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余光中的鄉土情結介紹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余光中的鄉土情結
作家余光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表達思鄉的情懷。那么,余光中有著怎樣的鄉土情結呢?
2008年的一天,傳達室遞給我一個米黃色特大號信封,落款“臺灣高雄市中山大學外文系余”。不用猜,定是余光中先生函件。光中先生是《揚子江詩刊》聯系密切的貴賓作者,幾乎每年都發表他的新作。數年間多次詩會相聚,應該早知道我已從主編崗位退下當顧問,他仍直接函我,想必有什么緊要事囑托。拆信看,碩大的信封裝著薄薄幾頁詩稿,及字跡恭正的信函:
東成先生:寄上近作三首,譯詩賞析一篇。盼能安排在十月號刊出,因為今年十月七日(陰歷重九)是我80歲生日,自己的詩應該發表在自己出生地的詩刊。(十月初我會回南京小住)。
余光中2008.6.19
讀信使我感慨不已。八十大壽之際,想到詩作要在出生地的《揚子江詩刊》發表,應該是他不解的鄉土情結,鄉情、親情之所寄。
余光中先生1928年10月7日生于南京紫金山麓,祖籍福建永春。他在南京讀小學,后來在南京金陵大學(即今南京大學)就讀,去臺時才21歲。他從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后來又去美國求學和任教。兩度遠游,積蓄的鄉思深沉厚重,正如他自己所說:“鄉愁是人與生俱來的情感。我當年離開大陸,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乃此生最大傷痛。幸好那時我已經21歲,故土的記憶,文化的濡染已經深長,所以日后的歐風美雨都不能奪走我的漢魂唐魄。我在詩文中所以呼喊著狂吼著黃河長江,無非是努力為自己招魂。”
光中先生的鄉土情結,創作了數百首詩歌,傾訴了對鄉土的懷戀和化不開的鄉愁。他那首著名的《鄉愁》詩,選用了四個最平常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看似信手拈來,實乃郁積在胸中已歷半個世紀的情感精心構思,牽動了浪跡海外數十年的游子們思鄉的神經,所有遠離故土的人都會為之共鳴淚眼婆娑……
那年端午, 恰光中先生偕夫人回南京,與家鄉詩人們共度端午佳節。有人向他提問,《鄉愁》寫了過去、后來、現在,那么,未來呢,您想過未來的鄉愁嗎?光中先生意味深長地即興口占一節:“未來,/鄉愁是一座長長的橋梁,/ 我來這頭,/你去那頭。”頓時引發滿場掌聲,在座的人無不感到他滲透在骨子里的那份懷鄉、懷土、懷舊、懷國的赤子之情。
【余光中的鄉土情結】相關文章:
作家余光中的鄉土情結介紹04-13
《鄉土情結》閱讀答案11-26
余光中的“李白情結”10-27
淺談余光中的“李白情結”09-30
余光中詩歌的鄉土情節10-21
余光中詩歌的鄉土意識11-27
《鄉土情結》閱讀理解答案09-07
簡論余光中詩中的鄉愁情結12-04
余光中詩歌中的鄉愁情結10-14
余光中詩歌的鄉土清潔探究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