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同情》閱讀答案

時間:2025-01-04 11:34:49 文圣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美與同情》閱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與同情》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與同情》閱讀答案

  美與同情

  豐子愷

  世間的物有各種方面,各人所見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樹,在博物家,在園丁,在木匠,在畫家,所見各人不同。博物家見其性狀,園丁見其生息,木匠見其材料,畫家見其姿態。

  但畫家所見的,與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樹的因果關系,畫家只是欣賞目前的樹的本身的姿態,而別無目的。所以畫家所見的方面,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價值標準,與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們僅就事物的形狀、色彩、姿態而欣賞,更不顧問其實用方面的價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塊怪石,在實用上全無價值,而在中國畫家是很好的題材。無名的野花,在詩人的眼中異常美麗。故藝術家所見的世界,可說是一視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藝術家的心,對于世間一切事物都給以熱誠的同情。

  故普通世間的價值與階級,入了畫中便全部撤銷了。畫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兒童的天真的姿態中而描寫兒童,又同樣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寫乞丐。畫家的心,必常與所描寫的對象相共鳴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備這種深廣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劃,決不能成為真的畫家。即使他能描畫,所描的至多僅抵一幅照相。畫家須有這種深廣的同情心,故大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

  藝術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類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無生物;犬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靈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詩人常常聽見了規的啼血,秋蟲的促織,看見桃花的笑東風,蝴蝶的送春歸;用實用的頭腦看來,這些都是詩人的瘋話。其實我們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廣其同情心,及于萬物,就能切實地感到這些情景了。畫家與詩人是同樣的,不過畫家注重其形式姿態的方面而已。我們畫家描一個花瓶,必其心移入于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體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現花瓶的精神。我們的心要能與朝陽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寫朝陽;能與海波的曲線一同跳舞,方能描寫海波。這正是“物我一體”的境涯,萬物皆備于藝術家的心中。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贊美兒童了。因為兒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類,又自然地及于貓犬、花草、鳥蝶、魚蟲、玩具等一切事物,他們認真地對貓犬說話,認真地和花接吻,認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所不能發見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換言之,即人類本來是藝術的,本來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長大起來受了世智的壓迫,把這點心靈阻礙或銷磨了。惟有聰明的人,能不屈不撓,外部即使飽受壓迫,而內部仍舊保藏著這點可貴的心。這種人就是藝術家。

  西洋藝術論者論藝術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說。所謂感情移入,就是說我們對于美的自然或藝術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沒入于其中,與之共鳴共感,這時候就經驗到美的滋味。我們又可知這種自我沒入的行為,在兒童的生活中為最多。他們往往把興趣深深地沒入在游戲中,而忘卻自身的饑寒與疲勞。《圣經》中說:“你們不象小孩子,便不得進入天國。”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黃金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可以因了藝術的修養而重新面見這幸福、仁愛而和平的世界。

  1929年9月8日

 。ü澾x正《靜觀人生》湖南文藝出版社)

  18.文章第二段說:“畫家所見的,與前三者又根本不同!蹦敲矗嫾宜姂鞘裁,“前三者”所見又都是什么呢?(4分)

  答:畫家所見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三者”所見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為什么說,畫家要畫好一個花瓶,必“自己化作花瓶”呢?作者借此想表達一個怎樣的思想?(4分)

  20.末了兩段作者花了較大篇幅來“贊美兒童”。請選擇兩個角度,簡析作者這樣構思匠心所在。(4分)

  21.從下列兩題中任選一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賞析文。(15分)

  (1)簡析《美與同情》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

  (2)談談《美與同情》中作者的一個觀點。

  參考答案

  18、美的世界(或:一視同仁的、平等的世界)/真善的世界(或:實用方面的價值)

  19、將同情心移入于花瓶,才能表現花瓶的精神,也才能畫好花瓶。/藝術家眼里的美的世界,萬物均應是有靈魂、能泣能笑的活物。(或:藝術家同情心移入于花瓶,這正是“物我一體”的境界;颍喝f物皆備于藝術家的心中。)

  20、答案參考:匠心所在主要有三點:

  一是比較巧用,不著痕跡地比較出兒童與藝術家的同情所及相同,借以指出藝術家保藏著兒童的同情心;

  二是觀點淺出,貼近生活,用兒童的興趣沒入游戲,來作“人類本來是藝術的”注腳;

  三是思想有自,生動形象地再現兒童的“同情”,使得“重新面見這幸福、仁愛而和平的世界”的思想水到渠成。

  答案提示:以上從三個角度嘗度作答,僅供參考。作者的匠心在于,他試圖貼近生活,平易、生動地解釋他的文藝觀:藝術家所見是美的、平等的、并且都被予以了同情的世界。沒有“同情”,即沒有“感情移入”,則難有審美。在作者看來,兒童與藝術家的審美情趣,有太多的相似。也就是說,兒童與藝術家的同情所及并沒有什么不同,甚至,人類本來是藝術的,藝術家的同情不過是兒童同情的保藏。換言之,能保藏著兒童同情心的才能做藝術家。因而,用兒童的同情來作比較是順利成章。/解題建議:可有多個角度,如文思縝密,文脈清晰;貼近生活,類比妥貼;舉例淺近,釋理自然等。

  21、答題要點:

 。1)本題所答,首先要找準文章的主題思想,其次可圍繞主題及其表現作簡要評析。豐子愷在這篇節選文字里,主要表達了他的一個藝術觀:藝術家所見的世界是一視同仁的、平等的世界;藝術家對于世間一切事物都給以熱誠的同情。

 。2)本題所議應是《美與同情》一文確有的觀點。其觀點有:藝術家所見的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藝術家須有深廣的同情心;萬物皆備于藝術家的心中;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等等。選擇其中一個觀點分析作答即可。/兩答均應結合原文作賞析,做到觀點正確,內容集中,語言流暢,議論得體,結構合理,卷面工整。

  相關擴展

  作者介紹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后改為豐子愷,堂號緣緣堂,筆名“TK”(FONG TSE KA),法號嬰行,生于浙江省崇德縣石門灣(今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石門灣),中國現代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翻譯家、漫畫家,被譽為“現代中國最藝術的藝術家”、“中國現代漫畫的鼻祖”。

  豐子愷繪畫師從李叔同、國文求教夏丏尊。民國六年(1917年)與同學組織桐蔭畫會,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東石社。民國八年(1919年)與畫會同仁舉辦第一次作品展,民國十年(1921年)東渡日本,入東京川端洋畫學校學習油畫。民國十一年(1922年)回國,到浙江上虞春暉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豐子愷歷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文聯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等職。

  1975年9月15日,豐子愷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7歲。

  豐子愷在漫畫、書法、翻譯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書法和畫集、散文著作、美術理論和音樂理論著作等共達160部以上。他的畫作多以兒童作為題材,幽默風趣,反映社會現象,被錄入民國時期的小學課本。其中漫畫以“曲高和眾”的藝術主張和“小中能見大,弦外有余音”的藝術特色備受世人青睞。

【《美與同情》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同情的閱讀答案09-29

《同情的眼神》閱讀答案「精選」10-28

《同情的眼神》的閱讀答案11-30

同情的眼神閱讀答案09-02

剛性美與柔性美閱讀答案09-30

論美閱讀答案02-03

《春光美》閱讀答案10-25

《花之美》的閱讀答案08-24

科學美閱讀答案09-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系列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在人线午夜播放 | 中文字字幕欧美精品一区 |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码在线电影 | 日韩AV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