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贈汪倫》詩詞里的小人物汪倫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于涇縣游歷時寫給當?shù)睾糜淹魝惖囊皇踪泟e詩。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膾炙人口,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贈汪倫》詩詞里的小人物汪倫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的這首《贈汪倫》詩,因為編進了小學語文課本,在中國大地上,幾乎無人不知,但是,要問一下,詩中的這位主人公,他的來龍去脈,他的履歷行狀,恐怕就鮮有人說得上來了,因為,汪倫是一個普通人。
關于汪倫其人,據(jù)《李白集校注》,另有《過汪氏別業(yè)二首》,據(jù)稱也作《題涇川汪倫別業(yè)二章》,似可參證。然而,即使這首詩,也沒有什么汪倫的細節(jié)介紹,只知這位汪倫可能很富有,也很好客,因此有條件邀請李白到他家小住,而且他還擁有別墅,在涇川的山清水秀處,正合詩人的雅興。兩人雖然初次見面,“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因此,詩人與汪倫相當投契,一見如故。而且,主人家的高規(guī)格接待,也讓詩人感動。“我來感意氣,捶列珍羞”,看來,唐朝的“徽菜”,就相當考究了。
從詩句“相過醉金”,“吳送瓊杯”看,李白在汪氏別業(yè)小憩,吃得雖然開心,喝得好像更加開心。詩題下有校者注:“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
汪倫善醞,他的家釀美酒,自然是上乘的佳醪,著實令好酒的詩人,迷戀陶醉。從兩首詩中,“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兩次同用“酒酣”一詞,我估計是詩人手不釋杯的結果,老先生喝高了,來不及推敲,才犯了詩家的重復之忌。由此也證明“李白斗酒詩百篇”的那種米酒,在長安酒肆里出售的,由漂亮的胡姬斟進他杯子里的,大概酒精度較低。如果是二鍋頭那樣的烈性酒,一斗下肚,就該學阮步兵,作三月醉了。
但這首李白的詩,卻使附麗于詩中的汪倫,與詩一起不朽。正如王勃那篇《滕王閣序》一樣,一句“都督閻公之雅望”,那位洪州牧閻伯嶼,也跟“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同在《古文觀止》的這篇文章中,被人吟誦朗讀,歷朝歷代,在南昌任地方官者,可有一位被人記住,被人提起?
一首好詩,一篇美文,能起到這樣的效用,是出乎作者預料的。本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本是極一般人的汪倫,卻在李白的詩中,留下來深情的名聲。
清人袁枚的《隨園詩話》,對汪倫之約,有一段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shù)日。”
我特別欣賞“李大笑”這三個字。
因為今之李白,很難做到大師那樣的豁達坦蕩。當代作家筆下的貴族化,和當代作家精神的貴族化,碰上袁枚所說的汪倫式的這種老百姓玩笑,究竟有多大的承受力,會不會勃然大怒,會不會扭頭就走,真是說不好的。也許因為追求這種貴族化的結果,勢必要疏離于那些平常的,平凡的,普普通通的大多數(shù)人。同樣,這些平常的,平凡的,普普通通的大多數(shù)人,不再是文學的忠實讀者,也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
因此,在車載斗量的當代作品中,要想讀到李白這樣情真意摯的,表現(xiàn)普通人的詩篇,恐怕是很不容易的了。
《贈汪倫》賞析
中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xiàn)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fā)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jié)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或天寶十四載(755年),當時李白自秋浦往涇縣(今屬安徽)漫游。宋本《李太白文集》題下注:“白游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shù)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
汪倫是李白的友人。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注解,都認定汪倫是李白游歷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xù)至今,今人安徽學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后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xù)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為汪華五世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系很好,經(jīng)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李子龍《關于汪倫其人》)。后汪倫任滿辭官,居涇縣之桃花潭。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贈汪倫》詩詞里的小人物汪倫】相關文章:
《贈汪倫》古詩里的故事03-25
贈汪倫古詩里的故事03-06
贈汪倫說課稿06-25
《贈汪倫》說課稿06-24
贈汪倫的詩意01-07
贈汪倫教案12-21
《贈汪倫》教案07-25
贈汪倫古詩12-27
贈汪倫古詩03-29
《贈汪倫》注釋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