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筠州學記》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7-06 00:35:25 毅霖 曾鞏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曾鞏《筠州學記》翻譯及賞析

  《筠州學記》是曾鞏的一篇文章。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下面是我們為大家帶來曾鞏《筠州學記》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筠州學記

  曾鞏

  周衷,先王之跡熄。至漢,六藝出于秦火之余,士學于百家之后。當是時,能明先王之道者,揚雄而已。而雄之書,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時者,皆勇于自立。無茍簡之心,其取予進退去就,必度于禮義。

  自此至于魏晉以來,其風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特有起于千載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學者。世雖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習其說者,論道德之旨,而知應務之非近;議從政之體,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亂于百家,不蔽于傳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漢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則未必眾也。故樂易敦樸之俗微,而詭欺薄惡之習勝。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漢也。

  夫所聞或淺,而其義甚高,與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漢之士察舉于鄉閭,故不能不篤于自修。今之士選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篤于所學。至于循習之深,則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觀之,則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豈非信歟!令漢與今有教化開導之方,有庠序養成之法,則士于學行,豈有彼此之偏乎?

  筠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絕。當慶歷之初,詔天下立學,而筠獨不能應詔,州之士以為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書都官郎中董君儀。董君乃與通判州事國子博士鄭君蒨相州之東南,得亢爽之地,筑宮于其上。二君乃以書走京師,請記于予。

  予謂二君之于政,可謂知所務矣。故為之著予之所聞者以為記,而使歸刻焉。

  《筠州學記》翻譯

  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詔命令各州縣設立學館。那時的州縣長官,有的賢明,有的愚昧。奉行詔令時,有的盡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裝裝門面,充當官、師,胡亂寫一道奉詔文書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連幾座城邑,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上面倡導而地方不響應,使得教學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陽人祖無擇任袁州知州。初來時,就召見一班儒生,了解到學館殘缺破敗的情況。他很擔心人材流失,儒學的教化作用逐漸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潁川人陳侁通判,聽了很以為然,意見與祖無擇完全一致。他們一同察看了舊有的夫子廟,覺得太狹窄,不適宜改建為學館,于是決定在城的東北角上建造新學館。那兒土地干燥堅硬,那兒地勢朝南,那兒建筑材料非常優良。學館的陶瓦、墻壁、大門、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紅、漆黑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學生、老師都有安身之所,廚房、糧倉都有安排之處。各種器物準備齊全,大家齊心協力建造,工匠技藝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沒日沒夜努力從事,過了一年,就將學館建成。

  在即將開學之時,旴江人李覯對眾人勉勵說:“那虞、夏、商、周辦學之事,我們只需考察一下經書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憑藉崤山以西之地,與六國大戰,想萬世稱帝,被劉邦率軍振臂一呼,卻連關門也守不住。武官戰將,爭相投降惟恐落后,這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秦國廢棄了詩書教化之道,使眾人見利忘義的緣故。漢武帝即位于民富國強之際,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間,都能極力推行儒學,所以民風淳厚極了,一直影響到漢靈帝、漢獻帝的時代。當時,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殺身之禍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勞大得連皇帝也感到威攝的大臣,一聽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諸侯虎視眈眈,卻都不敢稱帝,這種局面尚且維持了數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這樣地維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們袁州人又遇到了賢明的官長,使你們能通過學館的教化,追隨古代圣賢的遺跡。當天下太平的時候,則可以繼承禮樂來陶冶我們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變故,還可以堅持節操,做臣子的為國盡忠,當人子的為父盡孝。學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這就是國家倡導教學之意。如果到這里來只學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領以求得名利,那豈僅是你們的羞恥,而且也是治國之人的憂慮。”

  至和元年夏某月甲子日作記。

  《筠州學記》賞析

  本文標題為《袁州州學記》,實則主要是“議”。作者的主要觀點集中在第三段中。

  我國古代的教育事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早在夏代,就有了學校的建制。《孟子·滕文公》中說:“設為庫序學校以教之,……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不過,這些官辦的教育機構不盡如人意,正如作者在本文中所說的那樣,有不少地方“假官借師,茍具文書。或連數城,亡誦弦聲。倡而不和,教尼不行”。這就從側面反映出了袁州州學辦得確實不同凡響。

  本文的開頭,通過地方官員對辦學所持的不同態度,引出全文的中心思想,為下文祖無澤積極辦學的行為做了鋪墊。在第二段中,作者不厭其煩地敘述了創辦袁州州學的全過程,從選址、備料、房屋結構、裝飾粉刷等各個方面分別敘述。從中可以看出祖無澤在操辦上確是一絲不茍,而作者并未用過多的筆墨進行贊頌,這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筆法。而在關鍵性的第三段中,作者首先談到歷史上的經驗教訓,說明了教育事業確實是關系國家興衰的大事。接著,筆鋒又轉向現實,指出朝廷倡導辦學的宗旨所在。最后對“弄筆墨以徼利達”的人提出了嚴厲的批評,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讀到這里,讀者自然會聯想到在祖無澤的過問下,袁州州學一定會辦得風風火火,成為當時的表率了。

  選材詳略得當,也是本文寫作的成功之處。如前所述,作者對辦學的全過程介紹得巨細無遺,而對原來的“學宮”則僅用一個“闕”字加以概括。“四代之學”的具體做法是怎樣的?由于儒家的經典中早就有了詳細的記載,因此作者便略而不談。

  拓展:

  作者介紹

  詩人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豐(今屬江西省。宋仁宗時官至中書舍人。他是北宋散文家,詩也寫得有特色。)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南豐七曾”(詩人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在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上貢獻卓越。所寫七言絕句,不乏清新可喜的好作品。

【曾鞏《筠州學記》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曾鞏《筠州學記》原文及翻譯04-17

曾鞏《筠州學記》原文翻譯01-03

曾鞏《筠州學記》閱讀題答案及翻譯01-03

曾鞏《筠州學記》閱讀答案及譯文01-11

曾鞏《墨池記》賞析08-05

曾鞏《城南》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10-21

曾鞏的詠柳的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9-13

曾鞏墨池記原文翻譯09-14

曾鞏《詠柳》賞析10-2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永久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中文字幕中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亚洲欧美综合a一区久久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 亚洲精品无播放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