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院佛殿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時間:2025-01-21 16:25:22 敏冰 曾鞏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菜園院佛殿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菜園院佛殿記》是曾鞏的一篇文章。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菜園院佛殿記》閱讀答案附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菜園院佛殿記》閱讀答案附翻譯

  菜園院佛殿記

  曾鞏

  慶歷八年四月,撫州菜園僧可棲,得州之人高慶、王明、饒杰相與率民錢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來乞予文以為記。

  初,菜園有籍于尚書,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踐之,求屋室居人焉,無有也。可棲至,則喜曰:“是天下之廢地也,人不爭,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醫取資于人,而即其處立寢廬、講堂、重門、齋庖之房、棲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獨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間,有得輒記之,微細無不受。浸漸積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棲之來居至于此,蓋十年矣。

  吾觀佛之徒,凡有所興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專,不肯茍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難致易,而其所為,無一不如其志者,豈獨其說足以動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棲之披攘經營,捃摭①纖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豈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學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習圣人之道,既自以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則未嘗有勤行之意,堅持之操,少長相與語曰:“茍一時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為教化之漸,而待遲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歷千余載,雖有賢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間也。由是觀之,反不及佛之學者遠矣。則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歟?與之記,不獨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鞏記。

  (選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6.對下列加粗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菜園有于尚書 籍:戶籍

  B.而其處立寢廬 即:靠近

  C.月而用以足 期:整、滿(年、月)

  D.未嘗有勤行之意 則:表轉折,卻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建佛殿的菜園原來是一片荒地,草木滿地,牛羊踐踏,也沒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菜園院佛殿主要是僧眾們向民間化緣募捐建成的,是菜園院耗資最多的建筑。

  C.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于他們善于注重細節,愿意接受一切贊助。

  D.作者寫這篇記,不單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8.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間,有得輒記之,微細無不受。(4分)

  (2)相薰以此,故歷千余載,雖有賢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間也。(4分)

  9.作者認為佛法的智慧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4分)

  《菜園院佛殿記》閱讀答案

  6.(3分)A(登記)

  7.(3分)C(佛法被天下人推重,除了自身經義,還有僧眾們的努力推廣)

  8(1)(4分)于是讓他的門徒拿著簿冊到民間化緣,一有收入就登記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沒有不接受的。(“乃”“乞”“得”各1分,“乞民間”句式1分)

  (2)(4分)用這樣的思想相互熏染,所以經過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賢者出現,也不能在這種環境中實現志向啊。(“相薰以此”“得志于其間”句式各1分,“以此”“作”各1分)

  9.(4分)勤奮努力,專心致志,認真扎實,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每點1分,答出其中四點即可)

  參考譯文

  慶歷八年的四月,撫州有個菜園僧,法名可棲,得到同州人高慶、王明、饒杰等人一起出資,率領民眾在他的院子里建成了佛殿,把佛像安放在里面,然后過來要我寫文章來作記念。

  起初,菜園在尚書省有登記,在城南五里有塊土地,但是地里長滿了草木,牛羊隨意踐踏,想找個能住人的房子,都找不到。和尚可棲來到這里,卻高興的說:“這是世間荒廢的土地,世人都不來爭搶,我得到這里用來養老,這就足夠了。”于是靠行醫從世人那里收集資金,然后靠近這個地方建立起寢廬、講堂、重門、齋庖等房舍和客房,于是召集他的門徒住進去。唯獨佛殿的工程量最大,他估計自己的力量完不成,于是讓他的門徒拿著簿冊到民間化緣,一有收入就登記在上面,再小的施舍也沒有不接受的。慢慢積累,滿一月后費用湊夠,工程得以完成。從可棲來到這里居住(到現在),一共十年了。

  我看佛教徒們,凡是要做什么事情,他們這些人都是勤奮努力,專心致志,不肯馬虎完成,不追求做得快,所以善于由小成大,變難為易,而他們所做的,沒有一件不如他們心愿的,哪里只是他們的說詞足以打動人呢?這其中也有智慧使然啊。像可棲這樣辛苦經營,一點一滴詳盡細致地選擇累積,忘卻十年時光的漫長,而達成他的志向,他能做到的原因,難道不近似這個道理嗎?啊!佛法原本正被天下人推重,而學習佛學的人又這樣善于耕耘。至于世間的儒生,學習圣人的道理,他們自以為已經學到了本事,等到他們出任天下之事,卻一點沒有勤勉的心志,堅持不懈的節操,老少聚集一起議論:“不過圖一時的好處罷了,怎么能希望傳世百年,達到教化的熏陶,獲得久遠的功效呢!”用這樣的想法相互熏染,所以經過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賢者出現,也不能在這種環境中實現志向啊。由此看來,反而比不上佛家學者堅持長久了。那么他們佛家興盛的原因,不正是儒家所固守的衰落了的原因嗎?為他們寫這篇記,不只是用來彰顯他們佛家的才能,也是為我們儒家之道不再通行而慚愧罷了。曾鞏記。

  賞析

  《菜園院佛殿記》是北宋文學家曾鞏的一篇記文,主要記述了撫州菜園僧可棲帶領民眾在其院內建造佛殿的過程,并借此對佛教徒的勤奮努力和專心致志表示贊賞,同時對比批評了世儒的懈怠。

  一、文章內容

  文章開頭,曾鞏記述了菜園院的由來和可棲和尚的到來。菜園院原是一片荒廢之地,草木叢生,牛羊踐踏,無人居住。可棲和尚來到這里后,以醫術為資,建立了寢廬、講堂、重門、齋庖等房舍,并召集門徒居住。其中,建造佛殿的工程最為浩大,可棲估計自己的力量無法完成,便派門徒持簿冊到民間化緣,無論施舍多少,都一一記錄,最終湊夠了費用,完成了佛殿的建造。

  接著,曾鞏對佛教徒的勤奮努力和專心致志表示了贊賞。他指出,佛教徒凡是要做什么事情,都是勤奮努力、專心致志、不肯馬虎完成、不追求做得快,因此善于由小成大、變難為易。他特別提到可棲和尚的辛苦經營和十年之志的達成,認為這其中也有智慧使然。

  然后,曾鞏將佛教徒與世儒進行了對比。他指出,世儒學習圣人之道,自以為學到了本事,但等到任用他們處理天下之事時,卻缺乏勤勉的心志和堅持不懈的節操。他們只圖一時之利,無法傳世百年,達到教化的熏陶。用這樣的思想相互熏染,所以經過了一千多年,即使有賢者出現,也不能在這種環境中實現志向。

  最后,曾鞏在文章的結尾部分表達了自己的感慨。他認為,佛法原本正被天下人推重,而學習佛學的人又善于耕耘。相比之下,世儒反而比不上佛家學者。他寫這篇記文,不僅是為了表彰佛教徒的才能,更是為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而慚愧。

  二、藝術特色

  1. 敘事清晰:文章以時間為序,詳細記述了菜園院佛殿的建造過程,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2. 描寫生動:曾鞏通過對菜園院環境的描寫和可棲和尚行為的刻畫,生動地展現了佛教徒的勤奮努力和專心致志。

  3. 對比鮮明:文章將佛教徒與世儒進行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佛教徒的優點和世儒的缺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4. 語言簡練:曾鞏的文筆簡練明快,用詞精準,沒有冗長的句子和華麗的辭藻,但卻能夠準確地傳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思想內涵

  《菜園院佛殿記》不僅是一篇記述佛教建筑的文章,更是一篇反映曾鞏思想傾向和道德觀念的作品。通過對佛教徒的贊賞和對世儒的批評,曾鞏表達了自己對勤奮努力、專心致志等優秀品質的推崇和對懈怠懶惰、急功近利等不良風氣的反感。同時,他也借此表達了自己對儒家正統思想的堅守和對儒學衰微的憂慮。

  《菜園院佛殿記》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高度藝術價值的作品。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佛教建筑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曾鞏的思想傾向和道德觀念。

【《菜園院佛殿記》閱讀答案附翻譯】相關文章:

曾鞏《菜園院佛殿記》閱讀答案08-28

曾鞏《菜園院佛殿記》的原文閱讀答案解析與譯文翻譯10-31

曾鞏《菜園院佛殿記》閱讀練習及答案10-26

曾鞏《菜園院佛殿記》原文及翻譯03-25

太平州學記閱讀答案附翻譯09-25

瑤芳樓記閱讀答案附翻譯07-27

寶繪堂記- 閱讀答案附翻譯07-12

三友軒記閱讀答案附翻譯12-05

比較閱讀答案附翻譯09-10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不卡高速播放AV电影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天干夜啦天干天干国产精品 | 色色午夜福利网 | 午夜两性免费福利小视频 | 亚洲欧美人另类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