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雨巷》教案(通用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巷》教案 篇1
[目標]
⒈、作者介紹
2、朗讀本詩,把握詩歌感情,分析詩歌意象。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江南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它有著不同于北國,也不同于南疆的獨具特色的風韻。在你的心目中,江南有哪些典型的意象呢?請說說你心中的江南意象。
學生自由發言。
這些意象為什么能代表江南?你能從這些意象中體會出江南的總體風格或者意韻嗎?
今天我們要領略的,就是江南的雨巷。
〔新課教學〕
一、作者介紹
1.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8年發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代》雜志的創作,并成為30年代"現代派"詩人群的領袖。
《雨巷》最初發表在1928年《小說月報》上,引起很大反響,葉圣陶稱《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2.寫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于1927年夏,時值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之后,詩人隱居江蘇松江,感受到了"在這個時代做中國人的苦惱"。《雨巷》這首詩便反映了這種郁結在詩人心頭的大革命失敗后的彷徨苦悶的時代情緒。
二、聽課文音畫錄音
雨巷,該是有怎樣的一番情致?讓我們隨著音樂,來聽聽戴望舒筆下的`《雨巷》,聽的時候,體驗這首詩的整體情緒。
出示易讀錯字的字音。
三、朗讀本詩,把握詩歌感情,分析詩歌意象。
1.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美,迷蒙。
2.同桌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
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試著來找一下,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意象?可以與同桌互相討論。
明確:一共是6個,主要是三個意象(景物)。
第一個是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結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經歷)雨巷:這是由"雨"和"巷"兩個意象構成的。雨是細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細雨迷蒙,天色陰沉就易產生傷感。而小巷狹窄破舊,陰暗潮濕,青磚灰瓦青石路面,色調陰冷。這是一條空巷,而且殘破。有"頹圮的籬墻"。這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迷蒙的細雨籠著狹窄破舊的小巷,再加上讓人懷舊的具有隱蔽和遮擋作用的油紙傘,頹圮的籬墻,這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個陰冷迷蒙破敗空寂的背景,給人的心理體驗是冷漠、凄清、又惆悵。
第三個是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要選用丁香?
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為什么作者要選用丁香這個意象呢?明確: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巷》中寫“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詩李璟詞“丁香空結雨中愁(《浣溪沙》)全詞是:手卷珠簾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春色暮,接天流。李商隱有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傊,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詩中另外的物象還有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個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緒、動作、物態的詞。這些意象一起構成了全詩迷離飄渺的超然意境。
我:孤身一人,彳亍著,心事重重,是一個孤獨寂寞的獨行者,也是一個追求者。那么"我"苦苦追求的是什么呢?是"丁香一樣的姑娘"
《雨巷》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2、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習鑒賞詩歌的方法:
一、知人論世。
二,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抓住意象
意象:詩歌中蘊涵著詩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營造出的客觀景物和主觀情 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或氛圍。(幻燈)
在詩歌中,由一個或幾個意象所形成的氛圍,這個氛圍有一個特定的名稱:意境。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營造了一個寧靜,幽深,略帶感傷的意境。
二、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復旦大學學習發文,開始受法國象征派影響。1928年開始創作現代派詩歌。著有詩集:《我的記憶》(《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響,意象朦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戰爆發后)詩歌表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情感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積極、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短暫的一生,很不平靜。小時候一場天花,在他臉上留下疤痕,生理上這種缺陷,常常使他變成別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來在詩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還是常常受到來自同行的嘲笑。文學上剛有點成就時,他喜歡上好友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平,但并沒有得到回應。戴望舒以跳樓相要挾,最后勉強答應和他訂婚,但要結婚條件是:要他出國留學,有一份穩定的收入。迫于無奈,1932年他去法國,當時生活很困難,靠翻譯生活。三年后聽到施絳平移情別戀的消息,他匆匆回國。結束了他近八年的戀情。第二年,1936年,與小他12歲的穆麗娟結婚,這場婚姻僅維持四年。1940年倆人離婚。兩年后,戴又與小他21歲的楊靜結婚。生了兩個女兒,到1948年又以離婚結束。建國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國家新聞出版署工作,負責法文翻譯,但此時他哮喘病非常嚴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譽為"雨巷詩人"的戴望舒,以短暫而傳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國抒情詩人的內在品質,以至在他離世50多年后,詩歌依然名重詩壇,今天我們來學習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三、賞析全詩
(一)聽朗誦,正字正音(幻燈)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頹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悵(chóu chàng)
(二)學生自讀詩歌,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談談自己的初讀體驗。整體感受詩歌。
師引導:你覺得這是一首什么詩,你認為它美嗎,美在何處?
(意象美、意境美、音節美,至少要說出音節美:押韻、復沓、重疊)
(目的,引導學生自讀習慣,自己理解詩歌。)
(三)再讀本詩(找學生讀)
1、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開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圖景?
2、 同桌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幻燈)
明確:丁香、雨巷、油紙傘、籬墻,
3、首先看題目,這首詩最明顯的意象就是“雨巷”:
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細雨,兩邊是靜默的人家,偶爾有人匆匆走過,意境充滿了朦朧美。可以“虛化”為一條“追求之路”,希望渺茫,徘徊不前.
我們再看油紙傘,有一種古典,神秘,懷舊的感覺。還有頹圮的籬墻,更有一種破敗,凄涼。這兩個意象和雨巷一起構成一個凄清,破敗,空寂的意境,是這個故事發生和主人公出現的一個大的背景。
4、詩中一個重要的人物是:“丁香姑娘”,(幻燈)
5、作者為何“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為什么不是國色天香的牡丹? 不是不勝涼風的嬌羞的水蓮花? 不是一支春帶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丁香花,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愁怨。如李商隱的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等等。
6、丁香姑娘的形象?
明確:美麗,高潔,結著愁怨,彷徨; 冷漠, 凄清,又惆悵;太息,凄婉迷茫;靜默,消散
(四)主旨理解
1、詩人對“丁香姑娘”是怎樣的感情?
明確:追求,向往
2、那么,這個“姑娘”代表什么呢?結合下課后第二題。
明確:
(1)根據詩歌內容,姑娘就是姑娘,詩人當時22歲,說他沉醉于愛情,這是首愛情詩。
(2)結合時代背景,姑娘是我心中的理想。
《雨巷》教案 篇3
一、學習目標:
1、吟詠品讀,體味詩歌的情感
2、把握意象,鑒賞詩歌的意境
二、檢查預習:
1、檢查學案中自學導引部分,整體感知詩歌
展示學生的自學成果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讀”——反復吟讀,體會感情
2、指導學生朗讀詩歌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品”——分析意象,賞析語言;“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本詩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詩中的意象并說說這些意象的作用
。ㄓ晗铮∠悖图垈,頹圮的籬墻等,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低沉,迷濛,凄美的氛圍)
2、用簡潔的語言表述本詩的意境
。ū驹娡ㄟ^雨巷,丁香,油紙傘,頹圮的籬墻等意象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暗淡朦朧凄迷的圖景,從而表達了作者哀婉,惆悵,凄迷,失落的情感)
3、品味下列詩句中劃線詞語或短語的好處
a、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b、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c、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d、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e、她靜默的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
4、詩歌中的姑娘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請結合詩句來賞析
(這是一位清新淡雅,楚楚動人,輕盈空靈,但又幽怨,哀婉,惆悵滿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5、詩人為什么希望逢著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而不是其他的姑娘?
(結合丁香花的特點和本詩的感情基調分析;結合本詩的意境來分析;結合詩人內心的情感來分析;深化到本詩的主旨)
四、拓展提高:
任選《雨巷》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小節改寫為散文,要求符合本詩的意境,字數100字左右
。ㄒ螅赫Z言優美,意象全面,意境吻合,符合感情基調)
五、小結:
在這夢一般的嘆息中,在那幽幽的眼神里,我們欣賞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在詩歌的王國里我們深刻的體悟到了凄美的哀怨,在繆斯的殿堂里,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但是在生活中我們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迷惘的時代,走出這種迷濛的憂郁,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會尋找到心目中的那個美麗卻不憂傷的`姑娘
再次聆聽專家的朗讀,感受詩歌的魅力
六、布置作業:(二選一)
1、試比較《雨巷》和《再別康橋》,反復誦讀兩首詩歌,來體味兩首詩的回環往復的音樂美,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ㄒ蝗斨剑
、倨纷x《詩經蒹葭》體味詩歌的節奏美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诒痴b《再別康橋》第一節和第七節,體味詩歌回環往復的音韻美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2、將下面的一段散文改寫成一首現代詩歌,要求符合情境,
冥色四合,倦鳥投林,歸家的牧童橫坐在牛背上,信口吹著無韻的短笛我的書滑落在地上,看見他們遠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該歸去了吧?然而關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將歸往何處?
《雨巷》教案 篇4
【學情剖析】
關于現代詩篇,高一重生并不生疏,他們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現已觸摸過,朗誦上有有必要的語感,但在讀出情感、品嘗意象、領會詩情等賞識實踐上仍有欠缺。特性是對《雨巷》這種標志主義詩篇,他們是第一次觸摸,怎么引導他們在情感形象的詳細描繪中了解其標志優點,怎么引導他們憑借幻想入情入境,領會詩人情感,與之共識,是課堂教育中需予以重視的問題。
【教育方針】
1.常識與潛力:吟誦詩篇,引導學生在情感形象的詳細描繪中了解其標志優點,憑借幻想入情入境,領會詩人情感。
2.進程與方法:在練習朗誦和揣摩詩句的活動中培育學生閱覽賞識詩篇的潛力。
3.情愛心情與價值觀:感觸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逐步養成良好的審美情味。
【教育難點要點】
難點: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終究有何喻指或標志優點。
要點:練習朗誦,揣摩詞句,感觸詩中形象和情感。
【教育課時】
2課時。
【教育進程】
一、眺望雨巷煽情激趣
1、導入語:在細雨如絲的江南,一條悠長寂寥的冷巷里,一位撐著油紙傘的丁香相同的姑娘靜默地彳亍而行……這秀美的畫面,就出此時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中,這天咱們就隨戴望舒一齊走進這《雨巷》。
2、作家著作: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有名詩人。1925年上海復旦大學學習法文,開端遭到法國標志派的影響。1928年后成為《現代雜志的作者之一,創造現代詩篇,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禍的歲月》。前期的詩篇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的氣味較重,因受西方標志派的影響,意想模糊,含蓄。后期詩篇體現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激烈愛情和完美未來的火熱向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
戴望舒仍是新月派(1923年建立)的代表,創立人不滿足于新詩的只要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3、《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約作于政治風云激蕩,詩人心里苦悶徘徊的1927年夏天,詩作寫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說月報》修正葉圣陶一看到這首詩就非常喜歡,稱它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并送給作者“雨巷詩人”的稱號,這一年作者才22歲!队晗铩穼懙氖敲酚昙竟澖侠湎镏械囊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心情和一絲微茫的期望,撐著一把油紙傘在悠長孤寂的冷巷中小行,這首詩既實有虛。
二、走進雨巷熟讀徹悟
1、執行字詞:
徘徊(pánghuáng)彳。╟hìchù)頹圮(tuíp)
寂寥(jìliáo)惆悵(chóuchàng)笙簫(shngxio)
2、聽課文MP3朗誦,領會詩篇言外之意體現出的作者的情感。
3、詩人在詩中流露出的根本愛情,可稱之為基調。這首詩的情感基調是比較“消沉感傷”的,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傷
提示問:語速就應……語調就應……
清晰:緩慢,消沉。
4、在這首詩中,你體驗到詩人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情感(學生答復不出來則提示:詩中是否有相應的詞語或句子)
學生可能答復憂傷、苦楚、徘徊,冷酷、凄清、惆悵,充溢煩惱和無法……
(板書:我苦悶、惆悵詩人)
5、誰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果沒人毛遂自薦,就請科代表引薦。)
學生選讀一節,請同學點評,教師點評。
6、播映課文朗誦視頻,讓學生標出詩句中的中止及要重讀的詞句。
教師小結:掌握好語速、語調,讀好詩篇的節奏和輕重音,這樣的吟誦,能給人帶來完美的音樂享用。這也源于這首詩本身腔調調和,節奏舒緩。難怪葉圣陶老先生贊賞作者“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詩人也因這首詩成了聞名的“雨巷詩人”。
7、教師演示朗誦這一節,輔導朗誦:除了語速、語調,還要留意節奏,掌握好句中的中止和一些要重讀的詞句。
8、跟著屏幕上的伴奏畫面,再次朗誦詩篇。
三、徜徉雨巷,品嘗形象
1.除了“我”這個“獨自徘徊”“冷酷、凄清,又惆悵”的抒發主人公,詩人還寫了哪些人、景、物(情感形象)來表達這種傷感煩惱呢
幻燈片:人物形象(我)姑娘。
布景道具物象雨巷、油紙傘、籬墻、丁香。
結合丁香圖片和課后練習四的相關詩句,輔導學生了解“丁香”這個典型意象標志著“秀美、高尚和愁心”。
2在這些情感形象中,詩人最主要寫哪兩個情感形象
清晰:丁香般的姑娘、雨巷。
3.請我們品讀描繪“丁香姑娘”和“雨巷”這兩個情感形象的詩句,答復問題:這兩個情感形象在描繪或選取上有何妙何處
提示:用“……寫(選)得妙,妙在……”的句式說話,可從意象的選取,描繪的用詞、句式,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等視點進行考慮。
教師示例:
“油紙傘”選得妙,妙在它有復古,懷舊,奧秘,迷蒙的特色,與煙雨迷蒙的雨巷調配調和,一起營建了一種冷酷、凄清的畫面,如果換成一把現代美麗的花傘,作用就沒這么好了。
“頹圯的籬墻”寫得妙,妙在“頹圯”二字,寫出籬墻的崩塌、破落,烘托一種凄涼的空氣,與寂寥悠長的雨巷,一齊構成陰冷迷蒙、破落空寂的布景,更能襯托出詩人苦悶、凄清、感傷的心境。
學生講話的材料可能有:
。1)(丁香相同的)姑娘:
第二節寫得妙,妙在排比句式和用詞的重復(連用兩個“哀怨”);或妙在用丁香的顏色、芳香、憂慮,寫出姑娘外表的秀美,氣味的芳香和心里的憂慮、哀怨。
第三節寫得妙,妙在一箭雙雕,外表上說姑娘,實際上也說自己冷酷,凄清又惆悵的心境;妙在“像我相同,像我相同地冷酷、凄清,又惆悵”,用復沓句式,一再強調烘托“我”和姑娘的心境相同。
“丁香相同的姑娘”寫得妙,妙在用“丁香”潤飾“姑娘”,丁香雖美但易凋零,代表著像丁香相同的姑娘也易不見離去。妙在用了“愁怨”“哀怨”“徘徊”“凄婉蒼!钡仍~語體現了“姑娘”像“我”相同的悵惘、徘徊。
“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蒼茫”寫得妙,妙在以夢做喻,似乎姑娘就是“夢”的化身(可隱喻抱負)。
“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芳香/散失了/甚至她的嗟嘆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寫得妙,妙在把散失的材料一件件分隔寫,更能表達出詩人對丁香姑娘無情不見的傷感和無法;妙在杰出完美事物在眼前不見帶來的杯具美。
《雨巷》教案 篇5
【教學重點】
如何在賞析意境和體會情感的基礎上探索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調動學生從多角度鑒賞詩歌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詩歌重在朗讀,體會情感,有感情的朗讀也被稱為美讀。本課旨在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詩中的情感,在誦讀的基礎上,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調,探究詩歌的內涵及藝術特色,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詩無達詁。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力貫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上課前發一張草稿紙給學生,讓學生隨時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及疑問,在課堂上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留待下節課或者課后探討。
一、導入課文
1、自由誦讀。
2、再讀一遍(可默讀可有感情的讀出聲來),邊讀邊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原初體驗。讀一篇文章會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響,請2~3名同學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整體感受。
3、嘗試性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學習詩歌的重要途徑就是美讀,讀出感情來,讀出技巧,讀出美感來。
、 請一位同學示范朗讀;
(教師和學生評點)
、 聽錄音范讀;
(提示學生看有沒有新的感受,記在紙上)
⑶ 學生再讀。
(可齊讀,盡量模仿范讀的節奏和技巧,體會感情)
二、進入詩歌
1、探究詩歌鑒賞的一些方法:
我們前面學了幾首詩歌,做題也見過很多詩歌鑒賞的題型,你是怎樣閱讀鑒賞一首詩歌的?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可進行小組討論,形成小組意見,通過代表交流,教師做適當的補充。教師應著重引導而不是講解,并且善于激發學生的疑問。為避免場面失控或者意外情況發生,影響課堂氣氛或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準備好以下素材備用。)
2、作者及相關背景知識。
(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燈片)
3、詩歌意象和意境:
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為什么選取這些意象,其達到的表達效果是什么?
《雨巷》的意境分析:
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朦朧。
《雨巷》運用了哪些意象:
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籬墻、油紙傘。
4、情感基調。
(可通過詩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詞語進行分析)
5、表達技巧。
(著重分析象征手法的運用,什么是象征?幾個主要的意象分別象征了什么?)
6、詩歌的內涵:
(此詩的內涵可從多角度分析)
在夢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獨感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發了詩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復雜情緒。
(可從探求理想是什么這一角度來發掘詩歌的無限張力:這是一首愛情詩、政治詩、哲理詩等角度探究。但無論哪一種,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還有那彷徨的聲音,讓我們無限惆悵,一代一代永遠也走不出這悠長悠長的雨巷。)
7、藝術特色:
(可通過比較的方法來賞析,看看《雨巷》在藝術風格上有那些特點。)
著重談談音樂美:和諧的韻腳,押韻;雙聲疊韻詞的運用;句式上的回環復沓;節和詞的反復出現(注意第一節與最后一節的逢著和飄過,可進行探討);流暢圓潤,富于吟唱 。(可播放《雨巷》這首歌)
8、配樂詩朗誦。
三、作業
發揮大膽想象,把《雨巷》改編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說,并試著比較詩歌語言與散文和小說語言的異同。
《雨巷》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欧治觥⒗斫獗驹姷囊庀蠛拖笳饕馕丁
⑵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潛力目標
透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潛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細雨如絲的江南,悠長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著雨的嘆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哀婉的心曲。這天就讓我們一齊來走近戴望舒,與詩人一道去領略雨巷的風景,去追尋丁香姑娘的芬芳。請大家合上書本,閉上眼睛,我們先一齊來聆聽這一段錄音。
二、整體感知,確立詩歌感情基調
1、好,聽完錄音了。這首詩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師板書)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剛在聽得時候,這首詩歌給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它是歡欣鼓舞、斗志昂揚、激動人心的,還是憂愁哀傷的。沒錯了,這首詩歌從頭到尾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樣貌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教師板書:基調——憂郁、哀怨),那么我們讀的時候要用什么速度來讀阿(生回答),對了,一般來說,如果是表達比較熱烈奔放的感情,我們讀的時候語速要稍快一點,但是如果是表達這樣一種憂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們讀的時候要用比較緩慢的語速來讀。好,請大家翻到課本45頁,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試試看,朗讀一下這首詩歌的前兩節,請哪位同學呢我們班哪位同學是朗誦高手(生朗誦)
2、讀得怎樣樣(好)掌聲鼓勵。
讀詩歌我們主要是注意一些節奏停頓。在一些你覺得需要重點突出的地方,就就應適當地加以停頓或者是讀重音,這樣就會使得這首詩歌更加地有韻味,我來試試看,好不好好,接下來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必須要放開聲音來讀,想象一下,你就是詩歌中的“我”,此時此刻,下著淅淅瀝瀝的雨,而你正撐著傘,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三、品味詩歌意象
1、好,時間到。我們已經完整地讀完這首詩,大家找找看,這首詩里邊,總共描述了多少位人物(兩位)分別是誰呢(“我”和“姑娘”)沒錯了,那我們在講前邊的詩歌時,用了一個專門的術語,我們說這個術語是用來形容詩詞中所描述的具體事物,這個術語是什么呢(意象)(板書),所以,這首詩歌中出現的意象,從人物方面來講,就有“我”和“姑娘”(板書),那在詩歌中,“我”和“姑娘”有著怎樣的聯系呢“我”在悠長的雨巷中彷徨,是為了什么呢是期望逢著姑娘。說明“我”是想要追尋這個姑娘。請大家找找看,詩歌中用了哪些語句來描述這個姑娘待會我請同學來回答。一節一節地找。
2、好,請一個同學來找出詩歌中描述姑娘的語句。
第一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第二節:她是有/丁香一樣的色彩/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哀怨/彷徨;第三節:彷徨/撐著油紙傘/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第四節:靜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夢一般地飄過(“太息”什么意思阿嘆息的意思);第五節:靜默/走盡這雨巷;第六節: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第七節: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
3、我們從剛剛同學的回答能夠看出,詩人用了超多的篇幅來描述姑娘,描述姑娘的動作,描述姑娘的情緒,他還用了許多別的意象來襯托這個姑娘,首先他寫到,姑娘是出此刻一個什么地方(雨巷)好,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細雨朦朧中,你走在這條悠長悠長又寂寥的巷子里,那里遠離塵囂,遠離熱鬧,你的腳下,踩著幽暗的、濕漉漉的青石板,透著寒氣,透著冷清。在這樣的一條雨巷中,你感覺到了什么你的情緒怎樣樣(朦朧的、陰沉的)所以,雨巷這個意象,首先給我們規定了這個姑娘出現時候的大環境,是朦朧的、陰沉的。
4、我們也明白,這首詩歌用了超多的.篇幅來描述姑娘,但是,我們從這些描述中,是否看到了姑娘的樣貌,她是大眼睛呢還是丹鳳眼,她是圓臉呢還是瓜子臉,我們看得到嗎(看不到)。不僅僅我們看不到,詩人也看不到,為什么呢因為她撐著一把油紙傘。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在你的印象中,你在哪里見到過油紙傘。(電視中),對了,而且往往是一些以古代人們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因此呢,油紙傘具有復古、懷舊在特點(單獨提問),這樣一把傘出此刻姑娘的肩上,更加給這個姑娘增添了一層神秘、朦朧的色彩。
5、而在首詩歌里邊,詩人還多次用了同樣一個比喻來形容姑娘,他將姑娘形容成什么呢丁香,她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她有著丁香一樣的色彩,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所以丁香也是我們這首詩歌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板書:丁香)。丁香是一種(花),沒錯了,丁香花。那假如這樣,我換成別的花,牡丹花、玫瑰花,行不行阿(不行)為什么不行阿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務必先了解丁香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的含意。
丁香一般是開在暮春時節,花的色彩主要有兩種,淡紫色和白色,開花的時候有一種淡淡的芬芳,它給人一種柔弱、純潔、素凈的感覺。所以,在古典詩詞中,丁香一般象征著秀麗、高潔。另外一方面阿,我們剛剛講了,丁香是開在暮春時節,也就是春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再加上它雖然嬌美,但是十分容易凋謝,所以古人對著丁香,容易傷春,因此,丁香又能夠用來象征愁怨。
在我國的古典詩詞中,就有不少有關詩句涉及到丁香,比如說李商隱的《代贈》:“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還有南唐李璟的《浣溪紗》中的“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這些詩句阿,都是將丁香和愁怨聯系在一齊。
回到我們這首詩歌中,丁香般的姑娘并不僅僅僅指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的愁怨,還說明了這個姑娘有著丁香一樣地秀麗,丁香一樣的高潔,丁香容易凋謝,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不見離去的。
《雨巷》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現代詩歌的方法,鍛煉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喜愛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特點。
【難點】
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設置情境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播放《丁香花》,并順勢導入新課《雨巷》。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2.教師配樂范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調以及主要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后,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本文描寫了哪些意象?創造了怎樣的意境?選取這些意象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姑娘象征著什么?
3.本首詩歌的情感主題是什么?
4.賞析本詩的藝術特色。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再一次一起聆聽《雨巷》。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舉辦詩朗誦比賽。
《雨巷》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熟讀,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自己的理解,把握全詩的情感基調。
2、了解作家作品。
3、理解全詩的意象,初步學會鑒賞詩歌。
【教學重點 難點】
對詩歌情感基調的把握,理解全詩的意象。
【教學設想】
以朗讀為主,在熟讀基礎上背誦全詩,在討論與交流中,結合教師的分析解說,學生能夠把握詩的情感,理解詩歌的意象。
【教學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投影幾首現代詩《天上的街市》、《偶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跡。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些詩有的是大家以前學過的,有的是我們沒聽說過的,還有我們聽說過但還沒真正接觸的。提起中國的新詩,我們不能不提起這些詩作的作者,郭沫若徐志摩、海子當然還有很多詩人,這些詩人就像明星一樣的璀璨奪目,他們的詩作到今天讀來都讓我們覺得意韻悠長。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戴望舒的《雨巷》,說起戴望舒,就會把他和雨巷聯系在一起,的確,因為寫了《雨巷》,當時年僅22歲的戴望舒就被冠以雨巷詩人的美譽。
戴望舒,原名戴夢鷗,浙江金華人。中國著名的現代詩人,他的代表作還有《我用殘損的手掌》,詩集《望舒詩稿》《望舒草》《我底記憶》。
戴望舒的詩深得中國古典詩詞婉約詩風的遺韻,又受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因而詩作呈現出孤獨抑郁、消沉的特點。
(講述戴望舒的《雨巷》發表的故事,簡單介紹詩歌鑒賞的幾個方面)
二、課文分析
1、這篇課文大家應該很充分地預習了,那么請大家來說說看,這首詩說了個怎樣的故事?
(思考并回答)
(總結回答)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但是大家也發現了這么一個問題,一首詩我們要說出它的內容總是顯得比較困難,但是如果我們要想說出詩的感情就比較容易了。的確,我們學詩,讀詩,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住詩的情感基調。
2、你從這首詩中讀出了什么感情?
(思考回答)
朦朧 愁怨 凄清的等等。(答案不限)
(引導學生具體地說出這些情感,比如本詩寫了怎樣的人和事)
3、聽歌:《雨巷》(江濤)
注意結合自己的理解,體會詩的感情特征。
4、學生自讀劃分節奏,可以選擇一個小節劃分節奏。
5、準備下節課表演背誦。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的內容
作者、作品、鑒賞的方法、詩歌的音樂美、結構美。
二、檢查朗讀以及背誦
(每一小組推薦一個人上臺表演,教師給予點評,富有情感,聲情并茂。)
三、理解詩歌的意象
1、所謂的三分文章七分讀,在誦讀中我們能夠不斷地與作者進行對話,體會作品的情感意味,常讀常新,不斷獲得新的,全面的體驗。
(學習方法:本單元的詩歌學習也是以誦讀為主。)
(補充詩歌的音節美,結構美)
2、詩歌除了情感以外,它帶給我們的還有許多融入了作者感情的意象。而這些意象就構成了我們詩歌的意境,構成了詩歌的情感之美。
意象:是詩歌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東西。就是指那些客觀的具體的.事物帶上了人的痕跡,烙上了人感情印記。一句話,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鑒賞時,必須先明確作者是要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情的。
3、本詩中有哪些主要的意象?
(學生回答,點評)
雨巷、丁香:
梅雨季節,江南的小巷陰沉潮濕,兩邊是寂寞的人家,間或有人匆匆走過,這一形象有很強的視覺沖突,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虛化為追求之路,懷著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的追求在哪里?
丁香是古典詩詞里常見的意象。(投影圖片)丁香花白色或紫色,一直以來就是純潔、高貴的象征,丁香花顏色淡雅但不輕佻,姣好可惜花期比較短,容易凋謝。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丁香花傾注了許多情感,但是丁香總是和愁聯系在一起。(看課后的練習四,齊讀課后詩與詞,明確丁香與愁的關系。在詩歌當中,固定的景物或者事物都有其比較固定的含義,比如梅花象征高潔真情像梅花開遍,冷冷冰雪不能掩沒;松柏竹菊象征堅強;云象征游子;)
4、丁香與姑娘聯系,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要將姑娘與丁香聯系起來呢?丁香般的姑娘有什么樣的象征意義呢?
(思考,討論)
聯系姑娘和丁香,是因為我心目中的姑娘具有丁香般的氣質,有丁香般的憂郁、高貴和超凡脫俗的感覺。
姑娘的象征意義可以有很多理解,可以指現實中的姑娘,她是我邂逅的女子;也可以是我的理想,在風雨飄搖的年代里(1927年張作霖的北洋軍閥的統治),我的追求。甚至也可以是我自己。
四、總結全文
五、布置作業
仔細閱讀課后練習四,思考并回答問題,這幾首關于丁香的詩詞有哪些共同及不同之處。預習《再別康橋》
《雨巷》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詩情的領悟是難點與重點;
2.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
2.問題法。
3.演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雨巷》歌曲,把學生帶入詩歌情境。聽的過程中簡單了解作者及知識背景。
二.朗讀,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1)問:讀完這首詩歌,你體會到作者的一種基本感情是什么?
低沉幽怨(詩歌的基本感情往往稱只之為基調)
(2)問: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憂傷的感情呢?
語速應該緩慢
語調應該低沉
2.學生配樂朗讀并點評(注意表現低沉幽怨情感的關鍵詞語和句子)
3.聽錄音,進行內容理解,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整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富有美感卻又充滿憂傷的意境。
重點:理解和欣賞意象
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就是意象。(可結合熟悉的詩歌簡單了解意象)
這首詩寫得比較朦朧,詩里我們看到的不是具體鮮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朧朧、飄忽不定的,但我們可以從詩里看到許多意象,并感覺那朦朧飄忽的,纏綿哀怨的意境。可輕聲朗讀全詩,分組討論,這首詩歌描寫了哪些意象,你認為哪些意象寫得最好?為什么?
教師可提示理解和鑒賞方法:
、俜治鲆庀蟀四切┠男┬畔?(意象本身有什么樣的特點?)
、诮Y合全詩的內容去分析理解。
雨巷。那幽深彎曲,窄得只能容下一人一車的小道,班駁古老,給人一種神秘感,具有特殊的魅力。在江南小鎮,這樣的小巷隨處可見,但在詩人的筆下卻是那樣的“悠長、寂寥”,它與凄冷的雨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個狹小陰暗的空間,似乎小而有形,又似乎大而無邊,傳遞無限的愁緒和哀愁。我們可以把它“虛化”成一條“追求之路”,懷者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中徘徊不前,讓人不禁發問:“我”期待什么?
丁香。明確:丁香形狀像結,單薄細弱,一般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淡紫色或者白色,顏色不輕佻,經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傊,丁香是美麗、高潔、憂愁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丁香花雖美,卻易凋謝,詩人將這種美賦予姑娘,“丁香一樣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所以姑娘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崩瞽Z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獨自愁。”李商隱
(可啟發學生思考)詩人為什么要用丁香,而不說牡丹一樣的姑娘呢?
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
籬墻!邦j圮的籬墻”,是凄涼的,衰敗的。(為什么是消失在了頹圮的籬墻,而不是別的什么地方呢,比如寬闊的大路呢?)和全詩其它意象共同構成迷離意境;詩人所處的時代的象征,正是這個時代才促使詩人希望遇到丁香姑娘。)
4.在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是一個重要的意象,雨巷、油紙傘、丁香等意象都是為了表現女子的形象而服務的,那么,姑娘象征著什么呢?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你有什么看法?(允許多樣化解讀)
“姑娘”當然是有象征意義的,那么,“姑娘”象征什么呢?“姑娘”的形象可以指詩人的理想,他的彷徨追求,就是為了尋找“姑娘”——理想。他追求到的“姑娘”——理想了嗎?“姑娘”可望不可即,追求雖執著,但“道阻且長”,“姑娘”永遠“宛在水中央”。這就給抒情主人公的追求涂上了一層悲劇色彩。如果詩中的“我”是以為沉醉愛情中的青年,這位“姑娘”不正是他要追求的“寤寐思服”的佳人嗎?或許她的家就在盡頭,或許她只是從巷子里經過,誰知道呢?有時侯,抒情詩中的主人公往往局勢詩人自己,詩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形象的.補充。從這一角度來說,詩人和“姑娘”是二位一體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即“我”是實實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中的“我”。未來的“我”或“另一層面的“我”。
5.口頭表達:請描述一下你心中的“丁香姑娘”的形象。
6.簡要分析藝術特色:詩中重疊和反復手法的反復運用構成了聲音和感情的回環往復,強化了節奏,增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
7.課堂小結:這首詩反映了當時作者苦悶壓抑的心情,作者通過優美的語言,唯美的意象,創設出了一個令人感到幽怨的已經,可以看出,不是因為丁香,不是因為姑娘,而是緣于作者的心情。在這樣大的背景下,在這樣的心情下,我們沉歌雨巷,我們注目雨巷,雨巷的定義,便展現出來了。雨巷悠長、寂寥,詩人在迷茫中感傷并有所期待,在現實與夢想中體驗痛苦眼和苦惱,也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雨巷》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把握詩的象征意義
二、教學過程:
歌曲導入:丁香花(唐磊)
1、學生談談聽后感受,引入丁香花出示圖片,了解丁香花
。1)丁香花:開花在仲春時節,詩人們常對著丁香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并不輕佻,因而丁香也就成了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
(2)導入作品: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運用并發展了這一丁香花意象。下面我們將共同學習這首作品。
2、作者作品簡介
戴望舒,浙江杭州人,原名戴夢鷗.1932年赴法留學,1935年回國.在《現代》上發表詩作,逐漸成為現代詩派“詩壇首領”.著有:《我思想》、《無題》、《我用殘損的手掌》、《煩憂》、《偶成》、《雨巷》
3、了解時代背景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現代史上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青年的屠殺。原來熱烈響應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潮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霾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虹!队晗铩肪褪钱敃r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4、聽配樂朗誦
5、學生齊讀作品,教師略作指導
6、作品思路分析
(1)學生討論
。2)明確:
第1節:“我”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第2-6節:想象中的丁香般的姑娘從雨巷穿過,從“我”身旁飄過.
第7節: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寫出“我”的希望.
飄過過程:默默走近、走近-遠去-消失在盡頭
7、探討作品中各意象的象征意義
思考討論:
(1)詩中給我們塑造了雨巷、姑娘、“我”的意象,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討論后明確:
雨巷:悠長、寂寥、下著雨
姑娘:有丁香一樣的芬芳、彷徨著憂愁的姑娘
“我”:孤獨、憂愁有所希望又彷徨苦悶
。2)結合詩中情節及雨巷、丁香般的姑娘、“我”三者的關系,你認為作者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思考其象征意義。
討論后明確: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構成一種象征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又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表層上是在寫對美好愛情的期待。深層上,是個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內心復雜情緒的象征,一種美好理想得而復失的苦悶與彷徨。
10、再次有感情的朗讀作品
11、小結
戴望舒作為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的代表,運用象征主義的手法塑造了悠長寂寥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獨行者的形象,也傳達出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彷徨,給我們呈現出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
12、作業:
。1)思考《雨巷》的藝術魅力
(2)背誦全詩
《雨巷》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感悟法。
2、問題法。
3、演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昨天就已經學習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誦讀、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傧嘈磐瑢W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就請大家一起帶著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谧x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憂愁的,哀傷的)
、凼堑,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低沉的,感傷的)
④對,咱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2、請一位學生單獨朗讀。
①那么誰愿意來給我們大家朗讀一下呢?
②表揚一下。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3、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著意表現詩歌的這種凄美、感傷的基調?
、僭娙嗽诿鑼"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谠诿鑼"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凄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墼诿鑼懹晗飼r,用了"頹坦""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圖
三、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讀了一遍,便有了這么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明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主要有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與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成名作《雨巷》被葉圣陶先生譽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于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中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暗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四、內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原來詩人有著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因而,他會在詩歌里選取一些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下面我再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其他的同學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些意象?
、"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我"
、"油紙傘"
、"頹圮的籬墻"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確:詩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因此,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三個"我""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幾個形象則屬于詩歌的細節。
2、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詩人為什么把她比喻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確:丁香類似于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征。(美麗、高潔)。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看圖片)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為丁香結。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
3、同學們了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征含義嗎?請同學們看到課后習題第四題。
明確:李商隱的《代贈》用“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蕾來象征詩中女子的愁心,詩人用春風反襯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與雨中的惆悵連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征,詩人用迷離的細雨襯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丁香的淡雅、隱忍以及愁緒?傊m然寫法不同,但在古典詩詞中,丁香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首《雨巷》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郁、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4、現代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每個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限制,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聯系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參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后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5、總結: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剛才同學們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創意,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多種理解,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因此,有同學將這首詩理解為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為這樣認識更為準確、合理。
五、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比绻覀儚囊魳沸缘慕嵌葋硇蕾p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確:
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明確:
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六、布置作業。
結合詩歌,寫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設自己是詩人,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塊青磚?傊w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雨巷》教案】相關文章:
《雨巷》教案07-02
《雨巷》教案及反思09-17
《雨巷》教案示例08-07
雨巷獲獎教案06-22
戴望舒雨巷教案07-08
新課標 雨巷 教案08-12
《雨巷》教學教案09-07
高中《雨巷》教案08-03
雨巷高中教案05-14
雨巷 戴望舒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