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研學旅行閱讀答案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意見》明確了研學旅行與一般的旅游活動不同,研學旅行是一種學生集體活動,也是教育活動。《意見》還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毫無疑問,研學旅行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與途徑。
長期以來,實踐教育環節薄弱甚至缺失,已成為制約我國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瓶頸。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當今時代孩子們欠缺的不是知識、不是技能,而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廣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認識到,僅有書本知識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當前,無論從教育系統還是從社會系統看,支撐和保障中小學生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條件日益成熟,研學旅行作為綜合性育人的有效途徑,可以有效承載道德養成教育、社會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培養。
材料二
“研學旅行”需要極力避免“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現象。這就要求學校在課程的時間安排上要統籌好,在課程的設計和內容安排上要立意高遠、目的明確、活動生動、學習有效。這種高要求就需要校內外教育在教學內容上實現很好的銜接和互補,在教學形式上實現更多的拓展和創新,包括自然、地理、歷史、人文、科技等多種類型活動課程的開發和相應教學方式上的跟進、更新。
研學旅行既有“研學”,又有“旅行”,兩者缺一不可。作為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研學旅行應基于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要求,進行科學的系統性設計,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一方面要注重研學旅行的課程設計,要注重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同時還要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增強研學旅行計劃的適應性。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還需兼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校的教學安排,靈活安排研學旅行時間。《意見》提出,研學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
材料三
相比于傳統的課堂內進行教學的學科保證,研學旅行活動課程沒有明顯的規律性、可控性、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現出無規律、不可控和非連續性的特征,這就要求在研學旅行出發之前做好準備,而且是不同于傳統課程的新課預習那樣簡單的準備。首先,學生需審視自身的觀念和能力儲備的狀況,沒有前奏的知識,是難以很快進入“研學旅行”學習狀態的;二是在教學中尋找“關鍵事件”,關注關鍵事件可以將研學旅行活動做得很精彩,有藝術感并能夠增加學生的新現念;三是教師要有嫻熟的技術和高度的智慧,能夠讓學生總是處在“旅行”“研學”的熱愛和分享狀態,讓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得到充分激發。
研學旅行是一門在路上的課堂,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是提高研學旅行質量的根本保證。研學旅行內涵目標的實現必須借助于一定的載體,這個場所(基地)的選擇,根據研學旅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育人目標,在載體的建設與選擇上,要注意兩點: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廣闊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工礦企業和名院校、博物館和科技館等場所,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枝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內容,都可以作為讓學生親近自然、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了解國情的載體。另一方面要加強互聯互通,形成研學旅行的運營體系。要積極推動區域合作和資源共享,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示范性的研學旅行基地和精品線路,逐步形成互聯互通的研學旅行網絡,積極開展關于研學旅行的研究,盡快建立研學旅行基地的準入標準,營運規程和評價體系,發布研學旅行的相關信息和經驗介紹,使全國的中小學研學旅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
(本文節選自2016年12月30日《中國教育報》)
7.對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
A.研學旅行是一種學生集體活動,也是教育活動。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與途徑。
B.研學旅行是基于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要求提出來的,應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進行科學的系統性設計。
C.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養成教育、社會教育、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研學旅行,這是綜合實踐育人的必由之路。
D.研學旅行活動課程的實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為它更多呈現出無規律、不可控和非連續性的特征,涉及到學生和教師兩個力面。
8.綜合上面三則材料,對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5分 )
A.當前,許多地區和學校為了規避安全風險,不敢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材料一闡述了研學旅行活動和一般旅游活動的區別,提倡研學旅行的意義。
B.研學旅行應是“研”和“行”的結合。材料二主要闡述如何防止研學旅行中出現“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的現象。
C.選擇合適的研學旅行場所,建設安全適宜的研學旅行基地,有利于減少風險,有利于實現活動目標。
D.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就是研學旅行,因此就要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以提高研學旅行質量,借助于一定載體去實現。
E.研學旅行要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載體的建設與選擇上,不但要加強互聯互通,形成研學旅行的運營體系,而且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
9.根據材料,要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應從哪些方面做起?請簡要概括(4分)
參考答案
7.(3分)C(原文中“研學旅行作為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可以有效承載道德養成教育、社會教育……實踐能力培養”,不是“必由之路”)
8.(5分)A、C (答對一項給3分,答對兩項給5分)(B項材料二不是主要闡述這個問題,主要是闡述豐富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如何設計;D項強加因果;E項“不但要加強互聯互通,形成研學旅行的運營體系,而且要充分挖掘地域特色”這兩點前后顛倒,也不是遞進關系。)
9.(4分)①從思想認識方面:要認識到研學旅行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與途徑。
②從課程安排方面:研學旅行應基于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要求,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或者“要注重研學旅行的課程設計,另一方面要增強研學旅行計劃的適應性。”)(1分)
③從出發準備方面:學生要審視自身的觀念和能力儲備;教師要有嫻熟的技術和高度的智慧。(1分)
④從選擇載體(基地)方面:選擇好載體去實現研學旅行的內涵目標(1分)。(或者答“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加強互聯互通,形成運營體系”(答出三點就給滿分。)
【研學旅行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特殊的旅行》閱讀答案10-24
研學旅行手抄報內容08-09
旅行鴿的命運閱讀答案08-13
在墳墓中的旅行閱讀答案11-07
靈魂去旅行閱讀答案08-24
《有趣的種子旅行》閱讀答案06-12
會旅行的小熊閱讀答案10-09
《學溜冰》 閱讀答案07-28
學弈閱讀答案10-23
為學閱讀答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