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鄉愁》的讀后感

時間:2024-10-08 10:45:37 余光中 我要投稿

余光中《鄉愁》的讀后感(精選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余光中《鄉愁》的讀后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余光中《鄉愁》的讀后感(精選5篇)

  余光中《鄉愁》的讀后感1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今,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大約在我三四年級吧,我不曉得在什么刊物上抄下了這首余光中的鄉愁。小小的我根本不曉得什么是鄉愁,也不曉得那彎海峽隔著我的親人不能回來。我只記得那時對詩很狂熱,不管懂與否,照抄不誤。同學們看到這首詩,特別是男生,對我擠眉弄眼。就因為“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大概我上初中后,那個我從未謀面,拋下妻兒老小,在海峽那頭的外公回來了。他白發蒼蒼,我的母親和姨母的淚流了又流,那矮矮的墳墓把外婆隔在里頭。那深深的遺恨除了外公,我的母親和姨母又有誰能體會出來呢?外婆嗎?她的怨,她的恨應最深。但她活著時,從來沒有自怨自艾,她把愛給了我們姐妹幾個。女人,誰說你的名字叫弱者,我的外婆,一個小腳女人,從三十歲就失去了外公,她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女兒艱難度日。外婆用她日復一年,年復一日的沉默,書寫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同樣,海峽那岸年青的外公把一頭青絲熬成白霜也沒有再娶。四十多年的杳無音信,那份熱情一點一點的熄滅,父母妻兒竟被那灣淺淺的海峽阻隔著。遙望大陸,夢魂牽也系,這就是鄉愁嗎?多想聞聞故鄉泥土的芬芳,多想看看故鄉的潮起潮落、山山水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啊!外公啊,您的.四十年對外婆,我的母親和姨母是怎樣的一種缺憾啊!小時候,我的母親和姨母,她們不曉得自己的親人在那遙遠的地方,夢里沒有父親,有的卻是生活的艱辛。等到她們頭發斑白的時候,才曉得父親是什么樣子。

  月殘了,還有圓了的時候,就連那牛朗和織女還會有每年的七夕相聚,而外公和外婆四十年后再也沒有相見。現在,或許在天的那邊,他們的魂魄早已相聚在一起了吧!臺灣啊,母親的頭發白了又白,那聲聲親喃的呼喚,喚不醒沉睡的你嗎?同樣的炎黃子孫卻要有兩種身份嗎?外公的墳墓就埋葬在故鄉的山坡上,遠處是澎湃的大海,墳前是開滿一地的蝴蝶花。

  余光中《鄉愁》的讀后感2

  太平洋,波濤洶涌,留下我,孤苦伶仃。我與祖國母親僅一河之隔,我愿投入她的懷抱,尋求庇護,但只差一架橋,我這個千百年來的海外游子——臺灣,希望回歸自己的祖國。

  正當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準備“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時,十二道金牌如利箭射穿了他的.心,他知道他的夢難圓了,背上的字隱隱作痛,風波亭,轟然倒下。岳飛選擇了歷史的宿命,選擇了無奈,選擇了精忠報國。他死了,盡了自己的忠義兩字,至死都沒有背叛。

  讀懂了岳飛,我低下頭,臉微熱。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汗青”的文天祥,面對死去的千萬百姓,面對敵人的威逼誘降,腿彎也不彎。亂世羈旅,夜沉沉,不盡悠悠愁緒。故國山河,西北望,廢池春深入寂,不堪回首,零丁孤夢難續……但取丹心照,青史人寰世”。他面對高官厚祿眉都沒有皺一下,他不愿,亦不想背叛祖國。

  讀懂了文天祥,我有了悔悟之心。

  夏完瓊,面對清軍,用“毅魄歸來,靈旗空際看”,表達了對清軍的憎,對祖國的愛。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北不肯休”。是愛國!捌埨麌疑酪,豈因福禍避趨之”,是愛國……

  讀懂了他們,我愿回到祖國的懷抱。

  給我一架橋,我將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我最真誠的摯言。

  余光中《鄉愁》的讀后感3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鄉愁》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總能悄悄勾起游子對母親的思念,妻子的不舍和國家的熱愛。

  整個小詩充滿著音樂之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在同一位置上的疊詞運用,還有四個量詞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韻律之美。

  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

  少時,在外求學,和母親用書信傳遞彼此間的掛念,用小小的郵票承載自己厚重的.鄉愁。到了中年,依然不能擺脫這種隔岸的牽掛。最讓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母親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煙消云散。還有一條淺淺的海峽阻隔著兩岸人民的交往。

  作者沒有用十分華麗的辭藻,氣勢磅礴的句式,卻在敘述自己思鄉的感情基礎上,將這種情感體驗流露到每一個人的心中,將這種中華民族本性深深地印在在人們心靈的殿堂里。

  余光中《鄉愁》的讀后感4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自古以來,多少遷客騷人抒發過這種“思鄉之痛”。

  鄉愁是一種綿延在心底的苦,隱埋在思想深處的痛。大部分寫鄉愁的詩,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種牽腸掛肚的思念,它們道盡了中國人對家鄉和故土的依戀之情。

  余光中在《鄉愁》中,繼承了傳統文化中“鄉愁”這一永恒的主題,寫出了富有新意的鄉愁情緒,這與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古典文學的極其鐘愛是分不開的。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此詩除結構、韻律很美外,在語言上還表現出以下五美。美在表事物的名詞!班]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表事物名稱的詞表現的是意象美,鄉愁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詩人用這些詞表達出來后就將其實現了物化,變成了具體可感的東西,也就是說,詩人選取了代表漂泊、隔離、訣別的具體事物來承載抽象難以捕捉的戀國思家的鄉愁。

  此外,詩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這四種都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聯綴起來,使整首詩構成了一種真誠柔和的基調。美在富于變化的量詞!懊、張、方、灣”這些量詞運用得很精當,它們在詩中富于變化,準確形象地表現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的形狀,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詞到表大事物的量詞,體現了詩人的鄉愁是一步一步升華的,由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國之思。美在重疊的形容詞和反復的句式。“小小、窄窄、矮矮、淺淺”四個形容詞正語反出,以一種輕描淡寫,使鄉愁濃縮于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反襯出濃烈的思鄉情緒。

  各節中重復出現的`“鄉愁是……”,音韻和諧,體現了詩的音樂美,增加了句子的詩意,巧妙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將詩人對往昔歲月的追憶和揮之不盡的鄉愁之心表現得恰如其分,淋漓盡致。美在表示時間的詞。“小時侯、長大后、后來、而現在”四個時間詞,表現了人生的四個階段,以空間上的阻隔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不露痕跡地表示出時間的變化、情感得到步步增強,悲劇氛圍更強,載不動,許多愁……充滿著無窮變化之美。美在顯示空間隔離的方位詞。

  “這頭、那頭、外頭、里頭”這些方位詞很美,美在它們自然顯示了空間的隔離,反復使用就能營造出一種字字關情、瑯瑯上口的韻律;它們還與結構相似的小節共同形成節奏美和整齊美,也為全詩營造了一種低回悵惘的基調。

  余光中《鄉愁》的讀后感5

  最初讀《鄉愁》這首詩,是在電視上聽溫總理讀最后兩句,當時覺得這兩句道出了愛國志士對祖國統一的祈盼。這首詩濃縮了老先生一身的情感,童年、愛情、親情、愛國情,婉婉道來,讓人禁不住遐想詩句背后的故事,并對老先生人生經歷中這些最難忘的情結產生共鳴。接著就迫不及待的再讀一遍,才發現他表達出的這幾種情結,原本就是當代普通中國人一生的經歷。

  有人說鄉愁是一種文化,老先生描寫的四個場景都讓人聯想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童年的郵票讓人想起當時郵票作為新事物被大眾關注(連小孩也參與其中)的郵票文化。船頭的新娘讓人想起中國傳統用同舟共濟來形容恩愛夫妻的愛情文化。在墳頭懷念母親展現出中國人追思親人的祭拜文化。淺淺的海峽阻隔兩岸讓人想到中國歷史上分久必合的統一文化。離鄉的人鄉愁,經過一個甲子的歲月,親人的印象也許會變得模糊,但故鄉的文化被代代相傳下來,這種文化常常讓散落海外的'華人子弟不辭萬里奔波,到炎黃故里探尋祖輩的足跡,最終形成一種華人特有的尋根文化。

  短短的幾句話,沒有華麗的詞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前后四句每句都把鄉愁比作一個具體的事物,形象生動,并用我在這頭和思念的人或事物在那頭做進一步的描述(或者說是應答),這頭和那頭的呼應突出了老先生和思念的人或物之間的距離,正是這時空阻隔的距離產生了無盡的鄉愁。四句話的對仗也十分工整,讓人想起唐詩宋詞和對聯的嚴謹。

  這是一首簡單明了的詩,普通大眾的詩,也是寓意深刻的詩,所以注定要廣為流傳。有人說人生如夢,歲月如歌,我要說人生如夢,歲月如詩。

【余光中《鄉愁》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余光中鄉愁03-15

《鄉愁》余光中03-07

余光中的鄉愁09-09

余光中《鄉愁》09-11

鄉愁(余光中)教案10-04

鄉愁余光中導學案07-06

鄉愁余光中教案09-24

余光中鄉愁原文10-23

余光中的《鄉愁》原文10-05

余光中《鄉愁》的賞析06-1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一久道中文字幕在线 |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网站 | 亚洲AV不卡每天更新 | 在线播放亚洲国产 | 偷偷做久久久久久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