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不如地利》閱讀及參考答案

時間:2024-11-18 23:50:25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天時不如地利》閱讀及參考答案

  ①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不如地利》閱讀及參考答案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小題1:本文作者孟子是________________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們在初中階段教材里還學過他的作品有《》。(2分)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劃線詞的含義。(3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小題3: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①段中作者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B、第②和③段在論證觀點時都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

  C、第④段運用對比論證方法,突出了“得道”的重要。

  D、文章主要論述了弱者戰勝強者的治國方針和策略。

  參考答案:

  小題1:(1)儒家《王顧左右而言他》或《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小題2:(守城的士兵)拋棄了并離開了城池,這是有利于作戰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更重要)(關鍵字:委去之)

  小題3:D

  小題1:試題分析: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約生于周烈王四年,約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著作有《孟子》。被認為孔子的學說的繼承者,有“亞圣”之稱。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把“委”(拋棄)、“去”(離開)、“之”(城池)、“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戰的地形不如得人心(更重要))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小題3:試題分析:文章首先在開頭提出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著以“三里之城……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論證了“不勝”的原因是:“天時不如地利”,然后以“城非不高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論證了“去之”的原因是: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戰必勝矣”。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和”對戰爭勝利的決定性作用。

【《天時不如地利》閱讀及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參考答案紙船閱讀09-14

夏日閱讀及參考答案09-26

洱海閱讀參考答案11-25

花潮閱讀及參考答案08-01

《做人與做事》閱讀及參考答案11-20

春至閱讀參考答案08-01

《荷葉圓圓》閱讀參考答案11-09

《雪》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09-26

母愛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1-15

人體閱讀文及參考答案11-2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国产二区不卡在线 |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欧美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 天天日天天射伊人色综合久久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