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唐詩《柏林寺南望》古詩閱讀題及答案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唐詩《柏林寺南望》古詩閱讀題及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詩《柏林寺南望》古詩閱讀題及答案 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問題。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
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講道說法之所。
8.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分析“畫”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5分)
9.劉熙載說過:“畫山者心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筆,為余筆所拱向……善書者必爭此一筆。”你認為這首詩中的“主峰”“主筆”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這一句的?(6分)
參考答案:
8.峰本來是景物中的客觀存在,用“畫”字,則似言峰之本無,(1分)卻由造物以云為毫、蘸霖作墨、以天為紙即興“畫出”,其色澤鮮潤,這就不但寫出峰的美妙如畫,(2分)而且傳出“望”者的'驚奇與愉悅,使整首詩別有情趣。(2分)
9.這首詩的“主峰”“主筆”是最后一句。首句未寫登山,先就溪上聞鐘,點出“柏林寺”,同時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這不是詩的主筆,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后文登眺之事。次句也是“拱向”題旨的妙筆,“度”字已暗示窮盡“深松”,而達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開朗。第三句“青”字突現,便使人眼明, “霽后云猶在”,但這已不是濃郁的烏云,而是輕柔明快的白云,登覽者怡悅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帶出云,又是為下句進而由云襯托西南諸峰作了一筆鋪墊。尾句才是全詩點睛之筆。只有經過從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這里的畫面才見得特別精彩;只有經過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緒醞釀,這里的發現才令人尤為愉快。用劉熙載的話說,那就是,詩人“爭”得這一筆的成功,與“余筆”的配合是分不開的。(第一問2分,第二問解析4分,前三句一句解析1分,尾句總結1分)
唐詩《柏林寺南望》古詩閱讀題及答案 2
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
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講道說法之所。
1、從體裁角度看,這首詩是。(1分)
2、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畫”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4分)
3、劉熙載說過:“畫山者心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筆,為余筆所拱向!茣弑貭幋艘还P!蹦阏J為這首詩中的“主峰”“主筆”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這一句的?(5分)
參考答案
1、七言絕句。(1分,答出絕句即可得分)
2、“峰”本來是景物中的客觀存在。用一“畫”字,似乎說“峰”本來并不存在,卻由造物以云為毫,蘸霖作墨,以天為紙即興“畫”出,不僅寫出“峰”的美妙如畫,而且傳達出“觀者”的`驚奇與喜悅,使整首詩別有情趣。(4分,意思對即可)
3、這首詩的“主峰”“主筆”是結尾一句。全詩先有溪上值雨聞鐘被吸引,又接微徑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襯托,“四五峰”被畫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離開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則“四五峰”之“主筆”難以突出。(5分,指出最后一句主峰得1分,說出如何拱向給3分,語言表達1分。
唐詩《柏林寺南望》古詩閱讀題及答案 3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遙聞精舍①鐘,泊舟微徑度深松。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僧、道居住或講道說法之所。
20.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畫”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分)
唐詩《柏林寺南望》古詩閱讀題及答案 4
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遙聞精舍鐘, 泊舟微徑度深松。
青山霽后云猶在, 畫出西南四五峰。
注釋
、胚b:遠遠地。聞:聽見。精舍:佛寺,此處指柏林寺。
、撇矗和4堪丁剑盒÷贰6龋憾冗^,越過。
、庆V(j):雨止。
1.詩的前兩句描寫詩人遙聞鐘聲、泊舟穿徑的情景,微、深二字體現出了柏林寺 ▲ 的環境特點。(2分)
2.詩的后兩句描寫云峰相依的景象,請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3分)
答案:
1.幽靜或幽深
2、示例:雨后的山更加青翠了,云霧繚繞在四五座山峰間,如同妙手繪出的一幅水墨畫。
閱讀練習二
【注釋】①精舍:佛寺的別稱,此處指柏林寺。②霽(j):雨止天晴。
1.請根據詩意,在下面括號內填寫出詩人的先遣。(2分)
。 )松徑(或松林)( )
2登高遠眺,詩人眼中山色尤為蒼翠,試根據第三句分析原因。(2分)
答:
3.畫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寫出了山峰的美妙,還表達了望者 怎樣的情感?(2分)
參考答案
1.溪上或船上(1分)柏林寺(1分)
【解析】此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蓮南 柏林寺等關鍵詞中得到啟發進行作答。
2.一是雨后,青山加洗,蒼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襯,更顯蒼翠。(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此題考查對詩意的理解。青山霽后云猶在一句中的霽字表明雨后初晴,所以青山如洗,云猶在寫出雨后天空中飄著白云,與青山相互映襯,顯得更加蒼翠。
3.驚喜或者驚奇與愉悅。(答對喜愛贊美熱愛等情感,而無驚或意外之意,得1分)
【解析】此題考查對詩歌情感的把握。從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和詩人的行蹤可以看出望者內心的愉悅,雨后初霽可謂驚喜。
賞析:
《柏林寺南望》是唐代詩人郎士元的作品。此詩狀寫柏林寺所在山峰靈秀清麗之美景,蘊含著詩人陶醉于自然之中的愉悅恬適之情。首句寫舟中已聞寺廟鐘聲,表現空氣澄凈;次寫登岸后走過松徑小道才到山寺,可見地處清幽。后兩句雨后遠眺,云氣繚繞如一幅米家山水畫卷,意境躍然欲出。雖意在寫景,然處處有人的蹤跡,人的感受,人的情趣。全詩融情于景,創造出詩情畫意的藝術佳境。
詩中提到雨霽,可見作者登山前先于溪上值雨。首句雖從天已放晴時寫起,卻饒有雨后之意。那山頂佛寺(精舍)的鐘聲竟能清晰地達于溪上,俾人遙聞,不與雨浥塵埃、空氣澄清大有關系嗎?未寫登山,先就溪上聞鐘,點出柏林寺,同時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遙聽鐘聲戀翠微)。這不是詩的主筆,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登眺事)的。
精舍鐘聲的誘惑,使詩人泊舟登岸而行。曲曲的山間小路(微徑)緩緩地導引他向密密的松柏(次句中只說松,而從寺名可知有柏)林里穿行,一步步靠近山頂?丈叫掠旰,四處彌漫著松葉柏子的清香,使人感到清爽。深林中,橫柯交蔽,不免暗昧。有此暗昧,才有后來度盡深松,分外眼明的快意。所以次句也是拱向題旨的妙筆。
度字已暗示窮盡深松,而達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開朗。迎入眼簾的首先是霽后如洗的青山。前兩句不曾有一個著色字,此時青字突現,便使人眼明。繼而吸引住視線的是天宇中飄飖的云朵。霽后云猶在,但這已不是濃郁的烏云,而是輕柔明快的白云,登覽者怡悅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帶出云,又是為下句進而由云襯托西南諸峰作了一筆鋪墊。
三句寫山,著意于山色(青),是就一帶山脈而言;而末句集中刻劃幾個山頭,著眼于山形,給人以異峰突起的感覺。峰數至于四五,則有錯落參差之致。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崢嶸的'山峰猶如畫出。不用襯字而用畫字,別有情趣。言襯,則表明峰之固有,平平無奇;說畫,則似言峰之本無,卻由造物以云為毫、蘸霖作墨、以天為紙即興畫出,其色澤鮮潤,猶有剛脫筆硯之感。這就不但寫出峰的美妙,而且傳出望者的驚奇與愉悅。
這才是全詩點睛之筆。只有經過從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這里的畫面才見得特別精彩;只有經過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緒醞釀,這里的發現才令人尤為愉快。因而這里的點睛,有賴前三句的畫龍。用劉熙載的話說,那就是,詩人爭得這一筆的成功,與余筆的配合是分不開的。
【 唐詩《柏林寺南望》古詩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柏林寺南望》閱讀答案08-31
《柏林寺南望》閱讀答案參考08-16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閱讀答案09-14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唐詩鑒賞10-31
《春望》杜甫唐詩閱讀答案09-03
杜甫唐詩《春望》閱讀答案08-18
春望古詩閱讀答案09-13
《在柏林》閱讀答案05-29
《春望》閱讀題及答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