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海琴》閱讀答案
牛漢
春二月,剛吃過晚飯,天就暗黑暗黑的了,星星出的還不全。風不大,可冷冷的很有氣勢。祖母手扶羊圈門口那棵老棗樹,兀立著,面朝南邊的天,她不住地在張望和諦聽。烏鴉從頭頂掠過去,只聽哇的一聲,卻看不見飛的影子。但我心里知道,祖母正在張望著什么,諦聽著什么,因為我也正朝那個方向癡癡地望著聽著。
每年一到這個季節,這個時刻,我父親在五道廟前,要把海琴和點亮的燈籠,一塊向已經穩在高空的風箏送上去。點亮的燈籠,紅光閃爍,如果與風箏一塊升空,肯定當下就著了起來,不但燈籠燒光,怕還得禍及風箏。因而只能等風箏升在空中,穩定了之后,才有可能送上去。可是怎樣把點著的燈籠送到高高的風箏那里去呢?這就得靠海琴。
海琴,形狀似展開雙翅的蝴蝶,是用紙和竹制作成的,上面描繪著彩色的圖案。為什么叫海琴?為什么不叫蝴蝶琴,而叫海琴?最初我都不明白。問過父親,他回答說:“你只要看過聽過海琴升到風箏那里一回,你就全明白了。”
海琴的上端,在兩翼之間,有一個鐵絲做的環套,可以連在風箏的繩索上,海琴的下端掛著燈籠。一旦燈籠里的蠟燭點著了,熱氣上升,從燈籠頂部的空洞沖冒出去,直沖著海琴的兩翼,產生出浮力,海琴帶著紅燈籠,便沿著繩索,歌唱著向上升去。
父親對我說:“把耳朵貼著繩子。”
我把耳朵趕緊貼向繃得像弓弦的繩子,果然便聽見海琴撫著繩索,奏出了非常奇妙的大海的音樂,不同于板胡,不同于笙。仿佛是一群炸窠的蜜蜂,嗡嗡地護著蜂王,在天空旋飛。又仿佛覺得不是一根繩索在彈奏,而是彈著無數根弦子。可能上邊風緊的緣故,聲音越聽越響。等到海琴和燈籠升到風箏那里就停下來,變成一顆紅的星懸在空中,漆黑的夜空上,只有這一顆星微微地在搖動。琴聲并未消失,還在不停地演奏著,只是沒有上升時那么洪亮罷了。
其實,耳朵不貼著繩索,也能聽到海琴演奏的音樂,全村的人坐在房子里都能隱隱地聽到,就像濱海的人都可以聽見海韻。
“看,送海琴和燈籠了!”孩子們在小巷里嚷嚷著。
祖母望著天空搖動著的紅燈籠說:“今天的燈動蕩得厲害,恐怕風箏不好收下來。”她擔心兒子的胳膊又要疼幾天。
假如風大,收風箏時需要幾個男人的力氣,才能把風箏拽下來。
燈籠里的蠟燭一旦燒盡,紅亮的星星就隕滅了,只聽到海琴的寂寞的嘆息。
父親扎的風箏是附近幾個村莊最大的,是人形的“天官”風箏,足有丈把高。用的繩子是麻的,浸過蜂蠟,這是為了讓海琴能快捷地上升,并且演奏出的聲音清亮一些。
童年時,我沒有見過海,但我從海琴聲中聽到了大海美妙的旋律。后來,我見到大海,大海的濤聲當然比海琴的聲音要雄渾得多,但是它并不能代替我童年的海琴,即使是交響樂,也淹沒不了海琴聲音:
嗡嗡,嗡嗡……錚錚,錚錚……
令人遺憾的是,離開故鄉之后,再沒有看到有人在夜里放風箏,并且把海琴和紅燈籠從地上升到天空。
…………
(選自《牛漢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9年)
27、概括第一段的內容,并說明這段文字的表達作用。(5分)
28、請具體說說文中畫線部分的含義。(4分)
29、本文的寫作主旨意圖是什么?對此你有怎樣的感受。(6分)
參考答案:
27、(5分)內容:①交代送海琴的時節與時間;②交代送海琴的天氣與環境;③寫祖母對海琴的渴望。
作用:為下文具體敘寫送海琴做了鋪墊;點明了送海琴這種習俗的悠長。(以上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28、A 海琴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留下了美妙的大海的旋律(1分)
B 海琴的聲音對來說我是不可替代的(1分)
C 充分表達我對海琴及其習俗的深深的留戀之情(2分)
(以上每點意思對即可酌情給分)
29、主旨:對在人類發展過程中,一些優秀的文化傳統以及習俗的消失的遺憾與憂慮。(3分)
感受:1、人類發展進步是必然的;2、有些傳統的東西的消失也在所難免;3、在人類發展進步的過程要合理地保存、傳承優秀文化和習俗。(3分)
【《海琴》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風中琴》及《琴詩》閱讀答案08-08
琴茶閱讀答案06-15
《雙琴祭》閱讀答案07-26
雙琴祭閱讀題及答案10-24
雙琴祭閱讀理解及答案07-25
梁曉聲《雙琴祭》閱讀答案08-23
《雙琴祭》閱讀題及答案07-25
授琴者閱讀習題及答案06-27
少年與海的閱讀答案08-16
琴之韻閱讀理解及其答案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