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毅力梁啟超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

時間:2024-11-21 14:05:42 美云 文言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論毅力梁啟超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

  上學的時候,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毅力梁啟超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毅力梁啟超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

  論毅力

  清代 梁啟超

  天下古今成敗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敗?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亦居十三四,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迭乘。無論事之大小,必有數次乃至十數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其意以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其次弱者,乘一時之意氣,透過此第一關,遇再挫而退;稍強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強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難,非至強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終者也。

  夫茍其挫而不退矣,則小逆之后,必有小順。大逆之后,必有大順。盤根錯節之既經,而隨有應刃而解之一日。旁觀者徒艷羨其功之成,以為是殆幸運兒,而天有以寵彼也,又以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詎知所謂蹇焉、幸焉者,皆彼與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與否,即彼成我敗所由判也。更譬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間風潮之或順或逆,常相參伍。彼以堅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而后得從容以進度其順。我則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終不可達也。

  孔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成敗之數,視此而已。

  譯文

  從古到今,人們事業的成就,經驗教訓眾多,呈現出種種不一的情況,途徑。概要的推究他們為什么成功,為什么失敗?結論是:有毅力的人就會成功,相反的人就會失敗。

  人生的歷程,大體逆境占了十分之六七,順境也占了十分之三四,而順逆這兩種境遇又常常是相互交替著輪流出現。無論事情是大是小,必然會遇到幾次乃至十幾次的阻力,這種阻力雖然有的大有的小,但總之必定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在意志和能力方面薄弱的人,開始的時候一定會說我想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他心里認為天下事本來就是很簡單容易的,等到馬上嘗試,阻力突然來臨,就頹然喪失了信心。那些意志能力比較弱的人,憑著一時的意氣,通過了這第一關,遇到第二次挫折就退縮了;意志能力稍強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才退縮;又堅強些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才退縮。他所做的事情越大,他遇到的挫折就越多,他不退縮也就越難。不是極其堅強的人,就沒有能夠善于達到它的終點的。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縮,那么小的逆境之后,必定有小的順境;大的逆境之后,必定會有大的順境。經過了盤根錯節的復雜情況以后,爾后隨之才會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觀者只是非常羨慕別人的成功,認為這個人大概是個幸運兒,而老天總是因為某種緣故寵愛他;又認為我遭遇不順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這種人哪里知道所謂的“不順”啊、“幸運”啊,對于他和我都是相同的,而是否能征服這些“不順”,同時又利用這些“幸運”,正是他成我敗的區別所在。再用駕船來做個比方,如果用二十天的時間,來走一千里的路程,這期間風向潮流有時順有時逆,常常交互錯雜。他憑著艱苦忍耐的力量,迎著那逆風逆流沖了過去,然后能從容地前進,去度過順風順水的一段。但是我或者一天就退回來了,或者兩三天就回來了,或者五六天就回來了,所以彼岸就始終不可能到達。

  孔子說:“比如造山,還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來,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繼續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說:“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還沒有挖到井水,還是廢井。”成敗的規律,在此而已。

  拓展:論毅力翻譯梁啟超賞析

  本文的論述結構為先總后分。開篇從古今人事的成敗引出其原因“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簡潔明快地提出了中心論點。然后從三個方面論述論點。第二段論述人生歷程必有順逆,事無大小必有阻力,只有毅力至強的人,才能最終獲得成功。第三段論述只有挫而不退,才能化逆境為順境;只有善于利用“幸”,征服“蹇”,才能成功;又以操舟為喻,說明事業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冒其逆而突破之”。第四段引述孔孟的名言論證做事貴在堅持,而能否堅持,關鍵又在于有否毅力。

  本文在論證方法上,自始至終采取了正反對舉的手法。如論點中的正反成敗的對舉;論述中逆順對舉,至強之人與其他四種人對舉,成功者與旁觀者對舉,彼與我對舉,功虧—簣的造山者與雖覆—簣的填土者對舉。在這些對舉中,處處貫穿著有毅力與無毅力兩種態度的對比,貫穿著成功與失敗兩種結果的對比。這樣正反對舉,使正面和反面兩種情況都顯得十分鮮明,從而使毅力的重要性也顯得更加突出。

  語言生動形象是本文的又一特點。比如寫“志力薄弱之士”,以“始固日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把那種人始而輕率從事,—遇挫折便頹然喪氣的態度、神情畢肖地勾畫出來。又如用操舟之喻,說明在目的相同、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只是由于“堅苦忍耐之力”的有無和大小不同,結果就完全不同,貼切而形象地證明了毅力的有無和大小,是事業成敗的關鍵。

  文章特色:

  《論毅力》提出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的觀點,激人斗志,發人警醒。文章起勢突兀,開門見山。論證過程當中,先以人生歷程的一般規律入手,闡明逆境與順境相間以迭,而逆境居十六七,而順境居十三四。這就明確了毅力的重要。因為要克服逆境,非有毅力不可。再從事情無論大小,必有十次乃至數十次的阻力,進一步闡明要克服阻力,也非有毅力不可。由于這些體驗是大多數讀者所共有的,因而作者的觀點很容易被讀者接受。而后,作者又舉出志力薄弱者,志力稍強者,在挫折面前的種種表現,進而闡明“非至強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終者也”。這是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下面一段,作者變換角度,從挫而不退說起。辯證地闡明了進與順的關系。為了論證的深入,作者又于“蹇”與“幸”的對比中,得出“毅力”是成功的關鍵。從而確立了中心論點。為了便于讀者理解,作者又運用比喻論證的筆法,形象化地,深入淺出地闡明了“以艱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而后得從容以進度其順”,反之,是不可能達到彼岸的。比喻論證中又有正反論證,手法多變,左右逢源。

  文章最后又采取援古證今的手法最納出了全文的結論,并與篇首的論點相應和。由這篇短文,我們已可窺見梁啟超文筆之嚴謹、靈便和犀利了。

【論毅力梁啟超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論毅力的原文及翻譯03-11

《縱囚論》原文及翻譯文言文賞析05-24

管仲論原文、翻譯及賞析11-12

王孫圉論楚寶_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9-04

《素問.厥論》原文賞析及翻譯12-27

晁錯論原文賞析及翻譯02-02

論積貯疏原文翻譯及賞析06-30

晁錯論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王安石《材論》原文翻譯及賞析10-07

留侯論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少妇久久网 | 亚洲综合精品久久玖玖玖 | 宅男最新一区二区 | 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在线 | 真实国产乱子伦激情对白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2国语自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