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言文譯解析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譯解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言文譯解析 1
【原文】
丁晉公①之逐,士大夫遠嫌,莫敢與之通聲問。一日忽有一書與執政,執政得之不敢發,立具上聞。洎②發之,乃表③也,深自敘致,詞頗哀切。其間兩句曰:雖遷陵④之罪大,念立主之功多。遂有北還⑤之命。謂多智變,以流人無因達章奏,遂托為執政書,度以上聞,因蒙寬宥。
【注釋】
①丁晉公:即丁謂(9661037)。字謂之,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善權術,宋真宗時官至宰相,封晉國公,時人目為奸邪。仁宗即位后罷去,被放逐于海南。
②洎(jì):及,至。
③表:指給皇帝上奏的表章,而不是私人書信。
④遷陵:指宋真宗陵墓曾改換陵址修建事。真宗死后,丁謂尚為宰相,主持改換真宗陵址,修建不成,復遷回原址。后丁謂被貶斥,此亦為罪狀之一。
⑤北還:指允許丁謂回內地居住(時從雷州徙道州)。
【譯文】
丁晉公被放逐,士大夫避嫌疑,沒有人敢與他互通聲息,以書信問訊往來。有一天,忽然有他的一封信投給執政大臣,執政大臣收信后不敢打開,立即報告給了皇上。等到打開信封,才知道里面裝的是給皇上的奏表,表中用盡心機委婉陳述自己的處境,為自己開脫,言詞似乎懇切,心跡頗令人同情。其中有兩句說:雖遷移先帝陵址之事罪大,還望皇上念及罪臣輔佐先帝之功多。于是有仁宗允許他遷居內地的'詔命。丁謂多智術權變,以流放之人沒有途徑把私人章奏送到皇帝手上,于是假托為寫給執政的書信,估計執政會不敢開拆而報告給皇帝,竟因此獲得皇帝的寬恕而內遷。
文言文譯解析 2
【原文】
段成式《酉陽雜俎》,記事多誕。其間敘草木異物尤多謬妄,率記異國所出欲無根柢①。如云:一木五香:根,旃檀②;節,沉香;花,雞舌;葉,藿;膠,薰陸。此尤謬。旃檀與沉香兩木元③異。雞舌,即今丁香耳,今藥品中所用者亦非。藿香自是草葉,南方至多。薰陸小木而大葉,海南亦有,薰陸乃其膠也,今謂之乳頭香。五物迥殊,元非同類。
【注釋】
①率:大率,大概。欲:理解為殆,恐怕,幾乎。根柢:今多寫作根底。
②旃(zhān)檀:即檀香。古印度語稱為旃檀那。
③元:今用原字。下同。
【譯文】
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一書,記事多有荒誕不經之處。其中記敘奇花異草、珍貴樹木尤多錯誤和歪曲,大抵記別國所出者幾乎沒有根底。如書中說:有一種樹能產五種香料:它的根是檀香,枝節是沉香,花是雞舌香,葉是藿香,流出的膠是薰陸香。這是特別荒謬的。檀香與沉香兩種樹木原是不同的'。雞舌香就是現在的丁香,今日藥品中所用的雞舌香也不是真正的雞舌香。藿香自是草本植物,葉也是草葉,南方極為多見。薰陸香是小木本而大葉子,海南也有,所謂薰陸指的是它的膠,現在叫做乳頭香。這五種植物迥然不同,原不屬于同一類別。
文言文譯解析 3
【原文】
包孝肅尹京①,號為明察。有編民犯法當杖脊②,吏受賕與之約曰:今見尹,必付我責狀③。汝第④呼號自辯,我與汝分此罪,汝決杖,我亦決杖。既而包引囚問畢,果付吏責狀,囚如吏言,分辯不已。吏大聲訶之曰:但受脊杖出去,何用多言!包謂其市權⑤,摔⑥吏于庭,杖之十七,特寬囚罪,止從杖坐⑦,以抑吏勢。不知乃為所賣,卒如素約。小人為奸,固難防也。孝肅天性峭嚴,未嘗有笑容,人謂包希仁笑比黃河清。
【注釋】
①包孝肅:即包拯(9991062)。字希仁,合肥(今屬安徽)人。官至三司使,卒謚孝肅。尹京:為京城府尹。包拯曾任權知開封府之職。
②杖脊:用刑杖打脊背的刑罰。宋代為流放刑、徒刑的一種代用刑。如原判兩年徒刑的,杖脊十七下可以釋放。原不判徒刑的杖刑,后改為杖臀,刑罰更輕,如原杖八十的改為臀杖十七。
③責狀:由過錯人或犯人簽字畫押的具結書、保證書。
④第:但,只管。
⑤市權:賣權,以權力謀私利。
④第:但,只管。
⑤市權:賣權,以權力謀私利。
⑥摔(zuó):揪住。
⑦杖坐:坐杖刑。古代定罪稱坐。此實指由杖脊改為杖臀。
【譯文】
包孝肅為權知開封府,以明察著稱。有個平民犯法當受杖脊之刑,府中有個吏人受了他的賄賂,與他約定說:今天府尹要提訊你,一定會把寫具結書的事交給我。你只管呼天喊地地為自己辯解,我給你分擔罪責,你被判打板子,我也被判打板子。沒過多會兒,包拯叫人押囚犯上堂審訊完畢,果然叫吏人起草案子的具結書,囚犯按吏人事先的囑咐,辯解個不停。吏人大聲訶斥說:你只管受脊杖滾出去,何必啰唆!包拯以為這吏人越職賣權,把他揪到公堂上,打他十七板,而特地寬減了囚犯的罪行,也只判他受臀杖,以抑制吏人的.權勢。其實包拯不知道已為吏人所賣,判決的結果最終和吏人事先與犯人的約定一樣。小人做奸詐的勾當,本來就是很難防范的。包孝肅天性峭刻嚴厲,未嘗有笑容,時人稱包拯笑比黃河清。
文言文譯解析 4
【原文】
李溥①為江淮發運使,每歲奏計②,則以大船載東南美貨結納當途③,莫知紀極④。章獻太后⑤垂簾時,溥因奏事,盛稱浙茶之美,云:自來進御,唯建州餅茶,而浙茶未嘗修貢。本司以羨余錢買到數千斤,乞進入內。自國門挽船而入,稱進奉茶綱⑥,有司不敢問。所貢余者,悉入私室。溥晚年以賄敗,竄謫海州,然自此遂為發運司歲例⑦。每發運使入奏,舳艫蔽川,自泗州⑧七日至京。予出使淮南時,見有重載入汴者,求得其籍⑨,言兩浙箋紙三暖船⑩,他物稱是。
【注釋】
①李溥:宋太宗時由小吏被提拔,真宗時官至制置江淮等路茶鹽礬稅兼發運司事。
②奏計:年終向中央奏報所掌地方的財政等情況。古時多稱會計。
③當途:指朝中當權的大臣。
④紀極:終極,限度。
⑤章獻太后(9691033):宋真宗皇后。仁宗即位時年幼,她垂簾聽政十一年。
⑥綱:宋代官府水陸運輸的貨物分類單位。因貨物種類不同,綱的大小有不同規定,如糧米以一萬石為一綱(水運需要大船幾十艘),俗稱米綱。各種水陸運輸統稱綱運。
⑦歲例:每年按一定比例或數量繳納的賦稅、錢幣、貨物等。
⑧泗州:治今江蘇泗洪東南。北宋時水運,由此經泗水、汴水入京師開封,為一大干道。
⑨籍:指船運的登記簿,即貨物單。
⑩箋紙:小幅而華貴的紙張。暖船:有帷幕的船。
【譯文】
李溥為江淮發運使,每年的年終進京奏報財計狀況,即以大船裝載東南地區珍貴土產交結賄賂朝中當權大臣,肆無忌憚,不知收斂。章獻太后垂簾聽政時,李溥利用奏事的機會,盛稱浙江茶葉的優美精善,又說:自來向皇宮進貢的,只有建州的餅茶,而浙江茶不曾修貢。本司用節余的錢買到浙江茶數千斤,請求允許貢入內宮。他所調度的運茶船,直接從京城大門下的汴水道牽挽到城里,號稱是進奉皇帝的'茶綱,有關部門都不敢盤查。那些進貢剩余的茶葉,他都裝入了私囊。李溥晚年以賄賂遭查處落敗,被貶斥流放到海州,然而他所首開的茶貢卻從此成為江淮發運司每年例行的進貢。每當發運使入奏茶綱進京,長長的大船遮蔽河面,從泗州連行七日到達京城。我出使淮南時,見有滿載著貨物準備入汴京的船只,曾設法弄到這些船只的貨物單,上面雖寫著兩浙箋紙三暖船,其實所運送的其他貢物或私載的貨物,都不亞于簿子上所登記的物品的數量。
文言文譯解析 5
【原文】
海物有車渠①,蛤屬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壟,如蚶②殼,攻以為器,致③如白玉。生南海。《尚書大傳》④曰:文王⑤囚于羑里⑥,散宜生⑦得大貝,如車渠,以獻紂⑧。鄭康成⑨乃解之曰:渠,車罔⑩也。蓋康成不識車渠,謬解之耳。
【注釋】
①車渠:即硨磲(chē qú),一種海貝,瓣鰓綱,硨磲科,主要產于我國海南島、臺灣及南海諸島。大硨磲體形較大,長可達1米以上,殼很厚,可用來制工藝品。
②蚶(hān):軟體動物,生活在淺海泥沙中,有兩扇厚而堅硬的貝殼,殼上有瓦楞狀突起。
③致:細密,細膩。
④《尚書大傳》:也常簡稱為《大傳》,解釋《尚書》的著作,傳為漢初伏勝所著。
⑤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殷時諸侯,曾被商紂王囚于羑(yǒu)里。
⑥羑里:古代地名,故址在今河南湯陰縣北。
⑦散宜生:周初時人,史載曾輔佐周武王伐紂滅商。
⑧紂:紂王,商代最后的君主,因施暴政而被推翻。
⑨鄭康成:即鄭玄,字康成,東漢高密人,經學家,著述較多,今通行本《十三經注疏》中的《毛詩》注、《三禮》注,即為鄭玄所注。
⑩車罔(wǎnɡ):車輪周圍的框子。罔:通輞(wǎnɡ)。
謬解:妄解。
【譯文】
海中有種生物叫硨磲,屬于蚌蛤之類。大的有簸箕那么大,背上有溝有壟,像蚶子的.殼,所以人們用它的殼作裝飾器物,紋理細密,如同白玉。生于南海中。《尚書大傳》說:文王被囚禁于羑里,散宜生得一大貝如硨磲,以獻給紂王。鄭康成竟解釋說:渠,就是車輞。大概康成不知道什么是硨磲,不過誤解之而已。
【評析】
本卷所記的各種謬誤,有的是人們知識、認識上的錯誤,有的是因不了解情況或誤解而造成的錯誤,有的是沿用舊習而不適應新情況所導致的錯誤,而也有的是因為被蒙蔽或欺詐而以是為非、以非為是的錯誤,還有的是郢書燕說式的反使錯誤的行為轉為成例的錯誤。諸如此類的錯誤,在現實生活中是隨時都可能發生的,讀此卷可以受到各種啟發。
文言文譯解析 6
于園在瓜州步五里鋪,富人于五所園也。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攜余往,主人處處款之。園中無他奇,奇在磥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數棵,緣坡植牡月、芍藥,人不得上,以實奇。后廳臨大池,池中奇峰絕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視蓮花,反在天上,以空奇。臥房檻外,一壑旋下如螺螄纏,以幽陰深邃奇。再后一水閣,長如艇子,跨小河,四圍灌木蒙叢,禽鳥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頹然碧窈。瓜州諸園亭,俱以假山顯,胎于石,娠于磥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園可無憾矣。儀真汪園,葢石費至四五萬,其所最加意者,為“飛來”一峰,陰翳泥濘,供人唾罵。余見其棄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闊二丈而癡,癡妙;一黑石,闊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萬收其子母,以世守此二石何如?
譯文:
于園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鋪,就是一個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造的園子。如果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這座園子門上的鑰匙是不會拿出來打開門鎖開門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帶我前往于園,于園主人處處熱情的招待我們。
這座園子里沒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塊堆成的假山。堂屋前面就是用石塊壘成的斜坡,斜坡高兩丈,上面栽種了幾棵果子松,沿坡栽種了牡丹、芍藥,人不能夠到上面去,這里因沒有空隙、滿滿當當而奇特。后面的廳堂臨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極陡峭的溝壑,直上直下,人們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頭仰望池塘中的蓮花反而好像在天上,這里又因空曠而奇特。臥房的欄桿外面,有一條山溝盤旋而下,好像螺螄回旋形貝殼,這里因陰暗深遠而奇特。再向后,有一座水閣,長長的,形狀像小船。這座閣子橫跨在小河上,閣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蓋叢生,鳥兒在這里唧唧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們坐在閣子里,這里的境界給人舒坦、碧綠、幽深之感。瓜洲的許多園林亭榭,全都是憑借假山而有名聲,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懷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心構思中誕生,這樣的假山石安置園林之中,就不會使人不滿意了。
文言文譯解析 7
寒號鳥
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四足,肉翅,不能飛,其糞即五靈脂。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彀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
注釋
1、文采:錯雜絢麗的色彩
2、索然,:沒有味道,這里指是冷落的樣子
3、鷇雛鷇:初生的小鳥。雛:幼禽。
4、比:等到
5、五靈脂:中藥的名字
譯文
五臺山上有一種鳥,叫做寒號蟲。有四只腳,肉翅,不能夠飛翔。它的糞便是五靈脂。在炎熱的夏天時,它的羽毛紋理多彩絢爛,于是自己鳴叫道:鳳凰不如我(鳳凰也比不上我)。等到到了深冬天氣嚴寒的時候,它的羽毛脫落,蕭索的.樣子就像一只雛鳥,就自己鳴叫道:"得過且過(能過下去就這樣過下去)。
啟示
這個故事的寓意告訴我們,人活著不能目光短淺 ,要做長遠打算。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活著,就要有遠大的理想,還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不能得過且過,最終導致自己連個安身之處都沒有了,走上不歸路。
文言文譯解析 8
周美,字之純,靈州回樂人。少隸朔方軍,以材武稱。趙保吉陷靈州,美棄其族,間走歸京師,天子召見,隸禁軍。契丹犯邊,真宗幸澶州,御城北門。美慷慨自陳,愿假數騎縛契丹將至闕下,帝壯之,常令宿衛。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涼方渠,美以軍侯戍邊,與州將追戰,破之于九井原、烏侖河,斬首甚眾。累遷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陜西用兵,經略使夏竦薦其材,擢供備庫使、延州兵馬都監。夏人既破金明諸砦(zhài,同“寨”),美請于經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勢必復來。金明當邊沖,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將遂失之。”仲淹因屬美復城如故。數日,賊果來,其眾數萬薄金明,陣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領眾二千力戰,抵暮,援兵不至,乃徙軍山北,多設疑兵。夏人望見,以為救至,即引去。既而復出艾蒿砦,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眾使人持一炬從間道上山,益張旗幟,四面大噪,賊懼走。獲牛羊、橐駝、鎧甲數千計,遂募兵筑萬安城而還。敵復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敵即引卻。遷文思使。徙知保定軍。
元昊大入,據承平砦。諸將會兵議攻討,洛苑副使種世衡請赍三日糧直搗敵穴。美曰彼知吾來必設伏待我不如間道掩其不意世衡不聽美獨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敵世衡等果無功
自陜西用兵,諸將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戰,平族帳三百,焚二十一,招種落內附者十一族,復城堡甚多。在軍中所得祿賜,多分其部下,有余,悉饗勞之。及死,家無余貲。
參考譯文:
周美,字之純,是靈州回樂人。小時候在北方軍中服役,憑借才氣與武功著稱-。趙保吉攻陷靈州,周美拋棄他的家族,秘密逃到京城,皇帝召見他,讓他在禁軍服役。契丹侵犯邊疆,真宗來到澶州,親自登上城北門(以鼓舞士氣)。周美情緒激昂,自我推薦,希望借助幾匹戰馬把契丹將領抓到城門下,皇帝認為他很勇壯,常讓他在宮禁中值宿警衛。
天圣初年,德明部落侵犯平涼方渠,周美憑借軍侯身份戍守邊疆,與州將追擊作戰,在九井原、烏侖河打敗敵軍,殺敵很多。多次升遷做了天武都虞侯。元昊謀反,周美于陜西領兵,經略使夏竦引薦其材,破格提拔他為供備庫使、延州兵馬都監。夏人攻破金明諸寨以后,周美向經略使范仲淹請求說:“夏人剛剛得志,形勢上一定會再次侵犯。金明正處在邊界要沖的`位置,是我方的屏障,現在如果不趕快修繕,將最終失去它。”范仲淹于是囑咐周美像原來那樣修復城池。幾天后,賊人果然來侵犯,敵軍幾萬大軍迫近金明,在延安城北三十里布陣。周美率領兩千人馬奮力作戰,一直到黃昏時分,援兵仍然沒來,周美于是領軍到山北,多設疑兵。夏人遠遠望見,
以為救兵到來,即刻領兵離去。周美不久又經過艾高寨,于是到達郭北平,天明戰斗不止。周美率領眾人派人持一火炬從小道上山,舉起更多的旗幟,在四面吶喊,賊人因懼怕而逃跑。周美俘獲幾千牛羊、駱駝、鎧甲,于是招募兵士修筑萬安城而歸。敵人再次侵犯金明,周美率領部隊從虞家堡北山殺出,敵軍即刻退卻。周美遷為文思使,隨后調任統領保定軍
元昊軍大舉侵犯,占據承平寨。各位將領集合軍隊商討進攻的辦法,洛苑副使種世衡請求帶三日糧草去直搗敵穴。周美說:“敵人知道我軍已來應戰,一定設下理伏等待。不如從小道襲擊他們沒料想到的地方。”世衡不聽。周美獨自率領部隊從西邊出芙蓉谷,大破敵軍。世衡等果然沒有戰功
自陜西用兵以來,諸將大部分沒打過勝仗,周美前后十余戰,平定三百族帳,焚掉二十一帳,招降十一族,收復很多城堡。在軍隊中所得俸祿賞賜,大多分給他的部下,如果還有剩余,全部用來犒賞軍士。到死時,家中沒有任何剩余財產。
【文言文譯解析】相關文章:
文言文《乘船》解析04-28
《愛蓮說》文言文解析10-17
文言文解析參考:《狼》12-02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解析07-26
文言文固定句式結構解析12-08
文言文句式相關知識解析02-10
滇游日記文言文解析12-27
奕秋文言文及翻譯解析01-12
《買櫝還珠》的文言文翻譯及解析10-12
文言文中虛詞之用法解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