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生的境界》閱讀練習及答案
《人生的境界》閱讀練習及答案1
按照人的自我的發展歷程、實現人生價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為四個層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審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這種境界中指知道滿足個人生存所必須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稱之,當人有了自我意識以后,生活于越來越高級的境界時,此種最低境界仍潛存于人生之中。現實中也許沒有一個成人的精神境界會低級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絲毫沒有一點高級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導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級的人。
第二種境界為求知境界。在這一境界,自我作為主體,有了進一步認知作為客體之物的規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識,掌握了規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僅從心理學和自我發展的時間進程來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從哲學和人生價值、自由之現實的角度來看,也顯然比欲求境界高一個層次。
第三種境界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現幾乎同時發生,也許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對的意義,但從現實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角度和實現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則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發展到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責任感和義務感,這也意味著他有了自我選擇、自我決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運的主人,而不是聽憑命運擺布的小卒。但個人的道德意識也有一個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當獨立的個體性自我尚未從所屬群體的我們中顯現出來時,其道德意識從我們出發,推及我們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審美境界。這是因為此時審美意識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認識關系,它把對象融入自我之中,而達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審美意識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實踐關系,這樣,審美境界既超越了認識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應該的限制,而成為超然于現實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現實的人生中,這四種境界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很難想象一個人只有其中一種境界而不摻雜其他境界、只不過現實的人,往往以某一種境界占主導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們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區分出某人是低級境界、低級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級境界、高級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導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審美境界占主導地位的真正的詩人、真正的藝術家。
1.關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發展歷程中,體現著實現人生價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個層次組成,從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個時期都要經歷這四個層次。
C.現實的人生中,它是一個整體,是由從低到高的四種境界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
D.每個人的人生境界表現錯綜復雜,不同層次的人生境界分別主導著人生的不同階段。
2.對于求知境界與道德境界關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著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現得晚。
B.達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備了知識,掌握了規律,為道德境界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C.責任感與義務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雖也把自我作為主體,但這個自我卻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這種境界是任何一個具有高級境界的人所極為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僅滿足于個人生存所必須的.最低欲望,而對規律與秩序有了認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關注自我,而已經有意識地把我們作為自我選擇、決定時的中心了。
D.審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棄其他三種境界。
【參考答案】
1.A
【解析】B項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發展歷程、實現人生價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劃分的,不是以年齡段劃分的,從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個時期都要經歷這四個層次錯;C、文中說:在現實的人生中,這四種境界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種境界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的對。由低到高錯,文中說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現幾乎是同時發生,也許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對的意義。D、不同層次的人生境界分別主導著人生的不同階段錯,不同層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階段沒有必然聯系。
【高考考點】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易錯提醒】本題比較簡單,出現錯誤主要辨析不出B、C的錯誤。
2、【參考答案】B
【解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現幾乎是同時發生,因此求知境界為道德境界的產生創造了條件是錯誤的,文中也沒有相應的說法。
【高考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易錯提醒】本題比較簡單,考查幾個詞語的概念關系,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題肢相對照。
3、【參考答案】B
【解析】A這種境界是任何一個具有高級境界的人所極力排斥的錯,文中說在現實的人生中,這四種境界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關注自我錯,文中說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運的主人,而不是聽憑命運擺布的小卒,這就是關注自我。D到了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棄其他三種境界。在現實的人生中,這四種境界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只不過現實的人,往往以某一種境界占主導地位,其他次之。
《人生的境界》閱讀練習及答案2
我在《新原人》一書中曾說,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有了意義。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構成各人的人生境界,這是我的說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覺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于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這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并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于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還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天地境界。
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物,后兩者是精神的創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們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幾乎不需要覺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較多的覺解;天地境界則需要最多的覺解。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
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的任務是幫助人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別是達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學境界,因為只有通過哲學,獲得對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達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學的產物。道德認為,并不單純是遵循道德律的行為;有道德的人也不單純是養成某些道德習慣的人。他行動和生活,都必須覺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學的任務正是給予他這種覺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賢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學教人以怎樣成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為圣人就是達到人作為人的最高成就。這是哲學的崇高任務。
中國哲學總是傾向于強調,為了成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跡,也不需要表演奇跡。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覺解,他所做的事對于他就有不同的意義。換句話說,他是在覺悟狀態做他所做的事,別人是在無明狀態做他們所做的事。禪宗有人說,覺字乃萬妙之源。由覺產生的意義,構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國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國的哲學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隨著未來的科學進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條和迷信,必將讓位于科學;可是人的對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將由未來的哲學來滿足。未來的哲學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這方面,中國哲學可能有所貢獻。
6、下列對“人生境界”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人生境界是人們所做的各種事對他自己所具有的各種意義的合成整體。
B、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完全不相同。
C、如果忽略個人差異,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可以由低到高劃分為四個等級。
D、做相同的事,人們的人生境界可能不同;做不同的事,人們的人生境界可能相同。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處在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產物,他們只是憑著本能做事,且做的事對他們沒有任何意義,如小孩和原始人。
B、處在功利境界的人,他們做事的準則便是利己主義,是人很容易就能成為的人,但他們并不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C、處在道德境界的人,他們眼界開闊,了解到社會的存在,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
D、處在天地境界的人,為宇宙的利益做各種事,他們在社會上很少見,如各國的宇航員,研究宇宙天體的高端科學家等。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的任務是提升人們的覺解能力,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成為人應該成為的人。
B、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人們不一定非要做轟轟烈烈的大事,只需要高度覺解自己做的平常小事即可。
C、禪宗有人說,覺字乃萬妙之源,馮友蘭也認為,在人生過程中,覺解的有無與程度的高低決定著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你的價值的大小。
D、中國的哲學是既入世而出世的,所以中國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將來中國哲學可能對世界做出重要貢獻。
答案:
5、C(“張驢兒為了達到占有竇娥的目的,毒死父親,然后誣陷竇娥,以此要挾她屈從于自己”有誤,張驢兒原本是想毒死蔡婆,其父誤食羊肚湯而死,張驢兒于是誣告是竇娥所致)
6、B(應該是“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7、B(A項應是“憑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沒有任何意義或很少意義”,C項應是“可能了解社會的存在”,D項應是“研究宇宙的人不一定就是有天地境界的人”)
8、D(強加因果,“所以”前后不能構成因果關系)
【《人生的境界》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人生的境界現代文閱讀及答案10-29
《信任的境界》的閱讀附答案06-09
《 走到人生邊上》閱讀練習及答案09-19
余光中《幽默的境界》練習及答案06-25
《心術》閱讀練習及答案07-17
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0-03
《上善若水》閱讀練習及答案07-28
牽掛的閱讀練習及答案09-30
夏閱讀練習及答案09-14
《遠行》閱讀練習及答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