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上冊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一上冊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一上冊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1
《觀滄!贩g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出發的。)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翻譯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游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碧綠的江水向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春潮正漲,兩岸江面顯得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紅日沖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風拂面。)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家書要傳到哪里呢?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
初一上冊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2
一、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毙峙唬骸拔慈袅跻蝻L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彼绺绲呐畠旱理y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碧蹈吲d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二、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正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蹦侨烁械綉M愧,便從車里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初一上冊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3
雖有嘉肴
【原文】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其此之謂乎!
【譯文】
雖然有美味的內食,但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說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边@話說的餓就是這個道理。
河中石獸
原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gān),山門圮(pǐ)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fèi),豈能為暴漲攜(xié)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niè)
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zhì)坎穴中。如是再嚙(niè),石又再轉(zhuan)。轉(zhuan)轉(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diān);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ú)?
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ì)斷歟(yú)?
譯文: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里,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于此。經過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石獸,到底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尋找了十多里,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帶走呢?就是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顯得)瘋狂了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話)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個年老的河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嘲笑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獸,都應當到河的上游尋找。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沖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
的地方沖刷沙子,形成坑穴,越沖越深,沖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里。像這樣又沖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于是石獸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是瘋狂的;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瘋狂嗎?”
人們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對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初一上冊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4
古宋國有個人擔憂他的禾苗不長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古文注釋
1、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
2、長(zhǎng)——生長,成長。
3、揠(yà)——拔。
4、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5、其家人——他家里的人。
6、病——精疲力盡,是引申義
7、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8、趨——快走。
9、往——去,到…去。
10、槁(gǎo)——草木干枯。
11、之: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不譯
12、耘苗:給苗鋤草
13、非徒——非但。徒,只是。
14、益:好處。
15、子:兒子
【釋義】
揠:拔起。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后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寓意】
1、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愿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愿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2、人們對于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客觀規律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單憑自己的主觀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動機,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
【初一上冊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經典文言文原文加翻譯 文言文原文加翻譯04-13
經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3-23
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2-03
經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7-24
愛蓮說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4-28
文言文《葉公好龍》原文及翻譯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