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

時間:2024-08-05 23:00:30 潔婷 再別康橋 我要投稿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詩歌吧,詩歌以強烈的節奏、美妙的韻律、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想象,豐富的感情展現其語言的藝術。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賞析:

  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海。但他這次重游康橋的時間,卻是在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誰也沒通知,就在一個晴朗的下午,一個人懷著砰砰直跳的激動心情,悄悄地到康橋來找他的英國朋友的。所謂“康橋”,現在通譯“劍橋”,即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因徐志摩年輕時曾在此讀書、生活過,結識過許多英國朋友,故對此常懷有一股特殊的感情。遺憾的是,因他事先沒有聯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橋,在那里靜靜地等待著他。于是,他一個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生活過的每一塊地方、每一個角落,靜靜地散起步來,那過去的一幕幕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由于當時比較忙,又趕著到達延庭頓莊去會見另一位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情感的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弄清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有助于我們對他的理解。第一節中所謂的輕輕的來和走,正說明了他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第二節實際上只是寫岸邊柳樹倒映在劍河里的情景,但他卻寫得那樣鮮明,那樣甜蜜,那樣美麗,而且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第三節實際上只是寫劍河里的水草,“招搖”二字,生動地寫出了康橋對他的歡迎態度,而“甘心”二字,也正寫出了他對康橋的永久的戀情。第四節中所謂的“榆蔭下的一潭”,既是指拜倫潭,那里柳蔭蔽日,是一個非常清涼的地方,詩人過去讀書時常在那里乘涼,遐想。那里明明是一潭清泉,但詩人偏說不是,而是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藻相雜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處,就如同彩虹似的夢一般。因為第四節寫到了夢,于是詩人在第五節中很自然地轉到了尋夢。

  這首詩籠罩著一種寂靜的氛圍。繪幽靜之景色,狀寧謐之心境。在詩的末尾,詩人想象自己撐一支長蒿,向遠方草色深處漫游,迎著和風,沐著星輝,真是連缺乏音樂靈感的人也會禁不住放聲歌唱,可是詩中的思路隨即逆轉“但我不能放歌”,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更是特意將“笙簫”和“悄悄”、“夏蟲”和“沉默”這無法調和的事物連接起來,意再表明詩人離情的不可遏制,而“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則將詩人靜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極致。

  此詩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為六七字(間夾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押韻,逐節換韻,追求音節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音節上也輕盈柔美,“輕輕”、“悄悄”等迭字的反復運用,不僅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而且故意將那股熱烈的情緒壓在詩的內層,讓自己去領會。首節和尾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講述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學英國。一生追求真、自由與美(胡適語),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入英國留學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1926年任中央大學(49年更名南京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寧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徐申如擁有一座發電廠、一個梅醬廠、一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一家小錢莊,又是硤石商會會長,人稱硤石巨子。徐志摩18歲時由父母安排,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隨后遠赴西方求學。對徐志摩來說,這段婚姻并不美滿。張幼儀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后,才發現徐志摩在旅英期間邂逅了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來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最后,林徽因卻選擇了梁啟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啟超(號任公)寫了長信很懇切地勸他:萬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于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始茫如捕風,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戀愛神圣為今之少年所樂道。茲事蓋可遇而不可求。況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鶻突,而得滿足得寧帖也極難。所夢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煩惱終其身已耳。任公又說:嗚呼!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當知吾儕以不求圓滿為生活態度,斯可以領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夢境,挫折數次,生氣盡矣。郁邑佗傺以死,死為無名。死猶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墮落至不復能自拔。嗚呼!志摩!可無懼耶!可無懼耶!

  志摩答復任公的信,不承認他是把他人的苦痛來換自己的快樂。他回信說:我之甘冒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兇慘之苦痛,實求良心之安頓,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耳。人誰不求庸德?人誰不安現成?人誰不畏艱險?然且有突圍而出者,夫豈得已而然哉?我將于茫茫人海之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師!我嘗奮我靈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熱滿之心血,明照我深奧之靈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輒欲麻木其靈魂,搗碎其理想,殺滅其希望,污毀其純潔!我之不流入墮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幾亦微矣!

  徐志摩留學后回到北平,常與朋友王賡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陸小曼聰慧活潑,是獨生女,父親陸寶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門生,回國后任賦稅司。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平交際場相識相愛,并談及婚嫁。徐父執意請梁啟超證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適,胡適果然把梁任公請了出來,梁任公在大庭廣眾之下罵徐志摩: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問方面沒有成就,你這個人用情不專,以致離婚再娶以后務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舉罷,徐志摩與陸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于徐志摩離婚再娶,觸怒了父親,中斷了對他的經濟援助,而陸小曼生活揮霍無度,住的是3層樓的豪華住所,每月100銀洋的租金,家里傭人眾多,有司機、廚師、男仆,還有貼身丫鬟,這些巨額花費使徐志摩入不敷支。應胡適的邀請,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學。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戲等夜生活的陸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兩點才起身。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協和禮堂為外國使節演講中國建筑藝術,徐志摩欲前去捧場,于早上八時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然而,飛機在大霧中誤觸濟南開山墜落,徐志摩罹難,死時34歲。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相關文章: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10-24

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賞析09-07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09-01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賞析06-30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賞析06-04

對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賞析06-23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05-17

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07-23

【優】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06-1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 日韩丝袜中文字幕 | 香蕉在线制服丝袜 | 午夜福利精品短视频在线 |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 久久久亚洲综合久久久久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