洛陽的皇帝行宮上陽宮。

  (3)宮花:行宮里的花。

  (4)白頭宮女:據白居易《上陽白發人》,一些宮女天寶末年被“潛配”到上陽宮,在這冷宮里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發宮人。

  (5)說:談論。

  (6)玄宗:指唐玄宗。

  【白話譯文】

  空曠冷落的古舊行宮,只有宮花寂寞地艷紅。

  幾個滿頭白發的宮女,閑坐無事談論唐玄宗。

  【創作背景】

  元稹生活在中唐年代,正值唐朝經歷過安史之亂不久,國力的各個方面都在走下坡路之時。該詩就是以小見大地點明了唐朝衰敗的重要原因。

  【賞析】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從詩的內容上看,理解這首詩的關鍵在末尾一句“閑坐說玄宗”。說者前句已經點明是“白頭宮女”,時間地點則是在荒涼冷寞的古行宮,紅花盛開,正是一年春好處之時。從天寶至貞元,過了半個世紀左右,漫長的歲月,風雨的侵蝕,古行宮早變得荒敗不堪了,而當年入宮的紅顏少女,也在寂寞孤獨中苦熬了幾十個春秋,如今早已是白發蒼顏了。她們的青春在此葬送,她們悲怨的淚水在此流淌,她們面對著怒放的紅花在感嘆噓唏。透過純樸的字面,我們分明聽到了她們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陽白發人》寫道:“上陽人,紅顏暗老白發新。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玄宗末歲初選入,入時十六今六十。同時采擇百余人,零落年深殘此身。”白詩直截了當地道出了年老宮女的幽怨,元詩則點染寥落的環境,以紅色宮花和白頭宮女相互襯托的筆法,通過形象對比來揭示宮女的悲慘生活和心理活動。二詩相比,一具體,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熱烈淋漓見長,一以境界的深沉雋永取勝。

  這里,寥落古行宮中的白頭宮女,還是唐玄宗時代歷史的見證人。唐玄宗在其繼位后期,寵幸楊貴妃,終日沉溺在淫樂酒色之中,把政務全部委給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朝綱紊亂,諂佞當道,終于釀成安史之亂。亂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從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長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說:“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詩,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憒好色與亡國致亂的歷史因由,其諷刺與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這首短詩當然不可能象白詩那樣鋪張揚厲,極盡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對照、暗示點染等方法,把這一段轟轟烈烈的歷史高度濃縮,加以典型化的處理,從而讓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宮,那在寂寞之中隨歲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宮花,那紅顏少女的變為白發老人,都深深地帶有時代盛衰遷移的痕跡。白頭宮女親歷開元、天寶之世,本身就是歷史的見證人,“閑坐說玄宗”的由治而亂。這本是詩篇主旨所在,也是詩人認為應引以為戒的地方,卻以貌似悠閑實則深沉的筆調加以表現,語少意多,有無窮之味。

  從表現手法上來看,詩人塑造意境,藝術上主要運用了兩種表現手法。一是以少總多。這首詩具有舉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點。四句詩,首句指明地點,是一座空虛冷落的古行宮;次句暗示環境和時間,宮中紅花盛開,正當春天季節;三句交代人物,幾個白頭宮女,與末句聯系起來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寶末年進宮而幸存下來的老宮人;末句描寫動作,宮女們正閑坐回憶、談論天寶遺事。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出來了,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這個畫面觸發讀者聯翩的浮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月貌花容,嬌姿艷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之中,成日價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發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們被禁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只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絕。“寥落”、“寂寞”、“閑坐”,既描繪當時的情景,也反映詩人的傾向。凄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二十個字描繪出生動的畫面,表現出深刻的意思。

  另一個表現手法是以樂景寫哀情。我國古典詩歌,其所寫景物,有時從對立面的角度反襯心理,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氣氛之間的矛盾,以樂景寫哀情,卻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這首詩也運用了這一手法。詩所要表現的是凄涼哀怨的心境,但卻著意描繪紅艷的宮花。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里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發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凄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紅花,在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這都是利用好景致與惡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陽白發人》“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也可以說是以樂寫哀。不過白居易的寫法直接揭示了樂景寫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宮》則是以樂景作比較含蓄的反襯,顯得更有余味。

  這首絕句語言平實,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動人,也很含蓄,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來評價很高。王建的《宮詞》,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是長達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詳盡地描述了唐玄宗時代治亂興衰的歷史過程,感嘆興亡。總結教訓,內容廣博而深刻。元稹這首小詩總共不過二十個字,能入選《唐詩三百首》,與這些長篇巨作比美,可謂短小精悍,字字珠璣。

  拓展閱讀:元稹悼亡詩解讀

  在中國古代文人中,元稹算是口碑極差的一位。

  官場上,他先靠老丈人韋夏卿的提攜得以由明經而舉人,由舉人而狀元,迅速成為了政治舞臺上的中堅力量;幾經貶謫之后他又靠幾位名聲極差的宦官幫他在皇帝面前吹噓,讓他爬到了人臣之的最高位——宰相。

  情場上,仗著帥氣和詩才,元稹騙取了不少女子的芳心。那部流傳千古的《鶯鶯傳》據說是元稹的自敘傳。明明是自己玩弄了鶯鶯之后想再攀高枝,還在詩中將鶯鶯比作會給男人帶來禍害的妖女。這絕不是厚道男子所能為。元稹與蜀中名妓薛濤的愛情故事有著許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不乏穿鑿附會,但一個基本事實是清楚的,那就是元薛之間的確存在過姐弟戀,而且最后移情別戀的也是元稹。元稹在浙東為官時,利用自己權勢強占有夫之婦劉採春,為正人君子所不齒。至于他在晚年與好友白居易玩換妾游戲,更是荒唐至極。

  可就是這樣一位人品不佳又風流荒唐的才子卻以妻子韋叢為抒情對象寫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詩篇。從至今流傳詩歌來看,元稹至少有十六首詩歌是為韋叢而寫,包括《遣悲懷三首》、《春遣懷八首》、《離思五首》。

  其中《遣悲懷》三首以生活瑣事入,讀來讓人潸然淚下。

  (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二)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韋叢是太子太保韋夏卿之女,自幼在優越的環境中成長,長得如花似玉,略通詩賦,還會做家務女紅,是能上廳堂也能下廚房的賢妻。元稹二十四歲時與比他小四歲的韋叢結婚。當時元稹只是一名窮書生,而元稹那個窮得掉渣的家庭還全指望元稹不斷升官去接濟呢,不可能為這樁婚事提供資助。婚后的頭幾個年頭,元稹忙于應舉,先是由明經考中舉人,而后又考中進士,幾乎沒有收入。婚后第七年,韋叢便因病離開人世。再過了一兩年,元稹才開始了他的飛黃騰達。所以《遣懷詩》中所敘韋叢嫁到元家后的窘境大抵是真實可信的。

  第一首詩緊扣“百事乖”列舉了生活中的幾個細節來表現韋叢嫁給自己之后所受的苦難。“我”窮得連衣服都買不起,韋叢只好到她的嫁妝中去為“我”翻箱倒柜。“我”好喝上幾口,而家里又沒有閑錢可以沽酒,韋叢便大方地從頭上拔下金釵讓“我”拿去當酒。家里連煮飯的米都沒有了,挖些野菜來充饑,韋叢吃得津津有味。“我”,一介書生,放不下架子上山去打柴,韋叢便到槐樹底下去掃些落葉來當柴燒。詩歌寫到這里,一個賢惠能干大方明理的賢妻形象便浮現在讀者面前,而詩人的愧疚之情也浸透其中。現在詩人官運亨通了,每年的俸錢都能超過十萬,可那個原來和他一起共度患難的妻子卻離開了。自己所能做的,只能是多花些錢來祭奠妻子,為她辦一桌像樣的齋飯而已。

  第二首詩寫韋叢去世之后自己的悲思。妻子業已離開人世,一看見她的那些遺物自己就不免感傷。于是自作主張將妻子的舊衣服拿來送人。可妻子用來做女紅的針線盒卻舍不得送人,也不忍打開。愛屋及烏,妻子從娘家帶來的婢女,我都格外關照。夢里回想起妻子跟我受苦的情景,就到她墳前去燒些紙錢來求安慰。寫到這里詩人再推己及人,說世上所有貧賤的夫妻都像自己一樣事事哀憐。讀來讓人揪心。

  第三首詩寫由妻子之死得到的感悟。人生短暫,縱使活上百年對于漫漫宇宙而言還不是白駒過隙。自己像鄧攸一樣雖善良而無后(韋叢去世時只留下一個小女兒),像潘岳一樣只能靠寫悼亡詩來寄托哀思。渴望死后能與妻子同穴而居,又擔心這一心愿也實現不了。下輩子再與妻子重續前緣就更不可能了。對于那已逝去的妻子,自己能做些什么呢,像魚一樣成天睜著眼睛不眠,來報答妻子與自己一起承受的苦難。夫妻之間的恩典該如何報答,這是個永世難解的課題。像元稹這樣用徹夜不眠來報答,這是不是最為癡情的一種?

  元稹的這三首悼亡詩是他對自己七年夫妻生活的高度提煉,也將人間其他貧賤夫妻的苦難生活寫了進去,所以讀來特別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七言絕句。其中第四首可謂婦孺皆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經歷了與韋叢的那場愛戀,詩人的心里再也泛不起愛的波瀾,除了韋叢再也沒有那位女子能打動詩人。這不是婚前的信誓旦旦,而是在妻子去世之后的內心告白,讀來給人以特別的震撼。有許多研究者根據元稹的經歷,認為元稹在韋叢去世后不久就發生了與薛濤的愛戀,而后又續了弦,從而批評《離思》為矯情之作。筆者認為這些批評者是在用封建時代禁錮婦女的貞節觀來要求這些狂放不羈的士大夫,未免太過苛刻。唐代是個極為開放的時代,士大夫們討妾、蓄妓都無須回避自己的老婆。婦女們根本不會奢望丈夫為自己守鰥。元稹在《鶯鶯傳》中借崔鶯鶯之口所寫的一首詩很能傳達當時女子的心聲:“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當時意,憐取眼前人。”元稹與韋叢的七年夫妻生活恩愛有加(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未提及元稹這七年間有婚外戀),妻子去世后元稹也一直把內心中最重要的位置留給韋叢,這些都可以說明元稹對韋叢的一片癡情。

  如果說《遣悲懷三首》是極言報恩,《離思五首》是重在憶美,那《春遣懷八首》則側重于寫懷念和哀思,首首凄惻動人,讓人不忍卒讀。《春遣懷八首》第五首寫自己因懷念亡妻而憂愁難遣,朋友置酒為自己銷愁,但不料自己醉后大喊妻子的名字,使在場的人都為之泣下:伴客銷愁長日飲,偶然乘興便醺醺。怪來醒后旁人泣,醉里時時錯問君。人世間至純至美的愛情也不過如此。

  有時我們也可以從一個人對待友情的態度來考察他對待愛情的態度。元稹與白居易的友情持續了三十年之久,其間兩人的唱和之詩達900余首,創歷代詩友唱和詩數量之寇。三十年間,兩人都在宦海沉沉浮浮,時而遭人打擊,時而春風得意。但不管在什么境遇之下,他們都相互關照,相互鼓勵,是令人稱道的一對模范詩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元稹并不像某些學者所說的那樣是個有奶便是娘的勢利小人。他對韋叢的一往情深和對白居易的惺惺相惜一樣是令人心動的美好情愫。

【元稹《行宮》】相關文章:

元稹 《行宮》賞析08-22

元稹《行宮》的以簡馭繁09-19

元稹《行宮》的賞析11-03

元稹《行宮》 賞析06-16

《行宮》元稹賞析11-25

元稹《行宮》原文08-22

《行宮》元稹古詩賞析10-17

元稹《行宮》閱讀題09-07

元稹《行宮》原文及賞析08-18

元稹《行宮》原文與翻譯09-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一级理论软件 | 亚洲精品二区360偷拍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AV日韩AV二区 | 九九久久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