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飲食的文化美學的閱讀及答案
飲食從來就不是純粹的生理活動,人類早期的祭祀活動以食物作為犧牲,其儀式性、宗教性、政治性從一開始就構筑了飲食與宗教、政治的隱喻關系。飲食美學是文學、文化、政治、經濟、禮儀、宗教中的重要環節.,在中國文化中,吃的意義不言而喻。吃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甚至是哲理、思想的載體,吃的藝術、吃的文化、吃的哲理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吃的成語洋洋大觀,豐衣足食、餐風露宿、鐘鳴鼎食、花天酒地、錦衣玉食、酒囊飯袋等不一而足。粗茶淡飯、簞食瓢飲、不為五斗米折腰等飲食的內容、方式在中國文化中上升成為人生態度、風格品質的象征。先秦諸予在其政論中也常以飲食為倒,老子就在《道德經》中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用美食烹飪方法來闡明治國安邦之大道?子杈驼f過“食不厭精,燴不厭細”!豆茏印つ撩瘛菲械摹耙率匙銊t知榮辱“’和漢朝酈食其所云的“民以食為天”歷來是飲食與政治關系最好的說明。
飲食與中國美學的關系更是意味深長。來源于飲食中味覺的味,在中國古典美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在美學概念中,與味相關的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往往含義大相徑庭,“滋味”“余味”“趣味”“意味”“風味”“韻味”“淡味”“清味”“雅味”“奇味”,這些概念意味精微卻模糊,若要體察各種美感的差異,必須超越現象親自體驗,才能發覺現象之后的美和意義。“味”這個來源于飲食的語詞簡單而準確地表現了中國美學的前提:以體驗論為哲學基礎,完全迥異于以認識論為基礎的西方哲學。文人與美食的關系更是源遠流長,從古代的蘇東坡、李漁、袁枚到近現代梁實秋、汪曾祺、陸文夫,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佳話無數。在文人筆下,飲食是鄉土情懷的折射,在日常的市井生活中體味細節之美、生活之美,這是生活的藝術和生活的態度。文學中的美食成為中國文學的重要構成,《紅樓夢》的飲食描寫登峰造極,成為各界人士津津樂道的不朽話題。
文學與美食的傳統在建國以后一度斷裂!癵eming不是請客吃飯”是那個時代關于吃飯最典型的描述,吃飯、食物常常是意識形態的對立物,吃飯與geming成為對立面,二者只能選一。物質的匱乏以及對物質的鄙視使得文學中基本上沒有食物、廚房的正面描寫,吃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創業史》中梁生寶蹲在旅店外面涼水就饅頭的描寫成為那個時代關于吃的經典描寫,《芙蓉鎮》里的胡玉音的綽號“豆腐西施”是個帶有嘲諷意味的稱呼。
汪曾祺和陸文夫的小說重新延續了文學與美食的傳統。對人性的肯定和文學的人性化讓飲食重新回到了文學,日常生活情趣的描寫肯定了人的欲望,肯定了感官享受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7.下列對文中有關“‘飲食”的論述,正確的一項是 ( )
A.飲食從一開始就構筑了飲食與宗教、政治的隱喻關系,它并不是一種生理活動。
B.飲食的意義就在于它是哲理、思想的載體,是政治、文化、經濟中的重要環節。
C.飲食歷來被人們用來闡明治國安邦之大道,如“治大國若烹小鮮”“食不厭精,燴不厭細”等。
D.飲食在中國文化中被賦予了一定的美學意義,眾多的有關吃的成語可以說明這一點。
8.下列對“飲食與中國美學的關系更是意味深長”一句的理解和分析,準確的一項是( )
A.在中國古典美學中來源于飲食中味覺的味占據重要的地位,《紅樓夢》的飲食描寫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B.“滋味”“余味”“趣味”等一些與味相關的美學概念意味精微卻模糊,需要仔細體驗,才能辨析其中的意義。
C.中國美學的前提是以體驗論為哲學基礎,完全迥異于以認識論為基礎的西方哲學。
D.文學中的美食成為中國文學的重要構成,在文人筆下,飲食體現了一種細節之美、生活之美。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吃的藝術、吃的文化、吃的哲理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人與美食的關系更是源遠流長。
B.在建國后,文學與美食的傳統一度斷裂,美食常被看著意識形態的對立物。
C.《創業史》中關于梁生寶就涼水吃饅頭的描寫,作者的用意是為了表明 “吃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
D.作家對日常生活情趣的描寫,對感官享受的描寫,是對人性的肯定,是文學人性化的表現。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7.D(A“飲食從來就不是純粹的生理活動”;B飲食美學是政治、文化、經濟中的重要環節;C飲食并非“歷來被人們……”。)
8.B(注意:①“飲食與中國美學”的關系,②“意味深長”。)
9.C(并非“作者的用意”)
【飲食的文化美學的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中華飲食閱讀答案09-10
客家文化閱讀及答案08-13
《任何民族的飲食乃至由飲食折射出的文化》閱讀題及參考答案06-12
飲食不宜過燙閱讀答案07-05
文化瑰寶與文化泡沫閱讀答案11-14
《中國的茶文化》閱讀答案06-22
漫說姓名文化閱讀答案11-03
胡同文化閱讀答案08-24
筷子中的文化閱讀答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