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文言文加翻譯

時間:2022-10-18 12:50:10 文言文 我要投稿

簡短文言文加翻譯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簡短文言文加翻譯,歡迎閱讀!

簡短文言文加翻譯

  簡短文言文加翻譯 1

  楊氏之子

  南北朝:劉義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可是父親不在,于是便叫楊氏子出來。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注釋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舊時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

  設:擺放,擺設。

  甚:非常。

  詣:拜見。

  未聞:沒有聽說過。

  示:給……看。

  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曰:說。

  未:沒有

  簡短文言文加翻譯 2

  作品簡介

  《論語》十二章,是指《人教版》(新版)初中一年級課本上的十二章論語,其中多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論語》是記載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選自《論語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1980年版)《論語》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所選的十二章語錄是孔子及其弟子關于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個人修養等方面的經典論述,都是蘊含著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則,就是《論語》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則見于《學而》篇,第三、四、五則見于《為政》篇,第六,七則見于《雍也》篇,第八,九則見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則見于《子罕》,第十二則見于《子張》,其內容都與學習和為人處事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作品原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字詞翻譯

  1、子:先生,指孔子。

  2、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復習。

  3、{不亦說乎}乎:語氣詞。

  4、說:通“悅”,愉快。

  5、慍:生氣,發怒。

  6、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7、吾:人稱代詞,我。

  8、日:每天。

  9、立:站立,站得住。

  10、惑:迷惑,疑惑。

  1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12、逾:越過,超過。

  13、堪:能忍受。

  14、篤:堅守

  作品翻譯

  1、孔子說:“學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惱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君子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3、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4、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理解與體會,那么就可以憑借這一點去當(別人的)老師了。”

  5、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有害。”

  6、孔子說:“多么賢德啊,顏回!一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好學習)的樂趣。多么賢德啊,顏回!”

  7、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8、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枕著它睡,樂趣也在這當中。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

  9、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

  10、孔子在河流上說:“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12、子夏說:“博覽群書并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作品分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方法)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人處事)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道德修養)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人處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人處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習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方法)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學習態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態度)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為人處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態度)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珍惜時間)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道德修養)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學習方法)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道德修養)

  作品鑒賞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所選十二則,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后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關于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世的原則等論述。

  論語簡介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創語錄之體,其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禮”、“義”。《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而且論語教給了后人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理。

  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是以“仁的學說”,“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來教育學生。他后來被尊稱為“圣人”。孔丘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陬邑(zōu yì)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于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子姓,以孔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對成年男子的尊稱,在春秋戰國時期,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稱為“子”,而且都希望別人稱自己為“子”,因為“子”還是一種爵位,所謂“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獲得別人以“子”相稱的,一般是兩種人:要么在社會上公信力較高的,如“老師”;要么就是較有道德的貴族;孔子、老子屬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與孟子并稱“孔孟”,孔子被尊為“至圣”,孟子為“亞圣”。

  簡短文言文加翻譯 3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出自《韓非子·五蠹》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成語典故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饑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于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釋讀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特殊句子

  因釋其耒而守株——省略句

  而身為宋國笑——被動句、省略

  成語示例

  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守株待兔之輩。(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回)

  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創造,這樣如同守株待兔,能有好日子過嗎?

  他們哪里知道,有位醫術不高但神通廣大的醫生,利用給她常年患病的母親上門治病的機會,早已博得她父母喜愛,正在守株待兔。

  在學習中不可有守株待兔的心理,沒有什么是可以不勞而獲的,要自己爭取。

  守株待兔只會讓機會擦身而過,只有不斷主動爭取,成功才屬于自己。

  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如果同雨燕中的主人公一樣把偶然事件當成必然性事件,那定是十分愚蠢的。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獲得成功的僥幸心理。

  守株待兔說明當時政策的腐敗,官員的愚笨。

【簡短文言文加翻譯】相關文章:

螳臂當車文言文加翻譯03-29

文言文原文加翻譯04-01

鄭人買履文言文加翻譯02-20

文言文哲理句子加翻譯03-11

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譯03-11

屈原列傳文言文加翻譯08-09

關于鄭人買履文言文加翻譯02-20

水調歌頭文言文原文加翻譯10-27

杞人憂天文言文原文加翻譯04-0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一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 | 日本末成年aⅴ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91 | 亚洲女优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