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書·貨殖傳》文言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隸者,其爵祿、奉養、死生之制各有差品,小不得僭大,賤不得逾貴,故上下序而民志定。于是辨其土地、川澤、丘陵之宜,教民種樹畜養;五谷六畜及至魚鱉、鳥獸、材干、器械之資,所以養生送終之具,靡不皆育。育之以時,而用之有節。然后四民因其土宜,各任智力,夙興夜寐,以治其業,非有征發期會,而遠近咸足。故《易》曰以財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此之謂也。
《管子》云,古之四民不得雜處。士相與言仁義于閑宴,工相與議技巧于官府,商相與語財利于市井,農相與謀稼穡于田野,朝夕從事,不見異物而遷焉。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各安其居而樂其業,甘其食而美其服,雖見奇麗紛華,非其所習,不相入矣。是以欲寡而事節,財足而不爭。于是在民上者,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故民有恥而且敬,貴義而賤利。此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不嚴而治之大略也。
及周室衰,禮法墮。桓、文之后,禮義大壞,國異政,家殊俗。于是商通難得之貨,工作亡用之器,士設反道之行,以追時好而取世資。偽民背實而要名,奸夫犯害而求利,篡弒取國者為王公,圉奪成家者為雄桀,飾變詐為奸軌者自足一世之間,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饑寒之患。禮義不足以拘君子,刑戮不足以威小人,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
(取材于班固《漢書·貨殖傳》)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不得僭大 僭:超越本分
B.故上下序而民志定 序:先后順序
C.甘其食而美其服 美:認為美
D.工作亡用之器 亡:通無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所以養生送終之具 B. 莫大乎圣人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莫辭更坐彈一曲
C. 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 D. 非其所習,不相入矣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8.下列語句的括號中是補出的詞語,補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于是(先王)辨其土地、川澤、丘陵之宜
B.子弟之學(雖)不勞而能
C.是以(國君)欲寡而事節
D.飾變詐為奸軌者自足(于)一世之間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在先王的制度中,對君王及百姓的等級有嚴格的規定,任何人不能逾越。
B.《易經》中認為,應當依靠財物輔助自然規律的運行,來引導制約百姓。
C.《管子》說,古代士農工商四類百姓不得混居,沒有異常情況不得遷徙。
D.周王室衰微后,禮法遭到破壞,社會風氣敗壞,是導致天下大亂的原因。
參考答案:
6.B(序:有序)
7.A(A用來的。B副詞,沒有誰;副詞,不要。C代詞,他的;代詞,我。D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副詞,互相)
8.C(應為民)
9.C(沒有異常情況不得遷徙應為不會看到別的事物而想改變自己的本業)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從前先王的制度,從天子、公侯到奴仆,他們的官爵、俸祿、死生(禮儀)的制度各有不同的等級,小的不得越過大的,低賤的不得越過高貴的,所以上下有序,民心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先王)辨明土地、山川水澤、丘陵等不同情形,教導百姓(因地制宜)種植樹木、飼養牲畜;(從)五谷六畜到魚鱉、鳥獸、材料、工具等資財,用來養生送終的東西,沒有不全都植養繁育的。按時植養,使用時有節度。這樣之后(士、農、工、商)四類百姓各自根據他們(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充分發揮各自的智力和體力,早起晚睡,來治理自己的產業,并沒有(政府)征發(賦稅徭役),限期交納,但遠近地區都很富足。所以《易》說依靠財物輔助自然規律的運行,來引導制約百姓備取萬物用于各個方面,制成器物把(它)作為天下人的利益,(在這方面)沒有誰比圣賢的君主更偉大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管子》說,古代(士、農、工、商)四類百姓不允許混合居住。士人在學習讀書的地方相互談講仁義,工匠在官府里相互議論技巧,商人在街市相互談論財利,農民在田野相互謀劃生產,從早到晚從事(自己的職業),不會看到別的事物而想改變自己的本業。所以他們父兄的教導(即使)不嚴格也能成功,子弟的學習(即使)不費力也能學會,(他們)各自安于自己居住的地方,樂于從事自己的職業,認為自己的食物很美味,認為自己的服飾很好看,即使看見奇異華麗的事物,(因為)不符合他們的習俗,(就)不會接受。由此(百姓)的欲望少,事情簡單,財物充足,沒有爭奪。在這種情況下,位居百姓之上的君王,用道德來引導他們,用禮制來統一他們,所以百姓有廉恥之心而懂得尊敬,重視仁義而輕視財利。這(就是夏、商、周)三代能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不需采用嚴酷的政治而能使國家安定的大概原因吧。
到周王室衰微時,禮法被破壞。齊桓公、晉文公之后,禮義徹底破壞,各國的政治不同,各家族的風氣差別很大。于是商人販賣奇珍異貨,工匠制作沒有實用價值的器具,士人進行違反道義的行為,來追逐時人的喜好而獲取世間的資財。詭詐的人違背事實來詐騙名譽,奸邪的人侵犯損害他人來求取功利,篡權殺君得到國家的人成為王公,強取豪奪建立家業的人成了英雄,粉飾欺詐為非作歹的人一輩子富足,固守正道遵循義理的人不能免去饑寒的憂慮。禮義不足以約束君子,刑戮不足以威懾小人,損喪風化,敗壞風俗,(這)是導致天下大亂的原因。
【附:文言文斷句參考譯文】
我退居在山林之下,斷絕人際往來。想起平日與門客的談話,不時用筆記下一件事,就如同與人會面交談。寂寞地度過了一天天,交談的對象只有筆硯罷了,所以稱這本書為《夢溪筆談》。(這本書中)記錄的只有山間的樹木小草,不關系到人間的利害。
【《漢書·貨殖傳》文言文閱讀習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后漢書·馬援傳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分析10-26
《漢書·王尊傳》的閱讀答案及譯文10-02
漢書賈誼傳節選閱讀答案及翻譯07-29
《漢書貢禹傳》閱讀以及答案11-08
《漢書循吏傳序》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21
《漢書》閱讀答案及翻譯09-25
《后漢書班超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9-27
《后漢書蔡邕傳》閱讀訓練及答案譯文10-05
《漢書·東方朔傳》閱讀答案附譯文07-16
《后漢書桓譚傳》閱讀訓練及答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