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的文言文翻譯及解析

時間:2024-10-12 08:30:29 林惜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買櫝還珠》的文言文翻譯及解析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買櫝還珠》的文言文翻譯及解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買櫝還珠》的文言文翻譯及解析

  原文:

  作者或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楚人有賣某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緝以翡翠。

  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買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譯文或注釋:

  有個楚國商人在鄭國出售珍珠。他用木蘭名貴木料做小盒子,用香料把盒子熏香,還用珠寶、玫瑰、翡翠來加以裝飾。

  一個鄭國人買走了這個盒子,卻把珍珠還給了他。這真是善于賣盒子,不能說是賣珍珠啊。

  【注釋】

  [1]為(Wéi):制做。木蘭:一種高級木料。柜:這里指小盒。

  [2]桂椒:香料。

  [3]綴(zhuì):點綴。

  [4]玫瑰(méigui):一種美麗的玉石。

  [5]緝:裝飾邊沿。翡翠(fěicuì):一種綠色的美玉。

  [6]櫝(dú):小盒。還:退回。

  [7]鬻(yù):賣。

  【出處】(戰國)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釋義】櫝:木匣子;還:退還;珠:珍珠。買下木匣子,退還了珍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當。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珠寶商人,他做生意很講究信譽,很多人都愿意到他這里來買珠寶。一天,珠寶商人得到了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想把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么珍珠的“身份”自然會高起來。

  于是,他找來名貴的木材,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光,實在是一件精致美觀的工藝品。珠寶商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里,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觀賞。一個鄭國人拿在手里看了半天,愛不釋手,出高價將珠寶商人的盒子買了下來。

  鄭人交過錢后,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又回來了,珠寶商人以為鄭人后悔了要退貨,沒等他想完,鄭人已走到其跟前。只見鄭人打開盒子,取出珍珠交給他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于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他,然后低著頭一邊欣賞木盒子,一邊往回走。

  珠寶商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珍珠的價值,以至于喧賓奪主,令他哭笑不得。

  【成長心語】

  不能以貌取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但很多情況下,我們還是會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就像那個鄭人一樣,眼睛只盯著那只精美的盒子,卻忽略了真正有價值的“珠寶”。與人交往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外貌只能體現他的一小部分,要是從這一點來評價一個人,那你的評價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而大多數人的長處并不只是體現在他的外貌。那些有著宏圖大志的人,外貌并不一定出眾。所以,我們要清楚地記得: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明艷動人,有價值的朋友不一定相貌出眾,摘下眼鏡,睜大雙眼,看清楚表面下的本質,才是交往的基本法則。

  成語寓意

  鄭國人兩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棄了珍貴的珠寶。可見,做事情必須主次分明,不能像買櫝還珠的人那樣,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質。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當。成語原指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取舍不當,次要的東西比主要的還要好。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從現代管理學角度看,“買櫝還珠”可以轉用于指代某些官僚慣于用形式主義欺騙上下級或民眾的弄虛作假行為。

  運用示例

  宋·程頤《與方元宷手帖》:“今之治經者亦眾矣,然而買櫝還珠之弊,人人皆是。”

  元·張養浩《云莊類稿·讀詩有感自和詩之一》:“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還珠買櫝非。”

  清·裘廷梁《論白話為維新之本》:“不善讀書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買櫝還珠,雖多奚益?改用白話,決無此病。”

  成語出處原文的真實旨意

  幾乎所有的辭書,都收錄“買櫝還珠”,釋義也大體相同。《辭源》釋為“去取不當”;《辭海》釋為“舍本逐末,取舍失當”等。以商務印書館《漢語詞典》的釋文為例:“《韓非子》記載:有個楚國人把珍珠裝在木匣子里,到鄭國去賣。有個鄭國人認為匣子漂亮,就買下木匣子,把珍珠還了賣主。比喻取舍不當,抓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

  《韓非子》的原意并非上述釋義所述。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的內容看,這位楚國的珠商,花了那么多的資金和精力去美化珠盒,以至鄭國的顧客把漂亮的盒子買走了,而沒有買走他所要推銷的珍珠。《韓非子》批評這位楚人“可謂善賣櫝也,未可謂善賣珠也”,而完全沒有指責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現行成語及其釋義,卻把原書對楚人鬻珠的批評,變成了對鄭人買櫝還珠的批評。顛倒了《韓非子》的原義。再看《韓非子》用這個故事(以及秦伯嫁女的故事)諷喻的是什么。原書批評的是學者們以浮夸的辯辭淹沒經世致用的理論,完全沒有指責讀者欣賞其詞章的文采,而現行成語及其釋義,卻把原書對學者以文害用的批評,變成了批評受眾的取舍不當,顯然也完全違背了原著的旨意。

  《韓非子》已經給了這個寓言一個準確名稱:“楚人鬻珠”。后來人們把它改為“買櫝還珠”,真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寓言的情節、主旨跟著也都變味了。可見,現行成語“買櫝還珠”,無論其命名,本來意義,還是引申意義,都是對《韓非子》的錯誤解讀。

  其他點評

  南朝的劉勰正確理解和利用了《韓非子》上的這個寓言。他說:“昔秦女嫁晉,從文衣之媵,晉人貴媵而賤女;楚珠鬻鄭,為薰桂之櫝,鄭人買櫝還珠。若文浮于理,末勝其本,則復在于茲矣。”(《文心雕龍·議對》)這里用“秦女嫁晉”和“楚珠鬻鄭”諷喻“文浮于理,末勝其本”,與典相符,于理相合,很是貼切。

  也許有人認為,現行成語“買櫝還珠”及其釋義多年沿用至現代漢語,已是約定俗成了,不改也罷。這個理由即使能夠成立,也不能像現行辭書這樣,把成語“買櫝還珠”直接強加給《韓非子》;而應當如實地說明這個成語的來源、演變、蛻化的過程,才不致以訛傳訛,貽笑大方。

【《買櫝還珠》的文言文翻譯及解析】相關文章:

買櫝還珠文言文的翻譯04-25

買櫝還珠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1-20

文言文的翻譯方法解析07-26

奕秋文言文及翻譯解析01-12

《買櫝還珠》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15

樂羊子妻原文與翻譯文言文解析02-06

關雎翻譯及解析01-10

《愛蓮說》文言文解析10-17

文言文《乘船》解析04-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综合天天久久一本 | 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欧美 | 中文在线中出好看视频 |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