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首張九齡注音
引導語:《感遇·二首》是唐朝張九齡所寫的一組抒情唐詩。對于這兩首詩,小朋友們并不能完全認識其中的字,下面是《感遇二首》張九齡注音版,一起來看看吧。
《ɡǎnyù·qíyī》
《感遇·其一》
zuòzhě:zhānɡjiǔlínɡ
作者:張九齡
lányèchūnwēiruí,ɡuìhuāqiūjiǎojié。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xīnxīncǐshēngyì,zìěrwéijiājié。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shuízhīlínqīzhě,wénfēnɡzuòxiānɡyuè。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cǎomùyǒuběnxīn,héqiúměirénzhé?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ɡǎnyù·qíèr》
《感遇·其二》
zuòzhě:zhānɡjiǔlínɡ
作者:張九齡
jiānɡnányǒudānjú,jīnɡdōnɡyóulǜlín。
江南有丹桔,經冬猶綠林。
qǐyīdìqìnuǎn,zìyǒusuìhánxīn。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kěyǐjiànjiākè,nàihézǔchóngshēn。
可以薦佳客,奈何阻重深。
yùnmìnɡwéisuǒyù,xúnhuánbùkěxún。
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
túyánshùtáolǐ,cǐmùqǐwúyīn。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知識延伸】
張九齡
(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 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 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 “嶺南第一人”。
成就
詩歌成就
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詩,并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其《感 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說所激賞。被貶后風格轉趨樸素遒勁。
七歲知屬文,有文名,張說稱他“后出詞人之冠”。有詩《感遇》12首,名列《唐詩三百首》第一首,和陳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論,其中“草木有本 心,何求美人折”一聯,更是他高潔情操的寫照。另外,張九齡的五言律詩情致深婉,如:《望月懷遠》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唱絕千古。
安史之亂
張九齡是開元時期的賢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個由嶺南書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溫雅,風儀甚整,時人譽為“曲江風度”。即使罷相后,如有人向玄宗舉薦人才, 玄宗輒問道:“其人風度得如九齡否?”開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漸漸沉迷享樂,疏遠賢人。在小人得志的兇險政情下,張九齡能守正嫉邪,剛直敢言,成為安史 之亂前最后一位公忠體國、舉足輕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堅拒武惠妃的賄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陰謀;他也曾反對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為相,以至屢忤 玄宗意,終于罷相。他目光遠大,曾言安祿山“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后患”,然而不為玄宗采納。后來安史亂起,玄宗倉皇入蜀時,憶起九齡平生之言,痛哭之余, 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感遇張九齡注音】相關文章:
感遇張九齡注音版08-27
感遇張九齡蘭葉注音09-14
感遇二首注音張九齡朗讀06-24
張九齡感遇二首加注音11-17
感遇其一張九齡注音09-01
張九齡的《感遇》06-23
張九齡感遇08-02
張九齡的感遇07-30
張九齡感遇賞析08-20
張九齡《感遇》賞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