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余光中做客《悅談》
導語:中國當代文學大師余光中即將《悅談》。余光中是一位愛國詩人,一首鄉愁詩作,打動無數中華兒女的心。
余光中,1928年生人,中國當代文學大師。2012年受聘江南大學客座教授,因此每次來無錫總是感覺親切,就像回家一樣。他曾為無錫留下多首詩,其中《蠡湖》則以獨持的角度和想象力勾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望和鄉情的依戀。2016年,88歲的余光中又一次來到這里,觀景聽雨,依然興趣盎然。
一首《鄉愁》成為他的名片
許多時候我們會因為一句話、一段詩歌的表達而喜歡上一個人,而一首《鄉愁》則讓許多人認識了余光中。在余光中看來,生活中的一切皆能成詩,只要你有獨特的眼光去發現。他無論是去醫院還是吃飯,都會信手拈來一些閃光的句子,而詩人的想象和能力從何而來?看完節目你會得到答案。
對生活和愛情充滿熱情
余光中是中國文壇的大家,他個人的修養和對生活的熱情、對愛情的態度都讓人敬佩和羨慕。陪在他身旁的范我存溫婉大度,倆人有著共同的愛好和興趣,對藝術都是一往情深。而今年余先生還在籌備他們的“鉆石婚”紀念,會有一份驚喜送給妻子。
7月22日17:55都市資訊頻道、22:30新聞綜合頻道《悅談》節目,看“游吟詩人——余光中”。《悅談》將于23日11:37都市資訊頻道、12:00新聞綜合頻道重播;廣播版《悅談》24日14:00FM914汽車音樂廣播首播。此外,想點播《悅談》往期節目可登陸優酷網觀看。
余光中簡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在秣陵路小學(原崔八巷小學),南京市第五中學(原南京青年會中學)讀書。
1947年入金陵大學(1952年并入南京大學)外語系(后轉入廈門大學)。
1948年,創作初期,20歲,發表第一部詩集。
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1950年赴臺,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
1950年5月到臺灣,9月考入臺大外文系三年級。
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后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臺后任師大、政大及臺大教授。
1956年,開始在大學任教。與范我存女士結婚。
1961年,赴美國進修。第二年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回臺,任師范大學英語系講師。
1966年,任師范大學副教授,在臺大等校兼課。
余光中1969年,赴美國任科羅拉多州寺鐘學院客座教授。
1971年,任師大教授。
1972年,任政治大學西語系主任。
1974年,赴香港任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1975年,兼任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
1980年,任國立師范大學英語系系主任,兼英語研究所所長。
1995年,廈門大學邀請返校演講,并頒贈客座教授。
2007年,榮聘為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榮譽院長。
2010年,攜夫人及女兒出訪江南大學,并受聘為江南大學客座教授。
2010年,余光中親赴屈原故里湖北秭歸參加2010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論壇,并專門創作一首紀念屈原的詩歌《秭歸祭屈原》。
2010年6月17日,余光中攜家人和流沙河,李元洛參觀了三峽大學,并為全校師生做了一場名為《我的四度空間》的演講。
2011年3月24日,國立中山大學于其校逸仙館舉辦“臺灣書寫·世界發光 余光中詩韻與音符的交響”的講座,由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余光中教授和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陳芳明所長,以談話的方式面對學生演講。
2011年4月1日,受聘于浙大客座教授。
2012年4月20日,被北京大學聘為“駐校詩人”。并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世界熔銅藝術創始人、庚彩藝術發明者的朱炳仁先生在北京大學進行了一場“詩與海峽的對話”,即朱炳仁《云彩》與余光中《鄉愁》會詩。
【余光中做客《悅談》】相關文章:
余光中談“語言癌”09-17
文學大家余光中談父愛05-15
余光中的夫人04-23
余光中的經典散文05-24
余光中《鄉愁》09-11
余光中的詩10-19
余光中《絕色》11-02
余光中作品01-23
余光中的經典詩句10-21
余光中散文精選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