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自清《揚州夏日》原文賞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朱自清《揚州的夏日》原文賞讀
眾所周知,揚州是個好地方,古往今來,引得無數文人雅士為其吟詩作詞、稱道頌揚。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揚州的夏日》原文賞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賞讀
揚州從隋煬帝以來,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稱道的多了,稱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隨聲附和起來。直到現在,你若向人提起揚州這個名字,他會點頭或搖頭說:“好地方!好地方!”特別是沒去過揚州而念過些唐詩的人,在他心里,揚州真像蜃樓海市一般美麗;他若念過《揚州畫舫錄》一類書,那更了不得了。
沿河最著名的風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最遠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們是知道的,小金山卻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錯——可是我還不曾有過那樣福氣。“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這兒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個塔,和北海的一樣,據說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鹽商們連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這個塔;但還有一樁,你們猜不著,是紅燒豬頭。夏天吃紅燒豬頭,在理論上也許不甚相宜;可是在實際上,揮汗吃著,倒也不壞的。五亭橋如名字所示,是五個亭子的橋。橋是拱形,中一亭最高,兩邊四亭,參差相稱;最宜遠看,或看影子,也好。橋洞頗多,乘小船穿來穿去,另有風味。平山堂在蜀岡上。登堂可見江南諸山淡淡的輪廓;“山色有無中”一句話,我看是恰到好處,并不算錯。這里游人較少,閑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閑寂勝。從天寧門或北門下船。蜿蜒的城墻,在水里倒映著蒼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撐過去,岸上的喧擾像沒有似的。
船有三種:大船專供宴游之用,可以挾妓或打牌。小時候常跟了父親去,在船里聽著謀得利洋行的唱片。現在這樣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劃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個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撐著。乘的人多了,便可雇兩只,前后用小凳子跨著: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來又有一種“洋劃”,比大船小,比“小劃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劃”漸漸地多,大船漸漸地少,然而“小劃子”總是有人要的。這不獨因為價錢最賤,也因為它的伶俐。一個人坐在船中,讓一個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撐著,簡直是一首唐詩,或一幅山水畫。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撐船,也非“小劃子”不行。“小劃子”雖然便宜,卻也有些分別。譬如說,你們也可想到的,女人撐船總要貴些;姑娘撐的自然更要貴啰。這些撐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說過的“瘦西湖上的船娘”。船娘們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據說以亂頭粗服,風趣天然為勝;中年而有風趣,也仍然算好。可是起初原是逢場作戲,或尚不傷廉惠;以后居然有了價格,便覺意味索然了。
北門外一帶,叫做下街,“茶館”最多,往往一面臨河。船行過時,茶客與乘客可以隨便招呼說話。船上人若高興時,也可以向茶館中要一壺茶,或一兩種“小籠點心”,在河中喝著,吃著,談著。回來時再將茶壺和所謂小籠,連價款一并交給茶館中人。撐船的都與茶館相熟,他們不怕你白吃。揚州的小籠點心實在不錯:我離開揚州,也走過七八處大大小小的地方,還沒有吃過那樣好的點心;這其實是值得惦記的。茶館的地方大致總好,名字也頗有好的。如香影廊,綠楊村,紅葉山莊,都是到現在還記得的。綠楊村的幌子,掛在綠楊樹上,隨風飄展,使人想起“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里面還有小池,叢竹,茅亭,景物最幽。這一帶的茶館布置都歷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樓可比。
“下河”總是下午。傍晚回來,在暮靄朦朧中上了岸,將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搖著扇子;這樣進了北門或天寧門走回家中。這時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閑”那一句詩了。
創作背景
《揚州的夏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作品,原載于1929年12月11日《白華旬刊》第4期。寫這篇散文的時候,朱自清先生已經在清華大學執教四個年頭了,瘦西湖的水和綠楊村的茶也離他愈發遙遠,但他心里總是惦記著故鄉的景和情。三年后,他帶著新婚夫人返回揚州省親時,正好也是一個悠閑的夏日,或許他又像以前一樣,搭著小褂、搖著蒲扇,悠哉悠哉地下了一趟河,這樣的經歷無疑加深了他對揚州夏日的情感與記憶,從而催生了這篇散文的創作。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連云港。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其散文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早年經歷:朱自清六歲時隨家人遷居揚州,并在那里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代,直至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文預科。這段經歷使他對揚州有著深厚的感情,并多次在作品中提及揚州,如《揚州的夏日》、《說揚州》、《我是揚州人》等。
學術與創作生涯:朱自清畢業后,曾一度返回揚州教書,后執教于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他的散文作品純真透徹,可見其誠摯的襟懷和嚴謹的作風。代表作品有《背影》、《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這些作品都是中國現代散文的典范。
晚年與逝世:抗戰期間,朱自清身在西南,與西南聯大一起顛沛流離。抗戰勝利后的第二年,他回到北平,住在清華園。然而,兩年后,他因病辭世,葬于萬安公墓。從此,揚州的夏日,只能魂牽,卻無法再夢繞。
賞析
《揚州的夏日》以恬淡自然的文字,勾勒出了揚州夏日的美麗風光和獨特韻味。文章開篇即點明揚州自古以來便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這種悠久的文化底蘊為揚州增添了濃厚的詩意氛圍。
水的描繪:
朱自清在文中特別強調了揚州夏日的好處大半便在水上,尤其是瘦西湖。他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瘦西湖的曲折、幽靜和雅致,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動的山水畫中。同時,他還通過對比北方與南方的水景,突出了揚州水景的獨特之處。
景點的描繪:
文中詳細描繪了揚州沿河的著名風景,如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橋和平山堂等。這些景點因水而生動,因水而富有靈氣。朱自清通過生動的語言,讓讀者仿佛親眼看到了這些景點的美麗和獨特。
船只與茶館的描繪:
朱自清在文中還詳細描繪了揚州的船只和茶館。他介紹了三種不同的船只:大船、小劃子和洋劃,每種船只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和用途。特別是小劃子,被作者形容為“一首唐詩,或一幅山水畫”,充滿了詩意和美感。此外,他還描繪了北門外的茶館,這些茶館多臨河而建,茶客與乘客可以隨意交流,增添了濃厚的生活氣息。
情感的抒發:
在描述揚州夏日的美景時,朱自清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他通過對水景、船只、茶館等細節的描繪,表達了對揚州的深厚情感和懷念之情。這種情感的抒發使得文章更加感人至深。
語言的運用:
朱自清的語言樸實無華,卻能夠準確傳達出他對揚州夏日的獨特感受。他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如將小劃子比作“一首唐詩,或一幅山水畫”,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綜上所述,《揚州的夏日》不僅是一篇描繪揚州夏日美景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滿情感和詩意的佳作。朱自清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語言,讓讀者仿佛親身經歷了揚州的夏日風光和人文風情。同時,他還通過對比和抒情的手法,表達了對故鄉的深厚情感和懷念之情。
【朱自清《揚州的夏日》原文賞讀】相關文章:
朱自清《揚州夏日》原文賞讀06-28
朱自清《說揚州》原文賞讀11-13
朱自清《揚州的夏日》原文及練習04-18
朱自清《揚州的夏日》原文閱讀04-16
朱自清《羅馬》原文賞讀07-30
朱自清《南京》原文賞讀07-31
朱自清《柏林》原文賞讀08-28
朱自清《說話》原文賞讀11-05
朱自清《買書》原文賞讀11-14
朱自清《揚州的夏日》欣賞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