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集錦【1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寓言故事吧,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都有哪些經典的寓言故事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古代寓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古代寓言1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讓我明白了許很多多的道理,也給我帶來了很多收獲。
其中,《掩耳盜鈴》這篇小短文,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人想偷一口鐘。這人想把鐘背上就逃跑,可是鐘太重了,于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鐘砸碎,剛一砸就有較大的.聲音,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自身的耳朵捂住。這樣只會騙了自身,而不會騙了別人。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能讓我們心靜下來;會給我們一生照上詩意的光芒,是我們的一生都有一股溫暖向上的力量相伴;能讓我們的體悟到什么是勇氣,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信念……
中國古代寓言2
如果說書籍是一盞明燈,那么閱讀就是行走在黑夜中照亮我們前行的那一束光,多么明亮,多么溫暖啊!這個暑假里,我在《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中讀到了很多故事,有:《古琴價高》、《對牛彈琴》、《愚公移山》、《畫蛇添足》。其中最讓我有感觸最深的故事是《畫蛇添足》。
故事發生在楚國,有戶人家去祭祀老祖宗。祭祀完還剩一壺酒沒喝,他們就商量怎么分配,一個人說:“我們畫蛇比賽,誰最快畫完誰就喝。”其中有一個人畫完蛇的時候又去畫了腳,還沒畫完,另一個人就畫完了,去搶過那壺酒說:"蛇本生就沒有腳,你還給它添腳,不是白費功夫嗎!”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畫腳的楚國人沒有實事求是,而賣弄聰明,以致節外生枝,最終錯失了那壺酒。
寓言故事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中我們可以窺探到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從《畫蛇添足》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生活中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為給蛇畫腳的楚國人,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辦糟。
中國古代寓言3
玫瑰園里生長著許多玫瑰:紅玫瑰、黃玫瑰、綠玫瑰、紫玫瑰、白玫瑰,還有一株黑玫瑰。
玫瑰們都瞧不起這株黑玫瑰,鄙夷地說:
“黑不溜秋的,像個丑八怪!怎么配生長在我們中間!”
黑玫瑰感到非常委屈,但它還是堅強地生活下來。不僅枝繁葉茂,而且花朵開得十分出色。
“哼!丑八怪!”同伴們都嗤之以鼻,連瞧都不愿再瞧它。
一天,園丁陪著一位植物學家到玫瑰園里參觀。
植物學家在眾多的.玫瑰中間看了又看,忽然發現了這株黑玫瑰,驚喜地叫起來:
“黑玫瑰!這是曠世稀有的品種!”
植物學家為了研究黑玫瑰,保存和繁衍這個珍貴品種,便以重金購買了這株黑玫瑰。
當黑玫瑰離開玫瑰園時,它依依不舍地向同伴們告別,特別向辛勤培育它的園丁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黑玫瑰離開了玫瑰園。玫瑰們因為它們中間沒有了這個“丑八怪”而感到歡悅嗎?不,它們都感到十分羞愧和懊悔呢!
中國古代寓言4
春秋時代,齊國的晏嬰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國相。
他第一次出使楚國的消息傳出后,楚王對身旁的謀士們說:“晏嬰在齊國是有名的能言善辯之人。現在要來楚國,我想當眾羞辱他一番,你們看有什么好辦法呢?”
于是他們商議出了一個壞主意。
這天,晏子如期而至,楚王設宴款待。
當酒興正濃時,忽見兩個差役押著一個被縛之人來見楚王,楚王假裝不知地問道:“這人犯了什么罪?”差役趕緊回答:“他是齊國人,到我們楚國來偷東西。”
楚王于是回過頭去看著晏嬰,故作驚訝地說:“你們齊國人都喜歡偷東西嗎?”
晏嬰早已看出了楚王是在演戲,這時便站了起來,極其鄭重而嚴肅地對楚王說:
“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時就結橘,如果將其移栽到淮河以北,結的果實就變成又酸又苦的枳(zhi)了。它們只是葉子長得十分相似而已,所結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這是什么原因呢?原來是水土不同的緣故啊!眼下這個人在齊國時不偷盜,到了楚國后卻學會了偷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會使人變成盜賊么?”
一席話噎得楚王尷尬極了,只好賠笑收場。
時隔不久,晏嬰又被派往楚國公干。
楚王沒有忘記上次宴會上的難堪,總想伺機報復。
他知道晏嬰的身材十分矮小,于是就吩咐在城門旁邊另外鑿開一扇小門。
當晏嬰到來之后,侍衛便讓他從小門進去。
晏嬰見狀,立刻正色道:
“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會從狗洞中爬進爬去。我今天是奉命出使楚國,難道也要從這狗洞中進去嗎?”侍衛們理屈詞窮,只好眼睜睜看著晏嬰從大門正中昂首闊步地進了城。
接著,晏嬰在拜見楚王時,楚王又用嘲諷的語調說:“齊國大概沒有多少人吧?”
“我們齊國僅都城臨淄就有居民七八千戶,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人人揮袖就可遮住太陽,個個灑汗即如空中落物,您怎么能說齊國無人呢?”
楚王聽罷,進一步用挑釁的口吻發問:“既然齊國人多,為什么總是派遣你這般矮小的角色作使臣呢?”
晏嬰對楚王的無禮早有思想準備,他冷笑了一下應道:
“我們齊國派遣使臣的原則是視出使國的情況而定,對友好的國家就派好人去,如果出使國的國王粗野無禮,就派丑陋無才的'人去。我在齊國是最丑陋無才的人,所以總是被派作出使楚國的使臣。”
一席話再次使楚王無言以對,從此他再也不敢小看晏嬰和齊國了。
晏子使楚的故事說明:許多自以為聰明的人,其實是愚蠢透頂;一心想侮慢他人的人,到頭來必然會使自己的尊嚴掃地。
中國古代寓言5
來吧!讓我帶領你們去這本書的世界里參觀一下吧!
其中有一則寓言是我國古代最著名《庖丁解牛》。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庖丁,因為他堅持不懈練習,最終從陌生到了熟悉到了然于心。另外,我還懂得了一件事做了許多遍之后就會變得無比的熟練。
我最喜歡的當然是《楚莊王的寬容》啦!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楚莊王,他對別人很寬容,還很善良。通過這次的故事,我懂得了有時候,對他人的.寬容正是對自己的寬容。
我其次最喜歡的就是《空中樓閣》。那里有既愚蠢又不愛學習的主人家,竟然讓泥瓦匠不蓋第一層第二層樓,直接要蓋第三層樓,真是愚不可及呀!
這個故事使我懂得了,我們不管是做事還是做人,都應該踏踏實實,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將事情做好。想要一步登天,那只是空想。
來吧!快來買這本書吧!這本書既豐富又多彩。
中國古代寓言6
羅曼·羅蘭說:“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中國古代寓言》是一本富含哲理又通俗易懂的書,我看過之后明白了許多道理,今天來給大家說說我看過之后的感受。
《中國古代寓言》里面有許多有趣精彩的寓言故事,其中,我最喜歡里面的兩則寓言故事,我來跟大家講—講吧!第一則寓言故事是《紀昌學射》,里面的主人公有紀昌、甘蠅、飛衛。全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古時候有個人叫紀昌,非常喜歡射箭,希望拜名師學藝。當時,有個善于射箭的人叫甘蠅,甘蠅有個徒弟叫飛衛,他的射箭本領超過了師傅甘蠅,紀昌聽說了飛衛的本領,去向飛衛請教射箭,飛衛讓他先練眼功。一是練眼睛牢牢地守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二是練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很大的東西。這聽起來多么匪夷所思啊!可是紀昌日復一日地苦練,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弓箭手。當我讀到“紀昌回到家中,仰臥在他妻子的織布機下面,把眼睛盯在織布機的腳踏板下,兩年以后,即使錐子刺進他的眼眶,也不會是他眨眼。”這段話時,我認為紀昌的學習態度是多么認真和虛心啊!也讓我明白了學習一門技藝必須先練好基功,只有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才能掌握技藝的精髓。
第二則寓言故事是《王戎識李》,里面的主人公有王戎的小伙伴們。全文主要內容是古時候有一個叫王戎的人,從小聰明伶俐、智慧過人。一天他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看見路邊有一株李子樹,結了很多李子,小伙伴們都爭先恐后地去摘。只有王戎沒有動。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說:“你們覺得不奇怪嗎?這棵李子樹就長在路邊,一個個都熟透了。可是來來往往的人,卻沒有幾個去摘。依我看,這李子定是苦的。”小伙伴們聽了將信將疑。他們拿起剛摘下的李子嘗了嘗,立刻吐了出來,叫道:“這李子果真又苦又澀。”這件事之后,小伙伴們都十分佩服王戎,遇到事情都要先征求他的意見。我看后如夢初醒:我們在面對誘惑時,千萬不要貪圖眼前的利益。只有仔細觀察,多動腦筋思考,然后進行冷靜的分析判斷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后,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相信以后在人生中也可以用這些道理使我邁向成功的道路。
中國古代寓言7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中國古代寓言》,這本書里面有很多非常有趣的古代寓言故事,比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劍、畫蛇添足、杞人憂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守株待兔和屠龍之技的故事。
守株待兔講的`是宋國有個農夫,他的田里有個枯樹樁,有一天,農夫在耕田的時候,有一只免子跑的時候撞到了那個樹樁,把脖子折斷,死了。農夫看到了非常高興,白白得到了一只兔子,于是農夫從這以后放下了農具,一點都不想耕田,整天去樹樁旁等兔子,但之后沒有一個兔子撞到樹樁,于是這個農夫就成了宋國人的笑柄。這個寓言故事讓我明白了做事時不可以太貪心,一定要腳踏實地。
屠龍之技說的是古代有個人他有一天突發奇想要去學屠龍的技能,之后他跟著老師學了三年,終于學成出師。他告別了老師開始到各地去尋找龍,沒想到世界上已經沒有龍了。讀完這個故事,我覺得非常奇妙,世界上竟然還有屠龍的技術,但是又沒有龍,這個人浪費了時間但學到的東西又沒有用,很可惜。
古代的寓言故事可真好玩。
中國古代寓言8
這個星期我看了《中國古代寓言》這本寓言書,寓言書有很多寓言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道理,其中有一個寓言故事叫《井底之蛙》。講的是在一個廢棄的井里,住著一只青蛙。有一天,井欄邊來了一只東海的大鳥,大鳥對井里的青蛙說了很多外面世界的美好。告訴它外面天空有多么之大,地面有多么的寬廣,青蛙聽了驚奇的呆住了,覺得自己太渺小了。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不要像青蛙一樣見識短淺、孤陋寡聞、安于現狀盲目自大,所以我們不能安于現狀,要好好的學習,增強自己的知識面和見識面,永遠不做井底之蛙。
寓言《畫蛇添足》,講的是幾個人在一起喝酒,喝到最后剩下酒不多了,他們決定畫蛇比賽,誰畫的最快,這壺酒就給畫最快的人喝。其中有一個人畫的非常快,一下子就畫好了,他看看幾個朋友都還沒怎么畫,他心中好自得意,他決定把畫好的蛇加上四只腳。這時候剛好朋友也畫好了,別人看了他的.畫,“說蛇是沒有腳的,你把腳畫上去就畫錯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做一些不該做的事。甚至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后感300字 篇2
我讀完這本《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時,里面有一篇叫“阿豺論折箭”的寓言令我難忘,里面講了“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讓他的二十個兒子每人拿一支箭來,這時,阿豺的同胞弟弟慕利延走了過來。阿豺讓慕利延拿一支箭折斷,慕利延很容易就把一支箭折斷了,阿豺又讓慕利延把余下的十九支箭拿來一起折斷,慕利延用盡了力氣也不能把十九支箭同時折斷。阿豺說:“一支箭很容易折斷,但很多箭就不容易折斷,只要你們齊心協力,我們的國家一定會‘牢不可破’”。
他講到了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碰到的一個問題“齊心協力”,在生活中,我們往往不能一起齊心協力的去完成一個事,譬如說:有時要一個小組一起去完成一張小報,這個小組的人總是你爭我搶,所以到最后時間來不及了,都不能把小報給編好。就如這則寓言中,阿豺的二十個兒子,他們都想當“吐谷渾”國的下一代(國王)傳人,阿豺卻說:“只要你們齊心協力,我們的國家一定會‘牢不可破’”。
這個寓言說明了‘單者易折,眾者難摧’的道理。
我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和同學們一起齊心協力的去完成一件事情的。
中國古代寓言9
寓言講求比喻,是常常采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說明某種道理的文學樣式,文體特征上結構簡短、形象鮮明、藝術手法夸張。在古今中外的寓言作品中,用比喻說話,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生物或無生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動作和語言,借以闡明某種道理,或諷刺某種社會現象,是共同的特點。
我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形象非常鮮明生動、主題的寓意非常深刻,在文學性中寄寓著豐富的生活哲理,這是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之后的直接感受。如《庖丁解牛》、《南轅北轍》等等膾炙人口的寓言,里面包含著很深的人生體驗和生活哲理。在《買櫝還珠》這則寓言中,本來主要買的是“櫝”中的“珠”,卻買“櫝”還“珠”。舍棄了最重要的東西,選擇了無足輕重的東西,這種在生活中經常存在的現象,通過這個寓言很生動很形象地表現出來了。再如在《井底之蛙》中,通過青蛙與東海大鱉的.對話和行為,說明人生的天地是十分廣闊的,人不要為周圍的有限的環境所拘囿,應該目光更遠大一點。
在《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中,驢子是蠢笨的形象,老鼠是貪婪的形象,猴子是機靈的形象,狐貍是狡猾的形象,老虎是橫暴的形象,螞蟻是狂妄之徒,蝙蝠是騎墻派,如此寓意,既符合動物的體貌行動特征,又包含著耐人尋味的生活道理,真是獨具匠心,別出心裁。
版權所有,盜版必究!
中國古代寓言10
過去貴州(黔)這個地方沒有驢。有個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了一頭驢,運來后卻沒有什么用處,就把驢放到山腳下。
一只老虎看見了驢,以為這個軀體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樹林里偷偷觀察著,后來又悄悄走出來,小心翼翼地接近驢,不知道驢子的底細。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大虎大吃一驚,遠遠躲開,以為驢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懼。然而,老虎反復觀察以后,覺得驢并沒有什么特殊本領,而且越來越熟悉驢的叫聲了。
老虎開始走到驢的前后,轉來轉去,還不敢上去攻擊驢。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驢,越來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斷冒犯它。驢非常惱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盤算著:“你的本事也不過如此罷了!”非常高興。于是老虎騰空撲去,大吼一聲,咬斷了驢的喉管,啃完了驢的肉,才離去了。
唉!那驢的軀體高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顯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雖然兇猛,也會存有疑慮畏懼的心理,終究不敢攻擊它。現在落得如此下場,不是很可悲嗎?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篇4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后,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到來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后,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說:'是楚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著的是個什么人?"YJBYS
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為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著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水土不同啊。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并沒有盜竊的行為,來到楚國以后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著說:"圣賢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中國古代寓言11
宋人疑鄰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墻壁沖塌了一塊。他的兒子說道:"不趕快修補起來,一定會有小偷爬進來的。"鄰家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盜賊偷走了大量的財物。
這個有錢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卻懷疑鄰家的老大爺可能是個盜賊。
南橘北枳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后,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到來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后,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說:'是楚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著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著的是個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為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著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水土不同啊。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并沒有盜竊的行為,來到楚國以后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為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著說:"圣賢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庖丁解牛
庖丁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時候,肩倚的時候,腳踩的時候,膝頂的時候,那聲音十分和諧,就跟美妙的音樂一樣,合于堯時的《經首》旋律;那動作也很有節奏,就像優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稱贊說:"哈,好啊!你的技術是怎么達到這樣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對梁惠王說:"我喜歡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術又進了一步。我開始解剖牛的時候,看到的無非是一頭整牛,不知道牛身體的內部結構,不知道從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現的是牛的骨縫空隙,就不再是一頭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憑感覺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來看去,就能知道刀應該怎么運作。牛的肌體組織結構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我進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縫隙,從不碰牛的骨頭,更不消說碰大骨頭了。技術高明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廚師,一個月就更換一把刀,因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經有幾千頭,然而刀口鋒利得仍然像剛在磨石上磨過的一樣。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牛的肌體組織結構之間有空隙,而刀口與這些空隙比起來,薄得好像一點厚度也沒有。用沒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體組織間運行,當然綽綽有余羅!所以十九年過去,我的刀還跟新的一樣。雖然我的技術已達到了這種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時候,還是絲毫不敢馬虎,總是小心翼翼,心神專注,進刀時不匆忙,用力時不過猛,牛體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攤泥土一樣從骨架上滑落到地上。這時,我才松下一口氣來,提刀站立,顧視一下四周,心滿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聽了,高興地說:"好極了,聽了你的這一席話,我從中悟到了修身養性的道理。"
中國古代寓言12
1.伯愁和千里馬
伯愁是伯樂幼年時的好朋友。成人后,以磨面為生,本小利薄,小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整天愁眉苦臉,像根秋絲瓜。
這天,他從城里回來,卻一反常態,笑逐顏開。
老伴驚詫地問:“你揀到寶貝啦,今天這么高興?”伯愁說:“我在城里碰到伯樂啦,他答應送我一匹千里馬!你算算,千里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天能磨多少面?往后,咱們的日子不用愁了!”
老伴也聽別人說過,伯樂善識千里馬。丈夫這么說,她心里也挺高興。
第二天一大早,伯愁就把家里那匹拉磨的黑馬牽到城里去。中午,騎著一匹渾身像錦緞裹著似的棗紅馬回來了。他高高興興地對老伴說:“看見沒有?這是匹千里追風赤兔馬!我騎著它從城里回來,百把里路,不到一個時辰就到家了!”
奇怪的是,這匹赤兔馬拉起磨來,并不比原來那匹黑馬快多少,伯愁的日子還是不好過。他的如意算盤落空了,臉上又堆滿了愁云。
“唉!世人都說伯樂善識千里馬,我看他是徒有虛名而已!”伯愁長吁短嘆地說。
不久,從城里回來的.人說,伯樂在馬市上又發現了一匹千里烏騅馬。這匹烏騅馬,很像伯愁家原來那匹拉磨的黑馬。
伯愁聽了,一個勁地搖頭:“笑話!笑話!”
2.騙子欽差
河南開封曾出現了一樁假冒官員行騙案。話說,當時的河南省會開封城內的一處寺院來了幾十個操北京口音的借住客。他們穿著打扮精致高貴,不像是住不起客棧的人,更奇怪的是,他們入住后緊鎖門戶,禁止閑雜人員在門前窺探流連,搞得神秘兮兮的。很快,這咄咄怪事被報告給了官府,震動了開封官場。
騙子欽差原來時任河南巡撫剛遭到彈劾,官場盛傳朝廷正暗中調查巡撫。巡撫本人很緊張,底下官員們也很緊張。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要真查起來,巡撫的問題少不了,而底下多少人和巡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大家正擔心著,突然來了幾十個低調神秘的北京人,巡撫等人怎么能不緊張呢?
不會是朝廷查案的欽差來了吧?巡撫馬上派了一個親信去寺院查探虛實。那個親信在寺院周圍守候到黃昏,才看到有個人從寺院里走出來。那人很年輕,太監打扮,一副不諳世事的模樣,提著一只葫蘆去沽酒。巡撫親信尾隨其后,尋機與他搭訕。那年輕人警惕性很高,沒搭理巡撫親信。親信不氣餒,第二天守在原地等,果然又候著了那年輕人。年輕人還是不搭理親信,親信就搶著替他付酒錢,又邀請他喝酒。年輕人不再排斥,落座和親信邊喝邊聊起來。等舌頭開始打卷了,巡撫親信開始套年輕人的真實身份。年輕人告訴他,聽說河南巡撫貪贓枉法,自己跟隨主子前來密訪,一旦查到確鑿證據就回京復命了。臨別,年輕人再三囑托巡撫親信不要告訴第三人。
親信一轉身就報告了巡撫。巡撫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第二天帶上大小官員,前往寺院拜訪。院門緊閉,巡撫等人正躊躇著,突然聽到院子里面傳來呼爹喊娘的慘叫聲,中間夾雜著棍棒呼嘯聲。叫聲一陣慘過一陣,讓外面一干人等直皺眉頭。好一會兒,慘叫聲停了,院門突然打開,兩個差役打扮的人拖著一個奄奄一息的人出來了,地上劃出一溜血跡。巡撫親信一看,這被打得不成人樣的人正是昨日的年輕人,趕忙耳語告訴巡撫。巡撫和大小官吏大驚失色,立刻整理衣裝,由巡撫大人領頭一一報名求見。一干人等被帶進一個房間,看到一個穿黃馬褂、戴珊瑚頂、插孔雀翎的老人,正要向他行禮,那老人擺擺手,指著坐在一旁的少年說:“爺在此,可行禮。”巡撫一想,幸虧剛才膝蓋沒跪下去,敢情主子另有其人。仔細一看,那少年相貌清秀、氣質高傲,周圍的人對他畢恭畢敬,極可能是京城里的哪位王爺貝勒。巡撫急忙向少年行大禮參拜。少年點點頭,示意老人躬身過來,低聲向他說了些什么。老人應了聲,仰身對巡撫等人說:“我們明天就回京了,不給地方添麻煩了。都回吧。”
懷著忐忑的心情,巡撫回去后,深信自己的前途就寄在那個少年欽差身上了。看樣子,欽差找到了不利于自己的證據要回京復命了,自己頭上的頂戴不保。越想越害怕,巡撫連夜悄悄送了一萬兩銀子進寺院。第二天欽差就要走了,巡撫抓緊一切機會巴結人家,一大早就帶著開封大小官員在城門口擺下酒宴,預備給欽差大人餞行。等了一上午,欽差沒有來,派人去寺院“問安”,發現早已不見了欽差的人影。
原來,根本就沒有欽差,這一切都是騙子團伙表演的。他們專門搜集各地的官場消息,對官員的升遷和心理揣摩得很仔細,然后有目的地開展行騙。河南巡撫擔心頂戴落地,騙子團伙就有了行騙的基礎,把他給陷進去了。
中國古代寓言13
這個暑假老師特別推薦三本書《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其中我喜歡看《中國古代寓言》。它里面一篇篇小故事看似普通卻都隱藏著一個個深刻的道理,這些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是“紀昌學射”。故事原文是:古時候有個叫紀昌的人,非常想學射箭,當時甘蠅的徒弟飛衛是個非常厲害的神箭手,于是紀昌就很有誠意的拜飛衛學射箭。飛衛就對他說“想要學好射箭,首先要練好眼功,就是眼睛盯住一個目標,一下都不眨。”紀昌就在家里苦練了兩年,終于可以做到即使用錐子刺他的眼皮,也不眨眼睛。紀昌覺得練得差不多了,再次去拜訪飛衛,飛衛又說“光有不眨眼的本領還不夠,你還要有好眼力,就是要能把小的東西看大,把模糊的'東西看的很清晰才行”。于是紀昌又回家苦練三年,三年后飛衛才教他拉弓射箭的本領。紀昌經過一番苦練,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神射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一門技藝,必須先練好基本功,只有踏踏實實打好基礎,才能掌握技藝的精髓。就像我現在學舞蹈,每天必須練基本功。看了這個故事,我要更加勤快練基本功。
中國古代寓言14
有個燕人在燕國出生,在楚國長大。直到老年,他才有機會返回出生地燕國。
他在經過晉國時,他的同伴哄騙他說:“這里就是燕國的都城。”燕人一聽,立刻神情悲傷起來。走了一會兒,同伴指著路邊的一座社廟說:“這就是你們鄉里的社廟啊。”燕人聽了,立刻長吁短嘆,感慨萬分。
走著走著,同伴指著一間屋舍說:“這就是你的先輩曾經居住的地方。”燕人聽了,眼含熱淚暗自哭泣。同伴又指著一處隆起的墳堆說:“這就是你先輩的墓地啊。”燕人一聽,立刻跪地嚎啕大哭。
這時,同伴忍不住笑了起來,說:“我剛才都是騙你的,這里其實是晉國呢!”燕人一聽,趕緊從地上站起來,覺得非常羞愧。
等到他們終于到了燕國,真正見到燕國的.社廟,見到了先輩的墓地時,這個燕人的悲傷心情反倒變得很淡薄了。
【說明】 這則寓言告訴人們,當受到強烈的刺激和悲痛過后,人的心理反應反而會越來越小。
中國古代寓言15
臧和谷亡羊
臧谷二人都是給財主家放羊的牧童。因為家境貧寒,這兩個孩子剛過記事的年齡就走上了與自己的父母一樣為財主賣命的人生道路。開始放羊的時候,他們把羊看成和雞、鴨、豬一樣,都是可供驅趕的玩物,覺得和這些畜、禽相處挺有意思。山坡、路旁和荒野的青草綠茵;河渠、池塘的碧波漣漪;頭頂上五彩繽紛的驕陽、藍天和白云;以及充斥在大自然各個角落的清新空氣,使這兩個孩子與世上的萬物和諧地融于一個時空。他們像那些家禽和家畜,五谷和百花;像山間的石頭,河里的水珠,以及一切有生命和無生命的存在一樣,不為自己的處境而擔憂。
然而,他們畢竟是人。每當臧和谷看到富家子弟念書、玩樂,心里總是非常羨慕。經過一番琢磨,其中的一個孩子找人去借了一本書。他利用晚上的.時間向別人學習認字,而在白天放羊的時候則拿出隨身所帶的書來練字、復習。另一個孩子用竹子削了一些色(shai)子,放羊的時候,他坐在草地上,拿5個在正方體的6個面上分別刻著1、2、3、4、5、6的不同點數的色子,拋起來又落下,落下后再拋起,聚精會神地玩著擲色子的游戲。5個色子在地面上顯示著變幻莫測的點數。一個窮孩子獨自一人擲色子,居然也享受到了和下棋對弈相同的趣味。
有一天太陽快下山的時候,臧和谷想起了要趕羊回家。他們把羊喚攏一點數,發現各自都丟失了一些羊。這兩人回去以后,財主問他們放羊的時候干什么去了。一個回答說當時在看書;另一個回答說當時在擲色子。兩個孩子丟羊的時候做的事雖然不同,但是他們丟失了羊的結果卻完全一樣。
一個人從事某項工作,必須忠于職守,全神貫注,否則就容易出差錯。至于臧和谷是因為年紀幼小,渴望得到學習和娛樂的機會才引發了差錯,則當另作別論。
駝背翁捕蟬
孔子帶領學生去楚國采風。他們一行從樹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他拿著竹竿粘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自如。
“老先生捕蟬的技術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對老翁表示稱贊后問:“您對捕蟬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后,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有逃脫的。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八九會捕住;如能將五粒粘九壘在竹竿上,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簡單容易了。”捕蟬翁說到此處捋捋胡須,嚴肅地對孔子的學生們傳授經驗。他說:“捕蟬首先要學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里,要像豎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從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樹枝一樣不顫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萬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蟬的翅膀,我專心致志,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那還能不手到擒拿,得心應手么?”
大家聽完駝背老人捕蟬的經驗之談,無不感慨萬分。孔子對身邊的弟子深有感觸地議論說:“神情專注,專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應手。捕蟬老翁講的可是做人辦事的大道理啊!”
駝背翁捕蟬的故事向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學好任何本領都需苦練扎實基本功,專心致志,日積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鯤鵬與蓬雀
傳說古代在很遠很遠的北方,大地以草木為毛發,而那個地方氣候異常的寒冷,草木不生,于是人們把那個地方叫“窮發”。
在那個草木不生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是大自然造就的一片遼闊的水域。在這片水域中,生活著一條碩大無比的魚,這條魚的身體有幾千里寬,而它的身體有多長呢,誰也說不清楚,這條大魚的名字就叫做鯤。有一天,這條大魚變作了一只鳥,也同樣是大得不可思議。這只鳥的脊背有泰山那樣高大,雙翅一展,就像是掛在天空的云彩遮住了半個天空,這只鳥名叫鵬。
這只大鵬鳥打算從北海飛到南海一游,它扇動起兩個巨大的翅膀,盤旋直沖天空而形成一股狂飚,大鵬鳥直飛到九萬里的高空,那是一個連云氣都達不到的地方。大鵬的脊背幾乎是緊靠著青天了,然后它再準備朝南海的方向飛去。
有一群小蓬雀活動在一片灌木叢中,整天聚集在蓬刺矮樹間跳來跳去、嘰嘰喳喳,倒也自得其樂十分滿足。當它們聽說了大鵬鳥上飛高空九萬里的事情后,十分驚訝與困惑,它們嚷嚷道:“簡直是發了瘋了,發了瘋了。它干嘛要飛那么高呢?它到底想干什么呢?”其中一只蓬雀以一種批評家的口氣說:“我跳躍著向上一飛,也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我在灌木叢中飛來飛去,悠然自得,我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飛翔了,那只奇怪的大鵬干嘛要飛那么高呢?飛那高有什么意義呢?”
看來,這些胸無大志的蓬雀不但不能理解壯志凌云的鯤鵬,反而還譏笑它,這真是小和大的鴻溝,愚蠢和智慧的區別啊。
【中國古代寓言】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寓言06-13
中國古代寓言(精)06-18
中國古代寓言(精選40則)03-01
中國古代寓言【必備】06-19
中國古代寓言[優秀]06-24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05-19
中國古代經典寓言故事03-02
中國古代經典寓言小故事04-14
中國古代寓言(15篇)06-17
中國古代短篇寓言故事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