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何易于嘗為益昌①令,縣距刺史治所②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樸嘗乘春自上游,多從賓客歌酒,泛舟東下,直出益昌旁。至則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③,引舟上下。刺史驚問狀。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④不可奪。易于為屬令⑤,當其無事,可以充役!贝淌放c賓客跳出舟,偕騎還去。
【注】①益昌:今四川廣元一帶。②刺史治所:州郡長官的駐地。③腰笏(hù): 把手板插在腰帶上。④隙:空閑,這里指時間。⑤屬令:屬于縣的縣令。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4分)
(1)何易于嘗為益昌令 ( )
。2)易于即自腰笏 ( )
。3)方春,百姓不耕即蠶 ( )
。4)偕騎還去 (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3分)
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
小題3:請你結合文中何易于的言行說說他是個怎樣的人。(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曾經 就正 離開
小題2:百姓不是在耕種就是在養蠶,一點點時間都不能剝奪。(意思符合即給分)
小題3:何易于的“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的語言和“即自腰笏,引舟上下”的行動,都表明他敢于直言,關心愛護百姓。(3分,結合言行1分,能說出“關心愛護百姓”2分,意對即可)
小題1:試題分析:“嘗、去”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較為固定,應譯為“曾經”、“離開”!凹、方”根據語境,應譯為“就”“正,正在”。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 “耕、蠶、奪”等!案⑿Q”都是名詞用作動詞,應譯為“耕種、養蠶”!皧Z”在此句中應用“占用、剝奪”代替。了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然后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3:試題分析:審題后從前向后讀選文,找出寫何易于的言行的句子,如語言“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行動“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他敢于直言,關心愛護百姓,能為百姓著想。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6-08
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10-14
文言文《好事近》閱讀理解及答案08-30
高中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8-07
《孫權勸學》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8-09
文言文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6-12
閱讀理解及答案07-30
文言文歐陽修閱讀理解附答案04-26
《史記.淮陰侯列傳》文言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7-18
胡先生墓表文言文閱讀理解答案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