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案

時間:2024-08-28 14:56:44 寓言 我要投稿

【熱門】《寓言》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寓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寓言》教案

《寓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內涵,懂得烏鴉上當受騙的原因。

  2、 引導幼兒從多種角度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及大膽表述的能力。

  3、 培養幼兒機智靈活,遇事能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在大森林里,住著一對鄰居,是誰呢?看!

 。ǔ鍪緸貘f、狐貍的圖片及文字)你覺得狐貍是一只怎樣的動物?那么烏鴉又是一只怎樣的動物呢?和狐貍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賞故事

  1、欣賞第一、第二段故事后,提問:

  那小朋友們也來學一學烏鴉找到肉高興的樣子好嗎?小朋友,你們猜一猜,狐貍看到烏鴉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他會怎么做呢?

  2、欣賞第三段故事后,提問:

  狐貍是怎么說的?大家一起來學一學狐貍吧!小朋友們,狐貍第三次是怎么說的?我們來比比看誰說得最好?

  3、 講述第四段故事后,提問:

  小朋友們,為什么狐貍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動聽?小朋友們都知道烏鴉的.聲音并不好聽,那為什么狐貍說他的聲音好聽,還想聽它唱歌,是真的想聽它唱歌嗎?

  三、引導幼兒暢想故事的結局

  鴉聽了狐貍的奉誠話,心里一得意,剛一張嘴唱歌,嘴里的肉就掉下來了,結果會怎么樣呢?

  四、 看動畫,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教師小結,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寓意。

  五、 續編故事內容

  活動反思:

  活動導入時,我充分運用多媒體,出示狐貍的圖片,很快調動了幼兒探究故事內容的欲望,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我用形象的兒童化語言,逼真的動作,把幼兒帶入了故事的情境中,使幼兒充滿了學習的樂趣,他們不由得跟著我一起說起來、演起來。在形象的表演中使幼兒受到啟發和教育,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另外,在本次教學活動討論環節中,我很自然的從知識目標過渡到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幼兒大膽發言,氣氛熱烈。但是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特別是在講述故事寓意時,教師教代的不明確,教師應先組織好語言。

《寓言》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新的字詞、成語。

  2、準確把握寓言的含義。

  3、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二、教學重點

  1、掌握字詞的解釋。

  2、理解并掌握寓言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1、正確運用新的字詞、成語(通過例句、造句的形式)

  2、在理解寓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對于財富、災難有個正確而且全面的認識。

  四、教學過程

  《白兔與月亮》

  (一)導入

  1、播放一段《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的視頻(1:45分鐘)

  2、請同學們談談以前聽過些什么寓言故事?(2分鐘)

  3、請同學們談談“寓言”是什么?(3分鐘)

  參考: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以故事的形式,采取虛構的情節和另有寄托的手法,表達含有深奧哲理的故事。一般是指是含有諷喻和教育意義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

  “寓言四要素”:一是故事性,二是虛構性,三是寄托性,四是哲理性。

 。ǘ┱J識作者作品(1分鐘)

 。▓D)周國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作品選自《周國平文集》。

 。ㄈ┱J識生字詞、解釋(課本P39讀一讀寫一寫)(5分鐘)

  huì( )心 xī( )戲 風yùn( ) kāng( )kǎi( )

  bǐng( )告

  (叫同學上去黑板上寫,指出容易出錯的地方)

  成語解釋:(只需回答2個,其余作為作業讓學生回去好好查找成語的意思。)

  無憂無慮、心曠神怡、陰晴圓缺、舉世無雙、心痛如割、多愁善感、突如其來、異國他鄉

  險象迭生:危險的現象一次次出現。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個人利益的憂慮心情。

  (四)內容講述:整體感知(通過開火車的形式,讓學生依次回答,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并且掌握學生對于故事的了解,增加學生的記憶。)(15分鐘)

  提問1:《白兔與月亮》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參考:白兔因為懂得賞月而被諸神之王賜予它月亮,但白兔擁有了月亮之后卻失去了賞月的慧心,于是白兔又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賞賜。

  (賞月 得月 守月 還月)

  提問2: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提示1:為什么白兔會失去賞月的慧心呢?)

 。ㄌ崾2:為什么白兔要諸神之王撤銷那個賞賜呢?)

 。ㄌ崾3:白兔擁有了月亮反而變得患得患失,沒有月亮的時候反而活得更加灑脫,財富是不是會成為白兔的一種負累呢?)

  參考:擁有財富有時候會成為一種負累,要想能夠發現和欣賞事物的美,就不能抱著一種占有的態度,不該擁有的或者不屬于自己的,就會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

  提問3:《白兔與月亮》有兩處轉折、兩處對比,請分析。

  兩處轉折:白兔得月、白兔還月,兩次心態進行對比分析,擁有不該擁有的東西不見得是好事情。

  兩處對比:白兔慧心未泯VS人類慧心已泯,說明白兔尚且能領悟到對不該擁有的東西學會放棄,而大部分人蹤認為擁有就是幸福,不肯放棄不該得到的利益,甚至不惜一切手段追求那些本不屬于自己的利益。如此對比,有著強烈的諷刺意味。

  (五)主題拓展(5分鐘)

  1、擁有財富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里?

  2、討論應如何看待人生的財富?

  《落難的王子》

  (一)導入(1分鐘)

  很多同學在軍訓日記中提到,軍訓的第一天就全身操練的酸痛、發麻了。與大家平時的生活相比是多么辛苦多么累,很多同學都在日記中提到,認為自己可能堅持不下去了,但誰知道我們每個同學都堅持下來了,并且取得了相當好的成績。現在你們回頭想想,當初認為多么艱難的事,最后你們不都做到了嗎?其實很多困難很多問題,到你真正不得不去面對的時候,你就必然會變得堅強。好,我們接下來看看《人生寓言》的第二篇《落難的王子》。

  (二)內容講述:整體感知(通過開火車的形式,讓學生依次回答,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并且掌握學生對于故事的了解,增加學生的記憶。)(15分鐘)

  提問1:《落難的.王子》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參考:一個多愁善感的王子因落難而變得堅強的故事。

  (怕厄運 遭厄運 抗厄運)

  提問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參考:苦難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課題,人必須在遇到苦難后變得更加勇敢地面對苦難,然后戰勝苦難。

  提問3:寓言中反復出現了3次:“天哪,太可怕了!……”,找出出現這句話的段落,分析一下分別出自誰之口?其用意是什么?

  參考: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在“我”耳邊響起,出自別人之口。采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并有“我”的體驗在其中,拉近寓言與讀者的距離,引起讀者的共鳴,有助于寓意的理解。來自不同的人口中,使故事更具有真實感。

  提問4:結尾是一個未完的句子“天哪,太可怕了!……”,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找出寓言的中心句)

  參考:說明故事還會不斷延續下去,而旁觀者的嘆息也會無限循環下去。只有經歷厄運的人才能體會到: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厄運能使人變得堅強。

 。ㄈ┲黝}拓展(3分鐘)

  落難之后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規律嗎?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堅韌的意志?

《寓言》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反復研讀課文,探討理解文章主旨。

  2.深入領會作者對寓言新穎獨到的見解。

  3.認真揣摩文中意蘊深刻的語句。

  4.積累詞語:信而好古、衣錦還鄉、高超出世、賣弄風雅、屈尊下顧、坐井觀天、惱羞成怒、各得其所、相安無事。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發現和獨立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逐步具有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獲取新認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自覺做一個文明誠信的社會人。

  ●教學重點

  1.理清思路,探討文章主旨。

  2.結合語境,理解難句含意。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為什么說古代是“小孩子”,現代是“老年人”。

  2.探討作者引用九則寓言故事闡發的`新觀點、新看法。

  3.認識作者與盧梭觀點提出的各自角度。

  ●教學方法

  1.問答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教師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疑難,如對課文中含意深刻語句的解讀)

  2.討論法。(如對“教學難點”中的幾個問題的解決,盡量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培養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寓言》教案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教學重點: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

  教學準備:課前布置學生閱讀《伊索寓言》,了解有關《伊索寓言》的資料。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

  寓言,是通過一個小故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往往帶有諷刺和勸誡的性質。

  2、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曾經是一個奴隸。他機智幽默,聰穎過人,在兒童心目中始終扮演一個故事大王的角色!兑了髟⒀约肥侨祟愇拿魇飞系囊蛔S碑。它的內容十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題材相當廣泛,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臘的社會現實和風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層社會里奴隸的思想感情!兑了髟⒀约防锏慕巧蠖加蓜游飺。這些動物和人一樣,會思考,能說話,從本質上說仍是人的化身,代表著當時社會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課題,初讀寓言。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伊索的寓言,課文共有三個故事。我們首先來學習《狐貍和葡萄》。(板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提出初讀要求: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讀通讀順句子。

  3、匯報初讀情況。學生說說自己對寓言內容的理解。提醒學生注意“狐貍”在一起連讀時,“貍”讀輕聲,“讒”讀翹舌音,“酸”讀平舌音。

  三、細讀課文,領會寓意。

  1、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2、自讀每自然段。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狐貍非常想吃葡萄?(饞得直流口水

  想盡各種辦法自己先找出來讀一讀。師生交流。

  3、小組合作討論:狐貍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夠葡萄?

  4、“白費勁”說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時狐貍的神情嗎?

  5、自讀第二段。思考: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貍在“白費勁”、“無望”的情況下,仍然對葡萄戀戀不舍?

  6、同學們吃過成熟的葡萄嗎?是什么滋味?狐貍為什么說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讀第三自然段。從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無能為力”是什么意思嗎?你怎么理解這段話?

  提示寓意對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讀懂的道理講給同學聽聽。

  四、積累遷移,指導寫字。

  貍、葡、萄、饞、酸

  第二課時

  一、故事引入,提示課題。

  1、大家還記得我們熟悉的那個《狼來了》的故事嗎?誰來給同學們講一講。

  2、這個故事也是選自《伊索寓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板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寓言,了解內容。

  1、自讀寓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2、指名讀,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寓言,領會寓意。

  1、默讀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在“好幾次”和“后來”發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一步讀懂課文。

  狼沒來

  牧童:幾次大叫

  (說謊)

  村民:聞聲趕來(上當)

  不禁哈哈大笑

 。ㄗ脚迕瘢

  驚慌失措(氣憤)

  狼來了

  牧童:嚇壞大叫

 。ㄕ嬖挘

  村民:沒人幫忙(不相信)

  2、體會:牧童兩次“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兩次聽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經歷過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4、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四、遷移積累,指導寫字。

  慌、貫、謊、糞、戒

  第三課時

  一、故事引入,提示課題。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

  2、狐貍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故事也與狐貍有關,它也使出了同樣的手法又來欺騙別人了,不過,這回它的計策可是失敗了,是誰這么聰明呢?(板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寓言。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一想這篇寓言說了一件什么事?

  2、自讀反饋。

  三、細讀寓言,體會寓意。

  1、想想《狐貍和烏鴉》和《蟬和狐貍》這兩個故事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2、相似的是狐貍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說奉承話!肮室狻秉c出狐貍的假心假意,“贊嘆”是為吃蟬而設下的“圈套”。不同之處是烏鴉上當了,而蟬沒有上當。

  3、讀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蟬為什么沒有上當?

  蟬:“察覺……有詐”“摘下……扔下來”

  (頭腦很清醒,保持警覺,進行試探。)

  理解“有詐”。

  狐貍:“以為是蟬”“猛撲過去”

 。冻隽苏婷婺浚

  4、讀第五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引導學生體會蟬不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從同伴的災難中吸取教訓。(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四、積累遷移。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書面作業:

  完成《練習冊》、《語文補充習題》作業。

《寓言》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并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閱讀故事,理解成語的意思。

 、谡f一句話用“...盡管...但是……”。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質疑和理解能力。

  (2)能夠表演和再現課文的情境。

  3.情感目標:

  你所做的事情必須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做,你應該聽從你朋友的善意建議。

  教學重點

  能夠理解課文中的單詞,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踐閱讀故事。

  教學難點

  體會一下相反的寓意:一定要先找對方向,聽聽朋友善意的建議。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教材戲劇,激發興趣。

  老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對“遙遠的南方”這個故事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們班有幾個同學對這個寓言很感興趣。他們想編一部教科書式的戲劇供學生欣賞。學生們喜歡它嗎?

  二、在閱讀中質疑,在閱讀中探究

  1.請再默讀一遍課文,告訴我你讀了什么;蛘哂惺裁磫栴}可以找他們交流。

  2.學生交流學習經驗。

  3.老師:這個人要去南方,但是他正開車去北方。有人告訴他方向錯了嗎?這個人是誰?季梁說服了他多少次?季梁是如何說服他的?那個朋友怎么說?你能找到他們嗎?

  4.老師:展示:“...盡管...但是……”

  你能像這個例子一樣說話嗎?

  5.老師:黑板上寫:不懂,講,真誠。

  6.能談談“不解”和“真誠”的含義嗎?

  7.季梁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8.季梁在公共汽車上給了他的朋友三次建議,那么這個人接受了嗎?我們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樣一個人,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聽別人的意見。它叫什么?

  9.明白“自以為是”的意思。

  10.老師:你能通過大聲朗讀來表達季梁的真誠和公交車上朋友們的“固執”嗎?請分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11.老師:我們來聽聽記錄器博士是怎么讀的。

  12.學生發表評論。

  13.教師和學生以不同的角色大聲朗讀。

  三、放開你的想象,體驗其中的'寓意。

  1.請大家想象一下:楚國在南方,但是去了楚國的人卻在往北走。會發生什么?

  2.通過這篇課文你理解了什么?

  總結: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也知道,一個人如果走錯了方向,是達不到目的的。

  四、展現故事,深化寓意。

  讓我們穿越時間空,飛到古代去感受一下相反方向的故事。

  1.分組表演一個故事。

  2.反饋和溝通。

  3.如果你是公交車上的朋友,發現自己走錯了方向,你會怎么說,怎么做?

  五、拓展升華,悟道。

  1.你之前做錯了,聽了別人的建議后改正了。你能告訴我一些關于它的情況嗎?

  (1)小組合作與交流。

  (2)反饋溝通。

  2.分部摘要:

  是的,無論我們做什么,我們都必須尋找正確的方向,接受朋友的善意建議。作為朋友,看到朋友相反的行為,也要給好的建議。

  3.老師:你還知道哪些成語故事?能說說嗎?

  六、作業,課外拓展。

《寓言》教案6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8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 讀懂課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這兩個成語的意思和所蘊含的道理。

  3 充分發揮想象,用不同的語氣讀好兩個成語故事。

  4 有學習成語、積極應用成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這兩個成語的意思,積累并靈活應用兩個成語。

  教學準備

  1 教學掛圖。

  2 查找幾個與“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學過的成語,引入課文題目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有故事的成語和有趣的成語,你們還能記起來嗎?

  生說出成語。

  師:成語是我國語言寶庫中十分有特色的寶藏,每個成語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個成語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師板書課文題目)

  二、自主學習生字詞,了解課文的大意

  1 初讀課文,學習本課生字詞。

  (1)自己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

  (2)勾出本課生詞,多讀幾遍。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義。

  (4)正確書寫本課8個生字。

  2 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講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個成語故事。

  三、 分別重點學習“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1 學習“水滴石穿”。

  (1)同桌練習分角色讀故事,想象當時的情景。

  (2)抽查、評價。要領:讀出石階輕視的語氣,水滴自信的語氣。

  (3)仿照文中句子,練習用“是……還是……”“既……也……”說話。

  (4)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拓展延伸。

  教師介紹幾個與“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語;學生聯系生活講一講“水滴石穿”的事例。

  2 學習“守株待兔”。

  (1)激趣導入。

  師:這節課中,老師將與你們再次點擊一個成語。(板書:守株待兔)

  提出學習目標: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掛圖)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俨捎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并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同桌合作讀課文,學習生字“夫”“竄”“撞”。

 、廴嘟涣,通過做動作理解“竄”“撞”的意思,讓學生講講故事講了一件什么事。(師相機板書:偶

  得野兔)

  ④結合掛圖,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樹樁。隨即學習生字“樁”,再次看圖理解“樁”,并給它擴詞。

  (3)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僭僖淮巫x課文,重點體會第2段中農夫的心情。

 、谧约汗闯鰧戅r夫心理活動的句子,好好讀一讀,體會體會,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和語氣來讀。

  ③請學生把自己勾畫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評價評價,誰讀得好。

 、芙Y合最后一句(他拎著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動作神態加上去,繪聲繪色地讀這一段。

 、萁Y合掛圖,想一想,說一說,農夫心里還可能想些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相機板書:心存僥幸。

  (4)讀想結合,背誦表演

  ①自讀第3段,體會農夫感情。

  ②把農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可以加上動作說。

 、圩x最后兩句話: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他連野兔的影子都沒有看見。農夫的田里已經長滿了野草,什么莊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時此刻,農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樣的,應該怎樣讀。(傷心、難過、后悔)

 、苣阆雽@個農夫說什么?小組討論。

 、菝恳恍〗M選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板書:一事無成)

  ⑥再讀這一段,想一想,農夫的情感有哪些變化?(希望→失望)應該怎樣讀呢?

  ⑦演一演這個故事。

  ⑧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不努力做事,心存僥幸,終將一事無成)

  四、課外作業

  1 課外閱讀幾則寓言故事。

  2 自主積累更多的成語。

《寓言》教案7

  [教學目標]

  1、會認“寓、則”等15個生字,會寫“亡、牢”等8個生字,會寫“亡羊補牢、勸告”等4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兩個成語的意思。

  3、比較句子的不同,能體會詞語“趕緊、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識記字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兩個成語的意思。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板書:寓言二則)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教師板書課題:亡羊補牢。(講解“亡、牢”字)

  3、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4、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讀故事吧!1、你還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請寫下來。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師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3、小組討論: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羊?(兩次。羊圈破了個窟窿。)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講丟羊的?

  2、自由讀第1~4自然段,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1)羊圈破了個窟窿。

  ①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窟窿”是指洞。

 、邶R讀第1自然段第三句話。

  ③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④理清這三句話之間的聯系。

  (2)街坊勸告,他不聽。

 、佟敖址弧笔侵膏従樱⒁狻胺弧弊x輕聲。

 、诮址皇窃趺磩竦?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引導評議,齊讀)

 、垧B羊人是怎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互相討論,指名讀句子,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苣憧矗眯牡慕址磺檎嬉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指名讀,評議)

 。3)指名讀第4自然段,引導思考: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

  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5、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

  “趕緊”能去掉嗎?為什么?(不能,因為“趕緊”能體現出養羊人改正錯誤的急迫心情。)“堵上、結結實實”說明了什么?(說明養羊人很認真,把羊圈修得很好。)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指導讀出后悔之情)

  (4)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從哪里看出來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四、體會寓意

  1、分角色朗讀全文,揭示寓意。

  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2、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回家后將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5、“亡羊補牢”是什么意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五、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牢、告、鉆、勸”。

  2、生交流識記方法。

  3、師范寫,生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啟發談話:(出示《揠苗助長》插圖)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片,誰知道這幅圖片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學生回答)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揠苗助長》。6、填一填。

  “揠”的意思是。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師檢查生自學生字情況。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三、熟讀課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古時候有個人,因為希望禾苗,就把禾苗,結果。

  2、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個人為什么那么焦急地讓禾苗長高?

 。1)出示:第1句話。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他很焦急?(巴望,天天……)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巴望”。

  (2)指導朗讀,讀出渴望語氣。(“一天,兩天,三天”讀得越來越快,“一點兒、焦急、轉來轉去”等詞語重讀。)

  3、默讀第2~4自然段,思考:他想了個什么辦法?成功了嗎?

 。1)出示:第2自然段,體會“筋疲力盡”。指導抓住“一棵一棵”“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理解“筋疲力盡”的意思,并引導學生想象種田人一棵一棵拔苗時會說些什么。從而體會種田人為了幫禾苗生長,很賣力。

 。2)出示第3自然段,抓住“一邊喘氣一邊說”“沒白費”等詞體會種田人“愿望”實現后的喜悅。

  (3)出示第4自然段,體會“禾苗都枯死了”,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禾苗需要慢慢生長,人為破壞了它的生長規律,自然就枯死了)

  4、拓展討論。

  假如你是這個人的鄰居,看到他拔禾苗,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自由發言)

  5、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揠苗助長”的理解嗎?(不顧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辦壞)

  6、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那你有做過類似的事情嗎?

  四、指導書寫

  1、學習“筋”“!眱蓚生字。教師范寫,指導兩字的占位及筆順,“!弊制浴梆凇币葘憽皬V”再寫兩點。

  2、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3、口頭擴詞,加強記憶。

  [教學板書]

  12寓言二則

  亡羊補牢想法已經丟后悔

  做法不補趕快堵

  結果又丟再沒丟(未為遲也)

  揠苗助長巴望——長得快

  辦法——往高拔

  結果——全死了(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反思]

  《寓言二則》中的兩篇寓言故事,通俗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這兩篇課文時,我采取的教學思路是: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寓言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在教學時,我采用了逐步深入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把握故事的情節,理解故事的含義,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效果不錯。

《寓言》教案8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A 案

  第 一 課 時

  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我們讀過《驚弓之鳥》的故事,還記得故事中的更贏嗎?他不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今天,我們再去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體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學生可能說:知道飛衛和紀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紀昌是飛衛的徒弟,并且他能百發百中。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飛衛是怎樣教紀昌的,使他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交流討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學生讀正確字詞句。

  2.匯報紀昌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紀昌想學習射箭,向飛衛請教。飛衛讓他練眼力,先練眼睛盯著一個目標,一眨不眨,后練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紀昌都照做了后,飛衛才開始教他開弓、放箭。后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疑問:飛衛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教他開弓放箭?根據學生的交流,教師可適時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體會故事的寓意。

  a.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小結: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要想掌握騎車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領,就要;要想掌握操作電腦本領,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b.假如紀昌沒跟飛衛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c.出示句子,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讀好老師飛衛的話,要讀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讀好紀昌的做法,通過躺睜大注視每天聚精會神盯等詞語,讀出他的認真和虛心。三是要讀出紀昌練習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績──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要讀出夸張的描寫。

  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虱。

  2.寫字、寫詞。指導重點:昌不能寫成冒。妻把上半部分與下半部分女連起來。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課 時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 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 他是誰,又是從事什么職業的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師介紹扁鵲其人。(略)

  師: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己見等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我讀了你的故事,雖然你是國君,你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么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么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于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癥,這都怪你自己!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愿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么?對,叫防微杜漸吧!

  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寫正確。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寫成米。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寓言》教案9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形式

  2、了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3、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4、學習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

  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3、學習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

  教學方法;講讀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 統復備

  一、導入:

  1、我國寓言故事很多,請同學選擇一兩個講給同學們聽聽。(課前搜集我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

  2、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較深的道理,以進行勸喻或諷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張、擬人等手法。3、文言文的特點:語言簡潔、凝練

  二、作家、作品

  1、韓非:戰國后期哲學家,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韓國貴族。曾與李斯一起受學于荀子。因見韓國日益削弱,上書韓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國強兵,韓王不聽,退而著書十萬余言。書傳至秦國,秦王大為賞識,于是發兵攻韓,迫使韓國送韓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韓非被拘入獄,后被李斯毒死于獄中。

  2、《鄭人買履》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俄n非子》是戰國韓國貴族韓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論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三、疏通字詞字義

  1、字音、字形

  lǚ 履 suì 遂 nìng 寧 度:duó量長短 dù 量好的尺碼

  2、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語句

  (1)鄭人有欲買履者,“定語后置”句,現在順序應為:有欲買履(的)鄭人。

  (2)寧信度,無自信也。倒裝句,實際上為:“寧信度,無信自也!

  4、復述故事

  5、準確翻譯,做到字字落實

  6、你怎樣看待“鄭國人”,怎樣看待“鄭人買履”。

  7、文章寓意

 。1)從鄭人相信尺碼的角度來看,其寓意在于告誡人們做人做事應從實際出發,不應固守習慣、墨守成規。

  (2)從鄭人返家取尺碼的角度看,其寓意也可理解為遇事不可太機械,而應隨機應變,靈活機動地處理各種變化的問題。

  第二課時

  初備 統復備

  一、復習上課學習的內容,齊背《鄭人買履》。

  二、查字典,讀準字音。

  sshè 涉 jù遽 qì 契 yǐ 矣 ruò 若

  三、作家、作品

  1、呂不韋,秦莊襄王及秦王嬴政時,為丞相,封文信侯,門下有賓客三千。

  2、《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察今》,《呂氏春秋》,也稱《呂覽》,是戰國末期秦國的相國呂不韋的門客編寫的一部書,是雜家的代表著作。此書語言精練,《史記呂不韋列傳》說,書寫成后,“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人用“一字千金”來形容文辭高妙,不可更改。

  四、重點語句

  1、楚人有涉江者,“定語后置”句,現在順序應為:有涉江(的)楚人。

  2、是吾劍之所從墜。

  注:(1)是,指示代詞,這兒。(2)所者, 的地方(3)所從墜,(劍)墜落的地方。

  意思是:這是我的劍墜落的地方。

  3、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注:(1)若,像。(2)“不亦……乎?” 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4、對文中一些字詞的理解。

  “墜”寫出楚人的慌亂,“遽”寫出楚人反應速度之快,“入”“求”又寫出其行為的愚蠢。

  5、寫法評析:對比、反問揭其錯誤實質。結尾“舟行”與“劍止”對比,指出“求劍若此”不僅找不到劍,而且太糊涂了。看來不應靜止地看問題。

  四、討論

  1、你有什么辦法找到這把劍?

  2、鄭國人和楚國人錯在哪里?

  3、兩則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諷刺了那些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人。

《寓言》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理解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2.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過續編或自編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情感態度價值觀

  聯系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經驗,選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法學法:誦讀法,自讀與點撥相結合,探究拓展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或諷刺的故事。篇幅大都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寫法上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

  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二、簡介作者作品

  伊索,相傳為《伊索寓言》的作者。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弗里吉亞人。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臘。伊索童年期是一個啞巴,而且長得很丑,但他的母親非常愛他,時常講故事給他聽。母親逝世后,伊索跟隨曾照料過他的老人,離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學到了許多有關鳥類、昆蟲和動物的故事。伊索并沒有寫下他的寓言,他完全憑記憶口授,其形式簡潔精練,內容雋永深奧含義于淺顯生動的語言中,頗耐人尋味。據希羅多德記載,他原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后來被德爾斐人殺害。但對此人存在的歷史,至今仍有異議。

  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為希臘人所熟知,希臘寓言開始都歸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的故事,以動物寓人。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

  宙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之王。希臘神話說他居住在奧林匹斯山,以雷電為武器,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公牛和鷹是他的標志。

  他的兄弟波士頓和哈德斯分別掌管海洋和地獄;

  宙斯還和許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兒女,如火神赫費斯托、正義和藝術的保護者、太陽神阿波羅,月神和狩獵之神阿爾迪美斯,旅行和商業神赫爾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戰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赫拉是希臘神話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羅馬神話中稱為朱諾,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婦女的保護神。

  赫耳墨斯,一譯海爾梅斯,是希臘神話中眾神的使者,亡靈的接引神。羅馬神話中稱為墨丘利,掌管商業、交通、牧畜、競技、演說以及欺詐、盜竊。他行走如飛,多才多藝,傳說首創字母、數字、天文學、體育運動,發明古代的豎琴,并把種植橄欖樹的技術傳給人類。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誕生是最為奇特的:傳說她是從宙斯的`頭腦里長出來的。

  三、學習《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朗讀課文

  2、研討

  1.赫耳墨斯為什么來到凡間?

  因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來問價,請說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問宙斯雕像的價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價錢不高后,他十分滿意。問赫拉雕像的價錢之后,他更覺得自己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問話,神態、語氣一樣嗎?為什么要“笑著問道”,這“笑”有什么含義?

  一個簡單的“笑”,傳神地寫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內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價格低,譏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會把自己的身價抬得很高,這正是他虛榮心的具體表現。

  情節發展:

  想——問——笑問——想——問——?

  愛慕虛榮而不被重視

  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焙斩褂中χ鴨柕溃骸昂绽牡裣裰刀嗌馘X?”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焙斩孤牶,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明確:原文刻畫了一個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改動后,原文中諷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改變了。

  四、學習《蚊子和獅子》

  1、朗讀課文

  2、分析情節、概括寓意

  蚊子和獅子

  1.蚊子為什么能打敗獅子? 智者勝

  2.蚊子為什么會敗給蜘蛛? 驕者敗

  3.點明寓意? 驕兵必敗

  揚長避短

  蚊子:沖、咬——————-- ——獅子:抓

  勝

  驕傲自滿

  蚊子:吹、唱——-———————蜘蛛:粘

  驕兵必敗

  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蚊子徑直朝獅子飛過去,趁獅子沒有準備,張嘴就咬,而且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也沒抓到蚊子。蚊子戰勝了獅子,就吹著喇叭,唱著凱歌飛走了。

  這樣改動情節后寓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改動后,原文中諷刺驕兵必敗的寓意也改變了。

  五、寓言的特點

  一、勸喻性 二、諷諫性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簡單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于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

  六、拓展思維:

  1、續編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為添頭“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什么?

  b.蚊子戰勝獅子,吹著喇叭、吹著凱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以后還會發生什么故事?

  異向思維

  蚊子撞到蜘蛛網上,一動也不能動。它有戰勝獅子的經歷,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難過極了,懊悔極了。它懊悔自己戰勝獅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這時,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過來,張開大嘴,蚊子閉上眼睛等待著那可怕的時候。就在這時,從那棵高大的松樹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頃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動彈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網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2、自編寓言故事:

 。ㄌ崾荆呵楣澮侠砭唧w,情節與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種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對話;樹和斧子;畫筆和顏料:蜜蜂與花朵:貓和老鼠;煙囪和濃煙:

  七、擴展閱讀

  伊索寓言

  狐貍和葡萄

  寓意:在經歷了許多嘗試而不能獲得成功的時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輕視成功,以此來尋求心理安慰。

  烏龜與兔

  這故事說明,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

  說謊的放羊娃

  這故事說明,那些常常說謊話的人,即使再說真話也無人相信。

  月亮和她媽媽

  這故事說明,事物總在不斷變化,不可能一勞永逸。

  烏龜與鷹

  這故事說明,那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人必將失敗。

  板書設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節發展:

  想——問——笑問——想——問——?

  愛慕虛榮而不被重視

  蚊子和獅子

  揚長避短

  蚊子:沖、咬——————-- ——獅子:抓

  勝

  驕傲自滿

  蚊子:吹、唱——-———————蜘蛛:粘

  驕兵必敗

  第二課時

  學習《穿井得一人》

  一、導語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告訴我們要謙虛,不要妄自尊大和驕兵必敗的道理。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穿井得一人》這篇課文。

  二、指導朗讀課文穿井得一人

  三、編者簡介

  呂不韋(?——公元前235年)戰國末期衛國濮陽(在今河南省)人。原為富商,在趙國都城邯鄲曾與當時作為人質的秦國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說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太子。子楚繼承王位(即莊襄王),任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莊襄王死后,13歲的嬴政繼位為秦王,呂不韋繼任相國,稱為“仲父”。呂不韋門下有食客三千,家僮萬人。公元前238年,嬴親自理政,次年呂不韋被免職,后憂懼自殺。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秦相呂不韋命他的門客集體撰寫。全書160篇,由12"紀”、8“覽”、6“論”三部分組成。因書中有8“覽”,所以又稱這部書為《呂覽》。該書由于是集體著述,思想很不統一。以儒家、道家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農家各派的學說,后人稱它為“雜”家的代表著作。該書的文字樸實簡勁,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有顯著影響。東漢高誘注本為善。

  三、解詞,口譯課文

  溉汲:從井里打水澆地 及:等到 穿井:打井

  譯文: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須到外面打水澆地,因此經常有一個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對別人說:“我家打井得到一個人。”

  聞:聽到之:代這件事 道:談論 聞:使聽見 于:向、對

  譯文:有人聽到這話,傳播說:“丁家打井打出了一個人!倍汲堑娜硕颊務撨@件事,這件事被宋君聽見了。

  令:派 之:這件事 于:向 對:回答 之:的 使:勞動力 于:在

  譯文:宋國國君派人去問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說:“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不是從井中挖出一個人來呀!痹缰朗沁@個結果,還不如不問。

  四、理清脈絡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有開端、發展、結局,但最后也未點出寓意。全文共3節,分三層。

  第一層(第1節)敘述宋國姓丁人家因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個勞動力。后來自家打了井,趣說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層(第2節)別人并未懂這話,就把丁氏的話傳開了,直傳到國君那里。

  第三層(第3節)丁氏告訴國君使者自己的話的真正意思。

  五、質疑: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個勞動力。

  傳說的人把這句話聽成了什么意思?

  聽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個人。

  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告訴人們不可輕信傳言并盲目傳播,說話、念詞不要產生歧義。

  六、歸納中心

  《穿井得一人》這則寓言通過一個笑話告誡人們對于道聽途說的傳聞、傳言,一定要詳察弄懂其真義、真相,不要輕信、輕傳,否則便人誤區。

  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情況?如有,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

  在現實生活中對待傳聞都應采取調查研究的審慎的態度、去偽存真的求實精神。不要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

  七、詞語小結:

 。1)古今異義

  子將安之? 古義:哪里

  今義:平安

 。2)詞性活用

  我將東徙。東: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

  (3)一詞多義

  之:聞之于宋君。代詞這件事

  子將安之?動詞去、到

  得一人之使。助詞的

  聞:有聞而傳之者。聽到

  聞之于君。使聽到

  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認為

  以故東遷。因為

  于:聞之于宋君。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在

  八、寫作方法

  《穿井得一人》幽默風趣。故事中因對話中有一個多義詞(“人”,可指人也可指勞動力)或把“得(需要)(得到)兩音義混用,而被人誤解,結果越傳越遠,居然傳到國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實與傳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發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們不可輕信傳言。

  板書設計

  穿井得一人

  一( 1 )姓丁人家打井趣說為“穿井得一人”。

  二( 2 )別人把這話傳到國君那里。

  三( 3 )丁氏告訴國君使者自己的話的真正意思。

  教育人們不可輕信傳言

  學習《杞人憂天》

  一、看動畫猜成語

  揠苗助長 濫竽充數 狐假虎威 葉公好龍

  揭示課題杞人憂天

  二、簡介作者作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與鄭繆公同時。一說與鄭頃公同時。《莊子》中有許多關于他的傳說。

  《列子》是道教經典之一,其學說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凈無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其中很多故事都寫得很生動,有較高的文學和思想價值。

  三、指導朗讀

  盡我所能

  展示朗讀技巧,掃清字音障礙。24杞人憂天FLASH朗讀.swf

  四、檢查預習

  中傷(zhòng )星宿(xiù )

  中:宿:

  中間(zhōng )宿舍( sù )

  躇( chú )步 跐(cǐ )蹈

  杞人( qǐ ) 舍然(shě )

  充塞(sè ) 宿舍( shè )

  五、再讀課文,解詞,口譯課文

  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逼淙嗽唬骸澳蔚貕暮?”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崩墜:崩塌墜落寄:依托依附 廢寢食: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因:于是 曉:開導

  屈伸:彎曲伸長 行止:行動活動 只使:即使舍然:放心的樣子

  奈何憂崩墜乎(為什么 )奈地壞何(拿……怎么辦 )

  重點句子: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

  又有一個人為這個擔憂的人而擔憂,于是前去開導他。

  充塞四虛,無處無塊。

  四處都塞滿了土塊,沒有地方沒有土地。

  奈地壞何?

  大地崩塌怎么辦呢?

  奈何憂其壞?

  為什么要擔心大地崩塌呢?

  六、從現象到本質,揭示故事寓意。

  “杞人憂天”:比喻沒有根據或不必要的憂慮。

  本文寓意:要消除沒有根據或不必要的憂慮。諷刺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七、展示復述能力

  小組大比拼——看誰速度快

  寓言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和諷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采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八、拓展創新

  從今天的天空變化趨勢來看,我們要不要“憂天”?

  圖片展示

  滾滾濃煙遮天蔽日

  這里整天都籠罩在煙霧當中

  污水周圍的草都死了河邊的蘿卜也枯死了

  河面上厚厚的油層惡臭難當

  水井重度污染,難以飲用

  刺鼻的污水從這里排出

  長城腳下亂砍濫伐

  原始生態林遭破壞

  這里儼然成了垃圾場了

  1、全球逾萬種動物瀕臨滅絕 亂砍濫伐森林是禍首

  2、黃河缺水危機呼喚“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來越燙了

  4、北京面臨被沙淹沒危險

  杞人憂天無必要,掌握文化需記牢。

  今人憂天真可嘉,攜起手來護家園。

  九、作業:

  杞人和曉者看到現代社會“戰火紛起、境惡化、人口急增、旱澇災害、火災頻發、交通事故、過度抽取自來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現象,深感責任重大,憂郁之心漸長。當他們又一次相遇時,他們卻共同訴起了各自的憂愁。請你展開你的想象,以《〈杞人憂天〉后傳》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板書設計

  杞人憂天

  天,積氣——奈何憂崩墜乎?

  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

  地,積塊——奈何憂其壞?

 。◤U寢食) (憂彼之所憂者)

  舍然大喜———————--------(亦舍然大喜)

  諷刺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寓言》教案11

  目標

  1.理解故事,進一步了解作品中動物的特點。

  2.知道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自己的優點要看到,別人的優點也要看到。

  準備

  猴子、狗熊、大象、鱷魚、螞蟻卡片5―6套。

  過程

  1.說說這些動物。

  ――教師出示猴子卡片,請幼兒說一說喜不喜歡猴子,說出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

  ――把準備的動物卡片分別發給每一個小組,請他們討論:喜不喜歡這些動物,為什么?

  ――每組幼兒派一個代表說一說自己組的討論結果。

  2.聽聽動物夸自己。

  ――剛才你們說了自己喜歡這些動物的哪些地方,動物們也知道自己的優點。我們聽一聽它們是怎么夸自己的。

  ――講述故事,并按故事情節中的先后次序將動物呈現在黑板上。

  ――這些動物夸自己有什么特點?它們看別人呢?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夸自己的優點是對的,但是夸自己時不能把別人說得什么都不好。

  3.夸夸自己和別人。

  ――請幼兒夸夸自己的優點,同時也夸夸別人的優點。

  建議

  最后一個環節可根據幼兒自信與不自信的情況,引導幼兒選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我學會了跳繩,XX小朋友也學會了,我們跳得很好!被颉癤X小朋友會講故事,我也會講故事!币⒁夤膭钅切┎蛔孕诺挠變,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長處,從而樹立自信。

  附:夸自己

  有一天,一位醫生來到森林里。他讓動物們說說自己的.長相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他可以幫助動物們變得漂亮起來。

  醫生讓猴子先說。猴子說:“我對自己的長相很滿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樣,有四肢、有五官。我還比人多一條漂亮的尾巴呢。你們瞧,狗熊的長相才不好看呢。他長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

  狗熊說:“什么呀,我的長相一點都不難看。我比猴子長得壯,我的力氣也大呀。大象才難看呢!你們瞧瞧,大象的身子那么大,可是他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像長了一條豬尾巴,大象的耳朵那么大,鼻子也長得不像樣子!

  大象聽了很不高興,他生氣地說:“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長得很好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請我去當滑梯呢。要說身體嗎,鯨魚才是長得太大太蠢呢!

  鯨魚也生氣了,他噴出一股水,高高地沖上天空。他說:“我是海里最大的動物。最厲害的鯊魚看到我都逃得遠遠的。沒有那么大的身體,鯊魚會怕我嗎?你們瞧,螞蟻才長得不好看呢。螞蟻長得那么小,讓人看不清楚,一腳就把他踩扁了!

  螞蟻雖然長得小,可他從來不覺得自己長得難看。螞蟻說:“誰說我長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難看呢。猴子說他和人長得一樣,人的身上可沒有那么長的毛呀,還有那么難看的紅屁股,人也沒有呀!

  動物們夸了一通自己,批評了一通別人,很開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醫生沒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根據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編)

《寓言》教案12

  教學目標:了解《伊索寓言》的思想內容,并學會用歸類法來領悟寓意。

  重難點:通過把寓言按內容歸類的方法來領悟寓意。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進寓言世界

  l 播放《喜洋洋與灰太狼》主題曲動畫,談話導入:這部動畫片一播出就深受小朋友甚至成年人的喜愛,還獲得最佳國產動畫片銀獎,我想它之所以風靡全國,不單是那吸引人的故事情節和健康向上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簡單的動物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的哲理,傳達樂觀、自信、勇敢的精神。可以說喜洋洋的世界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書。

  它也是通過動物故事影射社會生活,并且教人處世、做人的道理。被譽為西方寓言的始祖,在西方人眼中,它的重要性甚至被認為僅次于《圣經》,這本書就是《伊索寓言》。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伊索寓言的世界,一起感受寓言故事中的生活智慧。

  l 在了解《伊索寓言》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或教訓。{出示板書:寓言是一種帶有勸喻性或諷刺性的小故事。}

  二、你了解嗎?最近我們讀了《伊索寓言》,下面看看大家都對這本書了解多少。

  l 小測(2分鐘):

  1、《伊索寓言》產生于 希臘 (國籍)的古典時期,相傳是由 伊索 (作家)編的。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 動物 寓言,少部分以人或神為主人公,往往簡潔客觀地敘述一個故事,最后以一句話畫龍點睛地揭示 蘊含的道理 。它們篇幅 短小 而寓意 深刻,語言不多卻值得回味,藝術上成就很高。特別是動物寓言部分,廣泛采用 擬人 手法,表現了動物各自的習性。

  3、《伊索寓言》中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舉出三例:《龜兔賽跑》, _《狼來了》_,《狼和小羊》。

  要讀懂寓言,就必須理解寓意。《伊索寓言》作為古人智慧的結晶,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那么,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我們能否通過內容去弄懂故事的寓意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這兩個問題。

  三、你發現了嗎?

  l 閱讀三組寓言故事,歸納《伊索寓言》的內容精要:

  l 引導:每組的兩個故事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人物性格或者結局上有什么相似點的?

  1、默讀第(一)組的兩個語言故事,自主完成練習題。

  2、自由朗讀第(二)組寓言故事,小組合作完成。

  3、第(三)組寓言故事,第一個齊讀,第二個分角色表演讀。男女生比賽,看哪隊完成得最快又回答得最準確。

 。1)影射當時社會現實

 。2)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和智慧

  (3)借動物形象嘲諷人類缺點。

  四、你找到方法了嗎?

  l 劃出每則寓意的關鍵詞,歸納概括寓意的方法。

  1、揭露……表現…… 2、告誡……不要……警示……說明……

  3、諷刺……批評……嘲笑……

  五、何不嘗試一下?

  請用內容歸類法概括下列故事的寓意。

  《赫剌克勒斯和財神》揭露許多有錢人往往做不義之事。(表現了窮人對為富不仁者的不滿。)

  《蝙蝠與黃鼠狼》提醒我們遇事不要一成不變,要隨機應變方能避免危險。

  《牛和蛙的故事》諷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狼來了》嘲笑那些常常說謊話的人,即使再說真話也無人相信。

  六、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內容歸類法來概括寓言故事的寓意,其實概括寓意的方法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閱讀過程中能邊讀邊總結,只有掌握了好的閱讀方法,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才會提高!

  七、作業:

  完成閱讀題

《寓言》教案13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初步理解故事,明確故事寓意:不勞動不會有收獲,運氣不會天天有,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

  2、培養幼兒樂意傾聽故事,并能用繪畫表達其內容。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VCD 圖片

  活動過程:

  一、我們學過哪些成語故事?誰知道它的寓意?

  二、今天老師再請小朋友學習一則寓言:守株待兔(出示字卡)

  1、有一天,一位農夫正在田里鋤草,突然驚動了一只野兔,它跑得很快,這只野兔為什么跑得這么快?(幼兒討論)

  2、你們剛才說的種種情況確實都有可能發生,野兔一不留神竟撞在了田邊的一個樹樁上,會怎么樣?

  3、農夫喜出望外,趕忙拾起兔子,帶回家去,農夫得到這只野兔會怎么做呢?

  4、農夫回到家,確實把野兔美美地吃了一頓,他邊吃邊想,你們猜猜看會想些什么?(討論)讓我們一起說說農夫的美夢吧!

  5、從此,農夫再也不耕田鋤草,他天天守在那個樹根旁,等待野兔撞*在樹根上,從早上等到晚上,從日出等到日落,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農夫等到的會是什么結果?(幼兒討論)

  6、聽到這兒,你覺得農夫的做法怎么樣?為什么?(幼兒討論)

  三、觀看動畫,加深理解

  1、剛才小朋友聽了這個故事,現在想看看動畫嗎?

  2、如果你是農夫的朋友,你想對農夫說些什么?

  教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很短小,但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不勞動不會有收獲,運氣不會天天有,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

  四、自由講述,鞏固故事內容。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農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見有一只野兔從旁邊的草叢里慌慌張張地竄出來,一頭撞在田邊的樹墩子上,便倒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農民走過去一看:兔子死了。因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農民高興極了,他一點力氣沒花,就白撿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撿到野兔,日子就好過了。從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氣種地了。每天,他把鋤頭放在身邊,就躺在樹墩子跟前,等待著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這樹墩子上來。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農民當然沒有再撿到撞*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

  寓意:

  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寓言》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场⒏惺軆灻赖恼Z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含義,加強理解表述的正確性。

  2、反復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難點】

  對寓言含義的理解。

  【課前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俗話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必有得。人們做事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伴隨我們的今生今世。我們應當怎樣面對“得”與“失”呢?周國平的《白兔和月亮》這則寓言就給了我們一個啟迪。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間傳說。外國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我國的寓言多存于《莊子》、《韓非子》等。

  二、詞語教學

  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預習,落實詞語教學。

  附補充的重要詞語:

 。、正音:

  皎潔(jiǎo)心曠神怡(kuàng)(yí)

  2、釋詞:

  慧心:這里指智慧。

  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開朗。怡,愉快。

  舉世無雙:整個世上沒有第二個人可以相比。舉,全。

  迭生: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迭,屢次。

  三、整體感知

  1、聽讀。

  2、學生朗讀。

 。、討論發言。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學生小組討論:

  問題組:

  1、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完整復述課文)

 。病⒄页鲈⒀灾械闹黝}詞。──“得失之患”。

  四、研讀賞析

 。薄⒀杏戀p析:

  出示問題組,學生討論,教師略加點撥:

  問題組:

  1、白兔的賞月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請找出有關詞語。

  前:“尤愛”、“無憂無慮地嬉戲”、“心曠神怡”、“各具風韻”

  后:“一掃而光”、“緊張不安”、“惟恐”、“心痛如割”

  這是對比的寫法。

 。、為什么會發生這種巨大的變化?

  她“得”了月亮,“失”了樂趣。

  ──白兔擁有了月亮后,把它當作私有財產,害怕失去,因而緊張不安,產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失去了賞月的樂趣。

 。、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感悟語言:

 、朋w會詞語的精美。

  ──可是,說也奇怪,從前的閑適(悠閑)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有)著一個念頭:“這是我的月亮!”請設身處地地體驗一下,句中加點詞能否換成括號內的?為什么?

  “閑適”是清閑安逸的意思,比“悠閑”更能反映出白兔的無憂無慮。而“繃”的強度更甚,充分體現出白兔患得患失的心態。

 、企w會句子的精美。

  對稱。如:“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五、拓展延伸

  1、試想一下,是否“一無所有”就心安理得?

  2、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象?應該具有怎樣的人生態度?

 。ㄒ陨细黝}允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指正。)

  六、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讀一讀,寫一寫”有關練習。

 。、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白兔和月亮》告訴我們:面對財富、幸福,我們應該怎么辦?不僅如此,大家還須知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周國平的另一篇寓言《落難的王子》,體會它給我們所帶來的警示。

  二、詞語教學

  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檢查預習,落實詞語教學。

  附補充的重要詞語:

 。薄⒄簦

  稟告(bǐng)擄(lǔ)

  2、釋詞:

  稟告:向上級或上級告訴事情。

  突如其來:突然發生。突如,突然。

  三、整體感知

 。、范讀。

 。病W生朗讀。

 。、討論發言:

  大屏幕出示問題組,學生討論:

  問題組: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厄運能使人變得堅強。

 。、“我”在情節的`發展中起什么作用?

  線索人物,是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四、研讀賞析

  1、研討賞析:

  預設問題組,學生解答:

  ⑴王子落難前后的性格有何不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王子開始時性格很脆弱,多愁善感,后來他經歷了厄運,并且沒有被厄運嚇倒,挺了過來,從而變得堅強起來。

  ⑵“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我”的頭上。這一情節說明了什么?

  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都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⑶“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這樣寫起什么作用?

  ①王子聽到天災人禍的消息時。

 、凇拔摇甭牭酵踝拥脑庥鰰r。

 、酆笕艘姷健拔摇痹馐芏蜻\時。

  反復出現,構思奇妙,耐人尋味,揭示了這種故事在現實中的普遍性。

 。、拓展反思:

  從生活中舉出實例,說說沒有遭遇過厄運的人應該怎樣培養自己堅韌的意志?(學生討論,教師及時指正。)

  參考:要培養堅韌的意志,必須自覺地尋找艱苦,在艱苦的條件下刻苦的磨練。如長跑并非厄運,但也可以鍛煉人的意志,使人堅強,戰勝脆弱。

  五、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學生自由評說,教師適當點撥。

  六、課堂小結

  我們學習的兩篇寓言,分別從不同側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確立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就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薄T竿瑢W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七、布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剩余部分。

 。病⒆魑挠柧殻骸毒影菜嘉!贰ⅰ对谀婢持谐砷L》。

  兩題中任選一題。不少于800字。

《寓言》教案15

  教材分析:

  《牧童和狼》《蟬和狐貍》是《伊索寓言》中的兩則小故事,語言簡潔,寓意深刻,對我們很有教育意義。

  學情分析:

  這是五年級上冊的課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強,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就可,再通過朗讀以及結合生活談談就能理解寓意。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學生自瀆自說自悟來領會寓意。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兩個寓言,理解寓意。

  教學重點:

  1精讀兩個寓言,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1理解寓意,教育學生從寓言中學到如何做人。

  課程資源的組織和利用:

  使用配套的.教學課件朗讀磁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狐貍和葡萄》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二、學習《牧童和狼》

  1、自讀課文,思考:在“好幾次”和“后來”發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現?村民

  們前后為什么有不同的表現?

  2、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適時提問“驚慌失措”的意思)

  好幾次

  后來

  牧童

  大叫狼來了

  嚇壞了,慌忙大叫

  村民

  聞聲趕來,驚慌失措

  沒有人來

  3、比較朗讀兩次“狼來了”,指名讀,師生評,再讀。

  4、牧童好幾次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這是一位什么樣的牧童?

  5、師述:這樣一位愛說謊的牧童,使得村民們再也不相信他的話,最后他的羊怎么了?

  6、齊讀第三自然段。

  7、交流: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人和事?

  8、自讀課文,指名讀,要讀出牧童前后迥異的心情。師生點評、齊讀。

  三、學習《蟬和狐貍》

  1、自讀課文,這則寓言故事有兩個角色:蟬和狐貍,這是一只什么樣的蟬和什么樣的狐貍?從課文哪

  里可以看出?畫出有關的詞句,再有感情地讀讀。小組合作學習。

  2、生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指導朗讀有關句子,表現蟬的聰明、狐貍的陰險。

  指名讀、師生評、再讀。

  4、齊讀最后一節

  5、交流:你的身邊有像這只蟬一樣聰明的人嗎?

  6、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蟬和狐貍不同的語氣。

  四、拓展延伸:

  1、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說說看過《伊索寓言集》中的其它故事。

  五、作業

  1、選讀《伊索寓言集》

  附板書:

  牧童和狼

 。ㄒ回炚f謊沒人相信)

  蟬和狐貍

  (聰明從別人的災難中吸取教訓)

  教學反思:

  蟬和狐貍這個寓言上得較好,學生通過找重點詞句以及朗讀這些詞句來理解寓言,學生對寓意理解比較

  深刻,都結合了自己的例子來談。課堂氣氛較活躍。

  在上牧童和狼中,我對“一貫”這個詞突出得不夠,使學生對一貫說謊和偶爾食言有些混淆,

  這主要是課前備課不充分,沒有深挖“一貫”。看來今后在備課時還要想得更多。

【《寓言》教案】相關文章:

寓言的教案01-05

《寓言》的教案06-27

《寓言》教案07-24

《寓言》教案(薦)08-27

寓言優質教案01-20

寓言的教案【精】01-22

《寓言》教案【推薦】11-18

《寓言》教案【熱門】11-23

【薦】《寓言》的教案07-01

《人生寓言》的教案03-2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产在线观看亚洲第一站 | 亚洲视频视频在线 | 色色资源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