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譯文合集
上學的時候,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譯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譯文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康熙戊寅,噶爾丹敗亡,固始汗第十子達什巴圖爾入朝,封和碩親王。其子羅卜藏丹津襲爵,自以青海、西藏舊皆為領土,思恢復先業。會世宗御極,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以四川提督岳鐘琪參贊軍務,征之。
昊人某,少無賴,好勇,被仇誣作太湖盜,逃塞外,隨蒙古健兒盜馬久,性遂愛馬。一日,見岳所乘,名馬也,夜跳匿廄中,將牽其韁。未三鼓,岳起視,自飼馬,某不能隱,被擒。岳上下視,問:“行刺乎,盜馬乎?”曰:“盜。”問:“白日闌入乎,夜逾墻乎?”日:“逾墻。”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馬訖,命隨入室,賜以杯酒,隨解衣臥。遲明,岳起,喚盜馬人同往大將軍府,岳先入,良久,開軍門傳呼曰:“岳將軍從者某,賞守備銜,效力轅下。”岳旋出,上馬顧日:“壯士努力,將相寧有種耶!”
及岳征西藏,某從行。天暮,岳立營門,諭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羅卜藏久稽天誅,昨其母與弟紅臺吉二酋密函乞降,機不可失。”收珠寶一囊,金二餅,顧某日:“先遣汝召賊母來,賊所居穹廬,外有網城,結金鈴于上,動輒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賊營帳四,上有三紅燈者,其母也,對面帳居羅卜藏,左右居丹津、紅臺吉二酋。珠寶與金將以為犒。此大事,汝好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霧,行三十余里,至賊網城。騰身入,帳燭熒然,母上座,二首侍側,叱問:“何人?”某日:“年大將軍以阿娘解事,識順逆,故遣奴來問好,囊寶貝奉贈,金二餅饋兩臺吉。”二人聞之,喜謝。吳乃詐日:“將軍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顧猶豫,某解佩刀厲聲日:“去則去。不去,我復將軍。”其母日:“好蠻子,行矣。”上馬,與二酋隨十余騎,行不十里,岳來迎。須臾,前山火光起,夾道炮發,斬母與二酋回,入軍營。次日,諜者來報,羅卜藏丹津已逃準噶爾部落,岳命竿三頭徇,三十三家臺吉皆震悚,乞降。
岳兵至哈達河,襲守地賊,追奔一晝夜,士馬饑渴。塞外嚴凍,忽涌泉成溪,萬馬騰飲。遂追入崇山,殲賊二千。羅卜藏丹津窮窘無計,乃放平日所養野騾,使直奔岳軍前。騾尾有焰上騰,諸軍大驚駭,岳日:“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長矛向前直奔,又以強弩百余盡力射之,騾懷痛,皆反奔,羅卜藏丹津陣大亂,遂殲焉。
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頂是
A.秣馬訖,命隨入室 訖:結束
B.岳旋出,上馬顧日 旋:轉身
C.青海酋羅卜藏久稽天誅 天誅:朝廷的討伐
D.年大將軍以阿娘解事 解事:通情達理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頂是。
A.隨蒙古健兒盜馬久,性遂愛馬 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B.珠寶與金將以為犒 不賂者以賂者喪
C.去則去,不去,我復將軍 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D.乃放平日所養野騾 至于鞭棰之間,乃欲引節
3.以下6句話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岳鐘琪膽識謀略的一組是:
①岳起視,自飼馬,某不能隱,被擒。
②岳命隨入室,賜以杯酒,隨解表臥。
③解腰下佩刀授之。
④岳兵至哈達河,襲守地賊。
⑤岳命竿三頭徇。
⑥乃命士卒各持長矛向前直奔,又以強弩百余盡力射之。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是對原文內容的概括與分析,其中有誤的一項是
A.達什巴圖爾被清廷加封為和碩親王,其子羅卜藏丹津承襲爵位,卻趁世宗剛剛登基之時,發動叛亂。
B.對盜馬賊吳人某的任用,體現了岳鐘琪的胸襟與遠見;吳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務,說明岳鐘琪的用人之當。
C.征討青海一役,岳鐘琪巧妙利用三十三家臺吉間的矛盾,殺一儆百,震攝敵頑,取得勝利。D.“塞外嚴凍,忽涌泉成溪,萬馬騰飲”的描寫,使岳鐘琪平定青海叛亂的故事具有了傳奇色彩。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外有網城,結金鈴于上,動輒人知,非善逾者不能人。
②岳命竿三頭徇,三十三家臺吉皆震悚,乞降。
③騾懷痛,皆反奔,羅卜藏丹津陣大亂,遂殲焉。
參考答案:
1.B(旋:馬上,立即)
2.A(A中兩個“遂”皆譯為“就”;B中前一個“以”是介詞“把”,后一個是介詞“因為”;C中前一個“則”,是“就”,后一個是“但是,卻”,表轉折;D中前一個“乃” 是“于是就”,后一個是“才”)
3.B(其中(①④明顯不能體現岳鐘琪的膽識與謀略,只是在直接陳述事實)
4.C(“巧妙利用了三十三家臺吉間的矛盾”錯,原文“昨其母與弟紅臺吉二酋密函乞降”,應是羅卜藏丹津與其母、弟間的矛盾)
5.①外面有網繩結成的.城墻,上面掛滿了金鈴,稍有觸動就有人知道。不擅長跳越的人是不能進入的。
②岳鐘琪令命用長竿挑叛賊的三顆人頭示眾,其余三十三家臺吉都震驚恐懼,乞求投降。
③騾子感到疼痛,都反身往回奔跑,羅卜藏丹津軍陣一片大亂,于是就被殲滅了。
附:文言文翻譯
康熙戊寅年間,噶爾丹被朝廷打敗并死亡,固始汗第十子達什巴圖爾接受朝廷轄制,被封為和碩親王。他的兒子羅卜藏丹津承襲爵位,羅卜藏丹津自己認為青海、西藏過去都是他們的領地,企圖恢復先人基業。正趕上世宗剛剛登上皇位,他就在雍正癸卯年發動叛亂。世宗命令年羹堯擔任撫遠大將軍,讓四川提督岳鐘琪參贊軍務,征討羅卜藏丹津。
吳地有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強橫無禮,喜好勇力,被仇家誣陷為太湖盜,逃亡塞外,跟隨蒙古健兒干盜竊馬匹的勾當時間很久,于是自已也就非常喜愛馬。一目,他看見岳鐘琪騎的是一匹名馬,于是就在夜里翻墻跳入藏匿于馬廄中,準備盜走那匹馬。不到三更天的時候,岳起床巡視,親自喂馬,某不能繼續隱藏,被擒拿。岳上下打量他并問:“你是行刺的還是盜馬的?”某回答說:“盜馬的。”岳又問:“你是白天擅自闖入的還是夜里翻墻而入的?”回答說:“翻墻而入。”岳微微地盯著他看了一會兒,若有所思。喂完馬,岳命令他跟隨進入房中,賜給他一杯酒喝,隨后脫下衣服休息。天剛亮的時候,岳起床,招呼盜馬人一同去大將軍府,岳先進入大將軍府,過了好久,有人打開軍門高聲傳呼:“岳將軍的隨從某某,接受賞賜擔任守備一職,應當效力于將軍部下。”岳鐘琪很快走了出來,上馬回頭對他說:“壯士好好努力吧,將相難道是天生的嗎!”
等到岳鐘琪征討西藏時,吳人某也從行。傍晚時,岳站在營門,下命令說:“這次出征并非征討西藏,而是因為青海首領羅卜藏長入以來就應當要受稽朝廷的討伐,昨天他的母親和他的弟弟紅臺吉兩個首領秘密來函乞求投降,機不可失。”于是拿出珠寶一袋,黃金二餅,回頭對吳人某說:“先派你去把叛賊的母親召來,叛賊所住的帳篷,外面有網繩結成的城墻,上面掛滿了金鈴,稍有觸動就有人知道,不能善于逾越的人是不能進入的。叛賊營中有四頂帳篷,上面掛有三盞紅燈的,是他們母親的,對面的大帳中住著羅卜藏,左右的大帳分別住著丹津、紅臺吉二個敵首。珠寶和黃金將要作為對他們的犒賞。這是重大的事情,你要好好地去干呵。”解下腰中的佩刀交給了他。
某接受命令出營,天降大霧,走了三十余里,到了叛賊的網城。騰身越入,見大帳中燈燭明亮,叛賊母親坐于上座,二個敵酋侍坐一旁,他們見了吳人某大聲喝問:“什么人?”吳人某說:“年大將軍認為阿娘通情達理,知道事情的順逆,所以派奴才我來問好,帶來寶貝奉贈阿娘黃,金二餅饋贈給兩位臺吉。”二人聽說以后,非常高興表示感謝。吳人某于是就騙他們說:“將軍在十里外的地方等待阿娘,阿娘趕快去吧!”三人面面相覷有些猶豫,他解下腰中佩刀厲聲說:“去就要快去,如果不去,我還要回去稟報將軍。”他們的母親說:“好一個蠻子(北方少數民族對當時南方人的稱呼),我們一起走吧。”翻身上馬,爭二酋以及隨行十余個騎兵同行,走了不到十里,岳來迎接。很快,前山火光起,兩邊山道的大炮擊發,清軍斬殺了叛賊母親與二個敵首領回到軍營。第二天,密探者來報,羅卜藏丹津已經逃往準噶爾部落,岳鐘琪令命用長竿挑叛賊的三顆人頭示眾,其余三十三家臺吉都震驚恐懼,乞求投降。
有人說,岳鐘琪兵至哈達河時,攻打守地的叛賊,追擊奔跑一晝夜,士卒馬匹饑渴,塞外嚴寒地凍(四處無水),這時,忽然見地上涌出泉眼流成溪流,萬馬歡騰飽飲一頓,于是能奮力追入大山之中,殲殺叛賊二千名。羅卜藏丹津陷入絕境無計可施。于是就放出平日所養的野騾,驅趕它們直奔岳軍陣前。騾子尾巴上有火焰騰起,眾軍非常吃驚恐慌,岳說:“這是火牛陣的老辦法罷了,只能用一次而不能角兩次啊可。”于是命令士卒們各拿長矛向前直奔,又用強弩一百余把盡力射殺它們,騾子感到疼痛,都反身往回奔跑,羅卜藏丹津軍陣一片大亂,于是就殲滅了他們。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譯文2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錄除國子錄,擢監察御史。時蔡京當國,剛論奏無所避。以親老求補外,出知興化軍。欽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憂,服闋,除工部員外郎,以母疾辭。紹興元年,盜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順昌民以剛為命。剛喻從盜者使反業,既而他盜入順昌,部使者檄剛撫定。剛遣長子遲喻賊,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尋召為吏部員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親兵自將,所以備不虞而強主威。愿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居則以為衛,動則以為中軍,此強干弱枝之道。又言:國家艱難已極,今方圖新,若會稽誠非久駐之地。請經營建康,親擁六師往為固守計,以杜金人窺伺之意。丁母憂,服闋,復拜給事中。剛言: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今諸將之兵備江、淮,不知幾萬,初無儲蓄,日待哺于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獻三說,將校有能射耕,當加優賞,每耕田一頃,與轉一資,百姓愿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上令都督府措置。時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誤國之罪,追貶其身,仍詔子孫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觀知婺州,章僅自太府丞提舉江東茶鹽事。剛封還詔書,謂即如此,何以示懲,乃并與祠。時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猶率群臣遙拜淵圣,剛言:禮有隆殺,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歲時行家人禮于內庭。從之。鄭億年與秦檜有連而得美官,剛顯疏其惡,檜銜之。金人叛盟,剛乞起舊相之有德望者,處以近藩,檜聞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書,而以王次翁為中丞。初,邊報至,從官會都堂,剛謂億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約,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億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紹興十三年卒。
(節選自《宋史·廖剛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部使者檄剛撫定 檄:文告
B.剛遣長子遲喻賊 喻:開導
C.愿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窺伺之意 杜:制止
答案 A?
解析 檄:用檄文征召。
2.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廖剛對下采用安撫方式和對不公事敢于抗爭的一組是 ( )
順昌民以剛為命 剛喻從盜者使反業
A. 謂即如此,何以示懲 B.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 百姓愿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
C. 是欲置我何地耶 D. 但歲時行家人禮于內庭
答案 B?
解析 A項順昌民以剛為命說明廖剛受人愛戴。C項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是盜賊的行為;是欲置我何地耶是秦檜的話。D項但歲時行家人禮于內庭只是廖剛從朝廷禮制出發提的建議。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廖剛是南劍州人,任監察御史時正值蔡京當權。他敢于直言,奏事議論無所避忌。又很孝順雙親,以親老求往地方任職,父親去世后又因母病辭任工部員外郎。
B.廖剛認為古代天子親自率軍,是為防備不測增強主威。當今也應精選親兵,平時守衛,戰時打仗。他又認為,當前國家危難,應率軍往建康固守,防備金人入侵。
C.廖剛提出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如今諸將率領部隊布于江淮之間,人多糧少,因而要重耕戰、行屯田,將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種田,應當給以優待。
D.廖剛敢于直言。鄭億年因秦檜的關系而得美官,廖剛上疏奏其惡行,秦檜因此忌恨廖剛。金人叛盟,廖剛起用有德望的舊相,以遏制秦檜,又引起秦檜的強烈不滿。
答案 D?
解析 廖剛乞求起用有德望的舊相,并不是為了遏制秦檜,而是為了鞏固邊防。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日待哺于東南之轉向,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譯文:
⑵兄為君則君之,已為君則兄可也。
譯文:
答案
(1)每天等著吃從東南地區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困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屯田
(2)兄長為國君時就用國君禮對待他,自己為國君時用兄長禮對待他就可以了。
解析
(1)中待哺譯為等著吃,轉餉譯為運來的軍糧,患譯為患難。
(2)君之兄之中君兄,均是名詞作動詞,譯為用國君禮對待他用兄長禮對待他。
【參考譯文】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縣人。宋宣和初年,他從漳州司錄升為國子錄,后提升為監察御史。當時(正值)蔡京當權,廖剛奏事議論無所回避。因為父母年邁,他請求到京城之外去擔任地方官員,(于是)任興化軍(今福建莆田市)的知府。宋欽宗即位后,征召廖剛擔任右正言之職。因為父親去世,(廖剛辭去這一職務),服喪期滿,被授予工部員外郎之職,(后來又)因為母親生病而辭職。紹興元年,(廖剛家鄉順昌)旁邊郡縣盜賊猖獗,當地官吏們都逃走了,順昌百姓推崇廖剛來主持大事。廖剛勸告跟隨盜賊的人,讓他們返回家鄉從事農業生產,不久,別的盜賊進入順昌地界,部使者下文書請廖剛加以安撫平定。廖剛派大兒子廖遲去開導盜賊,盜賊知道廖剛父子講信義,紛紛解散離開了。不久,廖剛被征召為吏部員外郎,他說:古時候,天子一定親自帶兵,用來防備不測,同時也為了增強國君的威望。希望皇上查考舊的'體制,選拔精銳士兵作為親兵,平時可以用來守衛,戰時則用來打仗,這是加強主干力量削弱枝節力量的辦法。又說:國家(現在)艱難到了極點,眼下正要變革圖新,像會稽(紹興)確實不是久留之地。請重點建設好建康(南京),親自率領各路兵馬前去把守,以免金人窺伺、覬覦。因為母親去世(辭去吏部員外郎之職),服喪期滿,又被任命為給事中。廖剛進言說:國家不能一天沒有軍隊,軍隊不能一天沒有糧食。現在各位將領的軍隊分布在長江、淮河一帶,不知道有幾萬士兵,當初他們都沒有糧食儲備,每天等著吃從東南地區運來的軍糧,浙地人民已經困乏,要解救這一患難不如屯田。于是提出三條建議,對將校中既能打仗又能耕種的,應當給以特別獎賞,每耕種一頃田,可升一級,百姓愿意耕種的,借給他們種子,再收些租稅。皇上責令都督府負責此事。當時朝廷追究章惇、蔡卞誤國的罪,不僅降低他們的身份,還下詔不讓他們的子孫到朝中為官。而這時章杰由崇道觀任婺州知府,章僅由太府丞提拔負責江東茶鹽事。廖剛把詔書封好送回朝廷,認為如果這樣,怎么能顯示懲戒,于是都給他們設立祠堂。當時宋徽宗已經駕崩,皇上每逢初一、十五,還帶領群臣遙相祭拜,廖剛進言道:禮節有隆盛和減少之分,兄長為國君時就用國君禮對待他,自己為國君時用兄長禮對待他就可以了。盼望您克制自己的感情,只在逢年過節時在家里行家人的禮節。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鄭億年跟秦檜有關系而得到高官,廖剛上疏陳述鄭億年的惡行,秦檜因此忌恨廖剛。金人背棄盟約,廖剛請求起用德高望重的舊相,把他們安排到臨近藩地去防守,秦檜聽到后說:這樣做想把我放到哪里去啊?讓廖剛改任工部尚書,而把王次翁任命為中丞。起初,邊關報告送來了,隨從官員聚集到大堂議事,廖剛對鄭億年說:你(當初)用一家人的性命保證金人(不侵犯我們),現在(金人)背信棄義,你還有什么臉面在朝廷中做官呢?鄭億年以奉祠離開。第二年,廖剛告老還鄉。在紹興十三年去世。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譯文3
康熙間,山左①名臣,自李之芳、董訥而下,實以郭瑞卿為最剛正。瑞卿名琇。當明珠②柄政時,行為專恣,朝野多側目。郭剛直性成,嘗于明珠壽日,臚舉③其劣跡,列人彈章上之④。旋復袖草疏,乘車至明邸,踵門⑤投刺⑥。明以其素倔強,來謁不易,肅冠帶迎之。及入,長揖不拜,坐移時,故頻頻作引袖狀。明喜問曰:“御史⑦公近來興致不淺,豈亦有壽詩見賜乎?”郭日:“否、否。”探袖出視,乃一彈章。明取讀未必,郭忽拍案起曰:“郭琇無禮,劾及故人,應受罰。”連引巨觥⑧狂吸之,疾趨而出,座客大駭愕。未幾而廷訊明珠之旨下矣。
[注釋]①山左:指山東。②明珠:滿人,當時主持朝政。③臚(1ú)舉:列舉。④列入彈章上之:列(明珠的罪行)入彈劾的奏章送給皇上。⑤踵門:親自上門。⑥投刺:遞上名片。⑦御史:指郭琇,時任左都御史。⑧觥(gōng):古代盛酒器。
[文言知識]“移時”及其他。文言中表示時間概念的詞較多:俄、頃、旋、須臾等表示一會兒;移時、未幾、食頃等表示不多時;久、良久等表示較長時間。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柄_______②恣_______③邸_______④以_______⑤易_______⑥肅_______⑦見_______⑧探_______⑨旨_______
2.翻譯:①朝野多側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旋復袖草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故頻頻作引袖狀________
【參考譯文】
郭秀面劾權臣
康熙年間,山東的名臣,除了李之芳、董訥,就屬郭瑞卿最為剛正了。郭瑞卿名琇。當明珠(好像姓愛新覺羅)執政時(那時明珠是宰相),明珠十分專橫,滿朝文武都敢怒不敢言。郭瑞卿為人剛直不阿,曾經在明珠的生日宴會時(前),一一列舉他的惡行,并列入彈劾明珠的奏章之上。然后放入自己的袖子里(古人袖子寬大),坐著馬車來到明珠家(赴宴),他親自上門遞上名片(古人當官遞名片者多為家丁)。明珠知道郭瑞卿向來性格倔強,(親自)拜見實屬不易,(于是)整衣冠(親自)迎接。郭瑞卿入座后,長久的拱手作揖而不把手松開,(坐移時?是否應為作揖時?)在座到位子上時(如果是作揖時則譯為:作揖的時候),故意頻頻的用手指著自己的袖子(暗示袖子里有好東西)。明珠(見狀)大喜說道:“御史公(指郭瑞卿)近來興致不淺啊,這次有道喜的壽詩可以賜教嗎?”郭瑞卿說:“沒有,沒有。”(然后)郭瑞卿把手伸入衣袖拿出東西來給大家看,原來是一封奏章。明珠拿過來還沒讀完,郭瑞卿突然拍案而起說道:“(我)郭琇無禮了,(盡然)要彈劾老朋友,應該受罰。”然后舉起大酒杯連喝數杯,(完后)疾步離開,(參加明珠生日宴會的)滿堂賓客都(因郭瑞卿的大膽舉動)十分吃驚。(后來)沒過幾天,朝廷罷明珠的'官的圣旨就下來了。
【參考答案】
郭秀面劾權臣
1.①同“秉”,掌管②放縱③官家住宅④認為⑤輕視⑥整⑦我⑧伸⑨皇帝的命令
2.①朝廷內外多敢怒不敢言;②一會兒又在袖子里藏了草擬的奏章;③故意一再裝出拉袖子的樣子。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譯文4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于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客曰:“其樂如何?”居士曰:“吾之樂可勝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①于洞庭之野,閱大戰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然常患不得極吾樂于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其大者有二焉,軒裳珪俎②勞吾形于外,憂患思慮勞吾心于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偕返于田廬,庶幾③償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注〕①九奏:多種樂器同時奏響。②軒裳珪俎:軒,官員出外乘坐的車。裳,官服。珪(ɡuī)俎
(zǔ),舉行朝會、祭祀典禮時所拿的玉器等。③庶幾:這里指“希望”、“期望”之意。
1.解釋下列劃線詞的含義。
(1)六一居士初謫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聊以志吾之樂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足喻其樂且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而”與“而屢易其號”中的“而”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既老而衰且病
B.泰山在前而不見
C.心未老而先衰
D.委而去之
3.翻譯下列句子。
(1)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庶幾償其夙愿焉。此吾所以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理解作者在甲乙文中所追求的'“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降職 (2)責備、譴責 (3)故且、暫且 (4)明白
2.D
3.(1)拖累我的世事很多。
(2)希望能實現自己的夙愿。這就是我記(起六一居士名)的原因。(意對即可)
4. 作者在本文中所表達的“樂”,是閑適的田園之樂,是享受自我興趣、愛好之中的樂。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譯文5
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于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于斷林荒荊間,一再鼓之,凄禽寒鶻①,相和悲鳴。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媼③聞之,咨嗟惋嘆。既闋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媼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聲耳。”
注釋: ①鶻(gǔ):一種兇猛的鳥。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 ③媼(ǎo):老婦人。 ④闋:止息,終了。 ⑤款扉:款,敲;扉,門。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嘗得異人傳授 嘗: (2)以彈絮為業 業:
2.用現代漢語下面的句子。
每于斷林荒荊間,一再鼓之,凄禽寒鶻,相和悲鳴。
3.本文也采用了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請從文中舉一個例子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4.喬山人對鄰媼說:“不謂遇知音于此地。”你認為“鄰媼”是喬山人的知音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參考答案:
1.(1)曾經 (2)職業
2.每當他在山野林間彈琴時,一遍又一遍,連飛鳥和兇猛的鶻都為之悲鳴。
3.(2分)例子:凄禽寒鶻,相和悲鳴。好處:有力地烘托了喬山人彈琴技藝的精湛。
4.不是,因為在鄰媼聽來,喬山人彈奏的琴聲像彈棉絮一樣,根本就不知道琴聲要表現的主旨。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譯文6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字。(6分)
(1)項為之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鞭數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2:下列朗讀停頓錯誤的一項是()(3分)
A.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B.不覺呀/然驚恐
C.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D.使之/沖煙而飛鳴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6分)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小題4:仔細閱讀全文,簡要說說“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4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小題1:(1)通“僵”,僵硬(2分) (2)正(2分) (3)用鞭打(2分)
小題2:B(3分)
小題3:(1)我見到微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3分)(2)原來是一只癩蛤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吃掉。
小題4:因為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善于觀察且觀察細致,加之有豐富的想象力,又富有童心童趣。(4分)
小題1:試題分析: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了解文言實虛詞的不同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等。
試題
(1)中的“強”是個通假字,讀 “jiāng”,同“僵”,意思為“僵硬”;
(2)中的“方”根據語境意思為“正”,不能理解為“方向”;
(3)中的“鞭”名詞活用為“動詞”,意思為“用鞭子打”。
小題2:試題分析:“不覺呀然驚恐”這句話的含義是“不禁‘唉呀’地驚叫一聲,感到害怕”,“呀然”在句中修飾限制“驚”的,意思是“‘唉呀’地驚叫一聲”,朗讀時注意句子內部詞與詞之間的'關系。一般主謂之間、動賓之間、較長的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連詞前后、句首發語詞之后,要進行語意上的停頓。此句可這樣停頓:不覺/呀然驚恐。
小題3:試題分析:
翻譯
(1)時,要注意 “藐小”(細小)、“其”(它的)、“故”(因此)、“時有”(常常有)、“物外之趣”(事物之外的樂趣)等詞的意思;翻譯
(2)時,要注意“蓋”是句首的發語詞,可譯為原來,“而”,連詞,表示“吐”和“吞”兩個動作的承接關系,這里可解釋為“便”“就”;“為所”,表示被動,可譯為“被……”。另外,文言文翻譯還要使整個句子翻譯的完整性與流暢性。
小題4:試題分析:本題可從“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等角度來理解和組織。如:“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可見“物外之趣”的原因之一是善于觀察。“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可知,原因之二是善于想象。“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可知,有好奇心,貪玩,富有童心童趣。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譯文】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王肅篇集合03-31
隕星的文言文閱讀題目及答案08-09
高中文言文的閱讀答案及譯文05-06
梨酒文言文閱讀訓練及答案11-28
戴震文言文閱讀理解訓練及答案07-18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含答案07-14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含答案07-16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含答案07-14
文言文李斯論閱讀訓練及答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