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識點古今異義

時間:2021-06-12 13:40:34 文言文 我要投稿

文言文知識點古今異義

  現代漢語由古代漢語發展而來,有些詞義一直沿用下來,有些詞義已經發生了變化,形成古今異義的現象。古今異義詞主要有以下幾種:

文言文知識點古今異義

 。1)詞義擴大。

  文言文中,有些詞語的本來意義比較狹小,后來它的意義有所發展,應用的范圍比原來廣泛了,這種現象叫詞義的.擴大。這種詞義是今義大于古義,古義包含在今義之中。如“河”,古代僅僅指黃河(飲于河、渭);現在則是一個普通的名詞,成為河流的通稱。

 。2)詞義縮小。

  詞義的縮小,是指詞義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變得狹小。詞義縮小主要有兩類:

  A.程度減弱。如“病”,古義指嚴重的疾病,已達到受死亡威脅的程度(君之病在腸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減弱了。

  B.范圍縮小。如“臭”,古代指氣味(左佩刀,右備容臭);現在則僅僅指臭味。

 。3)詞義轉移。

  古漢語中一些詞義,隨著歷史的發展,由原來表示的對象轉移為表示另外一種對象,這就叫詞義的轉移。主要有以下幾種:

  A.由表示甲事物轉化為表示乙事物。如“顏色”,古義指容顏、臉色(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今義指色彩。

  B.由表示甲動作轉化為表示乙動作。如“去”,古義指離開、距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今義是“到……地方”。

  C.由表示甲義的范圍轉化為表示乙義的范圍。如“鮮美”,古義有“鮮艷美麗”的意思(芳草鮮美);今義則是形容詞,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圍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顏色轉化為表示事物的味道。

  D.由表示甲義轉化為表示乙義時,詞性也發生了轉移。如“烈士”,古義指有遠大抱負的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今義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獻出自己生命的人”。

 。4)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

  古今詞義在演變的歷史過程中,褒貶義相互轉化的現象,叫做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主要有三種情況:

  A.褒義詞轉化為貶義詞或中性詞。如“風流”,古義指杰出、英俊(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今義多指輕浮放蕩,含貶義。

  B.貶義詞轉化為褒義詞。如“乖”,原指偏執、不順服(行為偏僻性乖張);現在是“聽話”“安順”之義。

  C.中性詞變為褒義詞或貶義詞。如“鄙”,古義表示“見識短淺”,是一個中性詞(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今義指品質惡劣,成為貶義詞。

  常見古今異義詞例釋

  以下內容按字詞、例句及所選篇目、古義、今義順序整理:

  窮 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記》)窮盡 貧窮

  絲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醉翁亭記》) 弦樂器 蠶絲

  委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放棄 委托

  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離開 到,往

  是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這 表示判斷

  舉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被舉薦 舉起

  征 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表現 出征,征收

  喻 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明白,了解 比喻

  豆 一簞食,一豆羹(《魚我所欲也》)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豆類名稱

  就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隆中對》) 接近,趨向 今常作副詞或連詞

【文言文知識點古今異義】相關文章:

文言文知識點:古今異義06-04

文言文中的古今異義03-19

文言文知識點歸納:古今異義詞06-14

初中文言文古今異義知識點05-28

中考文言文古今異義詞知識點04-04

古今異義詞文言文論文06-19

高中文言文古今異義05-24

文言文古今異義詞解析05-28

文言文古今異義詞差異05-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久久 | 亚洲高清电影免费一区二区 | 日本在线一区亚洲 | 久久综合色_综合色88 | 中文字幕在线你懂得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