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飲食文化》閱讀練習及答案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征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我國的烹飪技術講究食醫結合,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系,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和藥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肴,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進補),并且講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調和的境界說。
古代的中國人還特別強調進食與宇宙節律協調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質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飪食物也要考慮到季節、氣候等因素。在《禮記月令》就有明確的記載,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說的不食不時,包含有兩重意思一是定時吃飯,二是不吃反季節食品,西漢時,皇宮中便開始用溫室種植蔥韭菜茹,這種強調適應宇宙節律的思想意識的確是華夏飲食文化所獨有的。
陰陽五行說是傳統思想所設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認為是宇宙規律。制作飲食的烹飪必然也要循此規律。因此,不僅把味道分為五,并產生了五味說,而且還削足適履地把為數眾多的谷物、畜類、蔬菜、水果分別納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驚奇的是還有凡飲,養陽氣也;凡食,養陰氣也(《禮記郊特牲》)。并認為只有飲和食與天地陰陽互相協調,這樣才能交與神明,上通于天,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這種說法被后的道教所繼承,成為他們飲食理論的一個出發點,如認為吃食物是增加人體陰氣的,如五谷充體而不能益壽食氣者壽等,要修煉、要獲得陽氣就要盡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的審美理想。這個中指恰到好處,合乎度。 和不是同,是要建立不同意見的協調的基礎上的。因此中國哲人認為天地萬物都在中和的狀態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發育。這種通過調諧而實現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調實踐與理論的啟發和影響下產生的,而反過又影響了人們的整個的飲食生活。
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品開發、食具研制、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并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研究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不僅是研究中國文化的必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1.下列關于中國飲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影響下產生的。如:陰陽五行哲學思想、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中國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綿延了170多萬年,分為了四個發展階段,風味流派繁多,有烹飪王國的美譽。
C.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區域文化,它在飲食文化的多方面影響了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D.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研究中國飲食文化甚至可以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的一把鑰匙。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中國的烹飪技術講究食醫結合,食物要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我國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和藥膳同功的說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肴。
C.孔子說的不食不時,是說不吃反季節食品和定時吃飯的意思。強調適應宇宙節律的思想意識是華夏飲食文化所獨有的。
D.中國人在飲食上還特別強調進食與宇宙節律協調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質的食物,加工食物時要考慮季節、氣候的因素。
3.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制作飲食的烹飪遵循了陰陽五行規律,不僅產生了五味說,而且把谷物、畜類、蔬菜、水果分別納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道教飲食理論的一個出發點是只要飲和食與天地陰陽互相協調,就能交與神明,上通于天,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五谷充體而不能益壽 是認為吃食物是增加人體陰氣的,要獲得陽氣就要盡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中和之美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的審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調實踐與理論的啟發和影響下產生的,反過又影響了人們的整個的飲食生活。
參考答案
1.C(原句意應該是中國飲食文化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不是影響了別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2.D(將古代中國人說成是中國人,擴大了范圍)
3.B(將只要就換成了只有才)
【《中國飲食文化》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中國夢》閱讀練習及答案(通用5篇)09-02
《中國戲曲發展的輝煌》閱讀練習附答案11-19
牽掛的閱讀練習及答案09-30
《泥濘》閱讀練習與答案10-11
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0-03
《勸學》閱讀練習及答案09-27
夏閱讀練習及答案09-14
《浣溪沙》閱讀練習及答案03-15
《沁園春》閱讀練習及答案03-23
《回家》閱讀練習及答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