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閱讀答案

時間:2024-09-09 08:10:04 飛宇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閱讀答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閱讀答案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閱讀答案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宮及齊府左右處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于物。聯與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今所以擇賢才者,蓋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問堪④否,豈以新故異情?凡一面尚自相親況舊人而頓忘也才若不堪亦豈以舊人而先用?今不問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豈是至公之道耶?”

  (節選自《貞觀政要》,有改動)

  【注釋】

  ①處分,安排職務

  ②君:統治,主實

  ③被:遍及

  ④堪:勝任

  9.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不同的一組是( )。(2分)

  A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 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五柳先生傳》)

  B故知君人者 故時有物外之趣(《童趣》)

  C朕與公等,衣食出于百姓 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 懼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0.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2分)

  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直線的句子(2分)

  12.太宗認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參考答案:

  9. (2分)(D )。

  10.(2分)凡一面尚自相親/況舊人而頓忘也/才若不堪/亦豈以舊人而先用?

  11.(2分)現在選拔德才兼備的人的原因,是為了求得安定百姓(使百姓安定)。

  12.(2分)看他能否勝任。(大意對即可)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閱讀答案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秦府舊左右未得官者,并怨東宮及齊府左右處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堯、舜廢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誅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為公,無私于物。朕與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則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擇賢才者,蓋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問堪否,豈以新故異情?才若不堪,亦豈以舊人而先用?今不論其能不能,而直言其嗟怨,豈是至公之道耶?”

  貞觀二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朕比見隋代遺老,咸稱高颎善為相者,遂觀其本傳,可謂公平正直,尤識治體,隋室安危,系其存沒。煬帝無道,枉見誅夷,何嘗不想見此人,廢書欽嘆!又漢、魏已來,諸葛亮為丞相,亦甚平直,嘗表廢廖立、李嚴于南中。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嚴聞亮卒,發病而死。故陳壽稱:‘亮之為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卿等豈可不企慕及之?卿等若慕宰相之賢者,則榮名高位,可以長守。”玄齡對曰:“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宇化成天下”

  刑部尚書張亮坐謀反下獄,百官多言亮當誅,惟殿中少監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無罪。太宗既盛怒,竟殺亮。俄而刑部侍郎有闕,令宰相妙擇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議張亮云‘反形未具’,可謂公平矣。當時雖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

  (節選自《貞觀政要·公平第十六篇》)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宇/化成天下/

  B. 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宇/化成天下/

  C. 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宇/化成天下/

  D. 臣聞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慮所尚/誠足以極政教之源/盡至公之要/囊括區宇/化成天下/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東宮,常指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的“東宮”與《陳情表》中“當侍東宮”的“東宮”均代指太子。

  B. 見在古文中常表被動,文中“枉見誅夷”與《孔雀東南飛》中“君既若見錄”的“見”含義相同。

  C. 表在文中指上表,與《念奴嬌·過洞庭》中的“表里俱澄澈”的“表”含義不同。

  D. 坐在文中指犯了某種罪,與《蜀道難》中“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坐”含義不同。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唐太宗面對房玄齡關于秦府舊部下未得官職而埋怨的上奏,舉了堯廢丹朱、舜廢商均之事來說明君主要以天下為公、不存偏私之心。

  B. 唐太宗認為用人要看是否有能力,而不能看關系的親疏遠近,如果只因舊部下有怨言,不看能力就加以委任,是不公平的。

  C. 唐太宗借廖立、李嚴兩人因諸葛亮去世而傷心病亡的故事,強調做官要堅守公平正直的品格,這樣才能富有人格魅力,受人尊敬。

  D. 唐太宗雖然當時沒有采納李道裕關于張亮謀反證據不足的上奏,卻看到了李道裕對公平正直的堅守,后來任命其為刑部侍郎。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卿等若慕宰相之賢者,則榮名高位,可以長守。

  ②俄而刑部侍郎有闕,令宰相妙擇其人,累奏不可。

  14. 唐太宗發出“何嘗不想見此人,廢書欽嘆”感慨的原因是什么?

  答

  10. D【解析】句意:我聽說治理國家的關鍵,在于公平正直,如今圣上推崇的治國原則,確實體現了政教的根本,極盡至公的要義,可以用來囊括宇內,教化天下。

  “所尚”,所字結構,意思是“推崇的治國原則”,其后斷句,排除AC;

  “政教”修飾“源”,“之”助詞,“的”的意思,偏正結構,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

  11. B【解析】B.“‘見’含義相同”錯誤,含義不同。“枉見誅夷”中的“見”表被動;“君既若見錄”的“見”,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句意:卻被冤屈誅殺了。/既然承蒙你這樣的記著我。

  C.上表;與“里”相對。句意:他曾經上表把廖立、李嚴罷官放逐到南中。/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D.犯了……罪;徒,空。句意:刑部尚書張亮因謀反罪被關進監獄。/用手撫胸驚恐不已徒長吁短嘆。

  12. C【解析】“唐太宗借廖立、李嚴兩人因諸葛亮去世而傷心病亡的故事”錯誤。由原文“立聞亮卒,泣曰:‘吾其左衽矣!’嚴聞亮卒,發病而死”可知,后來廖立聽到諸葛亮逝世,哭著說:‘我們大概要亡國了!’李嚴聽到諸葛亮逝世,也發病而死。由此可知,因諸葛亮去世而傷心病亡的是“李嚴”,廖立沒有傷心病亡。

  13.

  ①你們如果能夠像丞相這樣賢良的話,那么榮耀的名聲和尊崇的地位就能夠長久保有了。

  ②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下令宰相精心選擇稱職的人選,可宰相多次推薦的人選唐太宗都沒有同意。

  【解析】

  ①“卿等”,你們;“高位”,尊崇的地位;“長守”,長久保有。

  ②“俄而”,不久;“闕”,空缺;“妙”,精心;“累”,多次。

  14.

  ①高颎有宰相之才,得到隋朝老臣的稱贊;

  ②一個人支撐著隋朝安危,可惜被隋煬帝誅殺。

  【解析】由原文“朕比見隋代遺老,咸稱高颎善為相者”可知,我近來見到隋代的舊臣遺老,他們都稱贊高颎是做宰相的人才。由此可知,高颎有宰相之才,得到隋朝老臣的稱贊。

  由原文“可謂公平正直,尤識治體,隋室安危,系其存沒。煬帝無道,枉見誅夷,何嘗不想見此人”可知,此人真可說是公平正直,尤其了解治國之道,隋室的安危,跟他的生死關系密切。可惜遇到隋煬帝這樣的無道昏君,卻被冤屈誅殺了,我何嘗不想見到這樣的人呢?由此可知,一個人支撐著隋朝安危,可惜被隋煬帝誅殺。

  【參考譯文】

  唐太宗剛即位時,中書令房玄齡上奏說:“秦王府的老部下沒有做上官的,他們都埋怨陛下,說前太子宮和齊王府的部下都比他們早先安排了官職。”太宗說:“古時候所謂的大公無私,是指寬容公正而無私心。丹朱、商均是堯、舜的兒子,而堯、舜卻廢黜了他們,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卻把他們殺掉。由此可知,作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為公,不存偏私之心。我們的衣食都出自百姓,這就是說,百姓的人力已奉獻給了朝廷,而我們的恩澤卻沒有遍及民間,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選擇賢才,就是要安撫百姓。用人只問是否有能力勝任,怎能因親疏、新舊關系而區別對待呢?如果才能不堪勝任,怎能因為是舊的下屬而先任用?如今你們不談論他們能不能勝任,而只說他們有怨言,這難道是至公之道嗎?”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房玄齡等人說:“我近來見到隋代的舊臣遺老,他們都稱贊高颎是做宰相的人才,于是我就去翻閱他的本傳,此人真可說是公平正直,尤其了解治國之道,隋室的安危,跟他的生死關系密切。可惜遇到隋煬帝這樣的無道昏君,卻被冤屈誅殺了,我何嘗不想見到這樣的人呢?就連讀書時也時常放下書嗟嘆!諸葛亮做丞相,也非常公平正直,他曾經上表把廖立、李嚴罷官放逐到南中。后來廖立聽到諸葛亮逝世,哭著說:‘我們大概要亡國了!’李嚴聽到諸葛亮逝世,也發病而死。所以陳壽稱:‘諸葛亮執政,開誠心,布公道,盡忠國家,在當時做了不少有益于國家的事,雖是仇人,該賞的也必須獎賞,對違犯法紀玩忽職守的人,雖是最親近的人也必須懲罰。’你們難道不仰慕學習他們嗎?你們如果能夠像丞相這樣賢良的話,那么榮耀的名聲和尊崇的地位就能夠長久保有了。”房玄齡對答道:“我聽說治理國家的關鍵,在于公平正直,如今圣上推崇的治國原則,確實體現了政教的根本,極盡至公的要義,可以用來囊括宇內,教化天下。”

  刑部尚書張亮因謀反罪被關進監獄,百官中許多人都說張亮應該殺頭,只有殿中少監李道裕上奏說張亮謀反的證據不足,應赦免其無罪。但唐太宗當時正處在盛怒之下,最終把張亮給殺掉了。不久,刑部侍郎空缺,唐太宗下令宰相精心選擇稱職的人選,可宰相多次推薦的人選唐太宗都沒有同意。太宗說:“我已找到合適的人了,先前李道裕在擬議處置張亮的辦法時說‘他謀反證據不足’,可見此人很公平。我當時沒有采用他的意見,至今仍追悔莫及。”于是就任命李道裕為刑部侍郎。

【“太宗初即位,中書令房玄齡奏言”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房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7-19

《太宗論盜》閱讀答案06-29

太宗罷朝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0-12

《宋太宗學書》閱讀答案11-19

莫言《大風》閱讀及答案05-13

《母親》的閱讀答案莫言05-11

《張九齡傳》閱讀答案05-17

《太宗出征》閱讀答案及文言文翻譯05-18

王渾字玄沖閱讀答案及翻譯07-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一级 |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综合区 | 日韩国产欧美中文综合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亚洲国产韩国欧美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