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滑雪的閱讀答案
滑雪
(美)羅賓·西爾弗曼
十二月初的某一天,我們一覺醒來,發現外面銀裝素裹,下了一場好雪。十一歲的女兒艾瑞卡央求我:“媽媽,早飯后我們去滑雪好嗎?”我也無法抵御滑雪的誘惑,于是我們穿戴整齊,向林肯公園高爾夫球場的大斜坡進發,那里是我們這個平坦城鎮所擁有的唯一一座山丘。
我們到達目的地,小山頂上已經擠滿了滑雪的人。
我們在一個瘦高個男人身邊找到一處空地,這個男人也帶著兒子滑雪。那個三歲的小男孩趴在雪橇上,正等著雪橇啟動。“爸爸,開始吧!”男孩大聲地喊道。
男人轉過身來,非常有禮貌地對我們說:“我們先滑,可以嗎?”
“趕緊去吧,”我對他說道,“你兒子已經急不可待了。”我的話音剛落,那位父親便猛地推了一下男孩的雪橇,雪橇頓時飛了出去!可是并非男孩的雪橇獨自向下滑行,男孩的爸爸也跟在雪橇后面拼命地奔跑。
“他肯定擔心他兒子的雪橇會撞上別人。”我對艾瑞卡說道,“我們也要小心為妙。”
隨之,我們坐上了自己的雪橇,伴隨著飄飄灑灑的雪花,我們嗖嗖地向山下滑去。雪橇滑到山腳一條小河旁邊,眼看就要撞上一棵大槐樹,我們趕緊從雪橇上縱身跳下,四仰八叉地摔倒在雪地上,兩人笑成一團。
“真過癮!”我喊道。
“可是往回走得花很長時間。”艾瑞卡提醒我。
的確如此。當我們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山頂走的時候,我看見那個瘦高個男人也拉著雪橇往回走,他兒子仍然趴在雪橇上。
“看人家爸爸是怎樣對待孩子的!”艾瑞卡對我說道,“我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嗎?”
我差不多快要喘不過氣來,我對她說:“沒門,我的小祖宗,你就繼續往上爬吧!”
我們到達山頂的時候,那個小男孩又開始準備往下滑了。
“爸爸,快,快,快!”男孩喊著。男孩的父親竭盡全力又猛地推了一下雪橇,然后跟在雪橇后面狂奔,到了山腳,他又開始拉著載有小男孩的雪橇往回走。
這父子倆就這樣來來回回玩了一個多小時。盡管我的艾瑞卡自己能爬山不需要我照料,可是我仍然累得筋疲力盡。這個時候,滑雪的人們大部分都回家吃飯去了,山頂上的人已經少了很多。最后,只剩下我們和身邊的父子倆以及稀稀落落幾個人還在那里玩.
我暗自思忖,到了這個時候,那位父親大可不必再擔心孩子的雪橇撞人了,盡管小男孩還小,可是讓他自己拖著雪橇往回走一兩次應該不成問題。可是這個男人似乎不知道疲倦,一直心甘情愿帶著兒子這樣開心地玩著。
后來我忍不住朝他大聲地喊道:“你似乎有使不完的勁兒!”瘦高個男人轉身沖我笑了笑,“他是一個腦癱患兒,不能走路。”這位父親坦然相告,沒有隱瞞。
我一下子愣住了,終于明白為什么我們在山上自始至終沒見到男孩下雪橇。他們玩得那么開心,一切看上去都很自然,我壓根就沒想到男孩竟然有生理缺陷。
盡管我不知道這位父親的名字,但一周之后,我在當地報紙為我開的專欄里講述了這個故事。也許他本人,或者認識他的人看到了我的那篇文章,因為隨后我收到了一封來信:
親愛的西爾弗曼夫人:
和我兒子每天所做的努力相比,那天我在山上使出的力氣根本不值一提。對我而言,兒子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希望將來有一天,我能夠像他那樣堅強,哪怕只及他一半堅強我也心滿意足。
(摘編自《新民晚報》,有刪節)
7.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站在第一人稱視角,描寫了一次滑雪的經歷,通過對滑雪時遇到的父子二人表現的描寫,表達了對那位不知名的父親的贊美。
B.男人帶著兒子滑雪時的速度非常快,“我”非常擔心,但父子兩人的滑雪技術很高,即使遇到危險時也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
C.文中以巧妙的反襯手法,以“我”即使不照顧女兒都感覺累得筋疲力盡,襯托了那位父親滑了幾次“似乎不知道疲倦”的表現。
D.小說善于運用制造懸念的手法,讀者伴隨著“我”的思忖一直關注那位父親為何拖雪橇不知疲倦,直到最后才明白真相。
8.文章在結尾安排那位父親給“我”的那封信,有什么作用?(6分)
7、B
8.①從人物上看,進一步突出了那位父親對孩子的愛及對孩子堅強精神的敬佩;②從情節上看,交待了故事的結局,使結構更完整;③從主題上看,深化了文章的主題,突出樂觀、堅強面對生活中的逆境的主旨。
【滑雪的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等》閱讀答案06-11
等閱讀及答案05-20
低頭與昂首閱讀答案的閱讀題答案11-03
《芳樹閱讀答案》閱讀及答案參考11-09
材論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參閱09-05
閱讀的愉悅閱讀答案11-17
《閱讀雜談》的閱讀答案06-03
閱讀選文閱讀及答案10-19
《閱讀雜談》閱讀答案09-19
《冤家》閱讀及閱讀答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