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瑞文網!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模板

時間:2022-03-08 08:42:27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模板 我要投稿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模板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模板(精選5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物理實驗報告模板(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1

  【實驗目的】:

  觀察平板晶體中的高壓輝光放電現象。

  【實驗儀器】:

  大型閃電盤演示儀

  【實驗原理】:

  閃電盤是在兩層玻璃盤中密封了涂有熒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惰性氣體(如氬氣等)。控制器中有一塊振蕩電路板,通過電源變換器,將12V低壓直流電轉變為高壓高頻電壓加在電極上。通電后,振蕩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于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二產生紫外輻射,玻璃珠上的熒光材料受到紫外輻射激發出可見光,其顏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熒光材料決定。由于電極上電壓很高,故所發生的光是一些輻射狀的輝光,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實驗步驟】:

  1.將閃電盤后控制器上的電位器調節到最小;

  2.插上220V電源,打開開關;

  3.調高電位器,觀察閃電盤上圖像變化,當電壓超過一定域值后,盤上出現閃光;

  4.用手觸摸玻璃表面,觀察閃光隨手指移動變化;

  5.緩慢調低電位器到閃光恰好消失,對閃電盤拍手或說話,觀察輝光歲聲音的變化。

  【注意事項】:

  1.閃電盤為玻璃質地,注意輕拿輕放;

  2.移動閃電盤時請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與盤面連接斷裂;

  3.閃電盤不可懸空吊掛。

  【實驗目的】

  觀察輝光放電現象,了解電場、電離、擊穿及發光等概念。

  【實驗步驟】

  1.將輝光球底座上的電位器調節到最小;

  2.插上220V電源,并打開開關;

  3.調節電位器,觀察輝光球的玻璃球殼內,電壓超過一定域值后中心處電極之間隨機產生數道輝光;

  4.用手觸摸玻璃球殼,觀察到輝光隨手指移動變化;

  5.緩慢調低電位器到輝光恰好消失,對輝光球拍手或說話,觀察輝光隨聲音的變化。

  【注意事項】

  1.輝光球要輕拿輕放;

  2.輝光球長時間工作可能會產生臭氧。

  【實驗原理】

  輝光球發光是低壓氣體(或叫稀疏氣體)在高頻電場中的放電現象。玻璃球中央有一個黑色球狀電極。球的底部有一塊震蕩電路板,通電后,震蕩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于球內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而光芒四射。輝光球工作時,在球中央的電極周圍形成一個類似于點電荷的場。當用手(人與大地相連)觸及球時,球周圍的電場、電勢分布不再均勻對稱,故輝光在手指的周圍處變得更為明亮,產生的弧線順著手的觸摸移動而游動扭曲,隨手指移動起舞。對輝光球拍手或說話時,也會影響電場的分布。

  【相關介紹】

  輝光球又稱為電離子魔幻球。它的外觀為直徑約15cm的高強度玻璃球殼,球內充有稀薄的惰性氣體(如氬氣等),玻璃球中央有一個黑色球狀電極。球的底部有一塊震蕩電路板,通過電源變換器,將12V低壓直流電轉變為高壓高頻電壓加在電極上。通電后,震蕩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于球內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而光芒四射,產生神秘色彩。由于電極上電壓很高,故所發生的光是一些輻射狀的輝光,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壓氣體中顯示輝光的放電現象,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在低壓氣體放電管中,在兩極間加上足夠高的電壓時,或在其周圍加上高頻電場,就使管內的稀薄氣體呈現出輝光放電現象,其特征是需要高電壓而電流密度較小。輝光的部位和管內所充氣體的壓強有關,輝光的顏色隨氣體的種類而異。熒光燈、霓虹燈的發光都屬于這種輝光放電。

  在各種各樣的輝光中,最神奇的還要算人體輝光了。1911年倫敦有一位叫華爾德·基爾納的醫生運用雙花青染料刷過的玻璃屏透視人體,發現在人體表面有一個厚達15毫米的彩色光層。醫學家們對此研究表明,人體在疾病發生前,體表的輝光會發生變化,出現一種干擾的“日冕”現象;癌癥患者體內會產生一種云狀輝光;當人喝酒時輝光開始有清晰、發亮的光斑,酒醉后便轉為蒼白色,最后光圈內收。吸煙的人其輝光則有不諧和的現象。

  實驗心得

  12月的一次周末,我們利用這短短的2個小時去西區參觀的物理實驗室,并觀看了物理演示實驗。在這次的演示實驗課中,我學到了很多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學不到的東西。在實驗課上,老師讓我們自己學習實驗原理,自己動手學習操作,然后給同學們演示并講解。我們第一次見到了一些很新奇的儀器和實驗,通過奇妙的物理現象感受了偉大的自然科學的奧妙。我們懷著好奇心仔細的觀看了每個演示實驗,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同學們的認真講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現象都能用科學的自然知識來解釋了!

  我覺得我們做的雖然是演示實驗,但也很有收獲,這是我們對課上所學知識的一個更直觀的了解,通過此次光學演示實驗使我對光有了一種感性的認識,加深了對光學現象及原理的認識,為今后光學的學習打下深厚的基礎,此次演示實驗把理論與現實相結合,讓大家在現實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質,這給我們每天的理論學習增添了一點趣味。

  特別是輝光球和輝光盤,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看不到,這是我第一次看。一絲一絲的五光十色的光線通過輝光球迸射出來如同禮花綻放般浪漫,讓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絕倫的煙火。雖然說演示實驗的過程是簡單的,但它的意義絕非如此。我們學習的知識重在應用,對大學生來說,演示實驗不僅開動了我們思考的馬達,也讓我們更好地把物理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現象的分析中去,使我們不但對大自然產生了以前沒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對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這是一個人做學問最最重要的一點。因此我想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要帶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和責任感,認認真真地學習,踏踏實實地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學會一門課,學好一門課。此外,我覺得我們不能將眼光僅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鏡所欺騙,要認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后的真理;不僅在物理,生活中更應如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大綱上要安排這樣一個演示實驗的目的所在。我很慶幸能和老師一起參與本次試驗,老師的細致指導是我能夠順利完成、理解本次試驗的前提。

  感謝老師的指導!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2

  魚洗是中國三大青銅器之一,在魚洗內注入清水后摩擦其兩耳,如果頻率恰當,就會出現水面產生波紋,發出嗡嗡的聲音并有水花躍出的現象。經驗表明,濕潤的雙手比干燥的雙手更容易引起水花飛躍。

  實驗原理:

  魚洗的原理應該是同時應用了波的疊加和共振。摩擦的雙手相當于兩個相干波源,他們產生的水波在盆中相互疊加,形成干涉圖樣。這與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相同。按照我的分析,如果振動的頻率接近于魚洗的固有頻率,才會產生共振現象。通過摩擦輸入的能量才會激起水花。

  令人不解的是,事實上魚洗是否能產生水花與雙手的摩擦頻率并沒有關系。在場的同學試著摩擦的時候,無論是緩慢的摩擦還是快速的摩擦,都能引起水花四濺。通過查閱資料得知,魚洗的原理其實是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動。(就像用槌敲鑼一樣,敲擊后鑼面的振動頻率并不等于敲擊頻率。)外界能量(雙手的摩擦)輸入魚洗時,就會引起其以自己的固有頻率震動。(正如在鑼面上敲一下。)

  為什么濕潤的雙手更容易引起魚洗的振動呢?從實踐的角度,可能是因為濕潤的雙手有更小的摩擦系數,因為摩擦起來更流暢,不會出現干燥雙手可能會出現的“阻塞”情況,這只是我個人猜想,并沒有發現資料有關于這方面的討論。

  實驗描述:

  離心力演示儀是一個圓柱形儀器,中間有一個細柱,細柱穿過一段閉合的硬塑料帶上的兩個正對小孔。塑料帶的一段固定,靜止時,系統為一個豎直平面的圓,中間由細柱傳過。當摁下儀器上的按鈕時,細柱帶動塑料帶在水平面旋轉起來。當旋轉速度增大時,可以看到塑料帶的自由端延細柱向下運動,整個塑料帶變成旋轉的橢圓形狀。

  實驗原理:

  離心力是一個慣性力,實際上是并不存在的。繞旋轉中心轉動的物體有脫離中心延半徑方向向外運動的趨勢,產生這種趨勢的力即稱為離心力。當啟動儀器時,塑料帶各部分均作水平方向的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由臨近部分的塑料小段的拉力的徑向分力提供。每一個塑料小段均收到來自前后兩個塑料小段的拉力。由于塑料帶下端是固定的,因此在塑料帶的下半部分,每個塑料小段的受力均可分解成提供向心力的徑向分力和豎直向下的分力。對其上半圓部分也有類似的結果,我個人認為,塑料帶一段固定是這個儀器最重要的條件,這樣塑料帶的下半部分的受力結果才能確定,進而上半部分每個塑料小段所受的兩個拉力的關系才能確定。在豎直向下的分力作用下,塑料帶被壓扁成為旋轉的橢圓。

  實驗描述:

  輝光球是圓形球體,實驗室中還有一個為圓盤形狀。工作時會發出動感絢爛的五彩輝光,有一種魔幻效果。仔細觀察輝光球,可以看到其中的氣體,藍色的一個輝光球尤為明顯。當將手指放上去時,手指接觸球體的部分會被輝光點亮,同時球中會有一縷氣體與碰觸的位置連接,十分美麗。另外觀察得知,如果用筆、尺子等其他物體接觸輝光球,也會出現上述現象,但強度與用手指接觸相比小得多。

  實驗原理:

  輝光球的另一個名稱是電離子魔幻球,顧名思義,它的工作原理與電離有關。經查資料得知,稀薄的稀有氣體在高頻的強電場作用下會發生電離作用。而從生活中的霓虹燈得知,稀有氣體如果電離,則會發光,具體的.顏色與氣體種類有關。根據查到的資料了解,在我們的實驗室的輝光球中,發出紅綠藍三色輝光的圓盤可能充有He,Ne和Xe,藍色的輝光球中可能充有Ar。在人手觸摸輝光球時,由于人體和大地相連,人觸摸的位置的電勢與大地的電勢相等,整個輝光球的電場分布不再均勻,手指碰觸的地方有更低的電勢,所以會更加明亮,同時,輝光球中央的電極與人手之間的電勢差會更大,因而形成的輝光弧線會一直跟隨人的手指。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3

  實驗目的:

  通過演示來了解弧光放電的原理

  實驗原理:

  給存在一定距離的兩電極之間加上高壓,若兩電極間的電場達到空氣的擊穿電場時,兩電極間的空氣將被擊穿,并產生大規模的放電,形成氣體的弧光放電。

  雅格布天梯的兩極構成一梯形,下端間距小,因而場強大(因)。其下端的空氣最先被擊穿而放電。由于電弧加熱(空氣的溫度升高,空氣就越易被電離,擊穿場強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氣也被擊穿,形成不斷放電。結果弧光區逐漸上移,猶如爬梯子一般的壯觀。當升至一定的高度時,由于兩電極間距過大,使極間場強太小不足以擊穿空氣,弧光因而熄滅。

  簡單操作:

  打開電源,觀察弧光產生。并觀察現象。(注意弧光的產生、移動、消失)。

  實驗現象:

  兩根電極之間的高電壓使極間最狹窄處的電場極度強。巨大的電場力使空氣電離而形成氣體離子導電,同時產生光和熱。熱空氣帶著電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經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夢中見到的天梯。

  注意事項:

  演示器工作一段時間后,進入保護狀態,自動斷電,稍等一段時間,儀器恢復后可繼續演示,

  實驗拓展:

  舉例說明電弧放電的應用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4

  一、實驗任務

  精確測定銀川地區的重力加速度

  二、實驗要求

  測量結果的相對不確定度不超過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較

  初步確定有以下六種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點計時器測量

  所用儀器為:打點計時器、直尺、帶錢夾的鐵架臺、紙帶、夾子、重物、學生電源等.

  利用自由落體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選擇理想紙帶,找出起始點0,數出時間為t的p點,用米尺測出op的距離為h,其中t=0.02秒×兩點間隔數.由公式h=gt2/2得g=2h/t2,將所測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表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徑為r的玻璃杯,內裝適當的液體,固定在旋轉臺上.旋轉臺繞其對稱軸以角速度ω勻速旋轉,這時液體相對于玻璃杯的形狀為旋轉拋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推導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轉軸為x,質量為m,受重力mg、彈力n.由動力學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兩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g=ω2x2/2y.

  將某點對于對稱軸和垂直于對稱軸最低點的直角坐標系的坐標x、y測出,將轉臺轉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電控制計時法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表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圓錐擺測量

  所用儀器為:米尺、秒表、單擺.

  使單擺的擺錘在水平面內作勻速圓周運動,用直尺測量出h(見圖1),用秒表測出擺錐n轉所用的時間t,則擺錐角速度ω=2πn/t

  擺錐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幾式得:

  g=4π2n2h/t2.

  將所測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在擺角很小時,擺動周期為:

  則通過對以上六種方法的比較,本想嘗試利用光電控制計時法來測量,但因為實驗室器材不全,故該方法無法進行;對其他幾種方法反復比較,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較簡單且最熟悉,儀器在實驗室也很齊全,故利用該方法來測最為順利,從而可以得到更為精確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參量。地球上各個地區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該地區的地理緯度和相對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異。一般說,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兩極,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約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在地球物理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專門儀器,仔細測繪各地區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況,還可以對地下資源進行探測。

  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內觀察一個圣燈的緩慢擺動,用他的脈搏跳動作為計時器計算圣燈擺動的時間,他發現連續擺動的圣燈,其每次擺動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與圣燈擺動的幅度無關,并進一步用實驗證實了觀察的結果,為單擺作為計時裝置奠定了基礎。這就是單擺的等時性原理。

  應用單擺來測量重力加速度簡單方便,因為單擺的振動周期是決定于振動系統本身的性質,即決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擺長l,只需要量出擺長,并測定擺動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實驗器材:

  單擺裝置(自由落體測定儀),鋼卷尺,游標卡尺、電腦通用計數器、光電門、單擺線

  實驗原理:

  單擺是由一根不能伸長的輕質細線和懸在此線下端體積很小的重球所構成。在擺長遠大于球的直徑,擺錐質量遠大于線的質量的條件下,將懸掛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邊(很小距離,擺角小于5°),然后釋放,擺錐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擺動。

  擺錐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繩子張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當擺角很小時(θ<5°),圓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線,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著這一直線。設擺長為l,小球位移為x,質量為m,則

  sinθ=

  f=psinθ=-mg=-mx(2-1)

  由f=ma,可知a=-x

  式中負號表示f與位移x方向相反。

  單擺在擺角很小時的運動,可近似為簡諧振動,比較諧振動公式:a=-ω2x

  可得ω=

  于是得單擺運動周期為:

  t=2π/ω=2π(2-2)

  t2=l(2-3)

  或g=4π2(2-4)

  利用單擺實驗測重力加速度時,一般采用某一個固定擺長l,在多次精密地測量出單擺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間具有線性關系,為其斜率,如對于各種不同的擺長測出各自對應的周期,則可利用t2—l圖線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試驗條件及誤差分析:

  上述單擺測量g的方法依據的公式是(2-2)式,這個公式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否則將使測量產生如下系統誤差:

  1.單擺的擺動周期與擺角的關系,可通過測量θ<5°時兩次不同擺角θ1、θ2的周期值進行比較。在本實驗的測量精度范圍內,驗證出單擺的t與θ無關。

  實際上,單擺的周期t隨擺角θ增加而增加。根據振動理論,周期不僅與擺長l有關,而且與擺動的角振幅有關,其公式為:

  t=t0[1+( )2sin2+( )2sin2+……]

  式中t0為θ接近于0o時的周期,即t0=2π

  懸線質量m0應遠小于擺錐的質量m,擺錐的半徑r應遠小于擺長l,實際上任何一個單擺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論可以證明,此時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其擺動周期為:

  如果考慮空氣的浮力,則周期應為:

  式中t0是同一單擺在真空中的擺動周期,ρ空氣是空氣的密度,ρ擺錐是擺錐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單擺周期并非與擺錐材料無關,當擺錐密度很小時影響較大。

  忽略了空氣的粘滯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實際上單擺擺動時,由于存在這些摩擦阻力,使單擺不是作簡諧振動而是作阻尼振動,使周期增大。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5

  一、實驗目的

  1、了解數碼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結構及一些重要概念;

  2、學習數碼相機的基本操作;

  3、學習數碼相機在科學技術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級功能。

  二、實驗原理

  數碼相機的原理結構:主要是利用CCD/CMOS傳感器的感光功能,將來自被拍攝物體的光線通過

  光學鏡頭成像于光電轉換器CCD(或CMOS)的感光面上。經由CCD直接輸出的是模擬信號,由A/D轉換

  器轉換成數字信號,經數字信號處理器DSP的處理,將圖像保存到存儲器中。

  原理光路(在圖上標出:光闌直徑、進光面積、成象面積各量)

  光圈(光圈指數):光圈是限制光束通過的結構。光圈能改變能光口徑,控制通光量。光圈指數是衡

  量光圈大小的參數,數值越小表示光圈的孔徑越大,所對應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大;反之,數值越大,表

  示光圈的孔徑越小,所對應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小。

  H=Et

  快門速度(時間):決定曝光時間,速度越快則曝光時間越短。

  景深:拍攝有前后縱深的景物時,遠景不同的景物在CCD上能夠清晰成像的范圍。

  成像曝光量H與光圈指數F及快門開啟時間t間的關系:光圈指數越大,快門開啟時間越久,則曝光量越大;反之,光圈指數越小,快門開啟時間越短,則曝光量越小。即H∝(1/F)t

  三、照片及分析評價

  項目一:

  拍照模式:自動I SO:500(自動產生);快門:1/30(自動);光圈:4.5(自動);白平衡:Auto,0;曝光補償:±0.0

  評議:畫面較暗,曝光量不足、顏色偏黃,白平衡調節不當、畫面不夠清晰,聚焦不準,可能是操作不當。在此場景下全自動拍攝結果不盡人意。

  項目二:

  拍照模式:P ISO:HI-1;快門:1/125(自動);光圈:5.6白平衡:Auto,0;曝光補償:±0.0

  拍照模式:P ISO:HI-1;快門:1/125(自動);光圈:5.6白平衡:白熾燈;曝光補償:±0.0

  評議:白平衡為白熾燈時效果更自然,白平衡自動時背景失真。

  項目三:

  拍照模式:A ISO:200;快門:1/3(自動);光圈:9;白平衡:陽光;曝光補償:±0.0

  拍照模式:A ISO:200;快門:1/3(自動);光圈:9;白平衡:陽光;曝光補償:±0.0

  評議:經過多次光圈調整,對比所拍攝照片可以發現:當光圈較小(光圈指數較大)時,景深較長。

  項目四:

  拍照模式:自動ISO:320(自動產生);快門:1/125(自動);光圈:5.6(自動);白平衡:Auto,0;曝光補償:±0.0

  拍照模式:P ISO:200(自動產生);快門:1/20(自動);光圈:4.5(自動);白平衡:陽光;曝光補償:+2.7

  評議:無曝光補償時,拍攝背景較亮的景物,物體顯得十分昏暗。

【大學物理實驗報告模板】相關文章:

  大學物理Ⅱ課件篇一:大學物理課件05-12

金工實習數控實驗報告03-07

化學實驗報告的格式02-23

大學物理學習好方法08-31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13篇)03-01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13篇03-01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14篇)02-28

初中物理實驗報告14篇02-28

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02-09

大學物理教學研究論文3000字01-2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二三区在线播放国内精品自产拍 | 中日韩国内精品视频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 亚洲v日本v欧美v在线播放 |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久久 | 日本按摩高潮s级中文片 |