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飯》閱讀答案

時間:2020-08-11 12:57:35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茹飯》閱讀答案

  春天到了,沒有人覺得這是一個語言變化的季節。羅伯的一個遠方侄兒來山里挑炭,已經走到羅伯門口,主人順口說了一句:“茹飯了?”

《茹飯》閱讀答案

  “茹飯”就是吃飯,古人“茹毛飲血”就是在同一意義上使用“茹”字:見面問一問對方茹了沒有,是馬橋人一種習慣。一般來說,是句不可當真的世故。

  同樣不可當真的回答應該是“茹了。”——尤其在眼下的春天,在青黃不接家家吃漿之際,在多數人都餓得大腳跟發軟膝蓋發涼之際。

  沒料到侄兒有點呆氣,硬邦邦回了一句“沒茹”,使羅伯一時手足無措,吃了一驚。他問:“真的沒茹?”

  后生說:“真的沒茹。”羅眨眨眼,“你這個人就是,茹了就茹了,沒茹就沒茹,到底茹了沒有?”后生被逼出一臉苦相,“真的沒茹呵。”羅有點生氣:“我曉得你,從來不講老實話。茹了說沒茹,沒茹呢說茹了,搞什么鬼么!你要是真地沒有茹,我就去煮,柴是現成的,米是現成的,一把火就成了。要不,到人家那里借一碗也便當得很,你講什么客氣呢!”后生被這一番話弄得暈頭轉向,不明白自己剛才客氣在何處,很慚愧地冒出了汗珠,“我……我真的……”羅氣勢洶洶地說:“你呀你,都要收婆娘了,說句話還是瑣瑣碎碎,不別脫,不砍切②,有什么不好說的?到了這里,到了家里一樣。又不是外人。茹了就是茹了,沒茹就是沒茹。”

  后生已無招架之功,被逼無奈,只好很不情愿地吞吞吐吐:,“我……茹……”

  羅激動地一拍大腿,“我曉得吧?我一眼就看出來了,還不是?你是誑我。我都快滿花甲了,你在我面前還沒有一句老實話。作孽呵。坐吧。”

  他指了指門檻邊的一張凳子。

  侄兒低著頭沒敢坐,喝了一碗冷水:擔著木炭走了。羅伯要他歇一陣再走,侄兒低聲說再歇就晚了。

  羅伯說你的草鞋爛了,換一雙去。

  侄兒說新草鞋打腳,不換了。

  不久,侄兒過汨羅江時下河洗澡,不慎淹死。羅伯獨身,自己沒有后代,與遠方的一個兄弟共著這一線香火。大概是他兄弟夫婦怕他傷心,怕他責怪,對他也瞞,只說是他侄兒招工到城里去了,走時太匆忙,來不及向他辭行。于是,很長一段時間內,羅伯還時不時笑瞇瞇提到他的侄兒。別人要找他借一根圓木,他就說,木頭要留給侄兒打床鋪收婆娘的,如今侄兒是吃國家糧的了,城里樣樣講究洋式,他這張新床還得請街上的木匠來。人家賣給他一只山雞,他笑瞇瞇地說,這個好,他要燒把煙子熏起來,留著等他侄兒來了再吃。

  日子久了,耳風徐徐傳遍馬橋,人們都知道他的侄兒已經夭折,也懷疑羅伯是否真正蒙在鼓里。聽到他提起他侄兒,忍不住向他多看一眼。他似乎也從人們的目光里覺到了什么,有不易察覺的短暫一頓,想做什么卻突然忘了般的惶惶。

  人們越是等待著他改口,他反而越有堅持下去的頑強,甚至不能容忍旁人把他的侄兒當作忌諱,小心地回避。看到人家的娃崽,他有時會突然主動冒出一句:

  “有小不愁大。我那個侄,看著看著他玩雞屎,一眨眼不就當國家工人去了?”

  “是啊是啊……”

  旁人含糊其詞。

  羅伯要求很高,不能容忍這種含糊,必須進一步強調他的侄兒,“也沒有看見他寫個信來。你們說養崽有什么用?未必就真地那樣忙?城里我不是沒去過,忙什么忙?一天到晚就是要。”

  旁人還是不會接話,偷偷地交換一下眼色而已。’

  他抹一把臉,“做好事,我也不要他回來看。看什么?有肉我一個人不曉得吃?有棉我一個人不曉得穿?”

  他把侄兒談夠了,把伯父的架子擺夠了,把伯父的幸福和煩惱體會夠了,這才背著雙手,低下頭走向他的'茅屋。他的背脊想必是難以承受人們太多懷疑的目光,一眨眼就駝了下去。

  【注1】《馬橋詞典》,是韓少功1 996年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以作者當知青時下鄉工作生活的湖南省汨羅縣天井公社為取材地,以其風土人情為素材,集錄了”馬橋人”的日常用詞,《馬橋詞典》共計115個詞條。每一個詞條為一章節,《茹飯》是其中一章。

  【注2】“不別脫,不砍切”是方言,意為不直爽。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準確的兩項是(5分)( )

  A.“茹飯”是馬橋人的一個日常用詞,其背后是一個立體的頗耐咀嚼的人物形象,一個跌宕曲折而又令人心酸的人生故事。

  B.《馬橋詞典》這種以詞條為引子講述故事的做法,采用了中國古典小說中傳統的章回體小說創作方法。

  C.羅伯客套地問侄兒有沒有吃飯,但又怕他說沒吃而講出的一段話,真切傳神地描繪出入的個性氣質乃至音容笑貌,有鮮活的人性內容。

  D"侄兒死后,馬橋人“聽到他提起他侄兒,忍不住向他多看一眼”,這種目光形成了馬橋人的冷漠、自私的人文環境。

  E.通過“茹飯”故事及相關事件的講述,作者探尋了隱藏于日常事物和語言背后的人文世界,力圖讓讀者感受主人公的精神內核。

  (2)羅伯看到別人的娃崽會主動提起自己的侄兒,這與“祥林嫂”看到別人的小孩說“要是我們阿毛在,也有這么大了”時的情況與心理有什么異同。(6分)

  (3)請從修辭角度賞析“他的背脊想必是難以承受人們太多懷疑的目光,一眨眼就駝了下去。”(6分)

  (4)請結合羅伯這一人物形象探討文章所表現的主題意蘊的豐富性。(8分)

  參考答案

  11.(1)E C (E 3分,C 2分, A 1分。A“跌宕曲折”不 準確。B《馬橋詞典》采用的不是傳統的章回體創作方法。D“冷漠、自私的人文環境”錯。)

  (2)相同點:羅伯的侄兒與祥林嫂的兒子都已死去,二人都非常痛苦。(2分)

  不同點: 情況不同,阿毛已死對于祥林嫂是一個不可更改的事實,而侄兒的死對于羅伯來說則是一個在內心猜疑而未能確認的事件。(2分)心理不同,祥林嫂是為了求得別人的理解與安慰,緩解內心痛苦。羅伯是通過自我欺騙,求得自我內心安寧,緩解內心痛苦。(2 分)

  (3)運用修辭,使語言生動形象。①比擬。“承受”一詞將目光當作有重量的物體來寫,化抽象為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眾人的“懷疑”對羅伯所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壓力。②夸張。“一眨眼”三個字極度渲染羅伯衰老之快,形象地表現了羅伯內心承受的巨大壓力和痛苦,也暗含了作者對他的深深同情。(每點3分,術語1分,分析2分,共6分)

  (4)①羅伯家境貧窮,連一頓飯也無法提供給侄兒;侄兒早死,處境孤苦。這在中國的農村非常普遍。作者借這個人物的命運描寫了那個時代真實的鄉村生活,透視了一個民族生存掙扎的真實情狀。

  ②羅伯在侄兒是否“茹飯”一事上顯得非常虛偽甚至自私,作者 借此探討了人性的復雜、幽微以及處境對于人性對于親情的影響。

  ③面對侄兒已死這樣一個事實,羅伯顯得自欺欺人,不愿接受現實,表現了在以羅伯為代表的農民在苦難命運面前的痛苦、隱忍、無奈、無力,表現了作者深深的悲憫之情。

  (每點4分,任答2點得8分。每點形象2分,主題2分)

【《茹飯》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柳宗元閱讀答案11-20

蝶戀花閱讀答案09-05

《謎題》閱讀答案01-01

《幽居》閱讀答案05-01

微波閱讀答案12-14

鷺鷥閱讀答案12-13

演變閱讀答案11-19

竹子閱讀答案09-10

拐彎閱讀答案08-29

《刻舟求劍》閱讀答案08-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卡通动漫一区二区 | 久久永久免费精品视频网站 | 曰本AⅤ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级视频网站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 | 视频二区丝袜国产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