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

時間:2024-05-29 15:50:10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

 。ㄒ唬┪难晕拈喿x(本題共7小題,29分)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亡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鄉里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冕屢應進士舉,不中。嘆曰:“此童子羞為者,吾可溺是哉?”竟棄去;蛴銎娌艂b客,談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飲,慷慨悲吟,人斥為狂奴。北游燕都,館秘書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薦以館職,冕曰:“公誠愚人哉!不滿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祿仕為?”即日將南轅,會其友武林盧生死灤陽,唯兩幼女、一童留燕,倀倀無所依。冕知之,不遠千里走灤陽,取生遺骨,且挈二女還生家。冕狀貌魁偉,美須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試以死,君子惜之。

  (選自宋濂《王冕傳》)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10.對下列各句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的一項是()

  A.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送東陽馬生序》)出游

  B.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送東陽馬生序》)等待

  C.或牽牛來責蹊田(《王冕傳》)踐踏

  D.館秘書卿泰不花家(《王冕傳》)寓居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在宗廟中舉行束發戴帽的儀式,表示他已經成年。

  B.諸生,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的'統稱。

  C.進士,中國古代科舉考試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即會試及第者。

  D.燕都,或稱燕京,即今日北京之別稱,原為燕國都城,后為元明清三代都城。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門人弟子填其室(《送東陽馬生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B.每假借于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善假于物也(《勸學》)

  C.倀倀無所依(《王冕傳》)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

  D.泰不花薦以館職(《王冕傳》)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冕與宋濂均是少年好學。宋濂因家貧只好借書遍觀,并虛心向同鄉前輩求教;王冕則在家人支持下入寺廟苦讀。

  B.王冕率真放達。他母親想回故里,他就自己穿戴著古式的衣冠跟在母親的車后,引來孩童圍觀訕笑,他也跟著笑。

  C.王冕慷慨仗義。當他聽說朋友盧生死在灤陽,他就不遠千里趕去,取回盧生的骸骨安葬,并收留了朋友的兩個幼女。

  D.王冕胸有大志但未實現。他相貌魁偉,有副美髯,為人磊落有志向,可惜還未實踐就去世了,很多人為之嘆息。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

  (3)此童子羞為者,吾可溺是哉?

  15.從選文來看,宋濂與王冕在從師問學的經歷上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

  【答案】

  9. D

  10. A

  11. C

  12. D

  13. C

  14.(1)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

  (2)安陽的韓性聽說以后對此感到很驚訝,收他做弟子,他學成之后成了學識淵博的儒者。

  (3)這是小孩子都覺得羞愧做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此呢?

  15. ①宋濂是主動百里上門求師,因為其熱情、謙虛和執著終有大成。②王冕是因為苦學而被名師看中,在名師的指點下成為通儒。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2

  生序(節選)(9分)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黉洰,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 )

 、垭羧顺譁止啵 ) ④腰白玉之環( )

  【小題2】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 )(1分)A.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因以為號焉B.當余之從師也鳴之而不能通其意C.足膚皸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D.燁然若神人環堵蕭然(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2分)

  原文: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小題4】結合全文,說說作者最終能夠學業有成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題1】①跑 ②等到 ③熱水 ④腰佩

  【小題2】D

  【小題3】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情,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別人。

  【小題4】①刻苦學習②博覽群書③虛心求教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文言詞語解釋一般立意于考查重點實詞詞義、一詞多義現象、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五種文言知識,近幾年也出現了虛詞詞義的考查。重點實詞詞義和古今異義現象、詞類活用現象是本次考查的重點。中考文言文往往從課內出題,所以,題目前面的選文,實際上是良好的提示,學生不僅可以根據上下文語境對詞語的語境義進行篩選,而且,只要在日常學習中加強記憶,就可直接解答此題。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虛詞的一詞多義現象。 A項中“以”因此/做為;B項中“之”助詞,無意義/代詞,千里馬;C項“而”轉折連詞,卻/承接,因此選D。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文言文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再有考生要特別留意。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本題因為來自課內文言文閱讀,這些句子在課內都理解了,難度很小。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

  試題分析:這個題在日常學習和復習中,已經經過了大量的訓練,考生應該不費什么時間就可以將本題解答完畢,因此日常學習和復習時對新課標規定的必考篇目還是要認真復習,多做練習,以利于掌握扎實。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3

  閱讀下面甲、乙兩篇選文,完成6-7題(8分)

 。祝┯鄳浲蓵r,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ㄒ遥┊斢嘀畯膸熞,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袍蔽衣處其間,略無慕艷蓋。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6.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2)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時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樂者中的樂分別具體指什么?結合選文,就如何在生活中獲得樂趣談談你得到的啟示(回答兩點即可)。(4分)

  【答案】

  6、(4分)

 。1)(我)抬頭看它們(或蚊子),脖子因此(變得)僵硬了。

  (2)(我)背著箱子,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7、(4分)第1問示例:趣:①把叫聲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飛舞的群鶴(或: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②把沖煙飛鳴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鶴的'景象(或: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1分)樂指讀書(或從師求學)。(1分)

  第2問示例:①學會觀察,在生活中發現樂趣。②保持一顆好奇心,善于從平淡的生活中尋找樂趣。③展開聯想、想象,讓平凡的事物變得神奇、有趣。④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樂觀的心態對待艱苦的生活。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宋濂

 、儆嘤讜r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②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乙】

  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驙颗碡燉琚佟疤镎摺8概,撻②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③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④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踐踏。②撻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為什么。④恬:安靜、平靜。

  8. 下面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錄畢,走送之(行走)

  B. 同舍生皆被綺繡(同“披”,穿)

  C.執策映長明燈讀之(持,拿著)

  D.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詫異,對……感到驚訝)

  9. 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B. 門人弟子填其室 暮歸,忘其牛

  C. 足膚皸裂而不知 安陽韓性聞而異之

  D. 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父怒,撻之

  10. 下面對以上文段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甲文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了為學之難。

  B. 甲文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華裝束與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對比,突出了作者內心的充實與強大。

  C. 乙文中,王冕因為“聽書忘!痹獾搅怂赣H的鞭打,后來變得有些癡呆。

  D. 乙文中,王冕“僧寺夜讀”,表現了他專心致志、好學不倦的可貴品質。

  11. 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上面甲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答案】

  8. A

  9. B

  10. C

  11. (我)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5

  古詩文閱讀(共14分)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4~17題。(共10分)

  【甲】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ü澾x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②,呼老兵詣道邊酒壚③,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鞍默誦諸經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ü澾x自《清朝藝苑》)

  【注】①亭林,即顧炎武。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③壚:酒家的代稱。

  14.用“/”給乙文畫線語句斷句,劃兩處。(2分)

  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

  15.解釋下列加粗的字。(4分)

 、俑改笟q有裘葛之_____________

 、谑植書_____________

  ③他人之過哉_____________

  ④一騾二馬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①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1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

  ②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1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

  17.結合甲、乙兩文,說說你受到怎樣的啟發。(2分)

  答案:

  14.答案: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能力。一是注意文言句子中常用字詞和短語結構,比如“者”“也”“……者也”之后要停頓;“則”“乃”之前一般要停頓。二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判斷停頓。三是了解句子的成分,主謂之間要停頓,長句子中謂語與賓語之間要停頓。

  “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的意思是“如果和自己平時知道的不同”,是第一層意思;“發書詳正”的意思是“(就)翻開書詳細地訂正”,是第二層意思;“必無所疑乃已”的意思是“一定到沒有任何疑惑的程度為止”,是第三層意思。根據句子的含意斷句: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

  15.答案:給予,贈送放下難道用

  解析:注意詞語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意思以及詞語古今意義的變化。①“遺”是“給予,贈送”的意思。②根據成語“愛不釋手”可知“釋”是“放下”的意思。③聯系《富貴不能淫》中的“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可知“豈”是“難道”的`意思。④聯系《狼》中的“以刀劈狼首”以及句子意思,可知句中的“以”解釋為“用”。

  16.答案:①他們如果還有學業不精通、品德沒有養成的,不是天資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樣專一罷了。

 、谟龅接H朋好友就好像不認識,有的時候因為太專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①句中的“卑”解釋為“低下”,“非”要翻譯成“不是”,“!苯忉尀椤皩R弧薄W⒁庹Z氣詞“耳”要翻譯出來。②句中的“若”解釋為“好像”,“顛墜”解釋為“摔落”。

  【參考譯文】

  【乙】顧炎武先生從小到老手都沒放下過書,出門就隨身帶一兩匹馱著書的騾子或馬。遇到邊塞崗亭,就叫老兵到路邊的小酒店一起對坐暢飲,詢問當地的風土人情,考察當地的地理。如果和自己平時知道的不同,就翻開書詳細地訂正,一定到沒有任何疑惑的程度為止。坐在馬上空閑的時候,就跨著馬鞍默默地背四書五經等經典和它們的注釋文。遇到親朋好友就好像不認識,有的時候因為太專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認真勤奮到這個程度,他的學問博大精深,沒有能與他相比的。

  17.答案:我們青少年要珍惜學習的機會。學習時,要專心致志,一絲不茍,不能心有雜念,也不能和別人在生活方面攀比。這樣才能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解析:本題考查感悟啟示。甲文通過自已求學時的處境跟現在的學生學習條件的對比,勸誡馬生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乙文“自少至老手不釋書”說明顧炎武讀書勤奮;“咨其風土……必無所疑乃已”說明顧炎武治學嚴謹;“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說明顧炎武讀書非常專注。甲乙兩文內容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答案。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6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乙】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zhuàn)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②欺!遍g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選自《明史·宋濂傳》)

  注釋: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稱。

  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標兩處)(2分)

  錄 畢 走 送 了 不 敢 銷 逾 約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余幼時即嗜學 嗜:

  (2)弗之怠 弗:

  (3)宋濂嘗與客飲 嘗:

 。4)間問群臣臧否 臧:

  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誠然,卿不朕欺。

  4.【甲】文段在讀書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 。(2分)

  參考答案: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評分:共2分。每對一處得1分。

  2.(1)愛好 (2)不 (3)曾經 (4)善,好

  評分:共2分。每空0.5分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看到許多(各種各樣的.)書。

  (2)真是(確實是)這樣,你沒有欺騙我。

  評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

  4.讀書方面圍繞“勤奮刻苦”“博覽群書”,做人方面圍繞“正直”“坦誠待人”“與品德優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說人壞話”等要點回答即可。

  評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點,言之成理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7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17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同舍 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節選自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

  【乙】溥①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②,鈔己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己。右手握管處,指 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后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 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選自《明史張溥傳》)

  【注釋】①溥:張溥,明末文學家。②鈔:后來寫作“抄”。

  7.下列選項中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鈔己/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己

  B.鈔己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己

  C.鈔己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己

  D.鈔己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己

  8.解釋加點詞語的.含義。(4 分)

  (1)同舍生皆被綺繡( ) (2)燁然若神人 ( )

  (3)后名讀書之齋( ) (4)四方征索者( )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 分)

  (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 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10. 比較【甲】【乙】兩文,結合文章具體說說文中主人公在學習上的共同點。(4分)

  答案:

  7.C

  8.(1)同“披”(同“披”,穿) (2)光彩鮮明的樣子 (3)命名 (4)征求

  9.(1)因為內心有值得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一會兒就完成了,因此張溥(他)在當時很有名氣。

  10.(1)學習勤奮(1分),他們都是親自手抄筆錄(1分)。

 。2)不畏艱辛,克服困難(1分),即使手足皸裂,仍不輟學習(1分)。

  【譯文】張溥從小就熱愛學習,凡是讀過的書一定要親手抄寫,抄寫后朗誦一遍之后就把它燒掉,又重新抄寫,像這樣反復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里浸泡數次。后來他把他的書房命名為“七錄”。張溥寫詩文的思路靈敏快捷,各方來征求詩文的人,張溥連草稿也不起,當著客人的面揮筆就寫,一會兒就完成了,因此張溥在當時很有名氣。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8

 、儆嘤讜r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诋斢嘀畯膸熞,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線詞的意思。(2分)

 。1)錄畢,走送之 走: (2)不敢出一言以復 復: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

 。1)略無慕艷意。

 。2)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小題3:作者在學習從師過程中,除有“長途跋涉從師的困苦”之外,還遇到哪些困難?(請用原文回答)(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跑 (2)還言,分辯

  小題2:(1)絲毫沒有羨慕的意思。

 。2)因此,人們大多把書借給我。

  小題3:無從致書以觀;無碩師名人與游;口體之奉不若人。(共3分,每點1分)

  小題1:試題分析:“走”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字,其意思是固定的'!皬汀币鶕Z境用確切的詞語代替,如“答復、辯解”。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兩個句子中的的關鍵詞有“略無”“以是”“假”,這三個詞分別譯為“一點也沒有”“因此”“借”。其中的“以是”是固定用法的詞語,“是”在此為代詞。了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3:試題分析:審題后從前向后尋找“長途跋涉從師的困苦”之外的困難,根據“請用原文回答”的要求,可以提取出“無從致書以觀、無碩師名人與游、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些切題的語句。

  點評: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從文章中提取信息,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找到相關的語句,進一步精讀之,確定哪些語句與題干要求相符,提取出來即可。題干中要求用原文語句回答的,必須用原文語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語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語句。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9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ㄟx自《送東陽馬生序》)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抛咚椭桓疑杂饧s ⑵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琴蛊湫缾偅瑒t又請焉 ⑷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7.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鄒忌諷齊王納諫》)

  B.當余之從師也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隆中對》)

  C.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

  D.足膚皸裂而不知 傭者笑而應曰 (《陳涉世家》)

  8.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畔冗_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3分)

  翻譯:

 、仆嵘员痪_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3分)

  翻譯:

  9.下列各項內容全都體現作者學習生活艱苦的一組是( )(3分)

 、偌邑殻瑹o從致書以觀 ②足膚皸裂而不知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 ④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⑤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⑥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

  6.走—跑 卒—最終、終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詞1分,共4分)

  7.B(B項均為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分別譯為“向”、“在”;C項分別譯為“因”、“用來”;D項分別為轉折關系連詞、表修飾關系)(3分)

  8.(共6分)⑴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3分!暗侣⊥稹1分,“辭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 ⑵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紅纓裝飾成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3分!氨弧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分)

  9.C(3分)

 。20xx年四川瀘州中考語文試題)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0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ㄟx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小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手自筆錄雖人有百手B.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故患有所不辭也

  C.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D.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若為傭耕

  【小題2】把“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翻譯成現代漢語。

  【小題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常常手借抄來之書,隆冬時節,十指凍僵仍毫不懈怠,足見“我”求學之“勤”。

  B.遇師斥責,表情更恭順,理解更周到,沒有爭辯一句,足見“我”求學之“誠”。

  C.寒冬大雪,身背書箱,拖著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見“我”求學之“艱”。

  D.處服飾華麗的同學之間,雖然羨慕,卻堅守心中之樂,足見“我”求學之“精”。

  答案:

  【小題1】C

  【小題2】(我)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恭敬地請教

  【小題3】D

  試題分析:

  【小題1】A.動詞,親手;名詞,手。B.動詞,擔心,憂慮;名詞,禍患,災難。C.跟從,跟隨。D.比得上;你。

  【小題2】注意關鍵詞“援:引、提出。質:詢問”的解釋。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3】“處于服飾華麗的同學之間,雖然羨慕”的說法不正確,“略無慕艷意”即是印證。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和考查學生課文內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做這類題目時,一定要在通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再精讀各項涉及到的段落,并運用所學文言文知識和自己的理解去認真辨析、衡量。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1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1)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解釋下列各項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無從致書以觀( )

 。2)門人弟子填其室( )

 。3)持湯沃灌( )

  (4)腰白玉之環( )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具體從哪些方面敘述了作者求學的艱難?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敘述青年求學經歷時,插入“同舍生”優越的條件有何用意?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收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致——取得、買到(2)填——擠滿(3)湯——熱水(4)腰——掛在腰間

  2.(1)(我)拿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2)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3.讀書難(要借書,抄書)、拜師難(冒嚴寒頂風雪,到外地尋師)、求教難(常遭“叱咄”)、生活難(“日再食,”穿“緼袍敝衣”)。(或四個方面:家境貧寒,無書可讀;無師求教難;遠道求學,備受艱苦;艱苦的求學生活。)(或幼時求學的艱難;成年后求師的叩問之難,旅途之艱,生活之苦。)

  4.用意:與同舍生對比,表現自己并不羨慕別人的優越條件,而是以學得知識,獲得學問為樂。

  收獲要點:(1)不求物質享受;(2)刻苦學習;(3)專心向學。(4)物質上不羨慕,更不攀比。(答對其中二點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11分)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乙】見足下①中題字,以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識足下面耳。庭堅少孤,窘于衣食,雖早知從先生長者學問,而偏親②。白發,不得已而從仕。故少之日得學之功十五,而從仕之日得學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進,至今落諸公之后也。竊觀足下天資超邁,有親以為之依歸,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義經術當不止此耳。非敢謂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眾賢之間,但為未及古人,故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節選自《黃庭堅集·答李幾仲書》,有刪改)

  【】①足下:敬稱,您。②偏親:黃庭堅父親早亡,而母親在世,故稱偏親。③日力:歲月。

  10. 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學之功十五 公問其故

  C. 而從仕之日得學之功十三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D. 有親以為之依歸 吾誰與歸

  11.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1)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2)如是已逾年,恨未識足下面耳。

  12.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義 經 術 當 不 止 此 耳 。

  13.甲、乙兩文都出自文學前輩寫給年輕人的`文字。依據選文回答問題。(3分)

  (1)甲文表現了宋濂怎樣的優秀品質?(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2)乙文中黃庭堅指出李幾仲在學業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答案:

  10.D

  11.(1)抄錄完畢,跑去送還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

 。2)像這樣已經過了一年,(我)很遺憾沒有和您見面。

  12.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義經術/當不止此耳。

  13.(1)宋濂:勤奮好學;誠信。

  (2)學業上沒有古人優秀 珍惜時間(或努力學習)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3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高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慍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乙】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茍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庇谑撬炀蜁。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5、解釋加點的詞(4分)

 。1)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 ) (2)俟其欣悅( )

 。3)于是遂就書 ( ) (4)吾徒相教( )

  6、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2)一則愿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

  7、宋濂和邴原小時候都是家貧好學,但他們的求學態度有什么不同?(2分)

  8、書塾中的老師值得我們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讀了上面兩則短文,你得到怎樣的啟示?(3分)

  [答案] 5、(1)借 (2)等待 (3)于是,就 (4)白白地(每個1分,共4分) 6、(1)(我)曾經走到百里之外,拿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 (2)我一來仰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每小題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確,主動借書抄錄閱讀,拜訪名師,虛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動地等待機會,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習的`機會。(2分。) 8、(1)具有伯樂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關于教育對象“有教無類”的主張作為辦學方針的可貴精神。(3分。能答出兩點,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給分。) 9、(1)為自己的學習創造條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學習條件,(3)學習是一個長期而又艱辛的過程,應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點聯系實際進行闡述,自圓其說即可得分)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4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題。(15分)

  【甲】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

  ——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亭林

 、傧壬陨僦晾鲜植会寱,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

 、,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鞍

 、勰b諸經注疏

 、堋S龉视讶

 、莶幌嘧R,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選自《清朝藝苑·顧亭林先生勤學》)

  注釋:

  ①亭林:即顧炎武,字亭林。

  ②亭障:邊塞崗亭、堡壘。③據鞍:跨在馬鞍上。④注疏:注解,注釋。⑤若:像。

  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5分)

 。1)縣官日有廩稍之供 (2)父母歲有裘葛之遺(3)生以鄉人子謁余

 。4)呼老兵詣道邊酒壚 (5)發書詳正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無奔走之勞矣∕勞其筋骨 B.求而不得者也∕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C.或顛墜崖谷∕或異二者之為 D.咨其風土∕咨諏善道

  10.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2)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

  11.下列對文章寫法和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敘說當今太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非常優越,與作者昔日艱難困苦形成鮮明對比。

  B.甲文寫學習條件優越的.太學生們,如業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說明其學習方法不好。

  C.甲文是贈序,目的是為了勉勵馬君刻苦向學,也是向更多的年輕人進行勸勉和告誡。

  D.乙文中亭林先生學問博大精深,能達到無人相比的境界,是因為他勤奮、嚴謹、專注。

  答案:

  8

 。1)朝廷(2)給予、贈送;(3)拜見;(4)到;(5)打開、翻開

  5分(每小題1分。)

  考查重點實詞的理解。

  9

  D(詢問;A.辛勞/使……勞累;B.得到/通“德”,感激;C.有時/或者)

  3分

  考查課內外多義實詞、虛詞的理解。

  10

 。1)同他議論辯駁,言辭謙和,臉色平易。

  2分(“辨”1分,“夷”1分。)

  考查課內外文言句子的理解。

 。2)顧炎武先生從小到老手都沒放下過書。

  2分(“自”、“釋”各1分。)

  11

  B(不是“學習方法不好”,而是“學習不專一”。)

  3分

  考查課內外文言內容的理解。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5

  (一)(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文言文選段,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19. 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 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右備容臭臭:香氣

  B.綴公卿之后 綴:跟隨

  C. 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遺:遺留

  D. 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同“披”,穿著

  20.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1. 下列選項中,對選文內容和寫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選文通過作者與“同舍生”“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對比,闡述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B. 選文寫自然環境的嚴酷和物質條件的匱乏,表現了作者求學的“勤且艱”。

  C. 選文連用“被”“戴”“腰”“佩”“備”數個動詞,寫出了富家子弟金玉其外的形象。

  D. 作者功成名就卻說“未有所成”,表現出一代文宗大儒謙虛抑己、低調做人的`品格。

  22. 針對部分同學在物質生活上攀比這種現象,請你結合文中觀點加以勸說。

  答案:

  19.C

  20.因為內心有值得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1.A

  22.勸說理由圍繞“不要羨慕物質享受”“學習自有樂趣”“專注于學習(或:勤奮學習)自然沒有心思關注其他”等要點作答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練習及答案】相關文章: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答案03-24

送東陽馬生序閱讀及答案08-19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兩則閱讀題目及答案06-24

《送東陽馬生序》課文和翻譯11-24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現代文閱讀能力提高訓練題含答案06-20

滕王閣序閱讀練習及答案12-09

韓愈《送石處士序》閱讀答案08-05

《送李端》閱讀練習及答案01-05

蘇軾《南鄉子·送述古》閱讀練習及答案03-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中文字幕激情欧美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字幕 | 午夜色福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