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的廉吏故事

時間:2023-06-17 09:25:53 滿全 張九齡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張九齡的廉吏故事

  張九齡是我國歷史上江南籍的第一位宰相,一生中三度入朝,在朝廷前后任職20余年。在幾十年的為政生涯中,他勤政為民、務實純樸、剛正清廉,曾為“開元之治”建立了不朽的功績,受到了后人的肯定和推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張九齡的廉吏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張九齡的廉吏故事

  開鑿梅嶺

  廣東南雄和江西大余交界之處,萬山群列,逶迤起伏,其中有一座巍巍峻嶺,叫做梅嶺,也稱大庾嶺。秦皇漢武時期,為了開疆拓土的軍事需要,朝廷曾在梅嶺山中開辟一條山路。但是,小路歷經數百年的風雨侵蝕,加上多年失修,早已變得面目全非。肩挑背負的山民獵戶,步履艱難。特別是那里地處僻靜,遠離村莊,強人經常占山為王,攔路打劫。因而,南來北往的販夫走卒或旅客行商,都必須結伴走崗。否則,連生命財產都得不到安全保障。

  唐玄宗開元四年,張九齡向圣上請長假回鄉探視年邁病重的母親,他帶了家院張忠和若干軍士騎著快馬,途徑梅嶺。他憶起青少年時代赴京參加殿試曾經過梅嶺,接昭入朝做官也途徑過梅嶺,親眼看到古道上有峭壁,下有深淵,也親耳聽到古道常有人畜傷亡之禍發生,且常有強人劫掠。因此,張九齡心中早就萌發了重修梅嶺古道的念頭。這次他回到家鄉,與病情有所好轉的母親談及此事,母親十分高興地說:“修路架橋,功德無量,為母也曾聽說梅嶺古道非常艱險,來往不便,早就應該重修。兒啊,你做了官就要為民做好事,不要猶豫。”張九齡的二弟張九皋和三弟張九章,在外地做官,這次也是請假回鄉侍奉母親,聽了張九齡要重修梅嶺古道的打算,也十分高興地說:“大哥要重修梅嶺古道,這是利國為民的大好事,照顧母親自有我等分擔,大哥只管放心修路便了。”

  于是,張九齡在家休假期間,向唐玄宗呈上了開鑿梅嶺新路的奏折,并派家院張忠和軍士將奏折飛騎送往長安。唐玄宗看過奏折之后,大加贊許,朝中文武百官聽后也積極支持,認為張九齡此舉利國利民,值得表彰。唐玄宗批準了奏折,詔命張九齡開鑿梅嶺新路,并派一支戍邊的官兵速往韶州,聽從張九齡調撥使用。

  張九齡接到唐玄宗批準重修梅嶺古道圣旨后,向韶州刺史、虔州地方官吏韋璩等及鄉紳父老通報了情況,號召大家同心協力,按時按質完成任務。然后,張九齡一邊派人張貼開鑿梅嶺新路、遷墳和招募民工之類的安民告示,一邊帶領地方官吏攀山越嶺,勘測地形,規劃線路,作好開工的一切準備。

  開元四年農歷十一月初一,張九齡按照當地風俗舉行異常隆重熱烈的開工典禮和祭祀儀式。司儀高聲唱讀張九齡親自撰寫的祭文。張九齡主持開工典禮,與地方官吏、父老鄉紳行禮如儀;修路大旗和標志族姓的旌旗如海,迎風招展;禮炮齊鳴,聲震天地;龍騰獅舞,萬眾歡呼。典禮完畢,工地上萬千民眾和朝廷派來的軍士立即開展了勞動競賽,緊張而有序。張九齡與地方官吏一起,到各地視察工地,慰問民工,間或請教能工巧匠,推廣經驗。有時直接和隨從及軍士一起勞動。有一次,張九齡來到一處打石場,還向石匠介紹北方父老采用“火攻堰取”的方法,事半功倍。這種方法,就是在石板上架起柴火燃燒,火熄滅后再用鐵錘打石,巨石就容易爆裂破碎,從而加快了工程進度。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奮戰,大庾嶺新路終于被開鑿成功。這對嶺南地區的開發,南北物資的交流,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均具有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韶州、虔州兩地百姓為了答謝張九齡為民辦實事的功勞,特地送了一把“萬人傘”給張九齡。張九齡順利完成任務之后,撰寫了《開鑿大庾嶺路序》表奏朝廷。這時,張九齡回鄉侍奉母親的假期未滿,唐玄宗也正在東都洛陽巡視。但是,唐玄宗聽說張九齡重修大庾嶺新路大功告成,又看了張九齡寫的《開鑿大庾嶺路序》之后,不禁大喜過望,這時也不顧張九齡還在休假,便迫不及待下詔命張九齡即速重整行裝,自韶州趕赴東都洛陽,隨駕還京。回到京都長安之后,張九齡即被提拔為左補闕(正宰相)了。

  張公口案

  唐開元十三年冬,張九齡因進諫唐玄宗泰山封禪不可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引起唐玄宗的不滿;后來又在用人方面多次與唐玄宗產生不同意見,加深了君臣之間的矛盾。加上大奸臣李林甫的挑撥離間,開元十五年三月,張九齡終于被免去丞相職務,貶為洪州刺史。

  張九齡是勤政為民的清官,一到洪州,他便與隨從一起深入鄉村體察民情,關心民瘼,同時夜以繼日地清理積案。他還在獄吏陪同下,親自巡視牢房。有一次,張九齡來到死囚牢里,看到牢內關押著一位披枷帶鎖的老人。老人一見張九齡,知道是一位新來的大官,連忙跪地呼喊:“大人,冤枉啊!” 張九齡停步問獄吏:“老人姓甚名誰?犯了什么案子?” 獄吏連忙回答:“老人名叫王福祥,原是飯店掌柜,犯了殺人死罪……” 張九齡心中一怔:“王福祥?哦,昨晚我看過他的案卷,發現不少疑點,莫非確有冤情?”

  獄吏低聲說道:“大人,此案是有一些不明不白。不過,此案經過三推六問,省臺批復,已成鐵案呀!”

  張九齡嚴肅地說:“如果確有冤情,就是圣上批復也要刀下留人,豈可濫殺無辜?”

  原來,事情發生在兩年多前,外地遷來的王福祥在洪州府前街口開了一間小飯館,生意還算不錯。樓上,女兒小翠殷勤地為顧客上茶端飯,忙個不停;女婿趙虎在樓下廚房燒火炒菜,滿頭冒汗。小翠生了個男孩,已滿四歲,名叫阿貴,常在廚房里自個兒玩耍。王福祥坐在門口的柜臺前,一邊招呼客人,一邊撥拉算盤記帳。有一天,飯館進來一名惡少,惡少后面跟隨著四、五個如狼似虎的家丁。惡少名叫花小龍,外號花太歲,是遠近聞名的惡棍。平日飲酒作樂,為非作歹,糟蹋了不少良家婦女。他看中了小翠的美色,幾次三番前來飯館調戲小翠。小翠軟硬不吃,加上惡少攝于趙虎的勇武,不敢造次。但他很不甘心,非把小翠弄到手不可。這回惡少又帶來幾個家丁充當打手,決定強搶小翠。小翠一見惡少,欲下樓躲避,但此時樓梯口已被兩個家丁攔住。花太歲洋洋得意,上前欲抱小翠,小翠急得東躲西閃,惡少滿堂追逐。小翠大喊“救命呀!”這時,怕事的顧客早已紛紛走散。惡少見狀,更加有恃無恐,一把抱住小翠就要非禮。趙虎聞聲奔到樓上,推開攔路的家丁,從惡少手中救出小翠。惡少發聲喊,眾家丁把趙虎團團圍住,大打出手。誰知趙虎原是打鐵出身,運武有力,又當過幾年前任刺史的差官,拳腳功夫實在了得。面對惡少和家丁的囂張氣焰,趙虎面不改色,一招一式直打得家丁們鬼哭狼嚎,紛紛敗退。花太歲眼看眾家丁漸漸不敵,忙從腰間拔出匕首,擲向趙虎。趙虎扭身一閃,匕首插進一個家丁的心窩,家丁連哼都沒哼一聲就倒地斃命。花太歲一驚,從打手的胸口拔出匕首,惱羞成怒地投向小翠,趙虎見狀,急忙飛身一躍,用自己的身軀擋住小翠。匕首刺進趙虎的胸部,趙虎咬牙切齒重重地倒下,鮮血流了一地。小翠哀痛地撲倒趙虎身上,嚎啕痛哭。這時,王福祥也已抱著小阿貴奔上樓來。王福祥被突然飛來的橫禍驚得失聲痛哭:“哎呀呀,怎么會這樣呀!不得了哇!”小阿貴看到爸爸倒在地上,媽媽痛哭不止,害怕得緊緊抱住王福祥:“公公,我好怕呀!”花太歲見此情景,忙命眾家丁抬起斃命的家丁匆匆離去。

  過了兩天,花太歲到刺史衙門告了王福祥一狀,并親自帶領衙役綁走王福祥,誣告王福祥殺死了他的家丁。隨后,花太歲又派家丁到福祥飯館搶走小翠,欲強行成親,小翠死命不從。花太歲便把小翠關進磨房日夜受苦。

  獄吏一五一十地講了王福祥的遭遇,張九齡惱怒地說道:“真是無法無天,豈有此理!”又問:“前任刺史是怎么斷案的?”

  獄吏說道:“前任刺史大人也知這是冤案,無奈花太歲是一位朝廷命官的外甥,刑部直接了斷。限定秋后問斬。刺史大人無可奈何,只得有意拖延了數月,不然,王福祥老人怎能活到今天?!”

  張九齡沉吟片刻,又問:“小翠被搶,老人身陷死牢,趙虎和阿貴怎么樣呢?”

  獄吏說道:“趙虎受了重傷不知是死是活,阿貴也不見蹤影。刺史大人還派人找了幾次,都沒有下落。唉,好端端一個家庭算是家破人亡了。”獄吏說完,不自覺地用衫袖擦了擦眼淚。

  張九齡為了尋找失蹤的趙虎父子倆,訪遍洪州城內的打鐵鋪頭,還在家院張忠的陪同下到城郊農村明查暗訪。半個月過去,全無線索。但張九齡并不灰心。有一天黃昏,張九齡和張忠在一位老農的指點下,走到一片小樹林邊,在竹木掩映下出現一座茅房。茅房門口,坐著一位五、六歲的男孩正在自個兒玩耍。張九齡心中一動,朝張忠使了個眼色,二人快步朝茅房走去。小孩一見外面來了生人,趕快奔入茅房,關上大門。

  張九齡走到門口,輕敲大門。不一會兒,一個壯漢出來開門。壯漢看到來人并無惡意,忙問:“先生有事找我嗎?”

  張九齡笑道:“你就是趙虎吧?總算找到你了!”

  趙虎一愣:“你……”

  張忠說道:“趙虎兄弟,這是新到任的洪州刺史張大人,他是專程前來調查案情,為你們平冤昭雪的呀!”

  趙虎一聽,慌忙雙膝跪地泣不成聲:“張大人啊!……”

  張九齡撫慰一番,然后把趙虎父子帶回府衙,命衙役好生安排住宿。次日,張九齡在公堂提審花太歲,在人證物證面前,花太歲不得不認罪畫押。張九齡命軍士把花太歲打入死牢。這時,衙役已經遵照張九齡的吩咐把王福祥攙扶到公堂。張九齡命軍士開枷松鎖,宣布無罪釋放。王福祥淚流滿面,喜憂參半,猶在夢中。當他看到公堂上已經團聚的小翠、趙虎和小阿貴時,方知不是做夢,于是激動萬分。一家人劫后重逢,仿如隔世,彼此哭成一團。臨了,王福祥牽著小翠、趙虎、阿貴的手,齊齊跪倒堂上,拜了又拜。張九齡離座上前,將王福祥一家扶起,撫慰一番。又命衙役取來一包銀子,送給王福祥一家。王福祥又欲跪地,張九齡趕忙制止。

  張九齡為王福祥一家平冤昭雪之后,又逐一提審案犯,面訊曲直,口占案牘,當場依法改判及釋放一批批懸而未決的囚犯。囚犯們沉冤昭雪,個個感激涕零。囚犯們的親屬子女更是千恩萬謝,洪州百姓無不翹起大拇指贊道:“張公口案,張公口案!”兩年后,張九齡離任南下,洪州百姓依依不舍,送了把“萬民傘”給張九齡。王福祥老人還托人繡了一面“張公口案,恩同再造”的錦旗,帶著小翠、趙虎和阿貴,把錦旗送到張九齡的官船上。在送別張九齡的洪州渡口,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張九齡:開鑿梅關百代功

  清秋時節,上梅嶺、過梅關,漫步于古道,只見游人三兩,或觀賞松梅或瞻仰古跡,遠去的歷史悄然蘇醒。

  一千多年前,也是這樣一個秋天,一位風塵仆仆的中年人站在了大庾嶺腹地的最高峰梅關。他向北遙望,見水城房舍聳峙,街道齊整,章江悠悠,穿城而過,逶迤東流。他轉身朝南,卻陡然發現“開元盛世”掀起的盛唐雄風被巍峨聳峙的南嶺阻隔,嶺南不見半絲繁華。他收回遠眺的目光,只見山道險峻、石路崎嶇,“人苦峻極”。

  梅關古道一景。

  見此情景,這位中年人眉頭緊鎖、若有所思,隨后上疏玄宗建議重新開鑿。得到批準后,他“緣磴道,披灌叢,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險之故”,認真考察工程路線,親自擬訂施工規劃。在“高攀一線嶺、下瞰百蠻天”的梅嶺上,每天都能看見他親自監督施工的忙碌身影,他們一寸一寸地掘進、一尺一尺地拓寬,歷經兩年時間,終于開鑿出了“坦坦而方五軌,闐闐而走四通”的梅關古道。

  自此,梅關古道勾連起汩汩滔滔的珠江和綿延不絕的長江兩大水系,成為一條集商賈、農貿、軍事、文化、官驛等于一體的通暢路徑,促進了中原與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往來,極大地加快了嶺南地區的發展,可謂功在當代、福澤后世。

  這位中年人,就是張九齡。那一年,他因“封章直言,不協時宰”而返鄉歸養。但即使身處逆境,他也未泯為民初心。返程途經梅關,見道路崎嶇、行人不便,便開鑿大庾嶺以暢通南北交通、解生民之苦。

  “海外諸國,日以通商,齒革羽毛之殷,魚鹽蜃蛤之利,上足以備府庫之用,下足以贍江淮之求……”駐足梅關,回望修好的驛道,文人騷客、販夫走卒、貶謫之臣絡繹不絕,張九齡觸景吟道。

  作為“開元盛世”的維護者和親歷者,張九齡一生心系天下蒼生,不改家國情懷,梅關古道的開鑿只是他為國為民理念的賡續。他強調保民育人,反對窮兵黷武;他主張省刑罰、薄徭役、扶農桑;他堅持革新吏治,以德才兼備之士任地方官吏……盡管時代更迭,張九齡的為民情懷依然如章江奔騰、如五嶺逶迤,在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歷史中薪火相傳。

【張九齡的廉吏故事】相關文章:

張九齡小故事06-21

張九齡罷相遭貶故事12-09

千古名賢張九齡的故事09-07

張九齡的的詩詞11-03

張九齡的感遇06-17

張九齡的《感遇》06-08

張九齡的死因06-16

張九齡的詩作06-12

張九齡族譜08-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码三区 | 中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 亚洲男女在线视频流水 | 精品国产污网站在线看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