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鄉愁》導學案

時間:2024-11-30 16:21:16 余光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余光中《鄉愁》導學案

  導語:余光中的《鄉愁》導學案有怎樣的學習目標呢?余光中的《鄉愁》導學案講述哪些學習重點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余光中的《鄉愁》導學案,歡迎大家閱讀。

余光中《鄉愁》導學案

  余光中《鄉愁》導學案篇一:

  【學習目標】

  1、把握詩歌的形象,領會其象征含義。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領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誦讀詩歌,把握詩歌中出現的形象,領會象征含義。

  2、領悟作者在詩歌中表達出的思想感情。

  一、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1、播放余光中《鄉愁》的朗讀錄音,同學們體會

  2、學生分組自讀余詩(可同桌互讀,一人讀一人聽)

  3、教師找學生范讀,其他同學進行品評,后再讀,教師進行指導,后學生再一次進行品讀。

  二、研討課文,思考問題。

  1、詩人旅居海外幾十年,你通過詩中的哪些詞語看出“鄉愁”一直縈繞在作者心頭?

  (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

  2、這四個時間序詞分別代表了哪四個人生階段?這四個人生階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時候(少年) 生離之愁 求學在外思念母親(少年清愁)

  家愁 長大后(青年)      新婚離外思念嬌妻(夫妻離愁)

  后來啊(中年) 死別之愁 生死隔絕哀思難抑(喪母哀愁)

  國愁 現 在(老年)      國土分裂憂思綿綿(歸思濃愁)

  3、在四個人生階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體事物來解思鄉之愁?

  一枚小小的郵票──寫信可寄鄉思

  一張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墳墓──生死隔絕哀思誰訴

  一灣淺淺的海峽──海水無盡憂思無盡

  三、拓展練習

  1、教師放余光中另一首鄉愁詩《春天,遂想起》進行拓展練習。聽后,你最感動的句子是哪些?

  四、延神遷移,學以致用。

  同學們和余光中一樣,也是在外求學,你是否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及親人呢?請試著寫首小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五、教師小結

  詩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時刻沒有離開過他,詩人為什么如此眷戀自己的故鄉,其實這就是一顆拳拳的愛國心。同學們,我們當前應怎樣去做,將來才能更好的報效祖國呢?

  六、檢測

  背默此詩

  余光中《鄉愁》導學案篇二:

  〖學習目標〗

  1. 熟讀并背誦詩歌,把握詩歌的結構美和音樂美。

  2. 抓住意象,走進詩歌意境,品味詩中情感。

  3.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 重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詩歌。

  2. 難點:抓住意象,走進意境,感受情感。

  〖學習課時〗

  1課時

  〖知識鏈接〗

  1.余光中

  臺灣當代著名詩人。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蘇南京。 抗戰時期,先后輾轉重慶、上海等地。40年代末,隨父母遷居香港,后去臺灣,1952年畢業于臺灣大學外文系。先后在數所大學任教,也曾到美國和香港求學、工作。目前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已出版詩集、散文、評論和譯著40余種。文學大師梁實秋評價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其代表作品有詩歌《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鄉愁四韻》等。

  2.寫作背景

  《鄉愁》寫于1972年。大陸與臺灣由于人為的長期隔絕,互不往來近40年。漂泊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同胞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祖國和親人,余光中也不例外。60年代起余光中就創作了不少懷鄉詩,有一首人們爭誦一時:“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白發蓋著黑土,在最美最母親的國土。”他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3.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幾段生活經歷

  ?抗戰爆發后,小小年紀的余光中做了流亡學生,逃到大后方去讀書求學,寄宿。

  ②在臺灣大學畢業后,52年入伍服役,56年退伍,入東吳大學任教,結婚。兩年后去美國留學進修,該算是新婚別。臺灣基隆港上船,橫渡太平洋,美國舊金山港登岸。身在異國,心在家里。

  ③1958年母親去世,遺體火化。他把母親的骨灰匣安放在窗臺上的盆花叢里,寫詩為母親招魂,并有打算送母親的骨灰匣回她的故鄉(江蘇武進)入土安葬,但這一孝思,到寫此詩時并未能實現,后大約是安葬在了臺北市郊的圓通寺,那里該有一方小墳吧。

  ④人到中年以后,頭腦里憧憬日少而回憶日多,于是“鳥倦飛而知還”,有了落葉歸根的愿望。他說:“在臺灣,我的研究生宿舍窗外就是臺灣海峽,落日就在我的面前,落日的方向就是大陸的方向,我每天黃昏可以看著落日,想象對岸......”但一灣海峽,就是涉不過去。

  〖導與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二、小組合作 自主學習 分步達成學習目標

  ㈠ 找規律,快速背詩歌,總結詩歌形式上的美。

  具體步驟導引:

  1.反復讀背。

  2.尋找詩節之間的規律。

  3.用文字總結詩歌形式上的美(可從結構、音韻兩方面考慮)

  ㈡ 找意象,用心品詩歌,欣賞詩歌凄美的`意境。

  (注:①意象:這里指詩歌中寄寓了作者情感的具體事物。②意境:這里指詩歌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

  具體步驟導引:

  思考1:鄉愁很抽象,不好表達。詩人用了什么妙法將鄉愁寫得具體形象?

  思考2:“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分別對應哪個階段的鄉愁?它們與鄉愁各有怎樣的聯系呢?

  思考3:“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分別改成“大大的”、“寬寬的”、“高高的”、“深深的”不是更能表現鄉愁的濃重嗎?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

  思考4:“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會讓你產生怎樣的聯想?參看“知識鏈接”的相關內容,補充某些細節描寫,試著將詩節展開成一幅幅“鄉愁”的動人場面。(小組成員可分工合作,一人負責一節,必要的話動筆寫下來。)

  ㈢ 想意境,反復誦詩歌,感受詩人濃烈的情感。

  具體步驟導引:

  1.根據以往讀詩的經驗,處理好節奏、重音、語速、語調。

  2.反復掂量四節詩中四個不同階段的鄉愁,看看“鄉愁”的濃淡有不同嗎?如有,到底是怎樣的不同,又是怎樣漸變的?

  3.根據上述分析,再次朗讀詩歌,準備展示。

  三、學習成果展示 老師訂正整理

  四、拓展訓練

  1.仿照課文,用上比喻寫一句話。 “鄉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個新的意象,站在1972年余光中的角度,結合現在的現實,續寫詩的第五小節——

  “未來呀,鄉愁是......

  3.閱讀席慕容的《鄉愁》詩(見課本第5頁),比較它與課文在修辭的運用、詩歌內容和主題上的異同?

  五、課堂小結

  六、學習反思

  1.我的收獲:

  2.我的疑問:

  分享到:1

【余光中《鄉愁》導學案】相關文章:

余光中 鄉愁的導學案06-21

鄉愁余光中導學案07-06

《鄉愁》高效導學案07-15

鄉愁導學案及答案08-31

余光中《鄉愁》導學05-11

鄉愁余光中導學案答案06-29

余光中《鄉愁》教學案05-19

余光中《鄉愁》導學設計08-11

余光中《鄉愁》課文教學案08-13

余光中《鄉愁》09-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玖玖资源站国产剧情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一级激情AV在线播放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 中文字幕人妖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